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振荡萃取的方式对树兰花浸膏挥发性成分进行前处理并利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共检测出70种成分,主要成分包括葎草烯(17.657%),γ-依兰烯(11.660%),石竹烯(8.671%),α-可巴烯(8.530%),亚麻酸乙酯(5.668%),亚麻酸(5.855%),茉莉酮酸甲酯(4.103%)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并对优势菌株进行DNA序列分析,接着采用福林一酚法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的内生菌发酵液总多酚含量,然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筛选出高活性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175株海南省油茶内生真菌中优势菌属中有蓝莓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拟盘多毛抱属(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 sp.),硬孔菌属(Rigidoporus vinct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子囊菌(Ascomycota sp.),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白腐菌(Cerrena sp.)。菌株S02、S03、S04、S8、L9和L12的总酚含量(粗提物浓度800μg/mL)分别为11.66 mg GAE/g、11.21 mg GAE/g、12.96 mg GAE/g、8.16 mg GAE/g、11.19 mg GAE/g、13.38 mg GAE/g;菌株S03、S04、S8、L9具有极佳的抗氧化性,在粗提物浓度800μg/mL时清除率分别为88.19%、90.72%、87.34%、90.40%。GC-MS分析菌株S02、S03、S04、S8、L9、L12的发酵产物分别鉴定出22种、16种、29种、20种、28种、25种成分。因此,海南油茶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富含生物活性化合物,有望作为医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风干燥对新鲜白灵菇、双孢菇、香菇、杏鲍菇进行干制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制白灵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3.77%;干制双孢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61.873%;干制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硫化物,相对含量为74.3%;干制杏鲍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4.285%。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风干燥对新鲜白灵菇、双孢菇、香菇、杏鲍菇进行干制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制白灵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3.77%;干制双孢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61.873%;干制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硫化物,相对含量为74.3%;干制杏鲍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4.285%。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川芎挥发油,平均收率为6.86%。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川芎提取物成分分离和鉴定的49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标明,超临界CO2川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3-丁基苯酞、3-丁叉苯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川芎油可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品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生熟西瓜子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西瓜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瓜子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亚油酸、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4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91.24%。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诱烯醇、2,4-癸二烯醛、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87.78%。熟西瓜子与生西瓜子相比,油酸、诱烯醇含量提高。同种挥发性成分在生熟西瓜子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鸭梨花香的生理生态功能,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相结合的方法对鸭梨花朵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了65μm PDMS/DVB和50/30μm DVB/CAR/PDMS 2种不同涂层纤维的萃取头对鸭梨花朵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和特点。结果表明,65μm PDMS/DVB和50/30μm DVB/CAR/PDMS 2种萃取头检测出的挥发物数量和种类分别为20种和41种、5类和10类物质,其中65μm PDMS/DVB萃取头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以烷烃类的种类和含量最高(烷烃类7种,38.63%),而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检测出的挥发物以烯类(烯类7种,41.16%)和醇类(醇类7种,24.11%)为主要成分。根据萃取化合物的数量、种类和含量,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更适于提取分析鸭梨花朵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9.
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萃取挥发性成分种类数和萃取量Y值大小作为衡量萃取效果指标优化萃取条件,测定分析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测定相关物质的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值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头,样品量1.0 g,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0 min,解析时间8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香荚兰籽中含有4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0.44%。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草醛、邻甲氧基苯酚、苯酚和呋喃甲醛,相对含量分别为80.22%、1.61%、1.23%和1.00%。  相似文献   

10.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玉米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分析玉米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30 g。实验所用的两个样品四单19和浚单795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2种,其中四单19玉米中检测出64种,浚单795玉米中检出55种。玉米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不同品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四单19中主要是醛类,占56.23%,其次是烃类、酮类、杂环类和醇类,分别为9.50%、8.81%、5.25%和3.74%;浚单795中主要是醛类和烃类,分别占20.69%、20.02%,其次是杂环类、醇类和酮类,分别为5.78%、5.34%和2.99%。有机酸和酯类含量在两个品种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鉴定甘草ARF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RF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分析。鉴定得到10个甘草ARF基因。其蛋白氨基酸序列长度在301~945 aa之间,分子量约为33.07~104.37kDa,等电点为5.93~8.50。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甘草ARF蛋白均位于细胞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GuARF蛋白大多包含B3、Auxin_resp和Aux/IAA结构域。基因结构发现外显子数量从6个到22个不等。在甘草ARF基因启动子区还存在5类不同的顺式调控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甘草ARF蛋白分为3类。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10个GuARF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具有一定表达特异性。上述结果显示甘草ARF基因家族可能参与多种生物过程,这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反应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箬竹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箬竹叶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了5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7种,占箬竹叶挥发油总峰面积的8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