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植树造林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直播造林法直播造林法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对于边远且人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爬山虎、扶芳藤及野生葛藤在裸岩荒山进行的造林试验,提出了藤本植物爬山虎、扶芳藤在山地应以植苗造林为主,扶芳藤在阳坡造林则应以截干造林为主的新造林措施;试验表明,不同的坡向对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阳坡造林成活稍低。差异不显著;坡位对生长几乎没影响。  相似文献   

3.
蒙古栎人工更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蒙古栎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播造林,蒙古栎的生长量较小,受晚霜危害严重;植苗造林要以栽植1年实生苗,选择具有一定上层木、郁闭度在0.2左右、坡度在10°左右山的中上腹造林最佳。植苗造林喷施叶面肥可提高生长量27%;修枝可提高生长量11%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耒阳市在武广高铁沿线造林绿化过程中,为保证造林成活率,突出"新、严、精",确保高铁造林绿化质量。"新",就是创新经营机制与奖补措施,激发造林活力。对武广高铁造林绿化,明确造林主体,按照"谁造林,谁所有,谁经营,谁受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地方荒山造林效果不佳,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1.造林地立地条件差;2.造林方式不对路;3.重造轻管,管护不力;4.荒山造林效益低,农户不愿参与;5.机制不活,责、权、利不清。为克服荒山造林的上述不利因素,南召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组建专业造林公司,大力实施专业化造林,探索出了荒山造林的新路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两年来,造林公司共完成荒山造林5.5万亩,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  相似文献   

6.
二代林网的反季节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反季节造林,指错过造林最佳季节或在苗木发芽展叶后(5~7月)进行的造林。传统的春季造林常因土壤干旱、天气多风、不能及时灌水导致成活率低。有的地方靠拉水浇树,不但成本高,而且造林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就二代林网反季节造林技术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实践证明,在春季造林季节无灌溉条件的地段采用反季节造林技术造林,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反坡穴状整地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因受水分条件限制,往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难保证。特别是这些地区的阳坡、半阳坡、沙丘、沙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造林就更困难。近些年来容器大苗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集水造林、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在这些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应用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建水县岩溶山地不同造林时间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水县具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任豆等树种不同时间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鹿花不同时间造林效果差异显著,以7~8月的造林效果较好;苦刺和新银合欢在不同时间造林效果均较好;新银合欢造林成活率在85.4~94.1%之间,保存率在48.3~61.7%之间;任豆的直播造林效果较差,到第2年基本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造林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高低,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当前各个林业工程的造林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尽管在某些年份有的造林成活率较高,但从造林的总体情况看,成活率还比较低,与各个工程要求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 10多年来造林工作实践 ,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油松、樟子松造林一般采用 2年生移植苗造林 ,这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 ;采用不合格苗造林 ,将显著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 ;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解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 ,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量 ,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苗木的含水率与造林的成活率呈正相关 ;在造林实践中 ,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 ,应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 ,随栽植 ,缩短苗木在外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林场常用的梭梭、沙拐枣、毛条、霸王等4种治沙造林树种的营养袋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造林模式下进行造林试验,对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种造林模式下,梭梭的成活率最高;营养袋苗的生长量呈现出补植造林>厚覆沙地造林>沙丘造林>荒沙滩地造林;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营养袋苗生长量呈现出...  相似文献   

12.
<正> 飞机播种造林是模拟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绿化荒山造林方法,也是林业生产上一种现代机械化的造林方式。它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功效高等独特的优点;能深入到交通不便、人力不及的高山远山进行造林;只要抓住雨季有利时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大面积的荒山造林;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封山育林。但是,由于飞播造林受自然  相似文献   

13.
Bioblock技术在黔南喀斯特山区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乡土树种柏木1年生苗,分别以Bioblock技术(以再循环瓦楞纸容器有盖品字排列、有盖单一排列、无盖单一排列)以及传统挖穴造林方式等4种不同造林方式在喀斯特山区进行造林试验;同时,选择乡土树种柏木、椤木石楠、苦楝、栾树、榆树、刺槐及大叶女贞等7个树种的1年生苗,以Bioblock技术(以再循环瓦楞纸容器有盖单一排列方式)在喀斯特山区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及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差异均显著。不同造林方式中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品字排列方式造林,成活率高达94.96%;最低的是传统挖穴方式造林,成活率只有20.20%。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柏木,达62.63%;其次是榆树,造林成活率为60.61%;最低的是苦楝和栾树,造林成活率均只有18.18%。  相似文献   

14.
以银中杨、河北杨、新疆杨、中林46杨、白腊、毛白杨大苗在宁夏引黄灌区惠农区的农田林网区造林,结果表明:银中杨适宜在宁夏灌区农田林网造林,成活率高于其他试验树种;采用200 mg/L ABT生根粉喷根,可以提高银中杨造林成活率10.14%;农沟和农渠均适宜于银中杨造林,二者造林成活率相差不大;在农沟上造林应注意选择地势高、排水通畅、含盐量低于4‰地段。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南段土石山区辽东栎造林试验及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顺县刘家村进行了辽东栎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苗在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和根系发育方面表现最好;苗高、地径、成活率同主根长、侧根量、侧根长、侧根基径、二级侧根量、二级侧根长有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辽东栎裸根苗、容器苗适宜在春季造林;穴盘苗在春季、雨季和秋季均可造林,以雨季造林为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西山地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及适地适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是造林历史较久、造林规模较大的国营林场之一。这个林场基本上在五十年代就完成了绿化造林任务,在造林前经过正规的调查设计,在造林过程中试用了较多的造林树种(约20余种)和造林方法,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二十多年的生长过程中,各树利的人工林在各种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表现出了明显的生长差异。调查总结这些规律性,将对  相似文献   

17.
采用ECH2O含水量监测系统,对侧柏容器苗留袋、脱袋造林后容器水分动态及苗木生长及生物量进行监测。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脱袋造林>留袋造林。根系数量、根系分布、苗木生长状况、标准株生物量脱袋造林均优于留袋造林。大规格移植容器苗造林时,在确保苗木根团完整的情况下,以采用脱袋造林栽植方式为好。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选择香椿、楸树、无患子、南酸枣、榉树、桤木、苦楝、刺槐、薄壳山核桃等树种进行造林,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榉树和刺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8%以上,生长表现较好;苦楝和无患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78%以上,生长表现正常;楸树的造林成活率虽然较高,但生长表现不良;南酸枣的造林成活率不高,生长表现一般,中心主干枯死的现象较多;香椿的造林成活率较高,但第2年苗木死亡现象较为严重,生长表现一般;桤木的造林成活率较低,但苗木的生长表现最好.根据试验结果,薄壳山核桃、榉树、刺槐、苦楝和无患子适宜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造林,楸树、南酸枣、香椿和桤木不适宜在该立地上造林.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佛山方竹母竹分株单株蔸苗、1年生营养袋实生苗、1年生实生裸根苗造林,对造林后竹苗的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笋)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苗木对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苗高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新发苗(笋)数量的影响为: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母竹分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20.
<正>无灌溉造林,即在无法实施人工灌溉的区域,利用天然降水,采取合理的植被密度和造林方式,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以期保障造林成效的一种造林方式。2008年,我们在奇台县八户地牧场沙漠前沿半固定沙丘,开展了梭梭、沙拐枣无灌溉造林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区面积20公顷,采用了3种造林方式进行,其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