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卡西尔的艺术观是其符号哲学在文化上体现。他认为,艺术是内在生命的显现,是对形式的发现和独创,同时又具备认识和解放心灵的功能。我们通过本质、形式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其艺术进行考察得出,卡西尔的艺术观就是符号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文论中所提倡的直觉感悟的审美方式、静观人生与“和谐 - 节制”的美学趣味、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无不与禅宗的人生哲学相契合。解读他的文学思想、探寻他与禅宗文化之间的关系,意图是努力靠近沈从文的历史真貌,从另一思维路径去探讨其文艺思想的独特性,从而为更全面认识沈从文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1,(2):200-208
在热爱茶与茶文化的中国历代皇帝中 ,乾隆皇帝以茶诗最多而著称。他一生写下的四万多首诗歌中 ,涉及茶字的 ,大略有一千多首 ;而专门的茶诗也有近三百首。可见 ,“君不可一日无茶”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出自乾隆之口 ,决非戏言 ,它融入了乾隆的一种文化意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的茶诗 ,最贴切于他的生命意识 ,从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心声” ,表征了他的人生哲学与儒、释、道理趣。明清时期的学者 ,多主儒、释、道三教合一 ,从而形成一种文化风气 ,这即便对乾隆也不无影响。他的人生哲学正是建基并构筑于对儒、释、道思想…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关注文学中的生命表现,用生命来充实文学,推崇生命的神性,认为文学之美就在于表现生命,由此形成“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在文学中追求一种真、善、美合而为一的理想人生。这种文学理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作家对生命的静观、用生命体验来阅读“社会”、用勤奋写作来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5.
杨兰凯 《河南农业》2008,(24):34-34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是李白畅言其人生理想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自明其待时而起、功成身退之志,体现了用世和出世的“进”与“退”思想,本文认为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道家特别是老子功成身退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创新和守成,各自反映了一种人生哲学。“中国梦”需要发扬科学创新精神,需要培育创新种子。中国三大球本质上衰败于“守成”思想的约束;若不采纳“创新”理念,抛弃“陈训”格局的僵化管制,欲求中国三大球的崛起,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家的先哲们所成就的艺术的人生哲学,乃是中国纯艺术精神的渊源和根基。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的生命本体是“道”,而“道”即先天地而生的混沌的合体。它是空虚的、有机的灵物,连绵不绝,充塞宇宙,是生化天地万物的无形无象的大母,它混混沌沌,恍恍惚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她是宇宙旋律及其生命节奏的秘密,故灌注万物而不滞于物,成就万物而不集于物。人们必须凭借直觉去体验、感悟,通过“心斋”与“坐忘”,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让自己的心灵保持一种空明澄澈的境界,以整个身心沉浸到宇宙万相的深层结构之中,从而始可能超越复杂的外界自然物象,超越感观,体悟到那种深邃幽远的“道”,即宇宙之美。可以说,正是这种对“道”的审美体验,才使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把审美重点指向人的心灵世界,“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会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并由此而形成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的独特的  相似文献   

8.
红酒益寿     
张振东 《新农村》2004,(3):26-26
儿童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儿童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疾病。有时候,小儿肺炎的表现与小儿感冒极为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可从“一测”、“二看”、“三听”入手,及早发现儿童是否患上肺炎。  相似文献   

9.
空间营造是生命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生命文化的影响下,空间营造会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形式,中国的生命文化经历了从汉、唐时期的对于“生”的崇敬、宋代的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和明、清时期的生命价值的思考三个阶段,直接表现为城市空间营造的不同形式.改革开发后,人们生命的价值开始向满足自身需要的人本主义转变,中国的城市空间营造逐渐向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宜居城市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熵与生物序     
用“熵”概念来研究生物进化规律,是弥合物理学和生物学关于进化论“断裂带”的一种尝试。本文旨在回顾从熵概念产生到渗透于生物进化规律而引发的种种疑惑,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对表现于各种过程的“序”作进一步探讨,给出严格的物理定义,才能建立起适用于生命序的熵理论。  相似文献   

11.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3,(6):F0002-F0002
超越工业社会强大的客观物质力量对个体的束缚,打破工具理性对个体标准化和数量化的扁平性塑造模型,迎接生态文明社会的全面来临,弘扬生命的内在活力,这是“生命文化专刊”的时代背景与初衷。从不同角度梳理国内生命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医学院校生命文化的研究工作,敦促作为一门学科的“生命文化学”的诞生,这是“生命文化专刊”的发刊视角与动因。  相似文献   

12.
伤逝是鲍照诗文的主题。鲍照通过价值伤逝、伦情伤逝与生命伤逝三个方面来表现这个主题。伤逝主题使鲍照的诗文具有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并形成了“汉魏风骨”,一洗南朝的靡弱文风。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设计史》课程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的整体性课程思政目标,梳理了三个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即深挖隐性思政、形成个性思政、借鉴反向思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在润物无声的教学环境中,有机地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4.
创新让生命激越。生命是一条缓缓流动的大河,我们则是其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孔子站在河边,这位旷世的智者面对东去的滔滔大河,思绪纷飞,发出了一声穿越时空的浩叹:“逝者如斯夫!”。当子贡倦于学,“愿有所息。”时,这位历史巨人又一次留下了千古绝句“生无所息!”  相似文献   

15.
礼的制度设计是靠人的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作为维系社会的纽带,礼的实践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作为礼仪制度的承担者,有把外在礼仪制度内化为人的德性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成就德性的社会化过程中,人的原始生命得以扬弃,文化生命得以升华。“学”与“教”是推行、灌输礼的有效机制,礼的形上本源价值与礼的繁文缛节具有不即不离的性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生命文化是生命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深化培训、实施措施及建立评价标准这六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体现“敬畏生命”的核心,构建实验动物生命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了一种“科学与人文交汇,理性与激情互动”的学校生命文化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成知识,表现为“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指明了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而“问题教学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质疑、推理、实验、讨论等师生间双边或多边的互动,激发学生思维,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并在参与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现将“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庄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是“忘世”思想,这在其对人类生命存在进行现世性与彼岸性的双重思辨中得以构建。庄子企望超越生命存在的现世性局限,获得自我的精神解脱、超越,实现生命存在的彼岸性追求。因此,庄子的生命哲学并非“出世”、“厌世”或“游世”等看法,而是体现出浓厚诗化意味的“忘世”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是生命理想经民族危机对国人生命意识的渗入,它是五四开启的人的文学的启蒙运动的最富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存在”是人的内在生命要求,是生命对自身的超越性体,也是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以“存在”为关注视域诠释中国现代小说的“死亡”主题,展现了多重维度下的存在主义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 奥巴林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书中說:“生命发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物学物质运动形式的出現”。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完整的蛋白质体系統,而其物质运动形式(生物学基础)是这个系統的新陈代謝。恩格斯早在上世纪末叶就預言过:“生命是蛋白质体的存在方式,这种方式,实质上,就是这些蛋白质体的化学成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謝是生物体在生活过程中一切生命过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間的有規律的相互协調的变化,这是任何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