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夏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从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宁夏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为了切实做好晚疫病监测预警工作,自2011年开始,该总站先后引进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30套,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为指导全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14年申报了外专局"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引进项目"。为此,8月5~6日,特邀请比利时专家对中部干旱带及固原地区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调查。比利时马铃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也相对较重,1950年大流行,这些地区损失30%~5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大量死亡,减产高达50%,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今年5月中旬,在重庆召开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防控技术培训会,以此提高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视,并通过现代化预警防控技术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避免在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过程中用药不及时和盲目过度施药,提升防治效率,达到精准防治的目的。本研究开展CARAH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丹麦NEGFRY模型和常规施药防治方法相结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处理的药剂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CARAH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CARAH监测预警模型病害预警情况与实际病害发生拟合度达93%。采用CARAH监测预警模型,可减少杀菌剂使用次数1~3次,产量降低损失48.47%,商品薯率提高12.63%,病薯率降低4.43%,经济效益增加10966元/hm2。因此,通过建立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CARAH监测预警模型,可用于指导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可以减少不必要杀菌剂喷施,达到精准治的效果,完成减药目标。  相似文献   

4.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以期为科学防控晚疫病提供依据。对湖北省2011—2019年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利用2011—2017年数据及判别分析方法,结合人为防治因子建立了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晚疫病发病率与3月中旬最低气温、4月上旬日照时数以及4月下旬风速相关性较好(P<0.05),晚疫病发病率模型自身回代及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5.9%和75.3%,2018—2019年试报准确率达到61.7%。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通过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当年发病情况可以为农技人员提前开展晚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通报冬春茬马铃薯病虫发生动态。当前,全省冬种马铃薯处于块茎膨大期。据各地调查,马铃薯晚疫病、黑胫病、黑痣病、蚜虫发生较重,早疫病、青枯病、疮痂病、粉虱、蓟马、蝼蛄、夜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晚疫病:东部地区偏重发生,西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温湿气候变化对‘红阳’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基于2013—2018年贵州猕猴桃主要种植区的水城县猴场、米箩、勺米、六枝特区郎岱、盘州市普古共5个试验区3—4月溃疡病监测资料以及同期温度、湿度、持续降雨日数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溃疡病发生和流行与温度、湿度、持续降雨日数的联系。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溃疡病始发的气象条件为持续4天及以上有降水天气(日降水量≥0.1 mm)出现,且日平均温度≤15.0℃、日平均相对湿度≥80%,同时溃疡病始发之后继续维持1天及以上的低温阴雨高湿天气;溃疡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为持续4天及以上有降水天气(日降水量≥0.1 mm)出现,且日平均温度≤18.0℃、日平均相对湿度≥80%,同时溃疡病流行之后继续维持1天及以上的低温阴雨高湿天气。贵州西部‘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流行对温湿变化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通报当前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动态。据惠州、江门、茂名等地近期调查,冬种马铃薯病虫害已开始发生,发生的病虫有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疮痂病、环腐病、蚜虫、地老虎、蝼蛄、粉虱等。早疫病:江门站调查,平均病株率1%;信宜站调查,平均病株率1.53%,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四川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重灾区。通过综述近年来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特征、马铃薯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四川省应加快适应性马铃薯抗病品种筛选;同时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和有效推广运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适用性,选择在四川不同海拔高度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运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进行防控指导。结果表明,海拔高度越高,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越低,海拔3500 m以上时,主要以轻度侵染为主,海拔3500 m以下时,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侵染为主。不同品种出现中心病株时的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不同,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所处的侵染循环有所差别,可能与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有关。利用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指导药剂防治,5种药剂仍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植保站近日下发通知,要求有露地番茄种植的区(县)植保部门要加强监测,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指导番茄产区开展防治。晚疫病是番茄的毁灭性病害,具有发病急、流行迅速的特点,一旦发病,若不及时防治,短时间内即可扩展至全田,造成毁灭性损失。根据露地番茄晚疫病初侵染预测指标,生长季中若连续3天空气相对湿度>75%或连续4天中至少3天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4年,贵州省实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示范项目,通过从比利时引进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测模型,购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建立晚疫病监测点,建成了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范围覆盖30个马铃薯主产县(市、区).系统可对监测点气象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实时提供侵染曲线,并在地图上直接显示预警.通过应用表明,系统预测发病时间和田间实际相吻合,可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并按照推荐药剂和防治方法,示范区防治效果达80.7%.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贵州冬种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以及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滇黔芋23号’在冬种区域的适宜性和丰产性,选用‘滇黔芋23号’原原种,采用液态膜、地膜、塑料薄膜小拱棚、稻草等覆盖方式进行小区试验,对地温、马铃薯各性状和产量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较对照有增温效果,在低温时增温保温效果高于高温,能提高地温0.41-2.35℃;覆盖处理较对照提早出苗2~15天,出苗率也高于对照,其中小拱棚处理出苗最早、出苗率最高;覆盖处理较对照可缩短马铃薯生育期4-10天,也以小拱棚处理提前10天最短;综合经济性状以稻草覆盖处理最好,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20.3%,差异性分析表明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稻草覆盖栽培方式和品种‘滇黔芋23号’适合荔波县生产,应加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18年油菜开花日挂牌标记试验,考种不同开花时段油菜结荚率、单荚子粒数,分析不同时期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建立气象因子与油菜子粒损失率的影响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月25日前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中度和重度为主,3月中下旬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轻度为主,2月26日—3月10日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油菜子粒损失率与开花时日最低气温平均值、日平均降雨量相关不显著,与开花时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平均值、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显著。随开花平均气温下降,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开花时空气相对湿度为70%,且日平均气温≤6.9℃,或空气相对湿度为80%,日平均气温≤8.0℃,油菜中度受害;开花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0%,且日平均气温≤4.3℃,或空气相对湿度为85%,日平均气温≤4.8℃,油菜重度受害。其次分析确定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油菜开花结实的冷积温指标,当日照低温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16.5℃,或无日照低温阴雨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5.0℃,为中度受害。当日照低温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37.5℃,或无日照低温阴雨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26.0℃,为重度受害。试验结果可为油菜灾害预警评估和减灾防灾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气象要素对浅层土壤水分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研究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作物生长期,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2012年4—9月土默特左旗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有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有降水天气和无降水天气条件下,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4个气象要素对日10 cm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无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研究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同一气象因素可能对同一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关注土壤水分的变化,应根据天气条件的不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掌握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土壤水分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暖和内蒙古马铃薯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晚疫病危害已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内蒙古中部马铃薯生长季节主要气象要素与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关系,研究了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气象适宜指数,建立了基于开花期中尺度气象要素数值产品的晚疫病病菌流行期定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为6--7月上旬的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影响该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和降雨最为重要,利用预报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孢子囊形成期的气象适宜指数进行判别,即可做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候变暖和内蒙古马铃薯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晚疫病危害已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内蒙古中部马铃薯生长季节主要气象要素与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关系,研究了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气象适宜指数,建立了基于开花期中尺度气象要素数值产品的晚疫病病菌流行期定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为6—7月上旬的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影响该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和降雨最为重要,利用预报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孢子囊形成期的气象适宜指数进行判别,即可做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7.
蒋继志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253-257
为明确前期筛选获得的放线菌MC-15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探讨了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时间、抑菌产物的稳定性、以及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和田间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种子液培养5d后再扩大培养10d所获得产物的抑菌率最高(95.2%);发酵产物经30W紫外灯垂直距离30cm照射10h后抑菌率仍保持在81.2%以上,100℃下处理60m后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78.67%),pH6-8范围内抑菌率为92%,在室温(20-24℃)下贮藏60d后抑菌率仍达76%,连续传代10代后抑菌活性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后,该菌株发酵产物在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离体叶片上的相对保护率均达到90%以上,用该菌株发酵产物处理马铃薯种薯后,对种薯在出苗、幼苗生长、田间抗晚疫病以及经济产量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早2-4d、株高平均高出3.1cm、分枝数多1.6个、叶片数多2.1个,病情指数在21以下,相对保护率达到74%以上,相对增产率达到30%以上。MC-15菌株在田间实际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周伟  李涵茂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46-250
为了探讨早稻纹枯病气象等级的预测方法,根据醴陵市2011—2013年早稻纹枯病病株率数据田间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早稻纹枯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回代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早稻日病株率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日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病株率气象因子权重系数为0.3121、0.2056、0.3024、0.1799,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早稻纹枯病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早稻纹枯病发生气象等级模型回代预报检验准确率为100%,能较好地预报病情的发生发展,对纹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用于日常纹枯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