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粮香占是广西粮发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感温型早晚兼用优质常规香稻新品种,2020 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倒性较强、产量较高、香味浓郁,米质优,早、晚稻米综合品质均达 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二等标准,将有力助推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及广西香稻米产业进一步发展。介绍了该品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桂育8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技术新育成的感温型早、中、晚兼用优质常规稻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好,植株粗壮,穗型长大;高产稳产,区试中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18.14%,居同期品种之首;米质特优,在不同年份不同造别综合米质均达部标长粒形二等品质标准,整精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更是远优于部标一等品质标准,米饭洁白、油亮,柔软爽口,冷后不回生,食味优良;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适宜在桂中及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以及在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桂育7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特高产且米质达国标优质二级标准的优质常规稻品种,兼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耐肥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桂北稻作区作中、晚造种植,早造生育期约127 d,晚造全生育期约115 d.  相似文献   

4.
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快速创制长粒型优质籼稻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创制长粒型优质籼稻材料,本研究以高档优质籼稻‘鄂中5号’和‘玉针香’为亲本,采用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创制长粒型优质籼稻新材料。将高档优质籼稻‘鄂中5号’和‘玉针香’杂交,取杂交F1群体的花药进行培养,获得花培苗126份,对花培H1代材料进行株高、生育期、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评价和香味基因Fgr进行检测,并委托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进行米质分析。其中编号18m766的花培株系株高129.6 cm,全生育期119 d,综合农艺性状好,有香味,米质达部标优质米三级标准,命名为‘润香玉’,推荐参加了2019年湖北省高档优质稻区试。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是快速培育长粒型优质水稻品种的快速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伍世坤 《耕作与栽培》2023,(2):112-113+116
鼎香占是广西鼎烽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丰矮占1号”作母本,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玉美占”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4年7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香型常规水稻新品种。鼎香占米质达部标优质一等,香味分值为72分,有效穗多,株形适中,后期青枝腊秆熟色好等优点,2021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21176号),适宜在桂南、桂中、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桂育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桂北稻作区作中、晚造种植,早稻生育期124d,晚稻全生育期103d。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新育成的超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的应用价值,在广西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对其进行生产适应性试验,以期为扩大桂育9号的种植区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桂育9号作中稻、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9~139d之间,适应性较广;产量水平较高,最高产量达9.53t/hm2;田间抗性较好,无倒伏现象,未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发生。桂育9号适宜在广西桂北稻作区作中稻和一季稻种植,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稻新品种力源占1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源占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特高产优质常规稻,2005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早稻生育期125d,晚稻生育期108d.  相似文献   

9.
白丝占是利用含有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隐性基因xa5兼抗稻瘟病的品种白香占作父本,与广东省优质丰产地方品系番丰丝苗作母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该品种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兼抗稻瘟病,晚造全生育期、产量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粤晶丝苗2号相当,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耐寒性中。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特别适合珠江口以西,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主要发病稻作区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雷州半岛及广西沿海水稻白叶枯病Ⅴ型菌发病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万香696是感温型早、晚兼用的优质常规稻品种,2017—2018年参加广西皓凯联合体常规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产量为439.08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5.73%;2018年晚季参加广西皓凯联合体常规优质稻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21.73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4.79%。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且具有香味,稻瘟病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结实率高,熟色好等。2019年6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优质米业对云南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边疆民族的脱贫具有重要作用。‘滇屯502’是云南优质香软米生产的主要品种,也是香软米品种改良的主要香稻资源,但对于‘滇屯502’香味性状的遗传规律迄今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水稻香味基因badh2特异引物,结合米粒咀嚼法,分析了‘滇屯502’香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杂交后代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滇屯502’的香味性状受核隐性基因badh2控制,其遗传分离比例不受细胞质基因背景和种植环境差异的影响。对F2单株和F3株系分析,虽未发现与香味性状明显相关的农艺性状,但具香味性状的单株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有效穗和结实率均低于无香味性状的,尤其是F3香味株系更明显地表现出穗实粒数少、结实率低、产量低的特性。本研究结果为开展‘滇屯502’品种改良和提纯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参试茶树品种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和适应性鉴定,明确其适宜种植的范围和制茶类以及栽培过程中需防范的灾害,为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第4 轮茶树品种桂林点区试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8 个绿茶品种中‘湘妃翠’和‘花秋1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和品质评分均高于对照,其中‘湘妃翠’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参加试验的3 个乌龙茶品种中‘鸿雁13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质评分高于对照;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多数表现为早生种,抗逆性较强,适宜在广西桂林及相似地区的绿茶和乌龙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杨卓飞 《种子科技》2012,30(2):41-42
佳早1号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佳辐占与外引8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籼稻品种,表现产量较高,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广,熟期转色好,米质优等特点,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佳早1号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佳辐占与外引8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籼稻品种,表现产量较高,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广,熟期转色好,米质优等特点,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香两优 5 号是广西瑞特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用公司自育两系不育系香 S 和自育的恢复系 R5 号,经过杂交组配择优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产量高、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2022 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 2022089 号。现对该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桂红一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湖南农家传统红米为母本,广东农家传统红米为父本,配组杂交,经过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早晚兼用型红香米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株叶型好、分蘖力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2009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桂南、桂中稻作区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优质香稻八桂香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善富  李维科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188-189,241
八桂香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常规香稻品种,一般产量5.73 ̄6.30t/hm2,广西桂南早造全生育期125d左右,晚造115d左右,米质优,经测定米质主要性状指标达部颁二级标准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宜香22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恢复系宜恢2292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其农艺性状优、香味浓、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2002年荣获四川省第三届“稻香杯”优质米称号,2004年通过国家和江西省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运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成太辉 《中国种业》2017,(12):63-64
白丝占是利用含有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隐性基因xa5兼抗稻瘟病的品种白香占做父本,与我省优质丰产地方品系番丰丝苗做母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该品种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兼抗稻瘟病,晚造全生育期、产量与区试对照品种粤晶丝苗2号相当,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特别适合我省珠江口以西,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主要发病稻作区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雷州半岛沿海水稻白叶枯病Ⅴ型菌发病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掌握桂香18和桂玉美香这两个细长粒香型优质常规籼稻新品种的遗传特性和基本农艺性状特征,本研究利用40 K水稻基因芯片对这两个品种进行芯片分析,并综合评价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桂香18和桂玉美香分别聚合了25个和26个优异等位基因;桂香18区试平均产量达6 474.0 kg/hm2,比对照增产2.6%,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均为0,长宽比4.4,综合米质指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78分;桂玉美香区试平均产量达6 426.5 kg/hm2,比对照增产8.0%,差异极显著,垩白度0.1%、垩白粒率1.0%,长宽比4.6,综合米质指标达部标优质三等,香味75分。综上,桂香18和桂玉美香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的聚合是其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分子基础,这两个品种产量稳定、综合稻米品质优良、香味浓郁,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