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笔者以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为试验药剂,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133.3 mg/kg的试验药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4.08%和74.5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中133.3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6.7 mg/kg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和丙环唑乳油;而200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可达79.68%和79.93%。说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及2种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戊菌唑水乳剂)对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防治效果最好,为87.8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00.35 mg/L防效次之,但也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86.00 mg/L防效最差,仅为73.65%。因此,生产上可以采用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来防治菊花白粉病。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目前蔬果生产中常用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在复合蔬果汁中的残留情况,本研究建立了3种复合蔬果汁中吡唑醚菌酯、啶虫脒和哒螨灵残留的LC-MS/MS分析方法。选取以不同蔬果进行调和的3种复合蔬果汁为材料,采用含1%(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以SPE-NH2柱进行净化,以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在5~1000 μg/L,吡唑醚菌酯和哒螨灵在1~500 μg/L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9984以上。添加浓度为0.010、0.10和0.50 mg/kg时,3种复合蔬果汁中吡唑醚菌酯、啶虫脒及哒螨灵回收率为80.6%~113.4%;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5%~9.3%之间;以最低添加浓度0.010 mg/kg为方法定量限(LOQ)。该方法快捷、简便、准确,满足复合蔬果汁中吡唑醚菌酯、啶虫脒及哒螨灵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化学防治是其主要防控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毒力作用强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制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制剂中,6.25% Fluindapyr(研发代号IR9792)EC对稻瘟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1.01 mg/L;在3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杀菌剂制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对稻瘟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1 mg/L;三唑硫酮类杀菌剂48%丙硫菌唑SC对稻瘟病菌的EC50为0.70 mg/L。对于纹枯病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的24%噻呋酰胺SC对纹枯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7 mg/L;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20%丁香菌酯SC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强,EC50为0.52 mg/L;48%丙硫菌唑SC对纹枯病菌的EC50为1.19 mg/L。研究结果为上述杀菌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氯啶菌酯与氟啶胺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瘟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并进行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配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混剂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1.4417、0.5445、0.2313、0.2693、0.1695、0.4151、0.2796、0.3395和0.3428μg/mL,7种混剂的增效系数分别为4.69、3.79、5.49、1.90、2.46、1.90和1.81,氯啶菌酯与氟啶胺配比为2:1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各处理对稻穗瘟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600 mL/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450 mL/hm2、30%氯啶菌酯SC 450 mL/hm2、75%三环唑WP 300 g/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300 mL/hm2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9):143-148
本试验分离与纯化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出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六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杀菌剂丙环唑的EC50值为0.9039,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50值为2.8939、6.8186,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50值为29.3951、30.4126,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为143.2943,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旨在建立新疆、内蒙、黑龙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的吡唑醚菌酯及醚菌酯进行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3~1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9,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与醚菌酯在新疆灰漠土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3%~102.32%、100.33%~107.1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46%~0.87%、0.94%~1.67%;在黑龙江黑钙土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0%~104.32%、90.83%~101.33%,RSD分别为0.47%~2.78%、1.35%~1.69%;在内蒙棕钙土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4%~107.40%、96.90%~98.86%,RSD分别为0.77%~1.41%、1.08%~1.57%。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几种类型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及醚菌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对超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对超甜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研究了醚菌酯对超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种子经过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包衣处理后,带菌率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提高,株高、鲜重及干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0233、0.0421、0.1724、0.2837、0.3021和0.3263mg/L。草莓灰霉病菌对上述6种杀菌剂均表现敏感,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吡唑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对吡唑醚菌酯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除对山东地区菌株的菌丝毒力低于多菌灵外,对两地孢子萌发的毒力和对安徽地区菌株的菌丝毒力均高于多菌灵。在田间,吡唑醚菌酯对山东和安徽两地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均在78.33%以上,且对安徽菌株的防效高于多菌灵。吡唑醚菌酯150 g a.i..hm-2和225 g a.i..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在0.69 kg.m-2以上,均高于多菌灵处理。吡唑醚菌酯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310~0.0647 mg.kg-1,小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的0.2 mg.kg-1,残留较低。吡唑醚菌酯在山东和安徽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低于11.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低于9.9 d,属于易降解农药。因此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可达到较高防效且对人体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监测水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建立了苹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快速、简单检测方法。用乙酸乙酯和丙酮的混合溶液提取苹果和土壤样品,氮气吹干后用甲醇定容,经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1~5.0 mg/kg时,吡唑醚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7%~98.2%、79.8%~9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4.1%、0.2%~2.5%;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简单、快速,杂质干扰少,灵敏度高,完全能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MR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各0.05%,研究了改良MRS培养基和在发酵期间添加缓冲剂对乳酸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液体MR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的胡萝卜汁、1.5%的麦通过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高效的防治药剂筛选及配套的田间防病技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戊唑醇等10种杀菌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对两种病原菌的防效好,EC50分别为0.952 μg/mL和0.411 μg/mL,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90值93.836 μg/mL明显低于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90值487.738 μg/mL。50%异菌脲WP和70%代森联WG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86 μg/mL和10.650 μg/mL,但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而250 g/L嘧菌酯SC和75%百菌清WP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814 μg/mL和7.313 μg/m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研究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复配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845 mg/L;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分别为3.6023、5.6300 mg/L;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低,EC50值为68.2860 mg/L。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3483、0.5291、0.5741、1.8751、3.9185 mg/L,共毒系数(CTC)分别是397.50、166.64、28.75、4.85、2.24。配比为1: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397.50。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安全药剂,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幼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其LC50值的大小顺序为:5%甲维盐ME<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40%辛硫磷EC<90%敌百虫SP。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和40%辛硫磷EC在72 h后防效均可达到100%,5%甲维盐ME和90%敌百虫SP在72 h后防效达到90%以上。因此,这5种杀虫剂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18.
肉鸡肠毒综合征是在饲养管理不善、滥用药物、外界环境变化等不良因素刺激下,引起病毒、细菌及球虫混合感染,而发生的肠道综合性疾病。该病以腹泻、脱水、肠黏膜脱落、肠道出血坏死,肠腔内有未消化的饲料为主要特征。笔者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及发病原因进行系统阐述,同时提出强化环境调控、科学调配饲料、疫苗预防、饲喂益生菌及纠正电解质平衡和修复肠黏膜等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控肉鸡肠毒综合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08526, 0.81147和1.03912 mg/L,证明这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EC50值分别为99.33022, 128.4983和112.112 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