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房山区霞云岭乡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三乡一区"发展战略,紧贴二十字方针,全力打造北京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经过共同努力,全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霞云岭乡提出应对措施: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村文明;加大公共投入,确保村容整洁;深化制度建设,实现民主.  相似文献   

2.
李韬  林鹏  赵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34-3736
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相互关系,表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薄弱;政府政策指导不足;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树立全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创新;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3.
阐述中国大城市郊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总结了代表性模式,系统地分析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个典型模式,即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区型循环农业模式。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条对策建议:一是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二是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条;三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方式。最后,提出了中国大城市郊区循环农业发展可参照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经济效益、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社会保障角度,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实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综合经济发展、环境支撑、资源承载、科技提升和社会保障5方面,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全省及各地市近20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历了较差、中等、较高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1994年的0.3526增长至2012年的0.6616;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各准则层障碍度降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力、环境支撑力、科技提升力、经济发展力、资源承载力;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最高的是唐山市,最差的是秦皇岛市.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兼顾新农村建设提出促进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围绕房山区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状况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的建设思路已经初步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初具雏形.建议从政治、法律、机制、组织、技术五方面建立保障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首先阐明房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现实意义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其次,以房山区庙耳岗村食用菌产业模式为例,对模武的基本原理、结构特征、三大效益进行深入剖析,印证了废弃物资源利用型循环农业模式是京郊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选择.第三,针对庙耳岗村食用菌产业模式特点及成效.提出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即开辟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采取农民专业协会的组织方式和选择生物质能转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农业与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着手,论证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要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采取七个方面的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农业投资机制;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培育和建设发达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循环经济的特点,提出广东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指出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利用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工农业复合型生态产业园,实施生态循环行动,促进新农村特色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燕宁娜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88-16289,16292
针对宁夏旱作农业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支撑技术体系:以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核心的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绿色农村住区规划及节能建设体系;以循环农业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体系;以农业景观、回族特色资源利用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旅游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中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特别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属于粗放式经营,由此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比较明显。能否妥善处理农村环境问循环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循环农业,可以实现农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农村产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都有重要意义。针对北京市房山区产业融合中存在的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经济总量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应做“强”做“优”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村融合示范带,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并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房山区作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休闲农园产业模式,对于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全面分析北京市房山区休闲农园发展取得的成效、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障碍.谋划房山区休闲农园 "多点开花""串珠成线"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出以生活生态型、产业协同型、科技依托型及民俗参与型等四个类型为主,包括"休闲菜园、四季花园、葡萄酒庄园"等十种休闲产品形态的休闲农园旅游模式类型及建设重点.最后,从完善土地制度、基础保障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培育新型主体等四方面提出休闲农园发展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67-21169
从空间用地布局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基本理论出发,剖析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分析在现状、社会经济、空间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等因素的影响下,房山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金山区农业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探讨金山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山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阐述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发展设施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对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提高农村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培育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介绍,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对农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意义,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樊敏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75-17178
解析了新农村综合体的含义及多方面特征,总结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条件。以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为个案,运用上述理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具备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基本条件,可以积极开展新农村综合体的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号召。该课题正是从这样的背景出发,结合洛阳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洛阳市在循环农业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发展洛阳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宏观方面,主要从营造发展氛,推进制度完善,提高科技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创新发展模式,强化载体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阐述;微观方面,主要从节能降耗,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农村龙头企业建设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加强面污染整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洛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应用成效,系统阐述了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菌业高效生产、农牧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与有效链接技术、农牧废弃物-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深入探索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及其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与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的研究方向及其重点技术攻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