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比较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含量,测定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榆资源提供科学支撑。以地榆的根、茎和叶为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总三萜含量,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地榆不同部位中总三萜抗氧化活性,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地榆根、茎、叶中总三萜的含量分别是3.06 mg/g、3.93 mg/g、3.81 mg/g。地榆茎中总三萜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地榆不同部位对DPPH·的清除能力大小为:茎>根>叶>Vc。地榆茎中总三萜对于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地榆总三萜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地榆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与三萜的含量有关。本研究表明地榆中不同部位中总三萜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别,为地榆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桑枝屑栽培灵芝相关技术参数,明确桑枝屑的最适颗粒度,以20、18、14、12、8 mm 5个不同粒径桑枝屑配方(45%桑枝屑、45%玉米芯、5%麸皮、4%玉米粉、1%石膏)代料栽培‘川圆芝1号',比较不同处理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性状、产量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中等颗粒度(8~14 mm)桑枝屑栽培灵芝可促进菌丝较快生长(6.27 mm/d);而桑枝颗粒度为18 mm时,灵芝单朵鲜重及产量最大,分别达95.59、34.10 g/袋,且子实体三萜酸和多糖含量较高(1.33、1.20 g/100 g)。综上,以18 mm颗粒度的桑枝屑栽培灵芝更加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以灵芝液体发酵菌丝量和胞外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灵芝菌液体发酵最优培养基配方,分析了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最优配方为黄豆粉添加量1.63%,葡萄糖添加量2.33%,可溶性淀粉添加量3%,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1%,硫酸镁添加量0.05%,VB_1添加量50 mg/L,菌丝体干质量最高达1.94 g/100 mL;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431 mg/100 mL;菌丝体胞内多糖质量分数达15.37%,总三萜质量分数达1.36%,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2.93%,多酚质量分数为1.91%。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红枣枣果在成熟过程中相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成熟度(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和成熟全红果)的狗头枣枣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不同成熟阶段酚类物质、有机酸、三萜酸、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4个不同成熟度红枣共检测出8种酚类物质、4种有机酸、3种三萜酸,其中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为主要的酚类物质,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要的有机酸,白桦脂酸和熊果酸为主要的三萜酸。4个成熟度红枣总酚含量为556.7~963.7 mg/100 g,总黄酮含量为412.7~866.7 mg/100 g,VC含量为335.5~665.5 mg/100 g,这3种物质含量皆在青白果时期最高,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枣果的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为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成熟全红果。枣果在未成熟青白果时的VC、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可作为获取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陕北红枣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本试验选取狗头枣和木枣为研究对象。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枣皮和果肉中的三萜类物质,体外试验法评价红枣中各类三萜提取液对DPPH·和双氧水的清除能力。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间总三萜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狗头枣枣皮三萜类物质的含量最高,为0.148 mg/g,木枣果肉总三萜含量最低,为0.136 mg/g。参试红枣品种中提取的三萜类物质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红枣三萜类物质含量与各抗氧化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为陕北红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几类复合基质番茄无土栽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碎工业岩棉、珍珠岩:草炭(体积比)=3:2、炉渣:草炭=3:2、花生壳:蛭石:珍珠岩=5:3:2、玉米芯:蛭石:珍珠岩=5:3:2等5种复合基质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基质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不同复合基质所栽培番茄的营养生长、生理活性、产量分布、总产均有显著差异,在结果初期,复合基质(花生壳:蛭石:珍珠岩=5:3:2)栽培的番茄的鲜质量(705.24 g/株)、干质量(73.871g/株)和叶面积(7654.5 cm2/株)均为最大,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5个处理番茄前期的产量都低于对照,其中以炉渣:草炭=3:2的前期产量较高,达到23859.0 kg/hm2,总产以花生壳为主的复合基质最高,折合78210.0 kg/hm2,比对照高出23.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糖酸比以炉渣:草炭=3:2处理的最高,达7.58,而以花生壳为主的复合基质Vc含量最高,达0.1015 mg/g。  相似文献   

7.
以灵芝孢子粉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灵芝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灵芝多糖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然后以灵芝多糖为主要原料,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灵芝多糖功能饮料的配方,同时对饮料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5(g/mL),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纤维素酶用量3%,该条件下灵芝多糖得率为2.89%.灵芝多糖功能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10%,芒果浓缩汁4%,柠檬酸0.2%.体外清除自由基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功能饮料对DPPH·和OH·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半清除率(IC50)分别为0.537 mg/mL和0.650 mg/mL,总还原力最高达到1.15%,说明该产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作为保健型功能饮料开发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不同生长阶段子实体多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的酶学机制。以袋料栽培灵芝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3种糖代谢相关酶(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菌蕾期子实体多糖含量最低,为11.7mg/g。从菌蕾期开始,随着糖代谢相关酶活性逐渐升高,子实体多糖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成熟后孢子弹射前达到最大值,为23.3mg/g,此时,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9、25.1、18.7U/g。之后子实体多糖含量随着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显著下降而降低,孢子弹射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仅为16.3mg/g。三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呈现正相关,推测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是灵芝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海南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生长时期赤芝中多糖和三萜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蒽酮显色,在625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析多糖含量;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显色,在5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析三萜含量。不同来源的赤芝多糖和三萜含量不同,霸王岭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59%;尖峰岭野生赤芝的三萜含量最高,为0.87%;其中同一产地不同生长环境的赤芝,多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尖峰岭和五指山赤芝的三萜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同生长环境不同产地的赤芝相互间的多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尖峰岭和霸王岭野生赤芝三萜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长时期的赤芝,多糖和三萜含量在菌蕾期和成熟期处于较高水平,衰退期明显下降。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超过野生赤芝,野生赤芝的三萜含量相对更高;赤芝中的多糖和三萜含量在前3个时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成熟期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永泰芙蓉李为原料,分析芙蓉李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总糖、总酸等各项指标以及总酚、总黄酮等活性成分,并对芙蓉李原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泰芙蓉李中VC,VE的含量分别为207.43 mg/mL,16 mg/kg;芙蓉李中钾的含量为1 900 mg/kg,钙、镁次之,且含有少量的铁、硼、铬等矿物质;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20.55 m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达到11.9 m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总酚、总黄酮分别为1 010,5 300 mg/mL。芙蓉李原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7 845.43 U/mL;总抗氧化能力为96.69 U/mL;在稀释5倍~350倍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芙蓉李原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到96.63%。与一定浓度的VC相比,芙蓉李原汁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探究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的活性成分变化,为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消费者选择相关灵芝产品提供科学参考.对梅州本地主栽品种'梅灵1号'灵芝生长发育期间4个阶段的子实体、孢子粉弹射期间3个阶段的孢子粉进行多糖、三萜及甾醇、腺苷、蛋白质、脂肪等活性成分检测.结果显示,灵芝子实体中,菌蕾期...  相似文献   

12.
查清合肥市农田土壤质地与质地构型的类型,了解其在不同土壤类型和行政区域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改善质地情况并提升其耕地质量。利用2018—2020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结合各县区《土壤志》,在ArcMap 10.6软件支持下,对合肥市农田土壤质地及质地构型空间特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合肥市耕地耕层质地以中壤和重壤为主,巢湖市和庐江县以重壤质地为主,肥东县和肥西县以中壤质地为主,耕地耕层质地情况较好。(2)合肥市耕地质地构型以上松下紧型和紧实型为主,巢湖市、肥东县和肥西县耕地均以上松下紧型质地构型为主,而庐江县和长丰县耕地则以紧实型质地构型为主。(3)对合肥市砂质土和粘质土质地构型进行改良,主要针对薄层型、松散型和上紧下松型,主要有客土改良法、有机物料回填法、机械改土法、引洪漫淤法和土壤剖面重构法5种方法。合肥市大部分农田土壤质地较为粘重,质地构型通气性良好,对砂粘质土等不良质地构型土壤应进行针对性提升措施,从而改善其土壤肥力状况和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旨在鉴定伴栽天麻的不同蜜环菌菌株,通过比较其胞外酶活性及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筛选优质菌株提供依据。以M1、M2、F2、F3菌株为试材,采用ITS、β-tubulin及Tef1-α基因片段的合并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ABTS法和DNS法测定胞外酶活性,苯酚-硫酸法测得菌丝体多糖含量。由系统发育分析可知,由云南基地分离的M1、M2菌株为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 Marxm. & Romagn.),由吉林基地分离的F2、F3菌株为头柄蜜环菌(Armillaria cepistipes Velen.)。比较生长速度结果显示,M1、M2、F2菌株的生长速度较快,F3菌株最慢。胞外酶活性及多糖含量实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和多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1、M2菌株的胞外酶活性更强,多糖含量更高。综合分析研究结果,鉴定M1、M2、F2、F3菌株分属高卢蜜环菌和头柄蜜环菌。结合前期的天麻产量结果,初步确认M1、M2菌株为伴栽天麻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不同调理剂对改良低丘新垦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采用温室培养试验,选择3种质地不同的新垦耕地土壤,比较研究了14种改良剂(包括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褐腐酸钾、膨润土、高岭土、蛭石、沸石、硅藻土、石灰石粉、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紫云英、生物质炭和泥炭)对新垦耕地土壤结构性、保水性、透水性等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多数调理剂均可改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容重、饱和持水量、凋萎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和有效水范围。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和褐腐酸钾的效果最为明显,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42.88%~299.38%、41.15%~239.69%、55.39%~207.70%。泥炭和商品有机肥对低丘新垦土壤物理性状也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其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31.90%~119.69%和35.19%~71.05%。膨润土、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可明显提高砂土和壤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高岭土和蛭石可明显提高砂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但对粘土和壤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较小。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其可增加土壤饱和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有效水范围,降低凋萎含水量。总体上,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褐腐酸钾、泥炭、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类的调理剂可较全面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比较适合低丘垦造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利用桑枝栽培灵芝可有效解决桑枝废弃问题,并缓解灵芝生产与林业资源保护间的矛盾。文章总结了1998—2019年桑枝栽培灵芝相关成果论文,并从桑枝屑、桑枝段等栽培基质、桑枝栽培灵芝品种、桑枝栽培灵芝活性成分及现有的一些桑枝栽培灵芝技术综述了桑枝栽培灵芝研究现状。笔者针对目前粉碎机容易被树皮缠绕刀片、桑枝栽培灵芝缺乏技术标准、桑枝栽培灵芝的菌渣鲜见再次利用和桑枝栽培灵芝产品活性成分有待探究4个问题,分别提出在技术体系研究上今后应采取对应的4个方面对策:(1)研发出效率高、能耗低的桑枝专用粉碎机;(2)择优统一相关技术参数,因地制宜地编制桑枝栽培灵芝技术规程;(3)拓展桑枝栽培灵芝的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路径;(4)分析桑枝对灵芝产活性成分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沈霞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6):38-45
本研究在富硒栽培灰树花的基础上,考查硒镧复合栽培灰树花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配置不同的硒镧配施水平,对灰树花子实体产量、硒含量、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硒镧配施浓度为Na2SeO3 40 mg/kg+ LaCl3 80 mg/kg,灰树花产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Na2SeO3 0 mg/kg+ LaCl3 0 mg/kg)。当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子实体的硒含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子实体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配施浓度为Na2SeO3 40 mg/kg+ LaCl3 80 mg/kg,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氨基酸总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总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余成分含量相对于富硒栽培均增加。当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时,子实体中铅、镉、汞、砷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可见,配施适宜浓度的硒镧可提高灰树花子实体产量、硒含量、成分含量(总糖、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等),降低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砂壤土和砂姜黑土2种土壤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玉米季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其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残留量。随着追氮后移,土壤氮素残留量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残留氮素在上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在后季作物不施用氮肥的情况,前茬作物残留氮素对后季小麦、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后季作物正常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前季作物残留氮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间比较发现,砂姜黑土试验地的氮素残留量大于砂壤土,且上层土壤残留比例较高。在后茬作物不追氮素的情况下,砂姜黑土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幅度较小,高于砂壤土;在后茬作物追氮的情况下,砂壤土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砂姜黑土。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季土壤残留氮素对下茬作物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下茬作物氮肥用量的增加这种增产效应不再明显。黏性土壤的保肥能力更强,但是对施入氮肥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阳光’樱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提高贵阳樱花移植容器苗生长质量,以泥炭、珍珠岩、蛭石、黄泥土为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4种混合基质,以黄泥土作为对照,选择35 cm× 35 cm×30 cm的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对引进贵阳的一年生‘阳光’樱嫁接苗进行实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阳光’樱对不同基质生长、生理的响应,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基质较黄泥土的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土壤养分保肥持续能力强,有利于植物苗高、地径、生物量的积累;混合基质能够促进‘阳光’樱光合色素形成,提升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累积,其生理指标均优于黄泥土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阳光’樱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之间相关性较强。综合试验显示,T4处理(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土=3:2:1:1)为最佳基质配比,是引种‘阳光’樱花容器苗的最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