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尖翅燕鱼 (Platax teira) 的卵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并为人工催产和苗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观察分析了尖翅燕鱼受精卵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的时序特征,对其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推算出仔稚鱼阶段生长特性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尖翅燕鱼受精卵为浮性卵,直径 (1.29±0.09) mm,卵壳较坚韧,呈黄色透明的球状,单个油球,无黏性。在孵化温度 (26±0.3) ℃、盐度34~36和pH 7.8±0.5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经历7个阶段共27个时期,耗时27 h 45 min。初孵仔鱼全长 (3.120±0.349) mm,呈透明状,体表散布着大量分枝叶黄素,先后经历仔鱼期 (0~17 d) 和稚鱼期 (17~25 d),25 d后进入幼鱼期。此时幼鱼鳍棘和鳍条已发育完全,其典型特征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各有3条黑色条带,身体呈银白色。统计模型显示,尖翅燕鱼早期阶段生长速度较缓,7日龄后生长加速;8日龄仔鱼出现残食和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支持棘头梅童鱼基因组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首次估测了棘头梅童鱼基因组的大小,并利用碘化丙啶染色与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棘头梅童鱼24对染色体的相对面积、相对长度以及相对累积荧光强度,估算了染色体的物理长度。结果显示,雌性和雄性棘头梅童鱼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802.91±2.19) Mb和(786.52±1.95) Mb。雌性基因组显著大于雄性基因组(约16.39 Mb)。雌性的核型公式为2n=48=48t,臂数NF=48,染色体估测物理长度为(22.17±0.72)~(46.30±1.06) Mb。雄性的核型公式为2n=47=1m+46t,臂数NF=48。其中,雄性特有的m染色体为Y染色体,其估测物理长度为(62.95±2.89) Mb。染色体的估测物理长度与相对面积、相对长度均成正线性相关。研究结果为棘头梅童鱼染色体的识别、配对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为棘头梅童鱼Y染色体的组装及石首鱼科鱼类染色体进化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海南南渡江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唇染色体核型和银染(Ag-NORs)。结果显示,唇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18m+12sm+12st+8t,其染色体臂数(NF)为8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Ag-NORs出现在第5对和第11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亚科鱼类染色体进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唇具有亚科鱼类的原始核型。本研究不仅补充了唇的细胞遗传学数据,为研究亚科/属鱼类的分类与进化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唇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质改良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黄海北部沿海捕获的野生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为实验材料,经过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后,观察黄条鰤的染色体核型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21条黄条鰤的80个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黄条鰤核型有48条染色体,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比例是81.25%;第1对染色体有次缢痕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n=48=6sm+4st+38t,其染色体臂的数量为54,单倍体染色体总长度约为51.97μm。黄条鰤染色体核型比较独特,具有3对亚中部染色体和2对亚端部染色体;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其他鰤属鱼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黄条蛳为进化上的高位类群中的特化类群。本研究为鰤属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黄条鰤种质资源保护及未来人工养殖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条魳(Seriola aureovittata)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海北部沿海捕获的野生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为实验材料,经过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聚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后,观察黄条的染色体核型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21条黄条的80个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黄条核型有48条染色体,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比例是81.25%;第1对染色体有次缢痕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n=48=6sm+4st+38t,其染色体臂的数量为54,单倍体染色体总长度约为51.97 μm.黄条染色体核型比较独特,具有3对亚中部染色体和2对亚端部染色体;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其他属鱼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黄条为进化上的高位类群中的特化类群.本研究为属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黄条种质资源保护及未来人工养殖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94±0.33,最短为3.06±0.20;日本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68±0.22,最短为2.66±0.14.收集文献报道的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研究资料,包括双棘黄姑鱼N.diacanthus、(鱼免)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核型,应用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黄姑鱼和双棘黄姑鱼以及(鱼免)状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大黄鱼与(鱼免)状黄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5种鱼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海南南渡江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唇?染色体核型和银染(Ag-NORs)。结果显示,唇?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18m+12sm+12st+8t,其染色体臂数(NF)为8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Ag-NORs出现在第5对和第11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末端。鮈亚科鱼类染色体进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唇?具有鮈亚科鱼类的原始核型。本研究不仅补充了唇?的细胞遗传学数据,为研究鮈亚科/?属鱼类的分类与进化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唇?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质改良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海南南渡江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唇?染色体核型和银染(Ag-NORs)。结果显示,唇?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18m+12sm+12st+8t,其染色体臂数(NF)为8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Ag-NORs出现在第5对和第11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末端。鮈亚科鱼类染色体进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唇?具有鮈亚科鱼类的原始核型。本研究不仅补充了唇?的细胞遗传学数据,为研究鮈亚科/?属鱼类的分类与进化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唇?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质改良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银鲳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探究该物种起源、进化地位及指导遗传育种生产提供参考,以采自东海水产研究所福鼎基地人工繁殖的1龄银鲳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银鲳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M+6SM+10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6。在银鲳的SM组中,有一对相对本组其它染色体明显较大的染色体,除此之外,各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4组染色体均未发现带有特殊标志性特征如随体、次缢痕的染色体,也未发现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异形性染色体。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掌握尖翅燕鱼 (Platax teira) 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时序特征,可为其苗种繁育、环境适应及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尖翅燕鱼仔稚鱼 [0~30日龄 (dah)] 脊柱、胸鳍、腹鳍、背鳍、臀鳍以及尾鳍进行染色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尖翅燕鱼有24枚脊椎骨,尾部骨骼由5枚尾下骨和2枚尾上骨构成,附肢支鳍骨的发育顺序为胸鳍、腹鳍、尾鳍、臀鳍和背鳍。尖翅燕鱼在初孵仔鱼已具备胸鳍支鳍骨原基和脊索,4 dah仔鱼胸鳍和腹鳍最先发育;7 dah仔鱼髓弓、脉弓开始出现;13 dah仔鱼骨骼形态和数量基本稳定;26 dah左右稚鱼开始骨化,脊柱和脊椎最先完成骨化;30 dah进入幼鱼阶段,其外表形态已经固定,与成鱼无异,典型特征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各有3条黑色条带,身体呈雪白银色,受到外界刺激时体色瞬间变为黑色。尖翅燕鱼脊柱及附肢骨的发育顺序与其他海水鱼基本一致,但骨骼发育时间节点和数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