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陀在他的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果园城记》中构筑了一个不仅有压迫、剥削和愚昧落后,还多了几分人性善良和生活方式舒适的乡镇世界,由于战争时代的特殊背景和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师陀在描述果园城人生存遭遇艰难的同时,更写出了他们在生活困境中面对苦难、化解不幸时所具有的乐天知命和温顺驯良的弥合意识。  相似文献   

2.
吕亚娟 《河南农业》2014,(14):59-60
《半生缘》是张爱玲笔下一篇极富感情魅力的作品,作者用含蓄典雅而又充满苍凉的笔调,吟唱着一曲哀婉的悲歌,主要从社会环境、个人性格及作者个人因素三方面进行悲剧解读,引发人们对生活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戏剧大师曹禺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易卜生又被称作“挪威的索福克勒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曹禺的《雷雨》,来揭示两剧在人物性格和悲剧精神方面的共通之处;同时亦尝试从人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悲剧主题的多重内涵,尤其是悲剧人物和命运的冲突与抗争,以及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苦苦挣扎给他们带来的困惑与痛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论语》这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研究,可以见出,在生命、个人价值实现和情感伦理三个层面中,都蕴含着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与悲剧意识的超越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消解,也铸就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林冲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发展富有艺术构成的层次性.主要表现为主题和冲突的层次性;人物自觉意志和情感的层次性以及悲剧必然性因素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屠格涅夫的社会风俗喜剧《单身汉》通过设置人物伦理身份的问题,试图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再现俄国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农奴制时期底层社会中小人物所面临的伦理身份问题与生存的困境。本文集中分析玛莎和莫什金伦理身份转变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并进一步挖掘屠格涅夫喜剧中的悲剧因素,以及这种悲喜交融的戏剧风格对契诃夫戏剧创作的影响,对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金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杰出的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读约翰?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时,我们会深深地为诗人所表现出的绚丽多彩、气宇恢宏的气势和他所精心塑造的豪情冲霄的英雄撒旦的形象所打动。本文拟从结构铺陈、场面描绘、人物塑造三个方面着手,浅论《失乐园》震古铄今的崇高风格。  相似文献   

9.
空间叙事的研究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作者以线性结构安排地质空间从而突出空间的表征意义,以社会空间的存在、差距及进入社会空间的手段来描写克莱德的人生悲剧,以存在的宗教空间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空间来阐述人们信仰的空虚。地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宗教空间等三个空间叙事维度增强了小说的空间化效果,加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男权制社会下的文学产物,因此,该部小说并没有能够摆脱当时的文化背景与男性为中心的创作视角,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以悲剧的命运结束,极少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个性。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使小说风格厚重而沉郁,实际上体现了作家对于苦难生命的怜悯之心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召唤结构的生成与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反拔和读者的接受过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读者接受情感的发展、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体现了海明威文学巅峰时期的小说艺术,研究《老人与海》的人物与叙事,对于研究欧美文学极具当代意义。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故事情节的分析,围绕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内心活动、情感主线,重点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形象进行了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13.
米兰·昆德拉指出,"出神"是在对现实生活的抽离和短暂逃脱时所产生的一种"心醉神迷"的状态,因其短暂性,人最终会被拖回现实生活的轨道,在这一抽离一拖回的落差中,人生就产生了变化和差距。本文拟从这一角度解析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在感受浸润于剧中的"出神"艺术时,体味该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觉醒》中所展现的十九世纪末期的伦理环境,女主人公艾德娜的伦理选择,她面临的伦理困境及其悲剧命运所引发的伦理思考四个方面探讨造成艾德娜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奠定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就时空流转过程中三代女性形象的蜕变来看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她们看似更加独立和自由,却仍然受到夫权和社会的压迫,还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卫拉特《格斯尔》是蒙古《格斯尔》的重要版本之一。卫拉特《格斯尔》作为一个独立的异本,它的研究领域是极为广泛的,本文主要从史诗对马的描述,英雄与马的关系及它的社会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卫拉特《格斯尔》中马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姚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0-15452,15470
从《红楼梦》、《源氏物语》这2本相似的名著入手,逐一对比分析了其中园林规划、植物选择、审美立意、园林描写特点、宗教体现、建筑配景、游览方式等方面有关园林的描写。由于存在着诸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审美意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日园林走上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的人型山水、人文因素对园林有很大影响,使中国园林充满了书香气息,极富诗情画意;而日本属于天型山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私家园林寺庙化,极具禅意。中国园林运用植物种类丰富,而日本则偏爱常绿树草,少用花。中国人是在景中游玩,日本人却是在景中静思,游览方式不同。总而言之,由于社会和文化的种种差异,中国逐渐形成了人文气息浓厚的文人园,而日本则形成了宗教色彩浓厚的僧人园林。  相似文献   

18.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典名片《魂断蓝桥》成功地运用好莱坞传统叙事模式,使并不复杂的爱情故事情节遵循一种特定的模式逐层推进和展开,情节和情节之间形成一条连续的因果链。并利用悬念、巧合、误会等表现手法造成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效果,演绎了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20.
白朴的《墙头马上》是元杂剧的一部喜剧杰作,剧中刻画了"志量过人",不畏艰辛,热烈追求真正爱情生活的李千金形象,她的那种襟怀磊落、率真泼辣、敢作敢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尽管剧终以"大团圆"收束全篇,但李千金曲折多变的命运,却蕴藏着浓郁的女性悲剧色彩,反映的是当时具有社会性的婚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