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福8优7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自育中抗稻瘟病不育系京福8A与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恢复系明恢77配组育成的早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示范27.33 hm~2,平均产量为7 538.55 kg/hm~2,最高产量达7 907.85 kg/hm~2。介绍了京福8优77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25日,国家水稻德宏试验站对晚季种植的优质软米多小穗新水稻进行实地验收,编号为F-87的新品系在面积为13.33 m~2的小区上实收晒干扬净稻谷16.92 kg,折合产量12 690 kg/hm~2。该品系2013年正季种植小区产量达15 583 kg/hm~2,2014年正季种植小区产量达15 075 kg/hm~2,两年正季种植小区产量平均达15 329 kg/hm~2,展现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水稻单产和米质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大麦群体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度,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以饲料大麦品种驻大麦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麦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驻大麦8号株高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过大,大麦群体抗倒伏能力降低。不同种植密度对驻大麦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也具显著差异,密度为450万/hm~2时,其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通过种植密度与产量间函数方程得知,密度在419.57万/hm~2时,产量可达到6 702.61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优质、高产育种目标的要求,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选多胚品系D95029-8-3-7为母本,以自育品系98018-10-22为父本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了华亚2号。该品种2013~2014年在黑龙江种植原茎产量7333~8083 kg/hm~2,比对照黑亚14号增产13.25%,纤维产量达到1623 kg/hm~2以上,增产极显著;2016年在安徽省参加鉴定试验,原茎产量654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增产19.78%,当年在安徽登记。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7,(1):45-46
德香4103是2012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2014—2015年在孝感市4个县市作一季中稻栽培,产量平均10.7 t/hm~2,在2014年10个参试品种和2015年12个参试品种中均位居第1位。2015年作中稻+再生稻栽培,中稻产量10.5 t/hm~2,再生稻产量5.39 t/hm~2,田间表现为穗大粒重、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德香4103在各试验点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Y两优2号在江西鄱阳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两优2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3—2014年在鄱阳县各乡镇示范推广,表现较好,产量为10 912.0~11 665.0 kg/hm~2。介绍了其在江西鄱阳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元优919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元丰A与恢复系福恢919共同选育的中籼弱感光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建阳区潭城街道回瑶村连片种植20.8 hm~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9 314.00 kg/hm~2,最高产量9 652.20 kg/hm~2。总结了元优919在建阳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密度和施氮量对垄膜沟播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2、2014年,以玉米杂交种沈禾201为试验材料,探讨垄膜沟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个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群体产量的综合影响呈开口向下的凸面体,2012年施氮量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大于密度处理,2014年施氮量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小于密度处理。通过对产量方程模型寻优,得到超过平均产量的管理方案,2012、2014年种植密度分别为69 727~84 818株/hm~2、39 880~51 778株/hm~2;施氮量分别为342~478 kg/hm~2、223~413 kg/hm~2。在试验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中高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垄膜沟播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新疆水稻生产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各水稻种植区域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4年新疆各区域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4年的20年间,新疆水稻总产增加了58.0%;北疆南部的水稻总产最高,2010-2014年其总产占新疆水稻总产的46.7%,其次是南疆北部(占比为36.5%)和南疆西南部(占比为16.7%),北疆北部占比最低。1995-2014年新疆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2.3%。2010-2014年北疆南部水稻种植面积占新疆水稻种植面积的46.2%,南疆北部占34.1%,南疆西南部占19.7%,北疆北部占比最小。1995-2014年新疆水稻单产增加了54.3%,是总产增加的主要原因;各区域平均单产从高到低依次为北疆南部(8 593.5 kg/hm~2)、南疆北部(8 179.1 kg/hm~2)、南疆西南部(6 933.3 kg/hm~2)和北疆北部(3 144.7 kg/hm~2)。因此,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是增加新疆水稻总产的基本条件;选育抗旱、耐低温、高产优质的粳稻品种,研发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提高单产,是新疆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红壤旱地秋芝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红壤旱地秋芝麻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以赣芝5号为供试品种,设3个密度(D_122.5万株/hm~2、D_230.0万株/hm~2、D_337.5万株/hm~2)和4个氮肥水平(N_00、N_152.5kg/hm~2、N_2105.0kg/hm~2、N_3157.5kg/hm~2),分别于2014年在江西省东乡县和2015年在进贤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均表现为N_2条件下芝麻产量较N_0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82%和76.53%)。2014年东乡点D_3处理的芝麻产量较D_处理显著增加18.44%,但2015年进贤点较D_显著减少12.35%。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芝麻籽粒含油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施用氮肥显著减少了17.8%~20.0%的芝麻素含量,而对芝麻林素无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芝麻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都随之降低,而不同密度对芝麻品质无明显影响;N_2水平时,不同密度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稳定在3.29~4.84和9.89~11.17kg/kg。综上所述,红壤旱地芝麻适宜氮肥用量为105kg/hm~2,进贤县及其周边区域的单秆型品种适宜密度为22.5万株/hm~2,而东乡县及其周边区域适宜密度为37.5万株/hm~2,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值得在红壤旱地上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在赣北地区采取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江农棉2号进行高产示范种植。结果表明,江农棉2号大田综合表现突出,实收籽棉产量为5379 kg/hm~2,皮棉产量为2264.55 kg/hm~2。并结合示范实践总结出该品种在赣北地区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天祝青稞新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青稞品种混杂和退化严重的问题,对引进的青稞新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藏青25折合产量5 874 kg/hm~2,较对照增产20.2%;甘青4号折合产量5 860.5 kg/hm~2,较对照增产20.0%;北青7号折合产量5 739 kg/hm~2,较对照增产17.5%;甘青5号折合产量5 719.5 kg/hm~2,较对照增产17.1%。这4个品种田间种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抗病性较强,产量高,品质优,可以在天祝以及同类地区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泰优216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晚稻品种,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9—2020年引进将乐县作晚稻试种,平均产量达8 572.4 kg/hm~2,表现群体整齐、熟期适中、稻米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总结了泰优2165在将乐县作晚稻种植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钱优3301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钱江1A/闽恢3301联合培育的,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引入闽清县种植,平均产量达9 127.9 kg/hm~2,具有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综合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等特点。总结了钱优3301在闽清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定西市安定区生产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引进了9个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6号’为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产量最高,为42 305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高7 162 kg/hm~2,增产20.38%,其次是‘冀张薯8号’,产量为37 394 kg/hm~2,较对照增产6.41%。‘农天2号’产量最低,为24 579 kg/hm~2,较对照减产30.06%。参试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中,‘青薯9号’田间长势、抗病性和产量表现突出,其次是‘冀张薯8号’,可在定西市安定区大面积试种。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新品种连花糯2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自交系LN9为母本,LN22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品种。2013—2014年在江苏省2年糯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2 926.9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1.0%;2015年在江苏省糯玉米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 285.3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3.0%。该品种株型紧凑,熟期适中,后期保绿性强,抗病抗倒性强,外观商品性好(籽粒颜色紫白相间)、品质好、产量高,适宜江苏省及周边相同生态区种植。介绍了连花糯2号的选育经过、区域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北方水稻》2021,51(4)
在磷钾肥同等施入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法,研究施入纯氮量193.5 kg、178.5 kg、164.3 kg、149.1 kg、133.8 kg/hm~2,对水稻新品种松辽677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肥193.5 kg/hm~2产量最高9 325.5 kg/hm~2,比CK平均产量8 142.5 kg/hm~2,增产1 182.5 kg/hm~2,增产14.52%,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吉粳11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审定,适合吉林省白城、松原、长春、延边等中早熟稻区种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92.7 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增产5.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79.9 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增产8.6%。总结介绍了吉粳116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在龙山县石羔镇开展粳稻新品种(组合)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7个粳稻品种(组合)中:甬优538(14 278.5 kg/hm~2)、甬优1540(14 014.5 kg/hm~2)、甬优12(12 307.5 kg/hm~2)、甬优9号(11 775 kg/hm~2)的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南粳49,表现产量高、抗性好,可以在武陵山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掖市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张掖市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2014年引进10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以‘陇薯3号’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9号’、‘青薯10号’田间长势强、商品性好,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高。‘陇薯9号’淀粉产量15 328 kg/hm~2,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49.78%;‘青薯10号’淀粉产量15 188 kg/hm~2,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48.41%。因此,这2个品种适宜在张掖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