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南省10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腐殖质分组测定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壤可提取腐殖质碳量(HE)绝对含量变化大小依次为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暗黄棕壤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腐殖质各组分占比中胡敏素占总碳的比例最大;2)10种土壤腐殖化程度依次为: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赤红壤棕壤暗黄棕壤红壤黄壤砖红壤,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的PQ值大于0.5外,其他土壤均小于0.5,供试土壤腐质化程度总体偏低;3)不同土壤的总碳分别与腐质酸碳、胡敏酸碳、胡敏素碳、HA/FA、PQ呈线性正相关;4)不同土壤的色调系数均表现为FAHA,富里酸分子结构比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E_4/E_6值总体变化幅度不大;5)10种土壤HA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相差不大。综上表明:供试土壤总体腐殖化程度较低,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土壤外,其它皆为富里酸型土壤;土壤富里酸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能力较胡敏酸要高。  相似文献   

2.
对落叶松人工纯林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二代幼龄林土壤腐殖物质组分变化及其对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次生林和一代幼龄林为对照,比较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一代幼龄林与二代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物质组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胡敏素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近熟林到成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土壤腐殖化程度(土壤中胡敏酸占全C的百分比)和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碳量与富啡酸含碳量比值(HA/FA)为次生林大于幼龄林和近熟林;二代幼龄林与一代幼龄林相比,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降低4.53%、35.8%和1.98%,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提高46.44%、43.69%、47.45%和49.5%;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酸度的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交换性酸、水解性酸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土壤肥力的判断主要以腐殖质的含量为标准,土壤腐殖质的定量提取、分离与纯化是深入研究土壤腐殖质的重要前提。介绍了腐殖质的提取和分类的方法,根据其组成成分本身的特质将其进行了分离,然后使用重铬酸钾标准法进行了滴定后计算各碳量值。结果表明:衡阳市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变化规律和腐殖质的构成:有机质、腐殖质及其中的富里酸的含碳量从土壤的垂向剖面来看,是随着土壤的深度递减,而胡敏酸的含碳量是递增;从横向剖面来看,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防护林结构的配置、不同林龄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寻找最佳草牧场防护林结构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草牧场防护林和无林草牧场(对照)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林龄为15年距林带0 m处,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胡敏酸碳组分、富里酸碳组分和胡敏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的活性等测定指标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0.26%、120.97%、73.76%、139.84%、51.80%、85.00%、42.17%、94.65%、53.77%、49.81%;与带状、疏林状草牧场防护林相比,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除土壤有机质、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蔗糖酶、蛋白酶、磷酸酶的差异不显著外,以上10个测定指标中的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对于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脲酶等测定指标在林龄为1~5年时随其增大而增加,5~15年缓慢降低,15年后下降速度增大;距离林带50 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素、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距离防护林0 m和100 m,且100 m处较0 m处低,其它测定指标基本上随距离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距离防护林带100 m处时,部分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改良效益基本消失。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酸与蛋白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里酸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素与蔗糖酶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龄为5年的网格状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等最佳;对防护林及其多数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酶活性升高的分析表明,网格状防护林的带间距应小于200 m。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9个采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样的测定分析,对该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腐殖质中富里酸的含量比胡敏酸和胡敏素高,其腐殖质组成较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富里酸含量也很高。其森林土壤几乎缺乏铜、锌、钼等元素,基本不缺乏有效硼和有效锰。土壤富里酸含量与有效硼含量间有显著正相关;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全铁含量间有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元素全量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提高土壤富里酸的含量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硼的含量,土壤中大量铁化合物的存在可能是生成胡敏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分离纯化了五个植胶土系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发现腐殖物质具有多种元素成分。用铁或铝处理胡敏酸,会导致胡敏酸吸着磷的提高。然而,用较高量的铝或铁处理时,胡敏酸的磷吸着量稍低,这说明胡敏酸中的磷可能是因为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物理吸附力的关系。 从土壤胡敏酸钠浸提出的磷、铝和铁比富里酸钠的多。氧化土用腐殖物质处理,可使土壤对磷固定降低。 资料表明,腐殖质在降低高度风化的马来西亚土壤对磷的固定量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的苗圃地土壤为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研究其对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0.017 mg/L氧化石墨烯溶液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腐殖酸、胡敏素和富里酸的含量。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效果表现为0.017 mg/L>0.050 mg/L>0.007 mg/L>0.010 mg/L。4种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均会降低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降低程度由高到低为0.007 mg/L>0.010 mg/L>0.017 mg/L>0.050 mg/L。  相似文献   

8.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析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氮沉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氮沉降可以显著减少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又可以显著地增加森林土壤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湖南酃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7个土壤剖面的18个样品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的分析和森林植被分布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数据,论述了桃源洞保护区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A层大于B层;腐殖质含量高,结合水含量也高等土壤特征。为全面了解桃源洞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按生态平衡规律科学地规划、经营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以0.25~0.05 mm粒级为主,占微团聚体总量的41.95%~55.44%,0.05~0.01 mm粒级次之,占23.54%~25.66%,<0.001 mm 粒级所占比例最小,为5.80%~8.71%,随植茶年限增加,0.25~0.0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显著升高,0.05~0.01 mm 和0.01~0.005 mm 粒级含量变化不明显,而0.005~0.001 mm和<0.001 mm粒级含量则显著降低;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值、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0.005 mm)/(0.25~0.05 mm)值均逐渐减小,而土壤微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值则逐渐增大;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值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长期植茶可促进土壤较小粒级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微团聚体转化,从而提高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值均可作为定量化描述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储量,0~20 cm土层增加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从腐殖质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土壤无论是胡敏酸、富啡酸还是土壤腐殖化度都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HA/FA)也大于纯林。从而表明了混交林土壤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湖南酃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7个土壤剖面的18个样品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的分析和森林植被分布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数据,论述了桃源洞保护区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A层大于B层,腐殖质含量高,结合水含量也高等土壤特征,为全面了解桃源洞土源洞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按生态平衡规律科学地规划、经营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月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对照杉木纯林土壤腐殖质的有机碳和胡敏酸(HA)含量、HA/FA、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胡敏酸含量及胡敏酸的E4值均有显著增加,HA/FA比值亦有所增加(不显著),而E4/E6值略有降低,胡敏酸红外光谱在1650 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可见混交林中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度较纯林的高,这对土壤结构改良和有效养分供应有利,土壤肥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图1表1参17。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内蒙古西部大青山白石头沟林场不同林分下的土壤养分,表明白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溶性氮均优于人工油松林。白桦林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粘粒向下移动,并形成粘化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壤有明显的腐殖质累积作用和粘化现象。土壤肥力高,适宜发展以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叶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喀斯特槽谷顺、逆向坡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向坡面不同植被(林地、花椒地、灌草地)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团特征。结果表明:1)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1~0.25 mm,分形维数D在2.62~2.64之间;逆向坡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0.05~0.01 mm,分形维数D在2.64~2.66之间。顺向坡1~0.25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显著大于逆向坡,其余粒径含量均小于逆向坡(P 0.05),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比逆向坡好。2)顺向坡林地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1~0.25 mm,花椒地和灌草地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均为0.05~0.01 mm;逆向坡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均为0.05~0.01 mm。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为灌草地林地花椒地;逆向坡为花椒地灌草地林地。3)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0.001 mm粒径拟合度最好(R2=0.974),与0.05~0.01 mm粒径拟合最差,且与0.001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0.005~0.001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并随1~0.25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土壤全钾、有机质、粉粒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随MWWSA的增大而显著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区植被恢复选择及土壤抗蚀性评价和肥力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时期杉林土壤腐殖质的化学特性、微生物和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后杉林土壤有机碳可能会有增加 ,但胡敏酸含量和腐殖化度一般都趋于降低 ,即连栽后土壤腐殖化度减弱 ,腐殖质的分子量变小 ,复杂程度降低 ,腐殖质品质降低。连栽后 ,杉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趋于降低 ,削弱了土壤中碳素和氮素的营养循环 ,对杉林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不利。连栽后 ,杉木中龄林 ,成熟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降低 ,但幼林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华西雨屏区巨桉中龄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对华西雨屏区巨桉中龄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0kg N.hm-2.a-1)、低氮(50 kg N.hm-2.a-1)、中氮(150 kgN.hm-2.a-1)和高氮(300 kgN.hm-2.a-1)。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出现在5月份;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12 h平均值均表现为对照低氮中氮高氮;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利用温度单因素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大部分;模拟氮沉降使得巨桉中龄林土壤呼吸Q10值增大,表明氮沉降增强了巨桉中龄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亚热带不同树种、土层、粒级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其碳、氮含量、储量及碳氮比的早期影响,揭示种植不同树种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中亚热带地区造林和营林中合理选择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于2012年2月在土壤发育和经营历史相同的林地上建立了中亚热带地区常见树种同质园。2019年8月测定各树种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不同粒级(>2、1~2、0.25~1和0.053~0.25 mm)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储量及碳氮比。【结果】1)各土层团聚体均以>2 mm粒级为主,且>2 mm粒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并在木荷、米槠和杜英土壤中较高,而1~2 mm粒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则在马尾松林土壤中最高;2)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各土层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则随粒级减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0~10 cm土层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以1~2 mm粒级最高,而20~30、30~40和40~50 cm土层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则均以0...  相似文献   

20.
杨树刺槐混交林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林地相比,沙地土壤种植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胡敏酸/富啡酸比值上升,E4和Ec值提高,色调系数(△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RF)升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Ⅰ)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Ⅲ)以及松/紧(Ⅰ/Ⅲ)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芳化度和芳化分子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培肥土壤的效果以种植杨树枣槐混交林为,其次为刺槐纯林,再次为杨树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