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与棉花间作条件下枣树间作巷道光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2):109-113
为了解与棉花间作条件下枣树间作巷道光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TPS-2光合测定仪和LI-191线状量子传感器测定1.5m×4.5 m株行距枣树间作巷道内棉花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光饱和点(LSP)五真叶期现蕾期三真叶期花铃期吐絮期;枣树间作巷道棉花的饱和PAR时空窗(s PARS)现蕾期三真叶期花铃期吐絮期五真叶期。枣棉间作系统中,间作巷道内棉花五真叶期的s PARS最小,这使得五真叶期棉花的光能利用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也是导致棉花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内植被指数对南疆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的估算潜力,利用无人机测取试验地塔河二号棉花3个生育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多光谱影像数据,同时进行棉花植株生物量(地上部分干质量)的数据采集,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棉花光谱及地上部生物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选取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出的单一植被指数和多种植被指数组合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3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反演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反演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在蕾期至吐絮期内持续增大,多光谱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在蕾期至吐絮期内先升高后降低,花铃期的模型估算效果最佳,R2均≥0.68,RMSE均≤0.53;NDVI、RVI和GNDVI这3种植被指数与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均≥0.765,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以植被指数组合(NDVI-RVI)为变量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建模效果最优。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植被指数组合和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建模的估算效果,证明了植被指数融合的方法在棉花不同生...  相似文献   

3.
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的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花铃期是棉株生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经济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最多的时期,如果供肥不足,就会造成早衰减产,故花铃肥的施用至关重要。花铃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通过追肥促进增蕾、保铃,使花铃多结少落,促早熟防早衰,力争“三桃满挂”。  相似文献   

4.
棉花从7月上旬进入花期,到8月底、9月初吐絮为止的一段时期为花铃期,历时50~60天。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这时期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棉花生育与环境条件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要获得棉花高产,需要了解该时期的生育规律和田间征象,根据田间征象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实现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生育特点棉花从开花到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花铃期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盛花期  相似文献   

6.
棉花全程化控是根据棉花一生中的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四个时期的不同生育特点,分别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调控其生长和发育,以获得高产、优质的一系列化学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生育特点 棉花从开花到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花铃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间.花铃期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盛花期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逐渐减弱,有机养分的80%~90%运输到蕾、花、铃等生殖器官,整个花铃期根系生长逐渐减弱,而吸收能力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8.
一、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与生产上的要求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一般50天左右(即花见花(絮)四十八)。花铃期的长短因品种和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鄂杂棉20F1属中熟偏早品种.公安毛家港、省农科院测坑采用移栽地膜棉、移栽棉促早栽培的示范,6月18日见花,6月下旬已进入花铃期,另加6月中旬至7月上旬气温高,棉花生育进程快.大面积棉花7月上句进入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一方面继续长根、茎、枝、叶.另一方面又要现蕾、开花、结铃。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从7月上旬进入开花期,8月底至9月初吐絮这段时间为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于各地生产条件不一、棉田长相不一、气候条件千变万化,因此,棉花花铃期管理应因地制宜,分类进行。一、施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根系吸收水分、养分功能最强,但其生长已经减弱,  相似文献   

10.
移栽密度对移栽棉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育苗移栽杂交棉不同密度处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表明,品种不同,相同生育时期,棉花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在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表现规律不同.具体表现为:在花铃期,随着密度增加,单叶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在吐絮期,当密度为0.8万株/667m2时,天杂单叶光合速率最高,当密度为1.0万株、667m2时,标杂A1单叶光合速率最高.在冠层结构方面,随密度增加,同一生育期,两品种平均叶簇倾角呈上升趋势,天杂明显高于标杂;从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来看,到生育后期,标杂A1透光损失明显高于标杂.在产量表现上,当密度为0.8万~1.0万株/667m2时天杂产量表现最高,当密度为1.0万株/667m2时,标杂A1产量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快速、无损和高通量地获取田间株高表型信息,预测棉花品种(系)的长势监测及产量。【方法】 以无人机(UAV)搭载高清数码相机构成低空遥感平台,获取110份处于花铃期棉花品种(系)影像,测定地面实际株高;利用拼接软件与高清数码影像,生成研究区数字表面模型(DSM)和高清正射影像(DOM);基于高清的DOM和DSM,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生成研究区离散地面高程值(DEM),经作差提取棉花株高(CHM),利用不同棉花品种(系)实测株高(H)与提取的棉花株高(CHM)作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DOM可快速无损地监测花铃期各棉花品种(系)长势、叶色性状差异及分布状况,经DSM和克里金插值法提取的DEM和棉花株高分布图得出,研究区整体地势较平坦,高低落差仅0.5 m。所建株高模型R2达到0.846 9,验证模型R2也达到0.758 1。【结论】 利用无人机影像生成的DOM、DSM和克里金插值法生成的DEM,提取的棉花花铃期株高(CHM)精度较高,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进行棉花株高测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大范围的棉花田间株高观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多茎株型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整枝株型为对照,对多茎倒伞株型光合系统质量及根系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茎株型有效叶面积增大,叶面积系数最大值为4.55,为常规株型的1.23倍;吐絮期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11.8%;盛花期(7月26日),棉田光强分布行间、株间,光强分别提高22.4%和19.1%;棉株倒四叶CO2同化量:初花期为常数株型的1.45倍,终花期(7月19日)为常数株型的1.31倍;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为15723kg/hm2为常规株型1.17倍,生殖器官干物重152.1g,为常规株型的1.28倍。多茎株型根干重及根系活力:初花期为常规株型的1.1倍和1.32倍,吐絮期为常规株型的1.39倍和1.77倍;多茎株型根系中可溶性醣含量盛花期为常规株型的1.15倍,结铃期为常规株型的1.30倍。多茎株型建造高质量光合系统,地上与地下相互促进协调发育,既发挥了叶枝对产量的补偿功能,又利用叶枝与主茎水肥的竞争关系减少赘芽滋生,实现高产简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棉花花粉体外萌发活力与结铃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个棉花材料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对不同培养温度反应不同,它们之间在盛花期、结铃期和吐絮期的单株结铃数和成铃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的最大值与结铃期的结铃数和成铃率以及吐絮期的结铃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983~1989年,采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化市内不同农业区大麦后移栽棉花(下称麦后棉)适宜密度范围、生长发育动态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指标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兴化四个农业区地面高程、土质类型和潜在肥力有差异,亩产皮棉100kg左右的高产棉田的密度范围也不相同,但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不同密度均可达到亩总铃7.2万个左右的高产指标,密度与亩总铃数呈极显著的曲线相关,各农业区相关系数分别为:0.7981、0.8317、0.8554、0.8550,依回归方程推导,各农业区适宜密度极差为700株左右;(2)高产棉花定型株高最佳值为 105~110cm,其主茎生长的理想动态为:盛蕾前、盛蕾~开花、开花~盛铃、盛铃后株高增长量各占最终株高的1/4;(3)实现生育进程和季节进程优化同步的中心环节是“蕾-铃-絮”对应“三集中”;(4)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是壮苗、早发、稳长、不早衰。  相似文献   

15.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施用硅肥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在棉花蕾期和开花期滴施硅肥,每隔10 d调查棉花的生长发育情况,吐絮期测产调查,取样考种,纤维检测,分析施用硅肥与对照(CK)棉田在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 滴施硅肥处理的株高低于对照;现蕾速度、蕾转化为铃的速度和数量、果枝生长速度和数量高于对照。滴施硅肥的棉花各产量性状均优于对照。除单铃重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外(P>0.05),滴施硅肥的棉花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对照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纤维上半部长度和伸长率有较小水平的提高,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整齐度有所降低,差异不显著。【结论】 硅肥可以加快棉花生长发育的速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北疆主推的14个杂交棉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多年多点栽培试验,对17个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现蕾期、吐絮期、生育期、始节高、黄萎病病指极显著负相关,与开花期显著负相关,并且籽棉产量与铃质量、株高显著正相关,皮棉产量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黄萎病病指与现蕾期、生育期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期、始节高显著正相关;始节高与现蕾期、吐絮期、生育期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性状因子、铃部性状因子、枯萎病因子、衣分因子和开花期因子5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7.469%;根据主成分因子得分,可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其中金垦杂1064、七杂5号、新陆早43号的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00 kg/ha(M1)、20000 kg/ha(M2)和30000 kg/ha(M3)],观察棉田不同生育期内杂草防效、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叶绿素含量、株高、果枝数、成铃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田整个生育期内杂草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秸秆高量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P<0.05),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M0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基本维持在20.79%~21.70%,而小麦秸秆高量覆盖棉田土壤含水量可达26.25%~35.65%。小麦秸秆高量覆盖还可显著促进棉花的快速生长及提高叶片叶绿素合成,但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其增长幅度不显著(P>0.05)。另外,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提高棉花的果枝数、蕾数和成铃数也有显著促进作用,M0处理在吐絮期的果枝数和成铃数仅为8.0和10.7,而小麦秸秆不同高量覆盖处理可达12.2~13.2和25.9~29.9。【结论】长江流域棉花定苗后,一次性覆盖15000 kg/ha小麦秸秆可有效抑制全生育期内的棉田杂草,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及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Rouze  Gregory  Neely  Haly  Morgan  Cristine  Kustas  William  Wiethorn  Matt 《Precision Agriculture》2021,22(6):1861-1889

Unoccupied aerial system (UAS) imagery may serve as an additional tool towards management zone delineation. This is because UAS data collection is relatively flexible. However, it is unclear how useful UASs can be towards generating management zones, relative to preexisting tools (e.g. apparen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r EC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refore, was to evaluate UAS imagery, relative to ECa,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1) predict cotton traits (i.e. height, seed cotton yield), and 2) define cotton management zones based on these traits. Single-season UAS images from multispectral/thermal sensors were collected and processed into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radiometric surface temperature (Tr), respectively. Management zones were also delineated using digital camera (RGB) imagery collected at periods before planting and near harvest. RGB management zones were delineated by a novel open boll mapping approach. In-season NDVI and Tr layers were significant (P?<?0.01) predictors of canopy height. Additionally, NDVI and Tr maps produced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management zones during flowering and boll filling growth stages in terms of yield (P?=?0.001 or less). Open boll layers were all more accurate predictors of cotton seed yield than ECa data—these two layers also produced statistically distinct management zones. ANOVA tests revealed that, given ECa alone, adding UAS information via the RGB open boll map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yield prediction model (P?<?0.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UAS imagery can offer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cotton management zone delineation that other techniques canno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棉花叶色和叶片氮含量在各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研究叶色、叶片氮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基于棉花叶色和叶片氮含量的产量估测。【方法】以新陆早45号、新陆早58号、新陆早62号、新陆早50号、鲁棉研24号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对照)、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20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1)叶色值在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为吐絮期>铃期>花铃期>盛蕾期>现蕾期,叶片氮含量在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为花铃期>铃期>吐絮期>现蕾期>蕾期;(2)棉花叶色值、叶片氮含量、产量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棉花叶色值与叶片氮R2达0.37**,叶色值与产量的R2达0.56**,叶片氮含量与产量的R2达0.61**;(3)通过产量对叶色值和叶片氮含量的响应特征,可基于二者实现棉花测产,产量估测方程为Y=363.48-65.175*S+274.079*N,R2达0.69(S指叶色值,N指叶片氮含量,Y指产量)。【结论】各棉花品种均在N3处理下产量最高,且通过叶色值和叶片氮含量实现棉花产量估测,在棉花测产中是较其它估产更精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