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西北山区是福建省主要产粮区 ,自 90年代以来 ,杂交早稻面积约占早稻总面积的 80 %。为了进一步优化早稻品种结构 ,提高品质 ,增加效益 ,解决目前杂交早稻生产中存在的组合单一 ,生育期偏长、米质较差、品种抗性退化等问题。 1994年始南平市农科所向全国广泛征集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的早杂优新组合 ,但大部分早杂优组合在闽北表现早而不优或优而不早、抗稻瘟病弱等缺点。 1996年南平所引进中国水稻所选育的优Ⅰ 6 6进行试验、示范种植 ,该组合具备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稻瘟病等特点 ,2 0 0 1年 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协优49系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和地区种子站利用协青早不育系与测64—49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适合于闽东稻瘟病轻病区扩大示范的早杂优新组合。一、产量表现该组合在宁德地区作双早栽培,一般大田亩产400~4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500公斤以上;双晚种植(倒种),7月下旬播种,8月5日前插秧,一般亩产可达350~400公斤。1992年早季,霞浦县州洋乡沙头村示范种植1000多亩,经验收平均亩产506.4公斤,最高亩产达663.5公斤。1993年早季,福安溪柄村阮瑞国户示范种植10亩,实割亩产480公斤,比威优64亩增16.3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3.
以中早39、陆两优996分别作早季和晚季供试品种,两季均设置机插、机抛、机直播3种机械种植方式,共组成9种试验搭配组合,研究机械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两季全生育期均表现为机插>机抛>机直播,两季大田生育期均表现为机直播>机插>机抛;两季分蘖发生速度与高峰苗数均表现为机抛>机直播>机插;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4.
抛秧与直播都是适合规模经营,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既解决了近年来由于移栽稻密度稀、穗数大幅度下降、产量水平上不去的难题,又能与机械化作业相配套,提高了劳动效率,因而深受规模经营户的欢迎。但是,直播与抛秧稻各有不同的生育特点,不同的早杂组合,也有其不同的栽培特性,生产实践上,农民往往对品种的选择带有盲目性,只顾生育期长短,而忽视栽培方面的特性,从而不能更好地发挥生产潜力。本文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下三个类型杂交组合的分荣利用研究,为生产上选择适宜的杂交组合,并采用相应的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产…  相似文献   

5.
特优77是漳州市农科所于1991年用龙特甫不育系与明恢77恢复系配制而成,1998年早季通过漳州市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年以来,先后在云霄、龙海等地大面积种植,1998年早季漳州市推广0.67万hm2以上,龙岩市每年亦推广1300多hm2。厦门同安区也有较大面积种植,且作为早杂优组合推广。该组合在各地表现中熟、高产、稳产、较抗稻瘟病,适合闽南做早、晚稻种植。l特征特性特优77属基本营养型,做早稻栽培3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30d左右;晚稻7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15~118d。株型集散适中,分案力中等,叶片较挺直,株高90~95cm,每666…  相似文献   

6.
邱福山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2):29-29,35
2006年晚季引进6个米质均达国家二级米以上的优质晚稻新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宜香优673、宜香优2292、甬优6号等3个组合比当家组合Ⅱ优1273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上杭县珊瑚乡作烟后稻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7.
天优3301在龙海早季种植的综合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新育成的组合,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08023),并列入2008年福建省主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2008年早季在漳州龙海市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种植,早季生育期150 d,比特优63迟熟1d;稻米品质优,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天优3301实际产量为722.1 kg/667m2,比特优63增产34.9 kg/667m2.增产5.1%.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7,(4):45-47
C两优343是一个多穗型的两系中晚季杂交稻组合,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好,植株矮,适于直播等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根据试验示范总结出了该组合的水田直播和旱地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威优8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自选恢复系明恢82与V20A不育系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熟杂优新组合。该组合于1997~1998年连续两年参加三明市及福建省早杂优组合区试,产量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名列第一、二位。1998年该组合在省内外种植0-267万hm2。1999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水稻专业组鉴定。1 选育经过威优82组合是1994年晚季用“明恢82”与“V20A”杂交配组育成的野败籼型早熟杂优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早熟等特点。1992年早季从IR60与圭630杂交制恢组合的高代材料中(Rm92…  相似文献   

10.
为挖掘早季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选择2 ̄3个在产量、生育期、抗性或米质等某一方面有较突出优势的新组合作为今后仙游早季杂交水稻的接班种,对福优77等8个早季杂交水稻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三系组合表现较突出的有福优77、新香优80。这2个组合可扩大示范、推广、并有望成为接班组合。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早季引进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155、T78优2155、中优2155进行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结果表明:T78优2155表现产量高、抗性好、不易倒伏,可作为上杭县南阳镇早杂优主要推广品种;金优2155、中优2155可作为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两优培九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组合。2000年引入江山市试种 ,2002年全市种植面积0.3万hm2,占单晚面积的44.98 % ,预计2003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 ,成为江山市单晚的当家品种。据两年的调查显示 ,两优培九在江山市常规栽培单产仅为550kg/667m2 ,相当于示范片中低产田产量。这说明当地多数农民并未真正掌握两优培九组合的高产特点和栽培技术 ,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一、两优培九的生育期及适应性经江山市2年的试验观察认为 ,两优培九感温性强、感光性不及协优9308组合 ,早播早成熟 ,全生育期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88年至1991年间参加福建省水稻区试早杂优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分析表明:穗数与粒数对产量达到显著正相关(r=0.3852,0.3579),千粒重对产量呈较大不显著正相关(r=0.2382),且穗数与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4351)。进一步通径分析指出,对产量贡献的顺序是粒数、穗数和千粒重,表明在选育中应注意做好穗粒两者的协调。地谷A的育成使早杂优组合的抗瘟性取得较大突破;早杂优育种中己注意到矮中求高的方向,但生育期有偏长的趋势,株高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09);大部分组合的稻米品质没有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4.
对节水抗旱稻旱优73进行"一季+再生"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旱优73表现出生育期短、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性好、米质优良等特点,栽培上应注重适当早播、合理施肥、适时收割、适宜留桩高度、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5.
自1983年三明市引种试种杂交早稻以来,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对早季杂交稻的产量效益、发展潜力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早季杂交稻的增产效益 1.杂交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几年来,早季杂交稻在三明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较大的增产效益。根据资料统计,1983年,引进“V优35”和“V优64”组合在清流、将乐等县良种场试种获得成功,增产效益显著,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为摸索杂交稻品种民优5338相配套的早季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采用正交设计法开展民优5338早季栽培的三因素(插植规格、每667m~2施纯N量、N肥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插植规格20 cm×20 cm、每667m~2施纯N量16 kg和N肥施用方法(基肥∶蘖肥∶穗肥=5∶3∶2)组合的栽培效果最佳,适宜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7.
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扩种早杂优有其更大的潜力。1987年全国杂交早稻面积为1740.47万亩,1988年已达2500多万亩。我省1988年杂交早稻已发展到255.07万亩。然而,当前推广的组合如威优64和威优35等,生育期偏长,抗稻瘟病性较差,进一步扩大种植,已受到限制。本文结合早杂优的育种实践,对杂交早稻恢复系及其强优组合的选育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一、人工制恢选育早稻恢复系 (一)品种资源收集与亲本选配 1.早熟恢复好的材料。早熟不同恢源材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生产应用的20个三系亲本新、陈种子生育期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晚季种植新种子比陈种子生育期延长,叶片数增加;早季种植除个别亲本外,新、陈种子生育期基本相同;不同亲本间新、陈种子生育期变化差异甚大。  相似文献   

19.
晶两优1468再生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晶两优1468的品种特点及其头季、再生季栽培管理技术,从大田生育期、稻田灌溉等方面指出了再生稻生产管理过程中应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自70年代末推广杂交晚籼及配套栽培技术后,双季晚稻产量有较大增长,晚稻亩产现已达300公斤,双季亩产700~800多公斤。1984年前的主要当家组合是汕优2号。1984年引进新组合汕优63、筛选了D优63,表现抗病、高产、米质好,生育期与汕优2号相近。1986年泸州市合江县化育乡示范双晚汕优63、D优63共1582亩,亩产达416.3公斤;1987年沙县种植双晚汕优63、D优63共32万亩,亩产383公斤。在川南用汕优63、D优63与早杂威优49配套,可充分利用当地温光条件,实现双杂高产。汕优63、D优63作双晚的栽培要点是:适期播种、保证安全齐穗,麦壳育秧,小苗寄插;合理密植与施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