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利用闲置对虾池进行大黄鱼鱼种培育,成活率达gO%以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土地选择利用闲置旧虾池,池塘面积1~5亩(若池塘面积较大,可采用网围方式),池水深1.5米以上。为防止大黄鱼受惊时跳上地滩而死亡,或进排水时逃逸,在池的浅滩及进出水闸门口均应用密网围栏。为便于排水捕鱼,池底应以5%左右坡度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同时在排水口附近设一个IO~20平方米的水泥抹面的集鱼坑。另外在放养鱼种前要进行严格的清塘与消毒。2水质要求水温IOC~3OC(中、下层),海水比重1.OIO~1.O23、pH值7.9~8.7,透明度25~35…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Pseudosciaene crocea (Richardson)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在“七五”期间福建省首次获得成功,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6年育苗量达6000万尾,网箱养殖大黄鱼2万箱,取得很好的成绩,作者就大黄鱼网箱育种技术作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在“七五”期间福建省首次获得成功,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6年育苗量达6000万尾,网箱养殖大黄鱼2万箱,取得很好的成绩。作者就大黄鱼网箱育种技术作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属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鱼、黄花鱼等,为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生活于近海的中、下层[1]。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分为3个地理种群: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大黄鱼曾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也是浙江省的重要经济鱼类,国内外都有许多大黄鱼的相关研究报道[2-4]。20世纪70年代前东海区最高年产量达2.0×105t。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大黄鱼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产量急剧下降。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产量仅为2000 t,而且多为幼体,成鱼数量很少;在大黄鱼的网箱养殖中,出现… 相似文献
5.
水产动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水产动物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分子标记的发展,比较了共显性标记和显性标记用于水产动物育种研究的优缺点.介绍了开展分子标记育种研究的基础研究--连锁图谱和经济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同时还对国内外已开展的标记辅助的家系育种和QTL研究为基础的性状选择育种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着重探讨了分子育种理论及作者建立的有关鲤的3种分子标记指导的育种技术.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分析以及分子育种的实例介绍,旨在加快分子选择手段与常规表型选择的结合,从而推进分子育种技术在中国主要水产养殖动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转基因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我国猪的分子育种现状以及转基因研究方法及其在猪的育种上的应用,同时指出了转基因动物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大黄鱼网箱育种阶段是指从鱼苗下排入箱至鱼苗长到全长15厘米左右这一阶段。这阶段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非生物性疾病3大类。现就其中较常见的几种病害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由于受到种质资源限制, 养殖中出现生长
速度慢、存活率低以及抗病抗逆差等问题。针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人员积极开展育种工
作,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 水产动物遗传改良技术发展迅速, 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引入为凡纳滨对虾育种带
来了革命性变革。本文综述了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包括种质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分子标记挖
掘与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以及基因编辑等研究与应用, 并对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耳石锶标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六水合氯化锶进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耳石的标记,探讨了锶元素对大黄鱼幼鱼耳石的元素指纹标记效果,分析了锶元素标记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阶段性倍增饲养水体中锶离子浓度可使标记组个体在特定耳石区段的Sr/Ca比值显著提升,形成与对照组个体和野生个体在该耳石区段Sr/Ca比值的显著差异(P0.01),标记组、对照组和野生个体在该耳石区段的Sr/Ca比值分别为(3.58±1.09)mmol/mol、(1.73±0.08)mmol/mol和(1.09±0.35)mmol/mol。此区段形成的Sr/Ca比值峰值可视作标记组个体的耳石锶元素人工标记。(2)标志组和对照组大黄鱼幼鱼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此项标记技术对受标个体的生长和存活状况不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可用作大黄鱼增殖放流鱼苗的规模化标记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选育子二代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选育和未选育2个群体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繁育得到的子代的卵径、油球径和口径进行测量,以及对其子代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比较,分析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大黄鱼子代(XY-F2)和未经选育大黄鱼子代(HB-F1)平均卵径、平均油球径和平均口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拟合1~10月龄XY-F2和HB-F1的体长(x)、体质量(y)的生长曲线及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表明,两群体间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存在差异;XY-F2在体长(x)和体质量(y)的生长在后期高于HB-F1。分析其数量性状,选育子一代(XY-F1)2龄鱼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0.18,而XY-F2的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9、0.134。结果说明选育具有一定的作用,今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Large yellow croaker is an important marine aquaculture species in China. The aim was to determine an appropriate protocol of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 for family construction in the breeding programme based on two trials. In trial 1, 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A3 (LHRHA3) was injected once, with a dosage of 2 μg/kg for females and 1 μg/kg for males. The latency time was in the range of 30–34 h. The maturation stage was checked by extracting a few eggs with a Pasteur pipette. The fertilization rate and hatching rate were 27 and 52%,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females with spawning difficulties was 30%. In trial 2, the females were injected LHRHA3 twice: with a first dose of 0.8 μg/kg and a second dose of 2 μg/kg, at an interval of 10 h, whereas the males were still injected once. The latency time was in the range of 29.5–35 h, determined by only observing courtship behaviour of males. The females with spawning difficulties decreased to 10%, and the fertilization rate and hatching rate also improved to 41 and 6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活体运输的条件,对大黄鱼的生态冰温进行探索。分析鱼水质量比和暂养时间2个因素对大黄鱼保活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期找到大黄鱼保活的适合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大黄鱼的生态冰温为-2℃~7℃;鱼水质量比及暂养时间对大黄鱼保活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温度为5℃~7℃、鱼水质量比为1∶4、暂养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进行保活,保活时间可超过19 h。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活体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大黄鱼性腺线性化cDNA文库,并经测序后获得3535条EST,对其二碱基至六碱基重复序列进行筛选,共发现微卫星位点150个,占EST序列的4.24%;其中包括二碱基重复序列64条,三碱基重复序列80条,四碱基重复序列5条,五碱基重复序列1条;三碱基重复序列是最丰富的重复单元,占53.3%。在这些微卫星序列中,(TG/GT/AC/CA)n形式在二碱基重复中最为常见,(GAG/AGG/GGA/CCT)n形式在三碱基重复序列中最为常见,分别占微卫星序列总数的26%和14%。选取其中的62条微卫星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合成与多态性检测,经过PCR扩增,2.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获得呈多态性微卫星引物8对,多态率为12.9%。本研究为开发大黄鱼EST微卫星分子标记和大黄鱼基因编码区微卫星的功能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殖大黄鱼水下声音与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带宽20 Hz~24 k Hz)分别记录了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和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下声音和行为反应,并对声音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声压级(SPL,d B:re 1μPa)计算。结果显示:(1)网箱周围水下声音主要为,自然环境噪声(风、波浪,500 Hz~24 k Hz)、大黄鱼生物噪声(惊扰发声主峰值630 Hz、摄食发声主峰值800 Hz、游泳噪声50~400 Hz、摄食噪声20~2 200 Hz)和人为噪声(船舶噪声50~500 Hz);(2)船舶噪声SPL(约87.68 d B)低于部分石首鱼科听觉阈值(94.9~99.6 d B:re 1μPa),不影响大黄鱼声通讯和摄食行为;(3)网箱内生物噪声声压级强度:惊扰状态摄食状态背景噪声。结果表明,大黄鱼生物噪声频率主峰值和声压级强度与行为反应有关,即行为反应程度越激烈,频率主峰值越低,声压级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An epizootic in seawater-cage reared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in China was caused by a Nocardia sp.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03.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was 15% and the diseased fish were 16 months old with individual length varying from 25 to 30 cm. Multiple, white nodules, 0.1-0.2 cm in diameter, were scattered on the heart, spleen and kidney. The morphology of isolated bacteria from Lowenstein-Jensen medium and tryptic soy agar was bead-like or long, slender, filamentous rods. Experimental infection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d bacterium was the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the mortalities. A partial sequence of the 16S rRNA gene of the organism and the type strain of Nocardia seriolae JCM 3360T (Z36925) formed a monophyletic clade with a high sequence similarity of 99.9%.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pathogenic organism was identified as N. seriola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N. seriolae-infected large yellow croaker in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20.
Myostatin基因属于TGF-β超家族,是动物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在已克隆大黄鱼Myostatin-1基因编码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基因组步移的方法,首次克隆到约1kbp的大黄鱼Myostatin-1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序列与已报道的金鲷和大口黑鲈相应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0%和75%。该序列具有1个TATAbox、1个CAATbox、5个E-box位点,此外还具有MyoD,USF,MEF2,SP1,NF-Y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