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甘蔗糖蜜为碳源发酵生产高生物量饲料酵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优化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8℃,pH5.0,装液量200mL/500mL,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84h。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株的总蛋白质含量可达到6.01g/L。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实验室选育的纳豆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纳豆芽孢杆菌的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种龄21 h,接种量3.5%,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210 r/min,温度35℃,初始pH 7.0,摇瓶发酵周期为18 h。在此条件下发酵活菌数可达790亿CFU/mL。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甘蔗糖蜜培养饲用酵母菌YS-01的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饲用酵母菌YS-01在处理糖蜜中生长良好,优化的培养条件是:糖蜜浓度为100Bx、接种量为8.0%、培养时间为12 h;最佳营养盐配比为:硫酸铵0.10%、尿素0.10%、磷酸二氢钾0.16%、七水硫酸镁0.05%;该条件下OD值达到14.670,活菌数达到2.55×10~8CFU/m L。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玉米浆和麸皮为原料经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生产植酸酶,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由玉米浆(浓度25 g/L) 0.75 mL、麸皮8 g和蒸馏水21.25 mL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5.5、接种量10%(v/m)、28℃培养72 h条件下,植酸酶活力为79.49 U/g,较优化(26.24 U/g)前提高3.03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有效提高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浆和麸皮产植酸酶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甘蔗糖蜜废水生产饲料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白地霉GIM2.12和GIM2.14、热带假丝酵母GIM2.6、产朊假丝酵母GIM2.84个菌种,进行甘蔗糖蜜废水生产饲料蛋白质的菌种和发酵条件优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是能充分利用此种糖蜜废水生产饲料蛋白质的较好菌株,其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4.5,培养时间48h,摇瓶装液30mL/250mL,尿素和KH2PO4的添加量分别为1.6g/L和0.8g/L。在此条件下,饲料蛋白产量可达12.5g/L,化学耗氧量(CODCr)去除率为40%。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蚕沙为原料,利用米曲霉发酵生产果胶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在培养基初始pH为自然,蚕沙添加量为4%,接种量4%,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96 h的培养条件下,测得酶活为131.3 U/mL,比初始培养条件的酶活力提高了229%。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角蛋白酶和蜡样芽孢杆菌联用处理鸡羽毛,以羽毛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值、酶添加量、细菌接种量、羽毛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羽毛降解率的影响,优化了降解羽毛的工艺条件。之后分别使用三种降解产物和猪粪作为饲料,研究了羽毛降解产物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包括平均增重、料重比和存活率等。结果表明,适宜的酶菌联用降解羽毛工艺条件为:pH值9.0、酶添加量2 000 U/g、蜡样芽孢杆菌接种量3.0%(v/v)、羽毛添加量2.5%,发酵5 d。使用发酵上清液干物质作为饲料养殖黑水虻幼虫,能有效提高黑水虻幼虫平均增重、优化料重比、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综合运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可在培养基内添加2.0%的糖蜜作为碳源,发酵培养64 h时L-乳酸的产量达到平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其他固态发酵工艺条件,最终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产L-乳酸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 H值接种量,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2%,料水比1:0.6,发酵温度42℃,初始p H值6。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L-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2.1 mg/g,比单因素试验中最高值(20.8 mg/g)提高54.33%,同时比正交试验最高值(30.0 mg/g)提高7%。研究确定了豆粕经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显著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为进一步探讨L-乳酸的固态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糖蜜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混菌种发酵提取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指标,考察菌种组合、菌种配比、投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发酵pH、氮源和无机盐等因素对发酵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生产蛋白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灭菌工艺,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投菌量为10%,糖蜜最佳发酵浓度为20g/100mL,温度30℃,初始pH5.0,投加适量酵母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试验为糖蜜废液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有机米糠为发酵底物,研究酵母菌对锗的生物富集作用,通过对富锗酵母生物量以及锗含量的测定,对此发酵试验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令初始p H值自然,米糠添加量32 g/250 ml、装液量80 ml/250 ml、接种量10%、时间60 h、温度30℃、GeO_2添加量为100 mg/l时,优化培养条件所得的富锗酵母菌发酵的有机米糠的有机锗生产水平为11.83 mg/kg。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n制备发酵饲料的合适参数及发酵后饲料品质。试验以酵母活菌数为检测指标,对发酵原料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和发酵温度等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确定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最优条件,同时评价最优固态发酵条件下发酵饲料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配方为玉米粉50%,豆粕20%;酵母菌Yn最佳的发酵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20 U/g、接种量1.4%(w/w)、料水比1:0.8(w/v),优化后的酵母菌数(折算干重)达到1.30×10~(10) CFU/g;粗蛋白、总酚、维生素B_2和低分子量肽含量在发酵后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发酵条件在饲料发酵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油菜秸秆最佳的预处理工艺及其发酵产酶的效果。在油菜秸秆粉末预处理中,以秸秆保留量、预处理秸秆酶解产糖量、初始秸秆比产糖量为预处理的评估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液料比、处理液、秸秆粉碎程度等5个因素对预处理后秸秆粉末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预处理工艺,以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作为考察因素。结果显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预处理的条件为以40~60目的油菜秸秆粉为原料,液料比10 mL/g,温度45℃,在1.1%的NaOH中浸泡36 h。在最优条件下,秸秆比产糖量达0.181 1 g/g。在固态产酶优化试验中考察碳源配比、氮源浓度、液料比、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6个因素对固态发酵产酶优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固态发酵产酶优化条件,以碳源配比、氮源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油菜秸秆粉和麸皮比为5∶4、硫酸铵浓度为2.5%、液料比1.5 mL/g、接种量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 d,产纤维素酶活提高至7.923 IU。研究表明,通过对油菜秸秆进行预处理及产酶发酵后,能够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廉价的白酒糟为主要基质,接种酿酒酵母,开展酵母高密度固体发酵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酒糟为基质进行酵母高密度固体发酵的工艺流程为:250 ml三角瓶装入干白酒糟10 g,并补加混合营养液2 ml(以干糟质量的8%添加糖蜜,以0.5 gN/kg干糟的量添加尿素),摇匀分散,加入干糟质量4%的复合酶制剂,调整酒糟的含水量为45%~50%,按0.7亿/g干糟接种后于30℃恒温箱中发酵培养72 h,酵母总数约30亿/g干糟,烘干粉碎即可制得酵母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4.
张健 《中国饲料》2013,(7):41-42
以菠萝皮渣为发酵原料,通过绿色木霉和啤酒酵母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质生物饲料,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培养条件为:硫酸铵添加量3%、料水比1∶0.3、酵母接种量15%,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108 h,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6.98%,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15.
对魔芋飞粉固态发酵生产酵母蛋白饲料进行研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豆粕添加量为20%,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为0.3%,培养基含水量为50%,装料量为30g,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60h。优化后的发酵产品中酵母数可达到61.43亿/g,粗蛋白质含量可达34.02%,天门冬氨酸和苏氨酸等16种氨基酸含量均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进行浅盘扩大培养,发酵产品中酵母数可达到60.10亿/g,粗蛋白质含量可达33.77%。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分析添加不同水平糖蜜、乳酸菌对棉秆微贮发酵品质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共8个处理,分别添加4%(A)、5%(B)糖蜜及0 (L0)、0.1%(L1)、0.2%(L2)、0.3%(L3)植物乳杆菌对棉秆进行微贮。分别于发酵第1、7、15、30、60 d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显示:单独添加糖蜜或与植物乳杆菌组合添加均可提高棉秆微贮的发酵品质。发酵60 d,各处理pH值最高为4.22,5%糖蜜水平下L2、L3微贮棉秆的乳酸(LA)、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干物质(DM)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5%糖蜜水平下L2、L3微贮棉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5%糖蜜组微贮棉秆的氨态氮/总氮值(NH3-N/TN)显著低于4%糖蜜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糖蜜与植物乳杆菌能够有效提高棉秆发酵品质,改善发酵特性;从实际生产角度考虑,推荐糖蜜添加量为5%,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17.
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和乳酸菌属的6株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6株菌复合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糖蜜40 g/l、蛋白胨10 g/l、葡萄糖1 g/l、磷酸氢二钾0.5 g/l;并对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0℃p,H值自然,发酵时间为48 h。在以上条件下,棉籽粕经过复合菌固态发酵后,物料的pH值降低到4.5以下,有益菌总数达到6.2×108 cfu/g,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76%,游离棉酚含量从618.52 mg/kg降低到274.16 mg/kg,降低了55.7%。  相似文献   

18.
木聚糖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强化禽畜消化道分解饲料的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曲霉A-3固态发酵生产饲用木聚糖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发酵条件如下:采用麸曲种子接种,接种量为10%;装料量为5g/300ml三角瓶、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5℃、料水比为1:1.5、培养时间为84h。在优化条件下,菌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达8291.75IU/g,比优化前提高了63.73%。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猪源丁酸梭菌JBH-1株分离株对锌离子的富集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以丁酸梭菌JBH-1株菌体产量和锌富集率为指标,对影响JBH-1株锌富集性能的锌离子质量浓度、锌加入时间、JBH-1株接种量、培养时间、碳源及氮源种类等发酵条件进行初筛;采用正交试验对最佳碳源、氮源添加量及上述其他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并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进行50 L发酵罐模拟试验,评价JBH-1株的锌富集性能。结果显示,丁酸梭菌JBH-1株锌富集最优发酵条件为锌离子质量浓度250 mg/L、加锌时间为开始培养后第12 h、JBH-1株接种量10%、培养时间18 h、蔗糖添加量25 g/L、酵母浸粉添加量20 g/L、氯化铵添加量2 g/L。最优发酵条件下的发酵罐模拟试验结果显示,JBH-1株干菌体重量50.75 g,单位菌体锌富集量为139.66 mg/g,锌富集率为82.57%,锌有机率为12.60%。研究表明,综合锌富集量、锌富集率和锌有机化率分析,丁酸梭菌JBH-1株可作为畜禽用微生物有机锌制剂的储备菌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用豆渣培养纳豆芽孢杆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豆渣:m麸皮:v磷酸盐缓冲液为5:1:10、添加3%的豆饼粉、15%(v/m)接菌量,培养时间48h,最终含菌量为1.5×1011cfu/g。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用豆渣培养纳豆芽孢杆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豆渣:m麸皮:v磷酸盐缓冲液为5:1:10、添加3%的豆饼粉、15%(v/m)接菌量,培养时间48h,最终含菌量为1.5×1011cf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