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于2013-2016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在等播量条件下设置了10 cm行距条播、20 cm行距条播、30 cm行距条播、20-40 cm宽窄行条播以及撒播共5种种植方式处理,分析了株高、叶茎比、干草产量、倒伏级数、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株高、叶茎比在相同年份、相同茬次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20-40 cm宽窄行条播下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30 cm行距条播(P<0.05),但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累计3年干草产量与30 cm行距条播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饲用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0-40cm宽窄行条播以及30 cm行距条播下的苜蓿倒伏相对较轻。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采用撒播,10 cm至30 cm的等行距条播,以及20-40 cm宽窄行条播的种植方式均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条播是按一定行距1行或多行同时开沟、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的方式。有行距无株距,设定行距应以便于田间管理和能否获得高产优质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利用目的或栽培条件,一般收草为15—30cm,收籽为45~60cm,灌木型牧草可达100cm。条播的优点是草籽分布均匀,覆土深度较一致,出苗整齐,通风透光条件好,可集中施肥,做到经济用肥,并利于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行距处理对岷山红三叶种子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种子田以条播行距40cm为最好,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60%,而且种子成熟早,产量高,子粒饱满,质量好,而且当年鲜草和收种后秸秆产量也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7.6%和30%。两试点中,纸坊点比旋窝点生长速度快,越冬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种行距对岷山红三叶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行距处理对岷山红三叶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种子田以条播、行距40 cm为最好,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60%,种子成熟早,产量高,籽粒饱满,质量好,而且当年鲜草和收种后秸秆产量也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7.6%和30.0%。两试点中,纸坊点比旋窝点生长速度快,越冬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苜蓿优势产区内蒙古中部地区高产优质苜蓿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草原3号苜蓿为研究材料,在4个种植行距处理下(15、30、45和60cm),对其生长特征,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著,在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茎叶比较小,显著低于宽行距处理(45和60cm)。种植密度对苜蓿的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影响不显著。株高、生长速度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鲜干比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对苜蓿饲草产量影响显著,饲草产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饲草产量较高。生长第2、3年苜蓿饲草产量分别在30和15cm行距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813和12574kg·hm^-2。种植密度对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影响显著,对粗脂肪和灰分则不显著。粗蛋白在30cm行距下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在15cm行距下最小,酸性洗涤纤维在45cm行距下最小,相对饲用价值在15cm行距下最大。综合苜蓿生长,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生产适宜种植行距范围为15~30cm。  相似文献   

6.
张定红 《贵州畜牧兽医》2003,27(6):41-41,43
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的田间管理,能获得较高的牧草种子产量。我国牧草种子生产还比较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比如播种时间、施肥、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等等,一直是种子生产者所关注的问题。田间管理在于消除那些影响牧草生长的不利因素,为获得高产和品质优良的牧草种子创造良好的的条件。做好此项工作非常重要,牧草种子生产的田间管理措施包含以下内容。1播种1.1播种方法采用无保护单播方式点播、条播、撒播均可。植株高大、分蘖力强的牧草用点播,株行距60×60cm或60×80cm;多年生牧草种子生长最好用条播,行距35~60cm。宽行条播视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青海省适宜的禾豆混播方式,本研究以行距为30 cm,25 cm,20 cm和15 cm混播、间作、单播燕麦(Avena sativa)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两种饲草,分析研究不同混播方式下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草地的建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间混作对饲草相对生长速率及饲草总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的草产量高于间作处理。不同播种行距对饲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饲草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30 cm>25 cm>15 cm>20 cm。间混作对饲草营养成分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的粗蛋白含量高于间作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间作处理,说明同行混播更有利于提高饲草品质;行距为30 cm与25 cm时,其各营养指标相对优于其他两个行距。通过合理的群体空间结构配置可以提高草产量,其中混播间距30 cm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其次为间作行距30 cm播种。  相似文献   

8.
在干热河谷地区,对条播和平地撒播的银合欢,测定不同刈割处理对植株地上生物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重以平地撒播刈割留茬高度40cm处理最大,为1.05kg/m2,条播刈割留茬30cm最小,为0.87kg/m2,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地上干物质量以条播刈割留茬40cm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适宜的刈割高度能较好的促进银合欢植株的株高和茎粗。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在极端干旱风沙环境中适宜种植行距,本研究在塔里木盆地南缘风沙活动强烈地段设置30 cm,60 cm,90 cm,120 cm等4个种植行距,分析了行距对油莎豆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莎豆饲草与块茎产量随行距增加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株密度与饲草、块茎及根系生物量均在30 cm行距下最大,在90 cm行距最低,但在60 cm与120 cm行距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30 cm行距下,块茎和根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应的其在0~20 cm土层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油莎豆种植后显著降低了20~40 cm土层盐分累积(P<0.05),但在0~20 cm土层,90 cm和120 cm行距处理的盐分累积却显著增加(P<0.05),且达到轻度盐渍化水平。综合来看,种植行距为30 cm时,油莎豆的生长表现及土壤盐分环境均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该区域的推荐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10.
1特性鸡脚草(DactylisglomerataL.)耐寒性中等,适于冷冻气候生长,早春晚秋生长良好,昼温21℃,夜温12℃最宜生长。耐热性差,能耐旱耐阴,也能在排水较差的土壤上生长,而以湿润肥沃的粘壤土或沙土为佳。能耐瘠耐酸,对氮肥极为敏感。2种植方式鸡脚草一般单播少,混播多。单播采用密集条播较好,行距20~30cm,播种宜浅,一般播种深度为0.6cm,最好撒于土表稍加覆土即可。混播,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地力,建立高产人工草地,并能获得优质混播饲草。可与苜蓿、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牛尾草等混播。播前施足…  相似文献   

11.
5播种播种是建植人工草地最关键的环节,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以后草地的产量.牧草播种可以采用单据、混播以及保护播种.单括就是在一块土地上播单一的草种,这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播种技术简单,但比混播产量低.5.1播种形式牧草播种主要采用条播和撒播两种形式.条播时高大牧草或分蘖(分枝)力强的牧草行距应为30~45cm,低矮、分蘖(分枝)少的牧草行距以15~30cm为宜.牧草撒播种子分布不均,抓革困难,田间管理不便,应尽少采用.飞播(飞机播种)是一种撒播形式,一般在地广人稀的地区采用.5.2播种时期牧草播种期应根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不同行距,对挑战者、岩石、WL363、WL343、WL319、阿尔冈金、陇东7个苜蓿品种以及阿尔冈金和陇东1:1混合,进行生长高度、产草量、茎叶比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中,各苜蓿品种的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均以行距30cm为最高;当行距大于30cm时,随着行距的增大,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逐渐减小,由此可见,30cm是苜蓿种植的最佳行距。另外,挑战者、WL343、WL363、WL319,5个品种在鲜干比和茎叶比两个指标上表现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方式对岷山红三叶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海拔2 450 m的岷县南部高寒阴湿地区进行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cv.Minshan干草丰产栽培试验,得到以下结论:条播为岷山红三叶进行干草生产的最佳播种方式,行距以20 cm最为理想,该行距下生长速度快,而且产草量最高。播种当年A组(行距20 cm)鲜草产量比对照组(撒播)高出4 987.5 kg/hm2,是对照组的1.27倍,差异极显著(P<0.01);A组鲜草产量比B组(行距40 cm)高101 kg/hm2,差异显著(P<0.05)。生长第2年,A组鲜草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和B组,是对照组的1.16倍,差异极显著(P<0.01),是B组的1.02倍,差异显著(P<0.05)。不同播种方式对岷山红三叶鲜干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区,应用正交试验对苜蓿抗旱播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量是本试验中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播种方式、播深,最后是行距。A2B1C2D3组合出苗率、鲜草产量分别为45.5%、22.52t/hm^2,均为最高,即播量19.5kg/hm^2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播深2cm、行距25cm的组合为最优搭配组合,该抗旱播种技术适合在宁夏南部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区,对多年生禾草抗旱播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深是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播量、行距,最后是播种方式.Ad3C1D1组合出苗率、鲜草产量分别为51.6%、39.02 t/hm2,均为最高,即播深3.0cm、播量7.5 kg/hm2、行距28.6 cm、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的组合为最优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16.
普通苕子喜温暖湿润气候,在0℃时即易遭冻害。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沙质壤土,不宜潮湿或低洼积水土壤,PH6-0—6-5。春播者生长迅速,出苗后60天即可刈割利用。秋播者到次年5月份结实成熟后死亡。栽培技术:可春播或与冬作物、中耕作物以及春种各类作物进行间、套、复种。在9月中下旬秋播。普通苕子种子大,每亩播种量4—5公斤。与麦类混播时,可增加播种量或将麦类播种量减少。单播时撒播、条播、点播均可,条播行距20—30厘米,点播穴距25厘米左右。收种行距45厘米,播深4—5厘米。与黑麦草混播比例…  相似文献   

17.
穴播条件下株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甘肃省酒泉市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株、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种第一年(2004年)行距和株距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行距从60cm递增至100cm,种子产量也随之从1240kg/hm^2下降到982kg/hm^2,而各株距处理的种子产量则从15cm的1426kg/hm^2依次递减至60cm的807kg/hm^2;行距60cm和株距15cm组合的产量最高,为1833kg/hm^2,100cm行距和株距60cm组合的产量最低,为753kg/hm^2。株行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枝条密度,但结荚花序数/枝条和荚果数/结荚花序却显著提高。品种间种子产量的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的结荚花序数/枝条、种子重量、正常种苗率、发芽势和硬实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行距下玉米(Zea may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间作效应,在贵州喀斯特地区设置30、50、70 cm玉米行距,监测玉米||白三叶间作以及玉米单作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土壤呼吸、玉米穗性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除50 cm行距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变化外,各试验组及对照组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50 cm行距处理下玉米叶片胞间CO2浓度日均值最低,对CO2利用率最高,光合速率日均值最高,玉米产量显著提高(P 0.05);30和50 cm行距处理鲜秸秆产量、全株总产量显著提高(P 0.05);70 cm行距处理玉米产量、鲜秸秆产量、全株总产量最低(P 0.05)。不同处理对玉米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穗轴上玉米粒行数、穗长无显著影响(P 0.05)。本研究设置的间作处理对土壤呼吸抑制效果不明显,而不同行距对土壤呼吸有影响且30 cm行距抑制效果最佳,达到碳减排效果,50 cm行距抑制效果次之。因此,贵州喀斯特地区在以鲜秸秆为收获对象时,采用30 cm或者50 cm行距玉米|白三叶间作最适宜;以玉米籽粒或以籽粒和秸秆同时为收获对象时,采用50 cm行距玉米||白三叶间作最适宜。  相似文献   

19.
正1苦荬菜(1)整地和施肥。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种植,为了保证全苗壮苗,播种前必须精细整地。播前亩施腐熟猪、牛粪肥2500kg和过磷酸钙20~25kg作基肥。(2)播种。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种。直播亩用种量为0.5kg,育苗移栽,亩用种量0.1~0.15kg。播种采用条播,行距20~30cm。当幼苗在苗床长出3~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行距20~30cm、株距10~15cm。  相似文献   

20.
明确旱区作物根系生长与行距的关系可为合理选择种植密度提供依据。以梯田种植第7年的柳枝稷(Pancium virgatum L.)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于2016年4月和10月对0~150cm土层进行根系取样,比较研究了3种种植行距下(20cm,40cm和60cm)柳枝稷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柳枝稷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20cm和40cm行距下0~20cm土层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60cm行距(P0.05);在40~15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在20cm行距下最低。行上与行间根系生物量均随种植行距增大而增大,均以40cm行距下根长密度较高。细根(d≤0.5mm)根长密度为40cm行距下显著最高,20cm行距下最低(P0.05)。总体表明,40cm行距下柳枝稷根系生物量较高,平均根长密度与细根根长密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