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合一"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为方向,强化综合技能训练为重点,生产实践教学为主线,专业理论、文化课为基础,课外指导和自学方式为辅助,是一种全方位、综合型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企业的发展主要在于人才,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做好人才管理工作,合理的薪酬分配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激励理论对于企业薪酬管理而言体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一方面能够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激励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出,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而言,焊接组装收音机是实训课程的必修课。在理论教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介绍组装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本过程,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又强化了理论专业知识,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科学评估青年员工现阶段的专业能力,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强化对青年员工的开发和培养,全方位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是电网企业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要充分协同各级平台资源,协同创新团队和企业精英骨干,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任务,构建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该文以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理论和哈肯的协同论作为协同培养机制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践,详细介绍了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的运行模式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网的发展,供电企业急需一支专业理论扎实、技艺精湛、擅长分析和解决现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湖北省大悟县供电公司立足企业实际,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有效解决了公司一线技能人才匮乏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为满足2025中国智造的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阐述和分析了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汽车领域,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精神,解决企业人才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8.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在新一轮教育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中,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居于重要地位。笔者通过调研,提出强化专业建设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需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需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的观点。涉农高校应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强化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推进新农科建设、加强师资培训、完善制度保障等方式整合涉农专业优势资源,强化专业建设质量,从而形成一流的专业建设标准和达到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为农林事业输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9.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制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强化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职业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对顶岗实习不够重视,管理粗放,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现以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为例,分析对口顶岗实习的困难,剖析深层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深度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要改变人才培养策略。文章论述了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案,从中提炼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焊接专业的学习问题,主要采用调研的方法,一方面在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所喜爱的授课模式,另一方面和企业专家开座谈会,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以期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董楸煌  李海芸 《南方农机》2019,(3):173-173,178
为了加强《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理论授课中引入农林机械工程应用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强化和改革实践教学,课内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完成农林机械装备的设计。事实证明,经过2年教改实验,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了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是按照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按照知识体系构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成效不明显。在电工电子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要求课堂教学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它有讲有学,边学边练,循序渐进,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机械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实习中体验企业文化和接触社会,同时也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机械类大学生的实习不能弱化,只能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主体,农机装备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方案;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农忙跟岗实践、农闲理论探究、能力层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引入校内实践园,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通过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跟岗段炼,加...  相似文献   

15.
徐婧 《南方农机》2019,(12):30-30
高职高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以前的中师学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理论学习经历,在后续学习时有更加扎实的学习理论,但其职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如中师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存在区别,前者更加注重通过课本进行发展,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反思,并掌握最新的理论进度,后者则是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强化实际应用能力。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人员主要采用五年一贯制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之外,更侧重于对相关技能熟练程度的掌握,以及实践课程的增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自己学习到的技巧进行磨合和锻炼,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文章对高职高专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体现企业特色、彰显企业精神的价值理念,已成为保障企业运营的软实力,湖湘装备制造类企业也逐步形成了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高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直接面对企业,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认知企业、认知职业,初步建立职业者应有的职业素养,是提升学生从业适应性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融合湖湘企业文化作为人才培养支撑,是高职院校更好地为湖湘企业发展及地域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工匠精神成为社会、企业、学校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焊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焊接技术的理论与机理比较复杂,焊接技术技能的操作同样有复杂的工艺与技巧。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级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与技能,一般来说,技能(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而工匠精神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与内化过程才能形成,工匠精神的融入与内化需要有效的手段与载体,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教学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主线,技术技能的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体的。  相似文献   

18.
多元思维理论教学方式不仅仅考虑教与学的实质,同时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需求密切衔接,而且尽量让教学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机械专业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大多缺乏兴趣。分析了导致机械专业教学质量较差的影响因素,探究多元思维理论教学在高素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机械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实习中体验企业文化和接触社会,同时也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机械类大学生的实习不能弱化,只能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兼备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方法】课题组以九江学院材料成型专业获批江西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契机,以新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九江学院校企“二八合作”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党建+天生我‘材’”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果】九江学院材料成型本科教学实现了八个转变,在同类型的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和示范作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考研率逐年升高,就业率达到99%。【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坚持OBE理念下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校企、校地、校所协同创新,强化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