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2009年5—7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卵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14日、6月3日及6月9日前后该江段有卵苗汛发生,卵苗的平均密度为9.36 ind/100 m3,最大密度为37.73 ind/100 m3;经威氏符号秩次检验,卵苗密度的昼夜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苗密度垂直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平分布上,南岸和北岸之间的卵苗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岸和江中间的卵苗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周向峰  李君轶  杜浩  盖帅帅  方冬冬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07-029307
为了解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繁殖状况,于2022年4—5月在该江段采用底层采卵网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使用解剖镜观察分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鱼类在江安段繁殖,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监测期间,S1和S2位点出现4次产卵高峰,S3位点出现5次产卵高峰,估算通过江安段的鱼卵总径流量为3.94×108粒。冗余分析显示,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流速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类产卵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江安段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鱼类早期资源规模较大,但多样性较为贫乏,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岩原鲤并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同时,流量的增减对鱼类的自然繁殖活动有刺激作用。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增殖放流,并开展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研究,以满足长江上游鱼类繁殖需求。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2021,51(5)
为丰富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资料,探寻鱼类产卵与水文动态过程的相互关系,于2019年6-7月对上游宜宾-江津与涪陵-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和涨水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2 034粒,仔鱼1 086尾,隶属于4目7科54种(鱼卵18种,仔鱼53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优势种类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npharyngodon idellus)、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大规模产卵发生在持续涨水2 d以后,且南溪-江津和涪陵-丰都江段所需的涨水条件差异很大。空间分布上,江津上游早期资源种类明显多于下游的涪陵和丰都,其中仔鱼的种类占了70%,上游鱼卵数量虽少但发育阶段分布更广泛。  相似文献   

4.
青鳞鱼为中上层鱼类,俗称的“浮水鱼”之一。在广东惠阳地区海洋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最高年产十二万担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泰山赤鳞鱼自然、历史文化研究,挖掘了泰山赤鳞鱼文化,丰富了赤鳞鱼文化内涵。为打造泰山赤鳞鱼品牌,形成独特的鱼文化,作者从泰山赤鳞鱼的保护发展、政策制定、品牌培育、保护区建设、放生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泰山赤鳞鱼文化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泰山赤鳞鱼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泰山赤鳞鱼产卵时间在4~5月,自然产卵水温为18~26℃,产卵于水底细沙中,分散产卵。卵呈弱粘性,金黄色,属沉性卵,平均卵径2.5 mm。在水温18~22℃条件下,胚胎从受精到孵化出膜历时66 h,经过了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6个主要阶段。初孵仔鱼全长6.0~6.5 mm。卵黄囊前部膨大成球形,约占鱼体整个长度的1/3;后端为均匀的棒状。仔鱼孵出到消化道完全形成约经历136 h。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铜鱼鱼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长江上游铜鱼繁殖情况,2011—2014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江津江段通过使用圆锥网捕捞鱼卵,定点进行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采集到的8 014粒鱼卵中铜鱼鱼卵数量最多,占总鱼卵数的14.76%。调查期间江津江段铜鱼卵苗年均年总径流量为22.45×107尾。2011年—2014年江津江段铜鱼鱼卵日均密度各年平均值分别为8.41、10.57、1.32和3.18个/1 000 m3,2013年和2014年铜鱼鱼卵日均密度显著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铜鱼鱼卵日均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2013年和2014年透明度显著高于2011年和2012年。根据鱼卵发育时期和流速推测江津白沙至羊石及榕山至兆雅两个江段为铜鱼的主要产卵区域,该区域铜鱼产卵量约占铜鱼产卵总量的56.96%。研究表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对铜鱼产卵行为产生了影响,建议工程运行期间应根据长江上游铜鱼的产卵条件进行科学调度,并禁止在产卵江段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8.
泰山赤鳞鱼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泰山赤鳞鱼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概况岳永生宋憬愚丁雷张玲王慧陈洪菊(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泰山赤鳞鱼是我国5大名贵鱼类之一,是泰山独有的龟类资源。由于干旱和酷渔滥捕,这一珍贵资源濒临灭绝。赤鳞鱼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功能,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9.
研究长江上游江津段的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繁殖水文需求,可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2019-2022年的鱼类繁殖季节,在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津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鱼卵密度的时间动态以及与水文、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67种鱼类卵苗,其中典型产漂流性种类26种;从各种类繁殖规模比例来看,吻鮈、圆筒吻鮈、铜鱼、草鱼等占比较高;长鳍吻鮈繁殖高峰集中在4月,圆筒吻鮈和铜鱼的繁殖高峰集中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四大家鱼的繁殖高峰集中在6月中旬-7月上旬,吻鮈的繁殖时间较长,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分布在泸州弥陀镇、重庆朱杨溪-石门和金刚沱-油溪镇江段。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均鱼卵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分类回归树结果表明,涨水过程中的水位涨幅、初始流量和透明度最小值是影响保护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类群繁殖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种类而言,所需的积温、流量条件不尽相同。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段是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金沙江下游梯级陆续运行后,原产卵场位置和规模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议实施水文过程生态调度来减缓其影响时,不仅需要考虑水文、积温条件对鱼类性腺的影响,还需要考虑水文过程与产卵场形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泰山赤鳞鱼人工配合铒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永生  王慧 《水产学报》1995,19(4):354-357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2011—2015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通过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宜昌鳅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累计335 d的调查中,宜昌鳅(Gobiobotia filifer)鱼卵出现天数为135 d,共采集到鱼卵1492粒,估算出采样期间江津断面宜昌鳅鱼卵径流量分别为7.18×107粒、5.54×107粒、2.62×107粒、9.85×107粒和14.11×107粒,是长江上游主要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之一.通过Pearson Correlation对宜昌鳅鱼卵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宜昌鳅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水位、 流量、 电导率、 流速则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蓄水前后,宜昌鳅的早期资源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相对多度则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由4.64%增长到了11.05%.  相似文献   

12.
2008、2010-2013年在金沙江下游水富/宜宾断面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共采获圆口铜鱼卵苗6190粒(尾),其中鱼卵74粒、鱼苗6116尾;2013年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后在水富/宜宾断面未采集到圆口铜鱼卵、苗。各年圆口铜鱼卵苗江汛期和最大日径流量分别为:2008年6月12日-7月2日、3.79×107粒(尾),2010年6月22日-7月10日、3.47×107粒(尾);2011年6月23日-7月4日、9.58×107粒(尾);2012年6月24日-7月13日、1.22×107粒(尾)。圆口铜鱼卵苗江汛与金沙江下游的水文流量持续增长相关,卵苗日径流量高峰值与洪峰过程较一致,最大日径流量基本先于最大水文流量前出现。圆口铜鱼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较短时间内(2~3周)。2008年向家坝水电站截流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量为2.12亿粒(尾);2010-2012年导流施工期间早期资源补充量分别为1.65亿、1.61亿、0.82亿粒(尾),呈下降趋势;2013年无早期资源补充。溪洛渡、向家坝2个梯级大坝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圆口铜鱼卵苗向下游漂流的途径。要合理制定水电梯级调度方案,促进或引起圆口铜鱼自然繁殖过程,并降低圆口铜鱼卵苗在库区的死亡率;加强圆口铜鱼现有栖息地保护,严格控制或禁止在产卵场捕捞亲鱼;开展圆口铜鱼在梯级大坝上下游间群体交流连通性的可能性研究和圆口铜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向峰  李君轶  杜浩  盖帅帅  方冬冬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85(2):029307-1-029307-11
为了解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繁殖状况, 于2022年4—5月在该江段采用底层采卵网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使用解剖镜观察分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鱼类在江安段繁殖,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监测期间,S1和S2位点出现4次产卵高峰,S3位点出现5次产卵高峰,估算通过江安段的鱼卵总径流量为3.94×108粒。冗余分析显示,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流速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类产卵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江安段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鱼类早期资源规模较大,但多样性较为贫乏,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岩原鲤并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同时,流量的增减对鱼类的自然繁殖活动有刺激作用。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增殖放流,并开展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研究,以满足长江上游鱼类繁殖需求。  相似文献   

14.
长江靖江段鱼虾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对长江靖江段近岸鱼虾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种类鉴定、渔获物统计和分析,初步摸清了这一江段的渔业资源组成和时空变化状况,并就如何合理开发和养护长江鱼类资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5年4-6月对该江段鱼类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于5目、11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52.78%。按生态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总种数的88.89%,江湖洄游鱼类占总种数的11.11%;按栖息空间划分,底栖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0.00%;按摄食类型划分,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4.44%。鱼类优势种为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渔获物中小型鱼类占据较大比例,大型鱼类比例偏低、规格偏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2.114、3.476、0.248和0.670。与历史资料相比较,鱼类优势种的数量占比降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为稳定,但个体小型化现象依然存在,渔业资源仍有衰退趋势。建议强化禁渔措施,确保安庆江段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长江铜陵段江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的资源保护也凸现出诸多问题。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的调研结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人为演替、肆意采挖江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湖通道阻隔等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部门协同管理、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恢复江湖连通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11月、2011年5-7月和9-11月、2012年5-7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27 836尾,隶属于7目17科111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7种,产漂流性卵鱼类45种,外来鱼类6种。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鱼类物种数分别为85、91及91种,宜宾与合江江段鱼类相似度指数为69.23%,合江与江津江段为71.70%,宜宾与江津江段为77.78%。铜鱼(Coreius heterodon)、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及圆口铜鱼(C.guichenoti)为保护区干流主要经济鱼类,产漂流性卵鱼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6.35%。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次调查中江津江段均最高,宜宾次之,合江最低,但三江段之间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历史资料相比,该江段鱼类资源明显减少,急需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波束科学回声探测仪对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金溪航电工程干流江段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并辅以常规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科38种,其中蛇鮈、鲫、银飘鱼、黄尾鲴等中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优;鱼类密度分别为春季(0.8296±0.43)、夏季(0.8705±0.38)、秋季(0.5082±0.25)、冬季(0.3939±0.13)尾/m3;鱼体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春季(-63.15±5.03)、夏季(-52.85±14.45)、秋季(-46.42±15.85)、冬季(-44.77±15.28)dB;鱼体平均重量分别为春季0.03、夏季1.08、秋季11.19、冬季20.40 g/尾;鱼类资源量分别为春季0.4096、夏季0.2907、秋季0.3919、冬季0.5622 kg/m3;坝下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坝上(F=12.67,P<0.05);坝上(F=7...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具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随着金沙江梯级开发的实施,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栖息条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水动力等条件,提出了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表征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初步分析了保护区栖息地生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