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水溶氧水平对三疣梭子蟹生理应答的影响.将50只成体三疣梭子蟹(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饲养在不同水溶氧水平(1、2、4、8、12 mg/L)的密封水槽中,10 d后测定其耗氧率,同时比较血液中蛋白质、氧合血蓝蛋白、血细胞含量;测定消化腺代谢产物(糖原、蛋白质、葡...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94±0.17)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配制6种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8.9、19.6、27.0、39.7、77.6和156.9 mg/kg的等能等氮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0只幼蟹,每20只幼蟹作为1个重复。结果显示: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8.9 mg/kg增加39.7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39.7 mg/kg增加到156.9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出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的饲料系数、成活率和蜕壳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全蟹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蟹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E水平为39.7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丙二醛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增加到156.9 mg/kg时,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维生素E的适宜需求量为39.0 mg/kg(饲料干重)。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磷脂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初始体重为 (1.2 3± 0 .36 )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 0d的生长试验。以鱼油 /豆油 (2∶1,W/W )为脂肪源 ,以不同大豆磷脂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磷脂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虽然各试验组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利用率指标之间无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但试验幼蟹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随着饲料中磷脂水平的上升而提高。这说明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磷脂具有促进幼蟹生长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磷脂有效促进幼蟹生长的适宜添加量应为 2 %~ 4 %。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为(1.25±0.05)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生长试验周期为60 d,观察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磷脂对幼蟹的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和4.00%磷脂组幼蟹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幼蟹的干物质摄食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利用率、蟹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随饲料中磷脂含量的升高而提高,而蟹体水分含量则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饲料中添加2.00%-4.00%的磷脂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21,42(10)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选取3 920尾体质健壮、活力较强、无病无伤的泥鳅(体重约0.42 g),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尾,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7.92%、8.65%、9.35%、11.94%、13.13%、15.34%、16.71%的7组等氮饲料,记为F1、F2、F3、F4、F5、F6组和F7组,养殖周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的生长性能有影响,F3组可以获得最大的末均重和增重率,F3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F1组(P0.05);F1、F2、F3组泥鳅肝脏显微结构相对比较完善,F4、F5组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少,细胞核出现不明显的偏移,F6组出现大量白色透明空泡,F7组肝细胞排列不紧密,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多,细胞间界限模糊。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全鱼的脂肪酸组成有影响,全鱼中EPA、∑SFA、∑MUFA的含量和∑n-3/∑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减小,∑PUFA、∑UFA的含量和∑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DHA、∑n-3、DHA+EPA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2组DHA的含量和DHA+EPA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5、F6组(P0.05);F4组∑n-3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1、F6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的AR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泥鳅生长,但饲料脂肪水平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用折线模型分析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泥鳅生长需要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为9.05%~9.68%。  相似文献   

7.
8.
脂肪是一种鱼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对鱼类生长、发育以及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饲料中脂肪含量适宜时,具有节约蛋白质需要量的作用。当饲料脂肪水平过高或过低时,对鱼类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阐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消化酶活力、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研究鱼类营养需求提供基础资料,为合理优化饲料配方及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为(10.92±0.42)g的乌鳢为试验鱼,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了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含34.7%、38.3%和41.8%可消化蛋白(DP)]和三个能量水平(14.5、16.0和17.5 MJ/kg)的可消化能(DE)的9种试验饲料,探讨饲料能量和蛋白水平对乌鳢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地影响乌鳢的平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P<0.01),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乌鳢的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饲料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乌鳢白肌蛋白质与脂肪含量(P<0.05),饲料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脂肪含量(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乌鳢人工饲料促进生长和饲料利用的最适蛋能比为23.3 g/MJ,可提高乌鳢对饲料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料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较大规格军曹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以白鱼粉、酪蛋白和去皮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调节饲料中鱼油和玉米油的添加量,制成n-3HUFA水平分别为0.49%、0.73%、0.98%、1.41%、1.51%、2.06%及2.83%的7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70 g的军曹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鱼。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73%~1.51%组的WGR和SGR显著高于0.49%和2.83%组(P0.05)。2.83%组的成活率(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98%和1.4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06%和2.83%组(P0.05)。2) 0.49%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2. 06%组(P 0. 05); 0. 49%组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以0.73%组最高,显著高于0.49%、2.06%和2.83%组(P0.05); 0.98%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0.98%~2.8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0.49%和0.73%组(P0.05)。3)肌肉和肝脏C14∶0和C21∶0含量均以2.83%组最高,各组肌肉和肝脏C16∶0含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SFA)无显著差异(P 0.05)。肌肉和肝脏C18∶1n-9、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MUFA)及C18∶2n-6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C20∶5n-3(EPA)、C22∶5n-3、C22∶6n-3(DHA)含量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HUFA总量(∑n-3HU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综上,饲料中添加n-3HUFA有助于提高较大规格军曹鱼的生长性能,降低体脂沉积,促进脂肪代谢,并可影响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以SGR为评价指标,由折线模型得出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为0.95%。  相似文献   

11.
以鱼粉和晶体氨基酸混合物为蛋白源,制作7组亮氨酸梯度水平分别为9.65、12.05、14.98、17.31、20.06、22.88、25.60 g/kg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25 g的草鱼幼鱼70 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亮氨酸水平对鱼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草鱼鱼体增重随饲料亮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当饲料亮氨酸水平达14.98 g/kg干饲料时,继续增加饲料亮氨酸水平,草鱼鱼体增重则不再有显著变化。草鱼幼鱼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表现出同鱼体增重相同的趋势。饲料亮氨酸水平对草鱼全鱼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亮氨酸水平对草鱼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分别以鱼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为指标,以折线回归模型分析,求得草鱼幼鱼对饲料亮氨酸的需求量为15.17~15.29 g/kg干饲料,约占饲料粗蛋白的4.68%~4.71%。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确定三疣梭子蟹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和配合饲料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全程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饲料的稚蟹、幼蟹、交配期蟹、育肥育膏期成蟹的4个生长阶段梭子蟹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肝胰腺和胃组织中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生长阶段,配合饲料组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要显著低于鲜杂饲料组(P<0.05),而幼蟹的肝胰腺纤维酶和胃组织中胃蛋白酶及成蟹的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鲜杂饲料组(P<0.05);2)在整个生长阶段,三疣梭子蟹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强且各阶段量值变化较大,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相对较弱但各阶段量值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长;3)在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除稚蟹的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外,其余各阶段各消化酶活性均比投喂鲜杂饲料组高.由结果可知:1)三疣梭子蟹生长各阶段对蛋白质、淀粉消化能力强些但有所变化,而对纤维素、脂肪消化能力相对弱些但比较稳定;2)稚蟹至幼蟹的养成期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最强,此期饲料蛋白质水平要高些,幼蟹至交配期蟹的养成期可适当降低些,而育肥育膏期饲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要适当提高;3)投喂配合饲料能刺激消化酶分泌,促进食性转化,证明梭子蟹消化酶对饲料转化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鳜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2.75±0.08)g的鳜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D1组(1.52)(%干重,下同)、D2组(1.88)、D3组(2.16)、D4组(2.58)、D5组(3.02)、D6组(3.49)的等氮等能饲料。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可提高鳜幼鱼的终末体重、日增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在终末体重上,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P <0.05)。日增重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和D6组(P <0.05),D5组和D6组差异不显著(P> 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P <0.05)。饲料系数D4组显著低于D1组、D2组、D3组差异显著(P <0.05)。不同赖氨酸水平对鱼体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显著影响(P> 0.05),鱼体中灰分水平随各组赖氨酸水平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所述,鳜幼鱼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2.90%,占饲料蛋白质的5...  相似文献   

14.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饲料中添加n-3 HUFA(鱼油∶棕榈油混合比为2%∶2%、3%∶1%和4%∶0%),降药残添加剂(0.3%、0.6%、0.9%)和虾青素(50mg/kg、100mg/kg、150mg/kg)对大黄鱼亲鱼的肝脏、肌肉、性腺和鱼卵等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亲鱼放养于4m×4m×4m海上网箱中,分别投喂9种试验饲料(投喂时粉料与鲜杂鱼肉糜按1∶1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后进行投喂)。经过30d饲养之后,取其肝脏、肌肉、卵和性腺组织,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以确定饲料中添加鱼油∶植物油、降药残添加剂和虾青素是否影响大黄鱼亲鱼抗氧化酶活性,并研究能提高大黄鱼亲鱼抗氧化酶活性的适宜添加剂组合。结果表明,在肝脏、肌肉、卵和性腺组织中,各抗氧化酶的活性有随着虾青素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而随鱼油添加水平升高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脏中的T-AOC活性A1极显著高于A3(P0.01),性腺T-AOC活性A1显著高于A2和A3(P0.05),鱼卵中的T-SOD活性A1显著高于A3。性腺T-SOD活性、肝脏和鱼卵中GSH-Px活性C3显著高于C1(P0.05),降药残添加剂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较弱,未呈现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糖水平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配制6种不同糖水平(0.50%、8.50%、16.50%、24.50%、32.50%和40.50%)的等氮等脂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44±0.15) g的梭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糖水平升高,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以及肠脂比(IPF)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P0.05);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日摄食量(DFI)、饲料系数(FCR)(P0.05)。2)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日氮摄入(DNI)、日能量摄入(DEI)和日脂肪摄入(DLI)(P 0. 05);日氮获得(DNG)、日能量获得(DEG)和日脂肪获得(DLG)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出现显著变化(P 0.05),三者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0.50%~32.50%组呈上升趋势。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氮保留(NR)、脂肪保留(LR)、能量保留(ER)(P0.05),均在32.50%组有最高值。3)饲料不同糖水平未对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粗脂肪含量在0.50%~32.50%组有上升趋势。4)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肠道脂肪酶(LPS)活性(P0.05);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在0.50%~24.50%组显著上升(P0.05)。5)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16.50%~40.50%组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未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显著变化(P0.05),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在0.50%~32.50%组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0.50%~24.50%组呈上升趋势(P0.05)。基于WGR和FCR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梭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糖水平为35.00%~38.18%。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重为25~35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室内水族箱共进行了4周的试验,研究三疣梭子蟹对钙磷的需要量及适宜钙磷比。钙磷分设3个水平:钙1.5%、2%和2.5%;磷1%、1.5%和2%。以蟹体增重率、蜕壳率和饲料系数作为试验指标,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对饲料中钙磷适宜需求量分别为2%和1.5%~2%,钙磷比为1.33:1~1.33,此时幼蟹能达到最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脂质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120只体重为(1.0±0.1) kg的32日龄肉鹅(三花鹅),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Ⅰ组、Ⅱ组和Ⅲ组饲粮中n-6/n-3 PUFA比值分别为1∶1、6∶1、12∶1。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n-6/n-3 PUFA比值对肉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3)Ⅱ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4)Ⅱ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Ⅱ组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5)Ⅱ组的胸肌辛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二十碳六烯酸和n-3 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n-6/n-3比值为6∶1时,肉鹅的腹脂率、血清LDL-C含量和回肠隐窝深度最低,十二指...  相似文献   

18.
挑选450尾初始体重(1.42±0.05)g、健康的对虾平均分配到15个水族箱中,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5%、10%和15%液体乳酸菌的日粮,试验期为8周,研究乳酸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的乳酸菌组效果最好,对虾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较空白组提高了2.53%、7.13%、4.23%,饵料系数较空白组降低了8.38%(P=0.136),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乳酸菌除可显著提高对虾饲料磷的消化率外(P0.05),对粗蛋白质、脂肪、灰分和钙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乳酸菌对对虾体蛋白、脂肪、灰分、钙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除添加10%乳酸菌组外,其他试验组对虾体蛋白含量较对照组的增加,体脂肪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可溶性纤维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或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断奶后肉兔消化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日粮采用2×2共4组设计,即在干物质基础上采用高水平可溶性纤维(130 g/kg)和低水平可溶性纤维(78 g/kg)和两种不同的n-6/n-3脂肪酸比例(13.4:1和3.5:1)。其中选用518头26 d断奶的肉兔在26~39 d饲喂试验日粮,之后饲喂商品饲料用于评估死亡率。在第3个试验中选择56只肉兔用于测定39~42 d粪便养分消化率。第4个试验用于评估回肠养分消化率、消化器官重量、盲肠pH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高可溶性纤维饲料组死亡率较低可溶性纤维组显著降低87%(P 0.05)。而n-6/n-3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 0.05)。高水平可溶性纤维组肉兔采食量下降8%,显著提高饲料效率(P 0.05)。可溶性纤维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粪便表观消化率(P 0.05)。随着可溶性纤维水平的增加使回肠纤维消化率提高1倍,粪便消化率提高40%(P 0.05),而n-6/n-3降低显著降低空肠粘蛋白含量(P 0.05)。高可溶性纤维日粮组较低可溶性纤维日粮组肝脏相对重量降低6%(P 0.05)。与低可溶性纤维高n-6/n-3日粮组相比,其他3组盲肠pH降低10%(P 0.05)。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和n-6/n-3对盲肠IL-8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 0.05),其中低可溶性纤维低n-6/n-3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 :日粮可溶性纤维水平的提高改善生长肉兔肠道健康,但在可接受阈值下并没有降低死亡率,而加入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肠道健康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评价利用富含中链饱和脂肪酸(MC-FA)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部分替代能量饲料是否会改变猪生脂基因表达以及脂肪代谢的其他指标。18头猪(平均体重为17~19 kg)饲喂3种日粮(每组6头猪),即①对照日粮;②日粮添加葵花籽油(SO);③日粮添加椰子油(CO),试验期60 d。添加到日粮中的SO和CO分别替代饲料中10%的能量。各处理组猪的生长性能未受影响。饲喂SO和CO组生长猪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升高,但总甘油三酯和不同脂蛋白组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异。饲喂CO和SO改变了生长猪脂肪组织的组成,使得其中MCFA和n-6 PUFA含量增加,CO和SO组生长猪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表达下调。饲喂SO组生长猪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和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含量下降,但CO组未见改变。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用脂肪的类型可改变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以及脂肪酸组成,但对血脂组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