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养分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 结果表明:①NH+4离子与小钻杨根系的亲和力比与刺槐根系的亲和力小,NH+4离子流入小钻杨根系的速率也比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慢;小钻杨根系吸收NH4+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刺槐根系;小钻杨对NH+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和吸收NH+4离子能力较刺槐强. ②H2PO-4离子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大于小钻杨根系;刺槐根系对H2PO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比小钻杨强. ③小钻杨和刺槐虽然在吸收K+离子的动力学特性方面有些差异,但两者混栽时不会存在对K+离子的竞争现象. 从养分吸收特性的角度来看,小钻杨与刺槐之间存在N、P养分互补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红花槐亦称毛刺槐、江南槐,为豆科刺槐属植物.其茎、小枝、花梗均具有红色的刺毛,故名"毛刺槐".蝶形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花朵繁多,色彩绚丽,可群植或孤植用于园林配景.红花槐为阳性树种,耐寒性强,耐旱又耐瘠薄,在微酸或盐碱性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其生长快,耐修剪,萌蘖力强,抗烟尘及有害气体如氟化氢、臭氧等能力强,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3.
<正>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原产美国东部的阿拍拉契亚山脉和奥萨克山脉一带,二十世纪初开始从欧洲引入我国。刺槐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育苗造林技术简单等优点,现在已成为我省黄土沟壑,浅山丘陵和沙荒造林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由于刺槐分布范围广泛,育苗种子来源不一,在极其复杂的生境因子作用下和长期演化过程中,在种内不同植株之间形成了在其形态特征,生长量,木材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的变异类型。据调查,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刺槐,其生长速度和不材品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选择刺槐优良类型和单株进行繁殖,并进一步建立母树林、采穗圃、种子园,早日实现刺槐生产良种化,使今后刺槐栽培向着速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光合作用及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油松、刺槐、侧柏、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金银花等10个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丁香、侧柏和刺槐具有极强的利用太阳光的能力,耐荫性较差,金银花耐荫性最强。与侧柏和刺槐相比,油松的耐荫性较强。金银花、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油松、侧柏、刺槐的耐荫性依次降低。另外,辽东栎、文冠果、臭柏和金银花对弱光的利用率较高,可以适应一定的较弱光照环境。丁香、刺槐和侧柏为典型的阳性树种,金银花为典型的阴性树种,辽东栎、文冠果、臭柏、油松、山杏和连翘既可以适应弱光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的强光照条件下生长。10个树种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及水分特性上有差异,其抗旱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宜黄土高原干旱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5.
刺槐具有耐贫瘠、耐干旱、生长快等特点,是辽西地区荒山造林、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植被修复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辽西地区优良乡土树种。本文从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辽西地区刺槐造林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刺槐造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刺槐对乡土植被的入侵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带法和小样方法于2005年在山东泰山调查刺槐繁殖扩散和对乡土植被的入侵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主要以根蘖繁殖进行扩散入侵,并且根蘖繁殖能力与根系是否受伤或是否被砍伐有密切关系;刺槐通过根蘖扩散进入已有高大乔木的林内,如油松人工林和侧柏人工林;在密闭均匀的林分内,刺槐只是伴生下木,很难形成优势群体,但在林隙处可以迅速生长而成为上层木,与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刺槐能扩散进入灌木丛,说明耐瘠薄能力很强。调查还发现有6种乡土木本植物能在刺槐林下天然更新并且正常生长。分析比较发现,刺槐目前能与泰山低山分布的许多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不会侵占掉乡土树种。由于刺槐寿命短,推测刺槐混交林会被乡土植被群落替代。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只要造林前合理设计树种配置,造林后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半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危害。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刺槐的引种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谢伟  李希乔 《新农业》2006,(2):49-49
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具有耐贫瘠、耐干旱、生长速度快、用途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刺槐不同组织及细胞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从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盐胁迫后的刺槐苗离子含量进行分析 ,比较了不同组织膜透性和盐离子在刺槐组织及细胞中的分配特点 .研究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的伤害比根部细胞膜系统大 .根部的Na+含量较高 ,其分布量的顺序是根 >茎 >叶 ,叶片中盐离子含量较低 ,从而减少了盐胁迫对地上部的毒害 ;K+的含量则与Na+相反 ,其分布量的顺序为 :叶 >茎 >根 ,幼嫩的组织中分布较多 ,以保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刺槐根皮层细胞的液泡中积累Na+和Cl-的量远高于细胞质 ,说明刺槐的根皮层细胞对Na+和Cl-具有一定的区隔化作用 .刺槐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和Cl-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测定结果表明 ,器官水平与细胞水平耐盐机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刺槐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材质坚硬,富有弹性,耐水湿,可供坑木、造船、车辆等用材。枝桠火力大,烟少,燃烧时间长,是良好的薪炭材。刺槐生长快,耐旱、耐瘠薄,是荒山造林的优良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的绿化树种,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大叶速生槐为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耐干旱瘠薄。由于大叶速生槐优质丰产,易繁易栽易管,堪称“叶饲料之王”和“最廉价的饲料”。其独特的抗旱、耐寒、耐瘠薄性能,为西部干  相似文献   

11.
梅清 《农家顾问》2007,(3):43-43
紫穗槐,俗称刺槐、紫花槐,是多年生豆科落叶灌木。它适应性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耐涝、耐阴、抗盐碱抗风沙等多种特点。紫穗槐的嫩枝叶,是一  相似文献   

12.
以刺槐和绒毛白蜡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NaCl和Na_2CO_3混合盐胁迫,对比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分配、盐敏感指数和盐耐受指数的差异,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盐胁迫对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刺槐和绒毛白蜡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低浓度(0.2%)的盐胁迫对刺槐的生物量有促进作用,盐敏感指数和耐受性指数最高,而绒毛白蜡在中盐浓度下(0.4%)耐受性最高,在高盐浓度下(0.8%)敏感性较高;在混合盐胁迫下,绒毛白蜡根系周皮比例增加程度大于刺槐,而皮层比例增加程度低于刺槐,绒毛白蜡根系中维管束比例减小,而刺槐趋势相反。说明在盐胁迫下刺槐和绒毛白蜡采取不同的耐盐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刺槐和油松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优点被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先锋造林树种,其栽培分布范围广泛。随着全球变暖和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干旱已成为刺槐和油松生长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引发了人工林林分退化、自然更新差、“小老树”和树梢干枯等问题。了解干旱胁迫对刺槐和油松生长的影响及响应机制对改进抗旱栽培技术、提高林分生产量、促进育种和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意义。从生长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变化方面概述刺槐和油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从选育新品种、抗旱栽培技术及基因工程方面总结提高两者抗旱性的途径,并对未来刺槐和油松耐干旱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为刺槐和油松的耐旱研究及种植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泰山3种类型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侧柏混交林下灌木层的高度、盖度及草本层高度为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次之,刺槐纯林最小;草本层的盖度表现为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纯林。(2)刺槐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而均匀度指数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除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较低外,其丰富度指数、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刺槐侧柏混交林。(3)建议营建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场位子黄河故道,土壤质地多为细沙或粉沙,结构松散,茅草丛生,土壤瘠薄。林业用地面积8万余亩,以刺槐、杨树为主要造林树种。目前,刺槐林面积8万余亩,由于刺槐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良好。据调查,在我场申甘林区25年生刺槐,高达22.5米,直径32.2厘米,材积0.53008。  相似文献   

16.
刺槐可燃性强,热值高、火力旺,耐干旱、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萌芽能力强、越砍越旺,所以是适生地区很受欢迎的薪炭林树种。刺槐叶片小而薄、羽状复叶、叶柄长、耐沙地地面高温,抗生长季节的大风,不怕沙打、沙埋和裸根,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在黄土地区是优良的保护破树种,可用于水土保持护坡林。  相似文献   

17.
刺槐是一种落叶乔木,属豆科,很多地方也叫洋槐。此树种由于具有适应性强,比较耐贫瘠、耐旱,而且生长快等特点,在荒山造林中,常常作为首选树种。刺槐大面积长出后,对于水土的保持以及风沙的阻固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刺槐树在营林生产以及绿化造林方面应用十分普及,对刺槐苗木的需求一直呈旺盛的状态。本文针对刺槐育苗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刺槐苗木育植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与皂荚(Gleditsia sinensis)的1年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苗木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2种苗木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比正常水分时升高,相同水分梯度下刺槐Pro、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幅度较大;皂荚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刺槐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均表现出升高趋势,且皂荚在相同水分梯度下增幅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但刺槐增加幅度大于皂荚;皂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刺槐叶片中CAT活性增加、POD活性降低。可知,2种苗木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来增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总体来看,刺槐耐干旱能力大于皂荚。  相似文献   

19.
远一 《世界农业》2006,(2):61-61
日本东京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通过细胞融合和转移技术,分别将提取的红树、仙人掌的耐旱基因转移到刺槐树中生长,从而培育出一种新型的耐旱植物红刺槐。红刺槐吸取了红树能过滤和吸收盐碱土中的水分、仙人掌极耐干旱和刺槐能耐贫瘠土地及不需要施肥的3大特性,特别适合在沙漠、海滩盐碱地等特殊地区生长。目前,这种红刺槐已在日本海滩、撒哈拉沙漠和红海沿岸试种成功,不久将作为特殊环境下的绿化植物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刺槐薪材两用林培育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是一种薪材两用的优秀树种,受后期生长缓慢影响,刺槐林面积锐减。对刺槐薪材两用林培育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刺槐萌蘖能力很强,萌蘖更新是刺槐林更新复壮的有效措施;不同粗度的成林刺槐萌蘖更新差异较大,且对其胸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五年生萌蘖更新和人工造林是可行的,材积生长量分别较成林刺槐提高107.7%、61.6%,可获得大量薪材,达到速生丰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