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纪树志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05-109
利用1988—2016年共541幅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影像,计算了极旱荒漠区中西土沟和渥洼池湿地植被(以芦苇为主)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从NDVI,湿地植被面积和平均NDVI这3个方面对湿地植被特征进行分析,对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称阳关保护区)内的渥洼池和西土沟湿地植被进行植被覆盖度估算,判断其变化。根据谷歌影像和现地调查,确定NDVI >0.1是识别西土沟和渥洼池湿地植被的最佳阈值,通过对保护区湿地植被的统计计算,研究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渥洼池和西土沟的湿地植被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桑园基础资料相对缺乏而限制了桑园碳汇评估的客观现实,本研究以统计资料较为完整的蚕茧产量数据为基础,在假设四川地区所有桑园都采用片叶育进行养蚕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统计资料的桑园碳汇估算模型(mulberry garden carbon sequestration estimation model,MCSD,以下简称:本研究模型)。本研究以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的灌木模型(shrub model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measurement guide,SMFC,以下简称:对照模型)为对照,对比了两者在计量2000—2018年四川省桑园桑树碳汇贡献的差异。结果发现:(1)本研究模型估算出四川桑园桑树年均碳密度为10.13 t/hm2,折算出四川桑园2018年碳储量为142.39万t。(2)桑叶和桑枝作为桑园碳汇的主要来源,其碳汇量分别占桑园总碳汇量的44.44%和26.65%。(3)以2000年为基准,本研究模型估算出2000—2018年间四川桑园的碳储量累积达1636.25万t。(4)到2018年,桑叶和桑枝的累积碳汇贡献分别占比60.94%和36.55%。(5)而对照模型的计算结果比本研究模型低了10.73%,且未考虑桑叶收获年和收获量的问题,不能全面地反映桑园的累积碳汇贡献。桑园碳汇评估是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结果对于未来标准化评估中国不同地域不同利用方式下桑园生态系统碳汇效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霞  许秀梅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0):135-140
本研究选取2016—2020年平度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产出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平度市近5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进行了测算。依据模型测算出结果,得出平度市近5年的农技推广效率平均值为0.905,发现2020年的推广效率低于平均值,农技推广存在推广效率低、投入冗余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农技推广人员激励考核制度的对策。再对平度市5个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满意度分析得出:性别、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年总收入、农业收入是否转入土地是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基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从政府、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角度提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以期为农业技术推广分析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国粮食生产受经济发展挤占的过程。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粮食主销区广东省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SDM回归方法对121个县级区域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讨近20年粮食生产变化与区域演变。结果表明:广东省粮食产量空间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呈现出逐渐增强的空间集聚性。粮食生产区域变迁受到劳动力转移与资本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粮食生产依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出水平的支撑仍然是目前广东粮食主产区得以存在的主要条件;另一方面,资本进入农业通过推拉作用使粮食产业发生转移。本研究认为要重视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特征对粮食生产政策制定的影响,一方面要科学划定粮食产销县,另一方面要审慎划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林地使用权流转收益是否合理,关系到流转权益各方的切身利益与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建设成效。借助相关基础数据与理论模型,分析2000—2011年度福建邵武市不同立地质量的林地使用权理论流转收益,认为木材价格的不断上涨及政府的政策性税改让利是理论流转收益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闽政文[2005]50号及南委[2007]37号文件规定的林地使用权价格明显低于林地理论流转收益,林农及基层经济组织并不能共享土地经营权流转剩余收益;延平区政府的林地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邵武市林地流转的价格依据及政府制定流转政策的价格参照。创新林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是合理调配权益各方利益争端,实现利润共享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孙凯  梁龙  李仲佰 《作物杂志》2022,38(4):146-105
为准确测度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碳排放与碳固定视为农田系统环境产出,纳入能值分析框架,建立能值改进指标,评价区域红米和烤烟2种不同作物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并进行灵敏性测试。研究发现,红米和烤烟系统的能值投入分别是1.26E+17sej/hm2和1.24E+17sej/hm2,产品能值产出分别是2.61E+16sej/hm2和6.55E+15sej/hm2,红米生产模式的产品产出效率较好。在环境能值产出方面,红米系统表现为净温室气体排放“源”,碳排放(5.97E+16sej/hm2)远大于碳固定(1.30E+15sej/hm2),减排潜力较大;而烤烟系统则表现为碳固定盈余,碳排放(1.95E+14sej/hm2)小于碳固定(3.42E+14sej/hm2)。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对作物系统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结论表明,在传统能值分析体系中增设碳排放与碳固定指标可为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提供更加全面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影响乡村滨水景观带美景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提升策略,以问卷调查为手段,利用SBE法和SD法对衢州庙源溪滨水景观带进行美景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协调感为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的直接相关影响因子,景观色彩丰富度、空间围合状态为间接影响因子,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后构建数学模型为YSBE(美景度评价)=0.722X1(景观协调感)、YSBE=0.476X4(景观色彩丰富度)+0.287X5(空间围合状态)。乡村滨水景观带的景观色彩丰富度越高,空间越开阔,景观协调感越强,其美景度评价值越高。因此,可通过增加色彩丰富度、提升空间开阔感和增加景观协调感的途径来提高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区域要素变动与约束背景下生计资本与生计活动的差异,厘定影响农户生计活动的关键驱动,以元江干热河谷新平县为例,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揭示河谷区与半山区农户生计资本、生计活动的区域差异,通过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阐释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农户生计资本构成的差异主要由4项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指标贡献,即人均旱地面积、人均水田面积、政府补贴、土地流转收入(单个差异贡献率>10%,累计贡献率=56.85%)。(2)两地农户在从事种植、就地务工和外出务工3种生计活动上有较大不同。河谷区农户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半山区农户以就地务工为主。(3)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构成的解释率为57.3%,对生计活动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当前农户生计活动的发展有赖于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活动的支撑与转换作用仍未突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新疆南疆干旱区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决策依据。以新疆和田县为例,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研究。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9年的43%、38%、17%调整为33%、45%、19%,农业内部形成了以林为主、以农带牧、以牧促林、农林牧统筹协调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粮经草的种植比重由74:21:5调整为60:25:15;特色林果业中核桃、红枣、葡萄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8%,"南核北枣"、"北葡"战略布局全面形成,南部乡镇核桃种植面积占72%,北部乡镇红枣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占89%和82%;畜牧业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7.31×104头(只),保持平稳增长,养禽出栏规模为103.8×104只,呈快速增长态势;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业净产值达到11.5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达到5200元。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优化方案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遥感影像提取大别山区水稻种植面积——以Landsat 8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璟  王渊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104-111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安庆市大别山为研究区,包括太湖县、岳西县、宿松县和潜山县,选取2016年和2017年的6景Landsat 8卫星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分析大别山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分布,并对研究区域的水稻种植面积进行动态实时监测。用遥感解译方法分别提取了研究区内的晚稻种植面积,并利用随机点验证和Kappa系数验证结果精度。结果表明:2017年和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精度分别为93.44%、93.78%,Kappa系数分别为0.86、0.83,证明水稻提取效果精确;对比研究区域各个县内的2017年和2016年晚稻种植面积,发现安庆市大别山区太湖县、潜山县、岳西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率均在5%以内,属于正常变化,由于2016年宿松县遭遇了水灾,部分农田被淹没,故宿松县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相比2016年增加了13.01%;对比传统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方法,利用遥感的方法更省人力、物力、财力,并且能精确、快速地实现对农作物的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生态旅游是少数民族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定量测度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效益、客源市场、区位交通、社区参与和管理措施等影响和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的7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借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较好,属于高潜力型,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容量低、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小,特别是区位交通、社区参与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滞后,影响了目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结果与现状相符,证明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湿地基础信息,对湿地进行动态监测和保护。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区,以区域湿地遥感信息提取为目标,采用TM影像数据、DEM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纹理信息等复合识别指标构建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不同地类进行分类。然后与传统的最大监督分类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指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扎龙湿地类型进行分类,较传统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精度提高了14.6%;总体Kappa系数提高了0.1751,分类精度较监督分类有明显的提高,证明基于多源数据决策树分类方法是内陆淡水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以达里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国产GF-1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和传统目视解译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覆盖遥感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取混淆矩阵对面向对象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充分利用了GF-1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面向对象分类采取试错法确定最优分割尺度为550,形状和紧致度因子分别为0.6和0.5,各波段权重均为1。(2)面向对象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98.22%,KAPPA系数为0.96;(3)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快速准确提取类型较为复杂的土地覆盖信息,为内陆湿地精准快速提取研究区土地覆盖分类信息提供参考,以期为湿地遥感业务化监测提供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高温事件的频繁出现,水稻遭受高温影响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稻田气温是研究水稻遭受高温热害及其影响的数据基础.因此,大范围地反演稻田气温,有助于相关部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稻田气温数据并进行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和决策部署.本文利用MOD09A1 8天合成数据对安徽省水稻种植区域提取,水稻种植区内的自动气象站气...  相似文献   

15.
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沙地动态监测的数据源,从中提取的沙地信息是监测的基础数据。波段是否为最佳组合,直接影响沙地信息的提取和地物的分类。笔者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单波段信息、波段间的相关性和OIF指数的分析,研究了提取物及其背景的特征,获得提取沙地信息的最佳波段组合为波段3、4、7。该组合形成的彩色图像地物信息丰富,沙地信息突出,易于目视解译,效果良好。波段的组合研究为后期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刘猛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1-14
为了研究太行山区降雨量对玉米单产的变化规律,指导玉米实际生产。本研究选择武安市降雨量和玉米单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散点图、建立线性方程、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等方法,通过统计、对比描述等方式,分析武安市降雨量对玉米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与玉米的单产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且生育期降雨量对玉米单产具有显著性影响。(1)在490 mm降雨范围内,玉米的单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于490 mm降雨时,玉米的单产与降雨量负相关。(2)玉米的单产受7月和8月的降雨量影响显著,且降雨量约278 mm时,玉米的单产较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干旱沙区的植被进行调查、监测和统计。以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为研究对象,运用法国Pleiades-1卫星的影像数据,通过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沙区的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提取精度达到95%,Kappa系数为0.8035,分类结果精度较高,有效地避免了基于像素分类方法的噪声和光谱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取甘肃省临夏北塬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景观格局为全新视角,构建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耕地细碎化测度体系,以期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以生态学景观格局原理为基础,运用ArcGIS、Fragstats、SPSS等软件,对所选取的耕地细碎化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最终确定北塬地区耕地细碎化的主要因素,构建耕地细碎化测度体系。结果表明:选取的5个指标能综合考虑面积、形状和分布等因素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是衡量北塬地区耕地细碎化的重要指标;平均地块面积过小、地块数量过多、地块形状复杂不规则,仍是导致北塬地区耕地细碎化的主要原因,并分别测算了9个乡镇的耕地细碎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