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实验对龙葵果实罐藏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条件为烫漂温度60℃,烫漂时间10min,糖水浓度60%,排气温度40℃,排气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罐头产品感官与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对新鲜红薯叶进行处理,探讨漂烫预处理和干燥条件对红薯叶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从而获取低能耗、高品质的红薯叶干制品。采用POD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来确定最佳的漂烫预处理条件,并利用复水率、色泽、干燥时间等指标,以及感官评价加权手段来综合评价红薯叶热泵-热风联合干燥过程。结果表明,当漂烫温度90℃,漂烫时间70 s时POD酶活性较低,叶绿素含量最大。该处理条件下,红薯叶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最佳参数为热泵温度45℃,热泵风速1.0 m/s,热风温度60℃,此时获得的红薯叶干制品色泽、感官等指标较好,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雪莲果果块烫漂护色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最佳烫漂护色条件为:温度80℃,时间3 min,柠檬酸质量分数0.25%。  相似文献   

4.
以加工番茄为原料,对影响番茄丁罐头品质的漂烫、固化和杀菌等关键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60 s,氯化钙添加量5 g/kg,果胶酯酶添加量0.4 mL/kg,固化时间20 min,杀菌温度95℃,在该条件下生产的番茄丁罐头块形完整,品质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西兰花速冻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从漂烫温度、漂烫时间和速冻时间三个方面,分析各处理因素对西兰花VC质量分数、颜色等级、速冻损失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西兰花速冻最优工艺。西兰花速冻最优工艺为:漂烫温度为80~100℃,漂烫时间为1 min,速冻时间为15~20 min。  相似文献   

7.
以辣木、猕猴桃和紫菜为主要原料,对辣木果蔬薄片生产中的几个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包括烫漂方法、调味料的配比、增稠剂的选择、干燥方法等4个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结果表明,用90℃热水对复合蔬菜热烫30 s时,其VC、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123 g/100 g、2.40%;复合辣木果蔬泥的最佳调味配方为:以浓缩后复合果蔬质量计100%,食盐添加量1.1%、味精添加量0.9%、白砂糖添加量1.5%,五香粉添加量0.9%,该配方下制得的复合辣木果蔬泥调味感官品质评分为14.5分;复合增稠剂的最佳配方为:CMC-Na添加量0.18%,黄原胶添加量0.19%,海藻酸钠添加量0.18%,在此条件下复合辣木果蔬泥的感官品质评分为96.1分。采用80℃热风干燥1.5 h,再用中档火力的微波炉干燥3 min进行联合干燥,此时得到的复合辣木果蔬薄片的VC含量损失较小,含水率适中,产品酥脆可口,感官品质评分为84.1分。  相似文献   

8.
以辣木、猕猴桃和紫菜为主要原料,对辣木果蔬薄片生产中的几个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包括烫漂方法、调味料的配比、增稠剂的选择、干燥方法等4个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结果表明,用90℃热水对复合蔬菜热烫30 s时,其VC、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123 g/100 g、2.40%;复合辣木果蔬泥的最佳调味配方为:以浓缩后复合果蔬质量计100%,食盐添加量1.1%、味精添加量0.9%、白砂糖添加量1.5%,五香粉添加量0.9%,该配方下制得的复合辣木果蔬泥调味感官品质评分为14.5分;复合增稠剂的最佳配方为:CMC-Na添加量0.18%,黄原胶添加量0.19%,海藻酸钠添加量0.18%,在此条件下复合辣木果蔬泥的感官品质评分为96.1分。采用80℃热风干燥1.5 h,再用中档火力的微波炉干燥3 min进行联合干燥,此时得到的复合辣木果蔬薄片的VC含量损失较小,含水率适中,产品酥脆可口,感官品质评分为84.1分。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丝瓜和南瓜为主要辅料制作丝瓜南瓜海绵蛋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丝瓜南瓜海绵蛋糕的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丝瓜片护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护色液浸泡时间8 min,烫漂时间4 min,烫漂温度100℃,此时得到的丝瓜片呈翠绿色,护色效果较为理想。丝瓜南瓜海绵蛋糕的最佳配方为:以低筋面粉质量为基准,丝瓜南瓜混合泥添加量30%,蛋粉质量比为1.6∶1,白砂糖添加量85%,大豆油添加量32%,制得的丝瓜南瓜海绵蛋糕膨松度适中,口感较佳,营养成分优于普通海绵蛋糕,且具有低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漂烫是脱水甘蓝加工的重要环节。试验以新鲜甘蓝为原料,通过测定叶绿素、VC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指标,研究漂烫对脱水甘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96~98℃时漂烫2 min,叶绿素增加了1.6倍,VC含量分别4.67%,为最佳漂烫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研发以玫瑰茄原汁为基础原料生产双玫汁饮料的最优加工配方,先以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探索玫瑰花汁、蔗糖、果葡糖浆、柠檬酸添加量对双玫汁外观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探索生产双玫汁所需玫瑰花汁、蔗糖、果葡糖浆、柠檬酸添加量的最优配比。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原汁主要影响双玫汁饮料的玫瑰香味品质,其用量宜在2%-4%之间,蔗糖主要影响双玫汁饮料的甜度,其用量宜在3%-4%, 果葡萄糖浆主要调节双玫汁饮料的甜味感和减少蔗糖的用量,其用量宜在2%-4%,柠檬酸主要影响双玫汁饮料的酸味舒适感, 其用量宜在2%-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生产双玫汁饮料最佳调配方案为:浓度1.25%的玫瑰茄浸提汁+4%玫瑰花汁添+2%蔗糖+2.5%果葡糖浆+0.12%柠檬酸。通过该工艺加工的双玫汁饮料,颜色柔玫红、玫瑰香味诱人,营养丰富,是一种绿色养生的花卉饮料,本研究能为企业生产加工双玫汁饮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β-葡聚糖、谷朊粉等复配的天然食品胶作为面制品改良剂,以黔产面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一种含有新型天然面制品改良剂的生鲜湿面的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断条率、蒸煮损失率、吸水率、浑汤吸光值和感官评分值等为研究指标,确定了含有天然改良剂的生鲜面条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天然复配改良剂添加量2%,水用量40 mL,食盐添加量1.2%,水温30℃,醒面时间20 min。通过该工艺可得到一种天然、品质优良、口感佳的生鲜湿面条。  相似文献   

13.
以枸杞和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对原果汁提取时果胶酶的添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探讨,及以果汁的复合配比量、各类稳定剂的添加量、糖酸比为参数调节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枸杞复合清凉果汁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猕猴桃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5℃,果胶酶质量分数0.15%时,处理时间为60 min;枸杞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5℃,果胶酶质量分数50 mg/kg时,处理时间为6 h;饮料配方为16%枸杞果汁,8%猕猴桃果汁,3%白砂糖,0.15%柠檬酸。在最佳工艺参数下,产品呈赤黄色的清亮液体,具有枸杞独特的香甜和猕猴桃汁自有的清香口味,口感清爽,酸甜适中,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14.
贮藏温度对黄金梨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5℃、0℃、1.5℃和5℃贮藏温度对黄金梨采后品质和果心褐变以及软化、衰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金梨在5℃下只能短期贮藏(<60d);0℃和1.5℃果实贮藏期为120d左右;-1.5℃贮藏180d 能明显抑制果实腐烂率,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但冷害果率达20%,未发生冷害的果实风味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分析广东省主要鲜食橄榄果实质构特性的差异,探讨鲜食橄榄果实质地评价的量化参数,验证感官评价质地的有效性。采用质构刺穿试验法对7个优质鲜食橄榄品种果肉质构参数和2种水肥管理方式不同成熟期的‘香甜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果肉的各质构参数变异系数为12.57%~23.95%,差异性显著,与感官评价一致;果皮强度与果皮脆性和果皮韧性均呈显著正相关,果皮破裂深度与果肉硬度呈显著负相关。采用本次试验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橄榄完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6%、可滴定酸3.5%、单宁54.9%、果皮强度12.7%、果皮脆性23.5%,降低粗纤维10%、果皮韧性13.7%。果实质地品质参数主成分分析表明,果皮强度、果实硬度和纤维指数可作为质地参数量化区分不同品种间的差别,并明确果皮强度、果实硬度分别小于2300、1600 g和纤维指数大于10,为鲜食橄榄果肉质地品质较好的数值范围。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质构刺穿试验法量化评价鲜食橄榄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MAP包装内气体变化情况及其对山楂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83-288
为延长山楂果实的保鲜期,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筛选适宜山楂果实长期低温贮藏的塑料薄膜包装。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薄膜包装(MAP),对‘大金星’山楂果实进行冷藏(0±0.5)℃试验,研究了不同MAP处理中O2、CO2和乙烯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以及山楂果实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0±0.5)℃条件下,厚度为30μm的PVC薄膜包装有利于减缓山楂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加速了贮藏后期果实中MDA含量和果肉褐变率的上升;而厚度为15μm的高渗出CO2保鲜袋,对抑制果实硬度下降和减缓果实可滴定酸降解效果不显著,但对减缓MDA含量和果肉褐变率的上升有积极作用。4种不同薄膜包装(MAP)处理中,厚度为15μm的高渗出CO2保鲜袋贮藏效果最佳,适宜山楂果实长期保鲜。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玫瑰茄干花萼浸提液,以浸提液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60 W,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与传统水溶剂提取相比较,超声波提取玫瑰茄浸提液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品质的影响,对成熟采收的柚子进行撞击、套袋、保鲜和贮藏4个因素的试验,研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并对果实感官品质进行评分,探讨不同处理下柚子内在品质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失重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加剧,失重率1.7%~35.7%,相对于撞击处理和清水浸果处理,非撞击和咪鲜胺浸果处理可减少柚子损坏率,0.01 mm聚乙烯膜套袋处理和冷库低温贮藏可降低柚子失重。随贮藏时间推移,果实内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一致,表现为可溶性固形物先略微增加再降低,可滴定酸先降低再增加再降低,Vc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再增加,且不同处理柚子可溶性固形物在19~40天达最大、木质素含量达最低。套袋和保鲜较未套袋和清水浸果处理分别增加柚子可溶性固形物133.8%和72.3%;撞击和冷库贮藏柚子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撞击和常温贮藏处理分别增加82.4%和86.3%;套袋和冷库贮藏Vc含量分别增加17.6%和15.9%;撞击方式处理木质素含量增加85.0%,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处理分别降低柚子木质素34.3%、33.3%和51.7%。不同处理柚子果实感官评分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撞击加速柚子感官品质降低,较未撞击处理增加12.9%,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减缓柚子感官品质的降低,较未套袋、清水浸果保鲜和常温贮藏增加2.5%、7.7%和10.5%。柚子感官评价与果实内在品质存在高度一致性,随着贮藏时间的推延柚子感官评价和内在品质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后1个月左右柚子品质最佳。综合而言,采取轻拿轻放、0.01 mm聚乙烯膜、咪鲜胺浸果和冷库贮藏组合处理(T1)可保持柚子的新鲜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9.
以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感官品质为主要考察指标,研究野生四叶菜的速冻保鲜工艺。结果表明,速冻前,将四叶菜用(98±2)℃的热水漂烫45~55 s,可使过氧化物酶快速失活,保持产品的嫩绿及香浓滋味;将漂烫后的四叶菜再用4~6℃的冷水预冷12~13 min,使产品温度在4~5℃,既可提高产品的冻结(-35~-32℃下)速度,又能保证速冻四叶菜的保鲜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