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最近,广东省农业厅公告了广东省第二十九次通过审定品种57个,登记品种5个,其中我院申请和选育的20个品种通过审定,3个品种通过登记,占全省同期审定、登记品种的37%。同时与外单位共同育成的6个品种通过审定、登记。本院申报本次审定品种29个,其中4个水稻和1个玉米品种无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业科学》2006,(6):14-14
本刊讯据从广东省农业厅种子总站获悉,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六次品种审定会议评审,我省有36个品种通过审定,另外还有惠宝紫红茄、泰丰3号豇豆2个蔬菜品种首次登记。各地可根据新品种的特点和适宜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组织示范推广。据介绍,本次审定通过的品种有:(1)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业科学》2006,(9):59-59
玉香油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高产优质香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并作为广东省实施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的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4.
玉香油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高产优质香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并作为广东省实施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的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5.
丰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广适型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6.
《广东农业科学》2006,(9):12-12
丰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98~2003年组织实施优质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推广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优质稻新品种(组合)10个,推广种植面积达197.63万hm2,增加产值40.0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广东农业科学》2006,(10):14-14
近日,根据农业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确认品种的通知》(农办科[2006]36号)文件通知,华南农业大学陈志强教授等人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培杂泰丰被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培杂泰丰于200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粤审稻2004013),于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赣审稻2006044),并于2004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号20040228.5)。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月29日公布了第29次品种审定结果。本次品审会,审定通过57个品种.登记5个品种。其中,水稻新品种(组合)33个,约占60%,再创近年品审新高;蔬菜品种大幅减少,仅有绿胜3号丝瓜、万宝丝瓜、翠丰丝瓜、东方神剑辣椒、盛丽辣椒、广椒6号等6个。专家建议,各地农民可根据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适宜种植区域,因地制宜地组织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6年1月10日召开第二十五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58个品种,其中(1)水稻品种36个:泰四占、籼油占、丰二占、五山油占、粤籼18、金华软占、合丝占、粤秀占、美香占2号、银晶软占、茉莉软占、丰新占、华新占、金航丝苗、天优116、博优早特、Ⅱ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广东省早造优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我省各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加快水稻品种试验、审定和推广步伐,优化水稻品种结构,2000年广东省种子总站在韶关、梅州、汕头、惠州、佛山、广州、阳江、肇庆、新会、雷州、南雄、龙川、惠来等市(县)农科所和清远市、高州市良种场及罗定市农业局开展了广东省早造优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铁 《湖南农业》2005,(6):12-12
2005年2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69个主要农作物品种(组合),同时对20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登记。其具体品种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水稻品种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和准确地评价品种的优良种性对筛选优良品种和应用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广东省5年的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广东省稻瘟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及抗稻瘟病种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2011—2115年广东省参与区域试验的早晚造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分析149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品种的抗源亲本,探究近年来广东省参试品种的抗稻瘟病特性。【结果】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发现149个品种中抗稻瘟病达到抗级以上的品种共84个,占比56.4%,感病以下的品种共22个,占比14.8%,感病以上抗级以下的品种共43个,占比28.9%。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审定的品种大多具有抗稻瘟病特性,各育种单位越来越重视稻瘟病抗性育种和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利用。从稻瘟病的抗性来源分析,28占和青六矮1号是2个主要的稻瘟病抗源亲本,其衍生出常规稻新品种达42个,占抗稻瘟病品种的77.8%,成为广东省常规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两大抗源。【结论】通过抗稻瘟病品种的抗源分析,说明选择合适的抗源亲本对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省9个试点对引进的4个节瓜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和抗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品种审定、示范推广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加速节瓜育种新成果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农业科学》2007,(4):29-29
韶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于2007年2月6日进行第七次品种审定,共审定通过8个水稻新品种,其中由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选育的新银占和七丝银占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16.
桂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归纳总结 2006—2022 年广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的主要特性和更迭情况,阐明广东地区水稻的育种进展,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的水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 2006—2022 年广东省水稻品种区试中对照品种的相关数据,统计对照品种的更迭情况,并分析其产量、品质性状、抗病性等重要性状表现。【结果】在 16 年(2006—2022 年)区试中一共使用过 31 个对照品种,这些对照品种大多具有高产、广适、抗稻瘟病的优势。其中有 15 个对照品种可在广东省以外地区进行推广种植,8 个常规稻对照品种曾在广东省内大范围种植,3 个杂交稻对照品种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2022 年常规稻对照品种早、晚季的平均产量分别为 7 176.1±243.6 kg/hm2 和 6 500.9±117.08 kg/hm2,杂交稻对照品种早、晚季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282.0±358.6 kg/hm2 和 6 835.8±175.2 kg/hm2。27 个对照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8 个对照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对照品种平均使用年限为 5 年,更新的对照品种主要在产量与品质方面有所提高。16 年间对照品种早季的平均产量增加 301.8~417.0 kg/hm2,晚季的平均产量增加 778.20~966.15 kg/hm2。2022 年的对照品种整体品质比 2006 年明显提高,谷粒长宽比从 2.76 提高至 3.25,平均垩白度从 13.4%下降至 9.6%,胶稠度从 57.5 mm 延长至 66.2 mm,整精米率从 58.06% 提高至 60.51%。对照品种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从 2012 年开始出现下降,降幅 1.2%~5.6%。【结论】2006—2021 年广东省选择的水稻对照品种综合品质较好,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时更换产量与品质更好的对照品种,且在审定过程中优中选优,令新品种的产量稳步提升、品质性状明显改良,更加符合生产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6,(5)
正最近,湖北省农科院培育的牧草新品种"鄂牧5号"红三叶被农业部作为今年主导品种推广。该品种于2015年8月通过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登记的首个红三叶育成品种。"鄂牧5号"红三叶以野生巴东红三叶为基础,历时11年选育  相似文献   

19.
《农家顾问》2007,(5):16-16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7年3月7日在武汉召开了第四届第七次常委会议.会议决定对湖北省以前审定的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五种作物的52个品种停止推广。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自通知公布之日起,不得推广已停止推广的品种。从2008年3月7日起停止推广的品种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宜我省各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加快水稻品种审定、推广步伐,优化水稻品种结构,2000年广东省种子总站在韶关、梅州、汕头、惠州、佛山、广州、阳江、肇庆、新会、雷州、南雄、龙川、惠来等市(县)农科所和清远市、高州市良种场及罗定市农业局开展了广东省晚造优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