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Ni^2+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Ni^2+,对螺旋藻的生长曲线、生物量、吸收光谱以及藻胆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当Ni^2+质量浓度为0~0.5μg/mL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螺旋藻生长加快,累积的螺旋藻生物量增加;0.5μg/mL的Ni^2+对螺旋藻生长、生物量累积和藻胆蛋白含量具有最大促进作用;0.5μg/mL的Ni^2+处理,导致螺旋藻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440 nm的吸收峰消失,而在430 nm和450 nm处分别出现一个吸收峰;Ni^2+对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没有显著影响。当Ni^2+质量浓度达到1.0μg/mL时,螺旋藻仍能正常生长。试验结果表明,0.5μg/mL的微量Ni^2+通过改变螺旋藻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提高藻胆蛋白含量,从而促进螺旋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累积,是促进螺旋藻生长的最佳Ni^2+质量浓度,为降低螺旋藻生产成本,以及利用螺旋藻治理水体镍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影响螺旋藻生长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中影响螺旋藻生长的因素很多,了解和认识各方面的原因对指导生产很有必要,现根据我们十多年的科研成果和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结合许多单位碰到的问题分几个主要方面与大家探讨。一、气候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1.温度适宜的温度是螺旋藻正常生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螺旋藻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5-32T,白天32T左右的温度螺旋藻生长最快,夜间25℃的温度使藻体能进行正常的生理呼吸和代谢,并不会消耗过多的能量,保持一定的物质积累。在温度较高的一段时间,藻体生长良好,藻液浓度(OD成高,藻粉产量提高。相反温度低,藻液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 和NH4-N为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一株淡水螺旋藻的盐度驯化及其净化养殖废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螺旋藻吸收作为海水养殖废水净化手段的可能性,通过2种方法对一株淡水螺旋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了海水环境的适应性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逐级提高海水比例法可以使得淡水螺旋藻较好地适应海水环境.还对驯化成功的螺旋藻进行了生长环境如pH、温度、光照度、COD等分析考查,得出最适宜的生长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螺旋藻使用的最佳条件为pH 6~11、温度25~40 ℃,最佳使用浓度为91×104 cell/mL左右,加入有机物能够促进螺旋藻的生长繁殖.驯化后的螺旋藻对于实际的养殖废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和NH4-N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在螺旋藻规模化、开放式养殖过程中,利用碳酸氢铵(NH4HCO3)对受轮虫污染危害的螺旋藻培养液进行杀虫处理,结果表明:当碳酸氢铵浓度〉150mg/L时,螺旋藻轮虫的防治效果在24h内可达90%以上,浓度越大杀虫效果越好,耗时越少;当碳酸氢铵浓度〉250mg/L时,杀虫效果提高的同时对螺旋藻群体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危害;当碳酸氢铵浓度〈100mg/L时,轮虫防治效果不到50%,生产实践中无应用价值。正常情况下利用碳酸氢铵进行规模化防治螺旋藻培养液轮虫的浓度为200mg/L左右,并在条件许可时于傍晚前后施用为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向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m)培养液中添加“轮虫克星Ⅰ号”以杀除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表明褶皱臂尾轮虫的死亡时间、死亡率以及杀灭轮虫后螺旋藻的恢复情况与药物的浓度有关:在试验范围内既能杀灭轮虫、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又较小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25%。  相似文献   

8.
正该研究分别在初始pH值为7~12的不同程度碱性环境下进行了螺旋藻的培养试验,培养时间为14 d。研究结果发现除初始pH为12的高碱性环境对螺旋藻的培养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其他pH值对螺旋藻的生长并无明显影响。采用初始生质浓度不同的藻液作为藻种,探究藻液初始浓度对藻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初始浓度是多少,最终藻的浓度都会相近,这也表明培养液中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第三阶段研究使用1/2、3/4两种不同浓度比例的培养基进行螺旋藻培养,并与第二阶段研究中的正常培养基的培养结果对比。结果表明,3/4比例的培养基在前12 d的培养中OD值与正常培养基的相当,因此,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生产优化,可应用于工业上的扩殖培养,用以降低螺旋藻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从4种常见微藻中筛选出能够充分利用木薯酒精废水及CO2废气生长的种类,并探究CO2体积浓度对其生长及净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能力的影响。通过微藻在废水中生长的干重变化及叶绿素a(Chl-a)含量判断其生长情况,筛选出最适合的微藻。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CO2体积浓度对筛选微藻的干重及叶绿素a(Chl-a)含量,以及CO2固定速率的影响,来寻找最适合生长的质量浓度。通过测定废水中TN、TP、CODCr的变化来评估净化作用。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能适应酒精废水和CO2废气中的生长环境,在未经稀释的酒精废水中,其干重和Chl-a均显著高于波吉卵囊藻、普通小球藻和四尾栅藻(P<0.05)。单因子试验结果显示,当通入体积浓度2.5%的CO2,在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的干质量为(1.62±0.05)g/L、Chl-a为(12.1±0.7)mg/L,均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同时其对酒精废水中TN、TP、CODCr的去除率显著最高,分别为(50.5±2.1)%、(73.2±2.0)%及(24.9±0.6)%。钝顶螺旋藻能够适应酒精废水的生长环境,能吸收利用CO2废气,并有不错的净化效果。最适合其生长的CO2体积浓度是2.5%。  相似文献   

10.
药物杀除极大螺旋藻培养液中的轮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培养液中添加“轮虫克星Ⅰ号”以杀除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杀灭藻液中的褶皱臂尾轮虫;后者的死亡时间、死亡率以及杀灭轮虫后螺旋藻的恢复情况与药物的浓度有关;在试验范围内既能杀灭轮虫、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又较小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25%。  相似文献   

11.
To investigat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marine micro‐alga Isochrysis galbana Tahitian Isochrysis strain (T.iso) as an alternative feed for aquaculture during culture age, its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studied under autotrophic and controlled culture condition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exponential phase, early and late stationary phases and decay phase. Analysis showed that C14:0, C16:0, C16:1, C18:4 (n‐3) and C22:6 (n‐3) were the most abundant fatty acids in this alga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highest values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ere recorded at the late stationary and the decay phases. However, the highest level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ere observed at the early stationary phase. At all growth stages, I. galbana (T.iso) contained arabinose, xylose, mannose, galactose and glucose. Glucose represented the main sugar, and its content per dry alga biomass weigh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e of the culture and reached about fourfold in the decay phase. The maximum protein content was also observed during this last phase.  相似文献   

12.
C、N、P比例对2株盐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C、N、P比例对2株盐藻OUN04和OUN05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调节C、N、P比例可以促进盐藻OUN04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盐藻OUN04最大细胞密度114.2×104个/ml、β-胡萝卜素最大含量100.4 mg/g、叶绿素a最高含量144.6 mg/g分别出现在C、N、P比例为12∶1∶0.05、12∶2∶0.1、12∶1∶0.05的处理组中,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适当调节C、N、P比例也可以提高盐藻OUN04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盐藻OUN05细胞最大密度101.2×104个/ml、β-胡萝卜素最高含量109.2 mg/g、叶绿素a最高含量108.7 mg/g分别出现在C、N、P比例为6∶2∶0.05、6∶0.5∶0.1、12∶2∶0.1的处理组中,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最大蛋白含量34.41%出现在6∶1∶0.05的处理组中,但与对照组(33.17%)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强壮前沟藻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培养方法,以氮、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磷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元素对该藻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而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依次为:磷>氮>微量元素>维生素;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为氮元素880 μmol/L,磷元素108 μmol/L,微量元素21.0 μmol/L,维生素0.96 μmol/L.根据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初步探讨了营养条件对该藻形成赤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静  朱强  朱明  莫照兰  阎斌伦 《水产科学》2012,31(2):111-113
研究了由海藻培养体系中分离获得的10株细菌对扁藻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1对自然带菌扁藻及除菌扁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16SrDNA分析表明,菌株N1为根瘤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光照对纤细裸藻的生长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将纤细裸藻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度(0、1500、3000、4500、60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12L:12D、10L:14D、8L:16D)、光质(绿光495~530 nm、蓝光450~480 nm、红光615~650 nm、白光450~46...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维生素D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04,28(2):155-160
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维生素D,并以海带为对照组饲喂皱纹盘鲍幼鲍103d。结果表明:幼鲍的生长及软体部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受到饲料中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但成活率不受饲料中添加水平的影响;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D可以提高幼鲍软体部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但饲料中缺乏或过高水平的维生素D导致幼鲍软体部碱性磷酸酶活力的降低;贝壳中灰分及钙、磷含量受饲料中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以增重,蛋白质增量和软体部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为指标,幼鲍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含量为100IU·(100g)-1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磷浓度下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及水体中氮、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育平  赵曰水 《水产科学》2011,30(4):197-201
自然条件下,采用湛水107-13营养液为基础配方,在经消毒处理的天然海水中添加不同氮、磷质量浓度的营养盐进行亚心形扁藻的培养。结果表明,当氮、磷质量比为17时,最适合亚心形扁藻的生长。不同磷质量浓度梯度对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和生长率K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当磷质量浓度为8 mg/L时,其相对生长常数和生长率K值均高于其他质量浓度处理。不同氮质量浓度梯度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率K的影响不显著(P>0.05)。高质量浓度氮对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影响作用最大(P<0.05)。在培养过程中,高质量浓度氮、磷培养液中NO3--N和PO43--P的下降速率高于低质量浓度中NO3--N和PO43--P浓度的变化,并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明在高质量浓度营养盐条件下培养亚心形扁藻,会导致营养盐相对利用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褐牙鲆亲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维生素A、C、E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后代较野生亲鱼后代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本实验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包括营养强化处理)褐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养殖褐牙鲆维生素营养强化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亲鱼卵中维生索A含最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野生亲鱼肝脏和卵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肌肉中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E含量在野生和养殖亲鱼各组织内均有显著差异(P<0.05),仅肝脏中养殖亲鱼显著低于野生亲鱼(P<0.05),其余组织均为养殖亲鱼较高.在本实验中,营养强化显著增加了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维生素A、维生素C及卵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含量,但对卵中维生素A和C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褐牙鲆亲鱼卵中维生素A、C、E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养殖褐牙鲆亲鱼后代质量下降有关,本实验所采用的营养强化方法仅增加了养殖亲鱼卵中维生素E的含量,而对卵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更为有效的强化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海产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底栖硅藻双点舟形藻(Naviculadisipata)固定在藻酸盐胶珠中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可以增加藻的生长附着面积,提高藻的生长量。固定化培养后贮存30-360天,藻细胞都能较好地复活生长。因此,固定化培养技术可应用于海产底栖硅藻的扩种生产和保种培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