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保靖黄金茶产地10个代表性茶园的节肢动物多样件进行了调查,茶园节肢动物隶属昆虫纲和蛛形纲,昆虫纲以同翅目昆虫数量较多.其中,叶蝉科(Cicadellidae)、广翅蜡蝉科(Rieaniidae)、蛾蜡蝉科(Flatidae)昆虫为优势类群.天敌优势类群为蛛形纲蜘蛛.植物多样性较大的样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  相似文献   

2.
20132017年调查了生态观光茶园和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蜘蛛、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并分析了两类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生态观光茶园的有益生物数量多于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的多样性高于常规茶园的;生态观光茶园的主要害虫数量明显少于常规茶园的;在生态观光茶园中蜘蛛量与小绿叶蝉若虫量的拟合优度高于常规茶园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3~2017年调查了生态观光茶园和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蜘蛛、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并分析了两类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生态观光茶园的有益生物数量多于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的多样性高于常规茶园的;生态观光茶园的主要害虫数量明显少于常规茶园的;在生态观光茶园中蜘蛛量与小绿叶蝉若虫量的拟合优度高于常规茶园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中性昆虫蚊虫在茶园节肢动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6年的白毫早茶园和乌牛早茶园及2014、2015年安吉白茶茶园蚊虫及主要害虫与8种蜘蛛类群的关系进行分析,用灰色关联度法和时间生态位相似性系数法分析蚊虫及5种害虫与蜘蛛类群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关系,利用通径分析法分析蚊虫及5种害虫对蜘蛛类群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运用决策系数R~2(j)大小判别蚊虫和5种害虫对蜘蛛类群的作用大小次序。对上述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综合评判,求得与蜘蛛类天敌作用大的前3位食饵。【结果】在天敌食饵的数量、发生时间与天敌关系的密切程度上,第1位的食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第2位是蚊虫,第3位是茶蚜。3种茶园2个年度的R~2(j)值标准化处理综合分析得出:对蜘蛛类天敌作用最大的第1位食饵是假眼小绿叶蝉,第2位是蓟马,第3位是蚊虫。【结论】由蚊虫作为天敌食饵的地位看出,蚊虫替代害虫对蜘蛛的生长、繁殖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43-8344,8346
以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汕优63(以下简称Bt水稻)为供试材料,亲本汕优63(非Bt水稻)为对照,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Bt水稻对稻田蜘蛛优势类群消长动态及其与猎物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和非Bt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发生数量相对大小依次为:皿蛛〉狼蛛〉园蛛〉肖蛸。2种类型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早期狼蛛和肖蛸占优势,随后园蛛和皿蛛成为田间优势蜘蛛类群,但Bt水稻田各类优势蜘蛛数量都显著高于相应非Bt水稻田。2种类型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与2类主要害虫稻飞虱和叶蝉消长动态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狼蛛与2类主要害虫消长动态相关性在非Bt水稻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在Bt水稻上相关性不显著;肖蛸与2类主要害虫消长动态相关性在2类型稻田中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择13类茶园环境、3种管理技术下的茶园以及分别种植8个品种的茶园,通过长期定时定园调查这些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发现:(1)茶-杂草茶园和林-茶-杂草茶园的叶蝉密度显著多于I型丰产茶园、II型丰产茶园、III型丰产茶园、撂荒茶园、幼龄茶园、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型母穗园、II型母穗园、双行密植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等11个类型茶园;并且,后11类茶园的叶蝉密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茶丛上层、中层和下层叶蝉虫口分别占全株叶蝉虫口54.6%、42.8%和2.6%;(2)对于无特殊管理措施的普通新建茶园、采用无公害技术的无公害茶园、以及施用有机栽培方法的有机转换茶园的叶蝉虫口各调查36次,平均虫口分别为433、394和236头,密度递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无性福鼎、褚叶齐、皖农95号、雨前大芽、黄叶早、龙井43、安徽1号和福鼎大白茶8个茶树品种上叶蝉密度差异明显,但未达显著,以福鼎大白茶(平均虫口1.57头)和皖农95号(平均1.55头)品种上叶蝉密度稍大,雨前大芽品种的叶蝉密度(平均0.78头)较小。认为:茶园环境显著地影响着叶蝉虫口密度,杂草是叶蝉重要转主寄主、促进叶蝉种群繁衍,施药之前应先除草;叶蝉显著地趋嫩为害,分批勤采可抑制其种群;供试8个品种中以雨前大芽的叶蝉密度最低,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抗虫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7.
潮州凤凰山茶园蜘蛛多样性与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10月对潮州凤凰山茶园蜘蛛采样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16 952个,经鉴定统计,共获得茶园蜘蛛23科67属79种,其中待确定种27种。通过对3种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茶园的蜘蛛种类最多,个体密度最大,蜘蛛群落优势度与丰富度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常见种在3种茶园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对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后,增加了茶园植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有利于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可避免某一种害虫的大发生。种草园与不种草园相比,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类群的数量比例明显增加,对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的病虫害开展了普查和系统调查,并对3种茶园中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病虫害组成和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昆虫分布趋势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昆虫数量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天敌所占数量百分比为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常规管理茶园。在云南茶区可用黄色粘虫纸诱杀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和其他叶蝉;针对不同茶园主要病虫害,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爱禾0.3%印楝素、云菊、绿颖、武夷菌素和硫悬浮剂等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0.
茶园绒茧蜂数量和空间动态及其与茶尺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西湖龙井原产地景观茶园(2005年,5天调查1次)和绍兴市御茶村茶业公司大面积茶园(2004—2005年,每月调查1次)的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与茶尺蠖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绒茧蜂对茶尺蠖跟随效应显著,但通常不足以控制茶尺蠖。对龙井原产地景观中10个茶园、皖南宣郎广茶场13个茶园茶丛上、中、下层绒茧蜂的数量分布作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两地的绒茧蜂在上、中、下层数量分布的百分率很相近,约为21%,43%,36%。龙井原产地10个茶园、御茶村4个茶园中,绒茧蜂和茶尺蠖皆以中层最多、下层次之、上层最少。即绒茧蜂在空间上的数量分布趋势与其寄主一致。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绒茧蜂在茶园中呈均匀分布,个别茶园中绒茧蜂呈弱的聚集分布,可能是受寄主聚集分布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陷阱法和植株拍打法,在崂山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个茶园进行系统调查和标本采集,初步调查到茶园蜘蛛13科27种。优势种为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和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分别占蜘蛛总数的63.4%和16.0%。介绍了茶园蜘蛛种群以及2个优势种的年度消长规律。研究表明,连续降雨可影响蜘蛛数量,使用化学农药对蜘蛛存活影响较大。茶园种植紫花苜蓿是蓄养和保护蜘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苏州地区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于2015—2016年对苏州市东山镇洞庭碧螺春茶区不同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纯茶园中种群数量大于间作茶园,且间作茶园中种群数量较纯茶园稳定。假眼小绿叶蝉在6月下旬和9中旬呈发生高峰期,利用物理、农业防治方法,如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和茶树采后不修剪,可有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水剂药后3天的防效达76.11%。间作茶园可降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茶园危害,并且在其发生高峰期进行绿色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利用不同间作茶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是实现茶叶绿色生产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多时相Sentinel-2影像在浙西北茶园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提取茶园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可为茶园经济林资源及其动态变化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手段。以浙江省西北部为研究区,根据实地调查选取6类典型植被,基于4个季节的Sentinel多光谱影像分析不同植被物候及光谱特征。茶园在5月经历修剪后与其他植被区别较大,根据红边与短波红外波段构建归一化茶园指数(NDTI)。基于新指数建立决策树模型提取茶园,通过谷歌地球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归一化茶园指数可以最大限度扩大茶园与其他植被之间的差距。基于该指数提取茶园的总精度达93.83%,Kappa系数为0.917,成功实现了浙西北茶园信息的提取,证明了使用红边波段提取茶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在清远地区茶园的发生动态,笔者调查了茶小绿叶蝉的生物学特性、越冬基数、虫口发生量,茶园小气候。结果表明,清远茶园茶小绿叶蝉发生动态呈双峰型,主要危害夏茶、秋茶,温暖潮湿的气候更利于茶小绿叶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防治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蚜的黄色防虫板。[方法]研究了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防虫板对北方无性茶园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规格防虫板对茶树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黄色防虫板对茶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达85.6%和62.4%,60 d诱捕到的茶树蚜虫分别为2 369.8、981.6头,即164.6、136.3头/(m2·d)。[结论]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上看出,30 cm×40 cm黄色防虫板更适合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树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葛藤(Pueraria lobate)幼苗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选取来自澳大利亚和我国湖南和江苏的3个不同种源的葛藤为试验材料,设置0.5(常磷)、0.05(低磷)和0.005 (极低磷) mmol·L-1 3种不同KH2PO4浓度处理,测定不同磷处理下3个不同种源葛藤幼苗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0.05 mmol·L-1磷处理下,3个不同种源葛藤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等根系指标和叶面积、叶周长等叶片指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表明葛藤具有一定的耐低磷性;在0.005 mmol·L-1磷处理下,湖南和江苏葛藤的根系指标较澳大利亚葛藤受到了明显抑制,但湖南葛藤的叶片形态指标呈增长趋势。3个不同种源葛藤在低磷胁迫下的根和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但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综上所述,澳大利亚葛藤的耐低磷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种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并推广新型替代农药和防治措施,对2种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连续多年的调查,基本探明了2种害虫在江西南昌的消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几种新型化学、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效果进行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茶蝉净和苦参碱、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防治小绿叶蝉与茶尺蠖的效果,优选了防治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凯恩,防治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帕力特,总结了无公害茶园、绿色和有机茶园控制2种害虫危害的技术要点。研究结果显示:安装黄板茶园较不安装茶园平均虫口密度低39.8%;防治小绿叶蝉施药后3~14天防效,15%凯恩75.6%~95.9%,帕力特72.9%~93.2%,茶蝉净66%~72.5%,防效优于吡虫啉。防治茶尺蠖施药后3~14天防效,康欣373(苏云金杆菌)、15%凯恩、维特绿(0.3%苦参碱)、清源保(0.6%苦参碱)都在90%以上,防效优于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熊蜂饲养和授粉中对氨基酸的营养需求,以18种氨基酸与糖水混合物为试验材料,设置4组不同赖氨酸水平(总氨基酸含量占比分别为0%、2%、4%、6%),研究其对幼年地熊蜂工蜂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对1日龄工蜂饲喂20 d,记录工蜂死亡数量,测定工蜂胸部肌肉蛋白含量,采用LC-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工蜂血淋巴中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饲粮中赖氨酸为6%时,工蜂胸部肌肉蛋白含量最高,死亡数量最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饲粮缺乏赖氨酸组与6%赖氨酸组血淋巴代谢物明显分离,筛选共鉴定出28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嘌呤等。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发现,差异极显著的通路有组氨酸代谢(P<0.01),差异显著的通路有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P<0.05)。综合考虑上述指标,6%赖氨酸处理组的地熊蜂胸肌蛋白含量和寿命更优,但此水平下工蜂血淋巴代谢物组胺、腺苷、腺嘌呤呈下调趋势,因此地熊蜂日粮中赖氨酸比例为4%~6%更适合幼年工蜂的生长发育与生存。揭示了幼年地熊蜂工蜂对赖氨酸需求与胸部肌肉蛋白含量及寿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其代谢影响,为熊蜂规模化饲养和授粉应用中的营养补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较完整地查明恩施州茶园的蜘蛛种类,给该区域茶园蜘蛛区系研究提供完备的基础数据,采用陷阱法、拍打法和黄盘法调查恩施州茶园蜘蛛数量和种类。结果表明:总共获得蜘蛛数量为1 933只,有199种(蜘蛛有些种类只鉴定到科),隶属于22科。其中陷阱法获得的蜘蛛数量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20.
茶园小绿叶蝉是一类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在世界各产茶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解为害国内外茶区的主要小绿叶蝉种类以及我国目前在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方面所实施的一些有效举措,方便茶园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控害方法,实现茶园的无公害防治。基于已有研究基础,本文概述了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十年来我国在茶园控害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其外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群发生动态以及近十年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不同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增强对茶园小绿叶蝉防控技术的理性认识,为茶叶产业提供科学的防治手段和理论支持。文末对今后重点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