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本研究用0.2%和0.4%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小豆京农6号(JN6)种子12 h,M_1成株率分别为26.7%和3.5%,变异率为1.24%和1.59%,结果表明处理浓度越大,成株率越小、变异率越大.0.2%秋水仙素处理12 h为较佳处理,但0.4%处理的变异类型相对丰富.M_2代与对照相比,单株粒数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差异,百粒重在1%水平达到极显著差异;M_3代百粒重与对照相比在1%水平达到极显著差异,诱变后代中筛选出了3个高产优良株系.在M_3代共筛选到263个叶色、叶形、蔓生、多分枝、黑荚、浅红和深红粒色、大粒及早晚熟等性状变异突变体.叶形有剑叶、小密叶、肾叶突变类型;叶色有深绿、浅绿、黄化、黄斑叶变异类型.早熟和晚熟变异株分别比对照早熟10~15 d和晚熟7~10 d.  相似文献   

2.
‘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 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芽、嫩枝、叶柄、叶背均密被红褐色平伏短柔毛,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新优珍稀观叶乡土树种,已在华南和华东等地区引种应用。本研究综述了‘广东含笑’的形态特征、生态分布、遗传距离、光合生理、苗木繁育、杂交育种、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天然种群、致濒机理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创建杂交育种目标培育优良新品种、构建良种壮苗繁育技术体系、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为该物种保护和新优观赏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万寿菊茎尖,研究秋水仙素对万寿菊的诱导效果,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法鉴定多倍体,分析了四倍体植株在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抑制万寿菊生长,随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形态变异率呈先升后降趋势;秋水仙素处理后叶片变异类型主要有6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万寿菊株高、冠幅、节间长度、花梗长度和腺点密度降低,叶片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瓣长度和宽度增加;四倍体万寿菊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疏松度、栅海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量显著增加;四倍体万寿菊的比叶鲜重、比叶干重极显著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基因组大小增加。  相似文献   

4.
庄云  马尧  陈映 《种子》2013,32(2):48-51
采用分生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方法,对柴胡种芽和幼苗生长点进行诱导突变,以确定秋水仙素的最佳处理比较和处理时间,并对突变植株进行植物学观察,结果表明,浓度为0.3%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柴胡幼苗的突变率较高,相对死亡率较低。诱变植株形态上,处理植株幼苗的前期真叶生长明显受抑制,变异的幼苗不仅第1对真叶出现较迟,株高都显著低于对照株,叶片也较对照厚,但其主茎却较对照株粗壮,其主茎的节间也缩短。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的品质优势,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武都‘大红袍’花椒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杂质、灰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其理化特征;通过对挥发油得率、成分以及特征成分的测定与比较,探究挥发油特征;结合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对‘大红袍’花椒的适生条件进行讨论。武都‘大红袍’花椒感官特征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花椒中的杂质、水分和灰分分别为(0.48±0.06)、(4.87±0.09)和(4.56±0.24) g/100 g,含量较低。金属元素锌、铁、铜含量分别为(20.30±7.58)、(18.34±12.64)和(7.25±3.87) mg/kg;有害金属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18±0.03)和(0.004±0.006)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武都‘大红袍’花椒富含挥发油,得率为6.09 g/100 g,共有16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7%,包括烯萜类(69.99%)、醇类(17.92%)和酯类(5.76%),其中D-柠檬烯(25.69%)、芳樟醇(17.41%)和α-月桂烯(10.45%)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武都‘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及其芳樟醇、α-月桂烯和罗勒烯等特征成分含量高于甘肃秦安、四川汉源和陕西韩城等邻近产地。武都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适中,适宜‘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生长,所产花椒优质独特。  相似文献   

6.
厚皮甜瓜‘翠雪5号’新收获种子存在休眠现象,采用自动破休眠、高温、低温冷冻以及外源激素等处理进行种子萌发试验,以期找出破除‘翠雪5号’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结果表明,‘翠雪5号’种子的休眠解除主要依赖于自动破休眠过程,高温处理可加速该过程。另外,低温冷冻以及外源NAA和GA3处理不能破除‘翠雪5号’的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而外源6-BA可以在延长发芽时间的基础上显著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苦参种子催芽及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浓硫酸浸种、热水浸泡和种皮破损等方法来提高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种子的萌发率,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已萌发苦参种子,通过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染色体加倍情况。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发芽率随浓硫酸浸种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浸种90min的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3%,不采用任何处理的对照发芽率仅有13%;70℃热水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发芽率逐渐降低;种皮破损也能显著提高苦参的种子发芽率;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染色体的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能够诱导苦参根尖四倍体细胞的产生,当处理浓度相同时,多倍体细胞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诱变植株率却一直明显增加,其中处理0.2%+72h时,根尖多倍体细胞率最高为59.5%,处理0.2%+108h时,诱变植株率高迭68%,0.1%+48h的根尖多细胞率和诱变植株率均最低,分别为18.5%和8%。同时部分个体出现了混倍体细胞现象,其中四倍体细胞出现几率高于八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收期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为生产中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冠’梨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时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硬度,并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糖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果实发育106天开始,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硬度呈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于果实发育137天时达到高峰;Vc含量变化较小,仅在120天时显著较高;在近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中糖以果糖为主,占70.09%~84.00%,以果实发育137天时最高;果实中酸以苹果酸为主,苹果酸占酸总量的93.05%~97.28%,苹果酸D占苹果酸的82.92%~91.84%。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发育天数延长,果酸含量下降,采收越晚糖酸比越高。‘黄冠’梨果实发育130~137天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Vc含量都较高,糖酸比和果肉硬度适宜,以获得‘黄冠’梨最佳品质为目标的适宜的采收期为8月8—15日。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秋水仙素对农作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遗传毒害效应,以地方品种敏感型绿皮小粒蚕豆和饲用玉米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01%、0.05%、0.10%、0.15%、0.20%)及不同培养时间(24、48、72h)对2种作物染色体的畸变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能诱发根尖膨大,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24h,蚕豆根尖膨大率100%;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72h,玉米根尖膨大率65.8%;适当浓度秋水仙素(0.01%、0.05%)可促进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当浓度≥0.10%,反而抑制蚕豆和玉米细胞分裂。在染色体畸变类型中,微核最多,其次是染色体断片,最少是染色体桥。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72h,蚕豆畸变率和玉米畸变率均最高,分别为11.92%和7.25%;秋水仙素浓度0.10%,处理时间72h,蚕豆染色体加倍指数最高为7.97%;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24h,玉米细胞加倍指数最高为4.64%。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得到水稻‘甬优15’在本地播种最适宜播期,以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根据2016—2020年龙游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甬优15’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2018—2019年水稻品质数据,通过对比试验,得到‘甬优15’的产量与品质和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播期对‘甬优15’的全生育天数和灌浆期天数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播期越晚全生育天数减少,灌浆期延长;(2)22℃是灌浆期水稻正常发育阈值,低于22℃的灌浆期平均气温会明显增加水稻灌浆乳熟时间;(3)‘甬优15’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在10%左右,较易糊化,蛋白质含量接近7%,口感与营养含量较为平衡;(4)当播期推迟至6月中旬之后,‘甬优15’产量有明显降低,品质也有所下降;(5)‘甬优15’播种期控制在5月下旬6月上旬,能明显改善龙游本地单季晚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NaCl胁迫对甜高粱幼苗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甜高粱幼苗的抗性酶的活性及MD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方法】甜高粱幼苗采用水培的方法,设了3个盐梯度,1个对照。【结果】随着NaCl胁迫的加剧(当NaCl浓度大于50 mmol•L-1时)甜高粱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不断加大,膜系统受到破坏;膜保护酶(POD,SOD,CAT,APX)活性降低,200 mmol•L-1 NaCl处理的酶活下降最大,100 mmol•L-1 NaCl处理次之,使体内酶促和非酶促防御系统均遭到破坏,活性氧含量增加对幼苗产生毒害。其中,100 mmol•L-1 NaCl处理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膜系统受害程度也轻于200 mmol•L-1 NaCl处理。【结论】轻度盐胁迫(当NaCl浓度是50 mmol•L-1)时,由于抗性酶的作用,活性氧对膜系统没有产生破坏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抗性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含量不断增加,膜系统受破坏程度也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密度对甜高粱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甜高粱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研究,阐明甜高粱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含糖量有极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栽培密度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含糖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不同栽培密度互作间的产量和含糖量差异显著,但互作效应对含糖量的影响较低。同时阐明,龙甜6和龙甜2产量高,含糖量高,在生产上采用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7500株/ hm2。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冷冻(-18℃)、冷藏(5℃)、室温(20℃)等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甜高粱秸秆的糖分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讨论贮藏温度对甜高粱秸秆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贮藏水分变化相对平稳,室温下秸秆水分剧烈降低;3种不同温度下秸秆总糖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冷冻贮藏下各时期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冷藏和室温下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极显著;冷冻条件对贮藏前期茎秆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平稳;蔗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内总的变化均呈降低的趋势,低温处理的茎秆蔗糖含量降低趋势较慢,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室温贮藏秸秆的蔗糖含量。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者可认为贮藏效果较好,变化显著者可认为糖代谢活动活跃而影响糖含量的变化,所以3种方法中冷冻贮藏方法较为合适。甜高粱茎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以冷冻的方式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5.
甜高粱生物燃料相关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中国甜高粱生物燃料的快速生产、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甜高粱生物燃料相关特性的研究状况;综述了根、叶、茎、株高、分蘖、花,QTL等的分子研究水平,收获后贮藏及生物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等;最后提出几点研究建议:针对不同生境确定适宜的、特异的选育目标,培养极具优势的品系或材料;注重主要性状间QTL尤其是胁迫下的关联性、相关性、协同性的研究;加强产业循环链中关键和薄弱环节的研发,使其可用价值和效益达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态发酵法,进行了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同时尽量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发酵产酒率的影响.实验分2组,第1组为空白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第2组为对照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纤维素酶0.8%,发酵时间为114 h.结果表明,第1组折算,甜高粱茎秆发酵产酒,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3.5 g/100 g;第2组折算,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6.56g/100g,比不加纤维素酶的乙醇得率提高了3.06%.  相似文献   

17.
中期喷施多效唑对甜高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中期喷施多效唑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在伸长期初期对甜高粱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甜高粱叶片的可溶性糖、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显著的增强了甜高粱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对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增强效应,有效的降低了甜高粱的株高和茎长,而对茎杆的增粗有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甜高粱的抗倒伏能力,最终使茎杆产量提高。多效唑比较适宜的使用浓度为0.75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态发酵法,进行了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同时尽量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发酵产酒率的影响。实验分2组,第1组为空白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第2组为对照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纤维素酶0.8%,发酵时间为114h。结果表明,第1组折算,甜高粱茎秆发酵产酒,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3.5g/100g;第2组折算,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6.56g/100g,比不加纤维素酶的乙醇得率提高了3.06%。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生物液体有机混合肥对陕北农牧交错区青贮饲草作物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通过盆栽控制试验,以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水(BMW)(B1、B2、B3和B4)和Aidoora溶液(A1、A2和A3)处理,并测定甜高粱幼苗期的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单一液体肥和混合液体肥下,甜高粱的根系生物量(RB)、根冠比(RSR)、根系体积(RV)、总根长(TRL)、根系表面积(RSA)、平均根直径(RAD)、比根长(SRL)和比根面积(SRA)均显著高于CK,表明BMW和Aidoora溶液有利于促进甜高粱苗期根系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吸收能力;甜高粱的RB、TRL和RSA两两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根系表面积和总根长均随着根系生物量的升高而增加。综上分析表明,B3A2和B3A3相对于其他BMW和Aidoora混合液体肥,有利于促进甜高粱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20.
将NaHCO3和Na2CO3按5:1混合,在不同盐碱浓度处理下对7个不同甜高粱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平均根长、平均发芽率和盐害率进行比较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个甜高粱种子耐盐碱性由强到弱的综合排序为:MN 3739> M-81 E>贝利>Rio> ES 725> 3222>雷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