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豆营养及大豆蛋白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豆的开发利用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大豆中的油脂的开发利用,大豆蛋白在塑料工业、粘合剂、医药化工、饲料工业中的开发利用。大豆工业在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一项食品制造工程。在此仅对大豆的营养及大豆蛋白食品的开发作一简述。一、大豆的营养(一)大豆的营养成份大豆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35—40%)和脂肪(15—20%)以及相对较低的碳水化合物(20—30%)。这些营养成份的含量随品种的遗传特性,以及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不同而有  相似文献   

2.
白农2号大豆是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新品种,1986年3月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推广。白农2号为中早熟品种,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16—120天,无限结荚习性,分枝3—4个,繁茂性好,椭圆叶,白花,三粒荚多,粒大,百粒重22—24克,色泽好,蛋白质含量40.7%,脂肪含量20%。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年度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促进内蒙古大豆育种,对2002—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主茎节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生育日数整体变化不显著,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百粒重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审定的大豆品种中有8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占总审定数的7.08%,有42个高油大豆品种,占总审定数的37.17%。2002—2020年审定的大豆品种产量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19年‘兴豆7号’产量达到最高的3531.0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生育日数呈正相关;与株高、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0.274;与百粒重、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4、0.414;与单株有效分枝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89、0.414。百粒重的提高是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增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选育大豆的过程中,应注意百粒重较高、主茎节数适中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  相似文献   

4.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0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资源中维生素E的含量,并按照国标法测定粗脂肪的含量.找出了大豆资源中粗脂肪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内在关系,比较了在相同粗脂肪含量下,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的含量随着粗脂肪含量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粗脂肪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栽培大豆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5.
张树民 《种子》2013,32(2):93-94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不同程度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大豆蛋白质产量;种衣剂不同配比能提高脂肪含量,提高大豆脂肪产量。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生态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由于其特有的生理保健功能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生态差异规律, 2005选定5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试验点及4个大豆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年份、地点、基因型及基因型×环境互作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酸解处理后所得苷元的含量具有显著效应。2006年的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苷元组分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2年;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不同基因型间及不同地点间均差异显著,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其3种酸解后所得苷元含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认为,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在黑龙江省存在优势生产区, 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进行品质区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5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苗期和初花期茎和根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籽粒蛋白质含量是大豆品质性状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笔者介绍了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组测序发展历程,从基于分离群体的连锁分析和基于自然群体的关联分析两方面阐述了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而讨论了大豆蛋白质含量MAS育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大豆蛋白质含量分子遗传改良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大豆高蛋白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大豆生育后期合理灌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试验在2016—2017年采用8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于收获后用Foss1241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并进行产量计算,以此探讨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粒期干旱条件下,‘黑农37’蛋白质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合丰46’变化最小;‘黑农61’脂肪含量升高最为明显,‘绥农29’脂肪含量升高幅度最小;‘黑农65’百粒重下降最为明显,‘黑农45’百粒重下降幅度最小;‘黑农65’产量降低幅度最大,而‘黑农44’、‘黑农37’和‘黑农45’产量降低幅度均较小。本试验表明,鼓粒期干旱会使大豆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百粒重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s天时,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审定大豆品种的演化趋势,对黑龙江省1990—2015年所审定的278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近26年分别上涨了11.6%和7.0%,产量也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株高与年代呈中等程度相关,百粒重与年代之间呈弱度相关,近26年分别上涨了4.4%,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随年份逐年递减,脂肪含量随年份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2.
陇豆2号(原系号8910—5—8)大豆新品种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晋大7826作母本,大豆品种铁丰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经品鉴、品比以及多年多点的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货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套种且适应性广。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10个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处理叶片和茎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抗虫品种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增加,而感蚜品种异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品种受害程度与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呈负相关。但茎的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种的抗蚜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作物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庆喜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5):199-205
采用两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蛋白和脂肪的总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的影响,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即连作2年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上连作1年的蛋白质含量高1.08%和1.32%,差异极显著;连作2年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比玉米茬上连作1年的二者总含量高1.45%,达显著水平。施肥主效应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二者的总含量影响均不显著,脂肪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有升高的趋势。茬口主效应与施肥主效应的互作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脂肪含量及二者的总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大豆茬上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75 kg/hm2(A3B4)组合蛋白质含量及蛋白和脂肪总含量最高,分别达39.86%和58.19%。茬口、施肥主效应及二者互作效应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E(VE)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因子。大豆籽粒富含VE,是人类重要的VE来源之一。为了研究生态因子对大豆籽粒中VE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籽粒的VE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诸样本VE总量的变异范围为500.99~2353.68 µg g-1。逐步回归筛选出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VE含量显著相关。与VE含量呈负相关的因子有幼苗期(P<0.01)、分枝期(P<0.001)和花荚期(P<0.001)降水、花荚期昼夜温差(P<0.05)、鼓粒成熟期日照(P<0.001)及土壤速效氮含量(P<0.001);与VE含量呈正相关的因子有:土壤磷含量(P<0.001)和海拔(P<0.001)。另外,VE含量与花荚期日照呈正相关(P<0.001),与花荚期日照的平方呈负相关(P<0.01)。这些结果对高VE含量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夏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子粒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沧豆5号为对照,研究了近几年黄淮海中片育成的夏大豆品种在沧州地区的农艺性状及子粒品质表现。结果表明:30个参试品种产量性状在2154—3214.5kg/hm^2;较适合沧州地区推广种植的品种为:生育期95—105d,株高70—100cm,紫花、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分枝数在1—2个的夏大豆品种。圆粒、淡色脐、百粒重高于20g的大粒种占参试品种的多数;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45%的品种有4个,占品种总数的13.3%;脂肪含量大于或等于21%的品种12个,占品种总数的40%;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大于或等于63%的品种有5个,占品种总数的16.7%。  相似文献   

17.
硼、钼微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量元素硼、钼是大豆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用量虽小,但它的作用与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相比却同等重要。近年来由于对农作物偏重进行氮、磷肥的施用,而有机肥的施用逐年减少,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未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土壤中养分比例失调,微量元素严重缺乏,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大豆主产区土壤中有效硼、钼含量均在土壤临界值以下,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因此,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中施用硼、钼微肥,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具有明显效果。我们于1999—2001年连续3年进行了9点次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试验自1999—2001年在濮阳县胡…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大豆卵磷脂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不同剂量大豆卵磷脂对小鼠强迫游泳时间、耐缺氧能力、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血乳酸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大豆卵磷脂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发现进境阿根廷大豆中曼陀罗籽(Datura spp.)含量超过了我国<植物油料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此后,广东、天津、江苏等检验检疫局又先后多次检出阿根廷大豆中曼陀罗籽含量超标.进境阿根廷大豆中频频出现曼陀罗籽含量超标的事件对我国大豆贸易及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对阿根廷大豆中曼陀罗含量超标事件进行回顾,并分析其对我国大豆贸易及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及东北三省30年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庆喜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102-106
探讨各阶段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的变化,为大豆生产、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将1981—2010期间全国及东北三省每年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划分为3个年度阶段,然后利用完全随机的方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度阶段的递增,全国和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都在增加,特别是近10年比上个10年增加都极显著;虽然1991—2000年全国和黑龙江大豆平均单产都比1981—1900年极显著增产分别达25.16%和24.54%;而与1991—2000年大豆平均单产相比,2001—2010年全国仅增加1.71%,黑龙江减产5.75%。与1981—1990年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近20年来的大豆种植面积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减少,但大豆单产有明显的提高;2001—2010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单产比1991—2000年分别极显著增加26.96%和35.21%,1991—2000年吉林省大豆单产比1981—1990年大豆单产显著增加20.85%,辽宁省此期间单产增加18.54%。近10年来黑龙江省大豆平均单产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豆重迎茬所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平均单产各年分阶段都在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的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生产上合理的作物轮作制是大豆单产可持续提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