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30年发现于美国,以后世界各地均有报导。国内对本病报导资料较少。 1984年元月28日到3月25日,某养禽场,发生了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疾病。总死亡数3614只,平均死亡率达19.09%。我们采集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利用国外毒株作为对照,作了免疫电泳试验,结果为阳性。同种动物感染成功(照片4、5)。鸡胚盲目传代,观察到典型的矮小型病变。电镜观察到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2.
<正> 日本1977年实施饲料安全法,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乙胺嘧啶等药物。原来已经控制的鸡住白细胞孢子虫(简称鸡住白虫)病又普遍复发。1977年全国鸡住白虫病患鸡多达17.9万只。该病临床症状是成鸡贫血、绿便、产蛋下降,雏鸡咯血死亡。解剖检查见皮下、肌肉内出血,肝脏、肾脏内外出血。诊断现已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试附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系统地研究该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利用各种日龄的鸡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这对以后的鸡上部呼吸道疾病类症鉴别有重要的意义。兹将试验内容及结果报导如下。一、5日龄鸡雏人工感染试验在试验中利用5日龄之雏鸡,采取气管内、滴鼻、肌肉、喉头等四种感染方法。病毒取自7代的致死鸡胚之绒毛尿囊液及羊水液,做为原毒,并将其10倍稀释。气管内感染之病毒,其稀释之倍数是由 10~(-1)—10~(-10),喉头内感染是由 10~(-1)—10~(-5),滴鼻由 10~(-1)—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至1987年7月,先后在孟津县老城乡繁殖场、洛阳市食品公司繁殖场,选用14、16日龄的三照鸡胚,从气室和卵白等不同部位接种微量NDⅡ系苗,进行鸡胚免疫效果研究的观察。本试验表明,鸡胚免疫对出雏率未见明显影响;但当试验鸡HI抗体低于免疫临界水平时,用10~(-4)/1mlND强毒攻击并无保护作用。近年来国内有关资料相继报导,用微量弱毒疫苗接种鸡胚,可使之获得对甘一传染病终生免疫的效果。对此,一些专家认为,无理论根据,报导不可靠;而另有学者则言,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此报导是对现有免疫理论和免疫方法提出的一种挑战。我们本着理论来源于实践,于去年春天开始了本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鸡体免疫抑制,减弱抗体反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把此病列为三大传染病之一。本病自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洲的甘保罗地区首次发现,所以又称甘保罗病,该病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地的重要的病毒性疾病。我国在1979年首次报道,在北京郊区发现本病并分离到病毒(IBDV),以后相继在上海、广东、江苏、河南、辽宁、吉林等地也有发生流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马立克氏病是22周龄或更早一些雏鸡疾病,Payne和Biggs(1967)报导了有病鸡的年龄范围及跛鸡、瘫痪鸡和弱鸡的临床症状。本文讲的是有关老鸡突发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理和临床方面的发现。在新南威尔士南部(N、S、W),有1500只60周龄老鸡被成对饲养在一个通风设备良好的大鸡舍内.1981年11月,当这些母  相似文献   

7.
海藻切断后的再生和细胞组织培养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用红藻进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有Duffield等(1972)、Konrad-Hawkins(1963)、Rueness(1973)、Waaland等(1974)、Pearlmutter(1978)、Chen(1977)等人。但到目前为止,对以多管藻属种类为材料进行研究的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8.
油桐枯萎病,是我国油桐产区一种毀灭性病害。1940年陆大京对广西柳州沙塘发生的油桐枯萎病曾作过调查。1962—1964年间对此病的病原及侵入途径各地报导不一。1964年林雪坚等在全国油桐科研协作会议上报导了油桐枯萎病是镰刀菌(Fusa-  相似文献   

9.
早在六十年代初,扬州地区部分果园的桃、梨、苹果树上发现有缺锌的小叶病,以后出现玉米白苗和花叶条纹病,里下河地区部分低洼稻田,早稻经常出现发红的僵苗(俗称戴红缨帽),症状类似缺钾,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措施。1977年我们开始进行锌肥肥效的多点试  相似文献   

10.
1977~1984年本人在研究家禽胚胎期吸收营养特点的过程中,发现鸡、鸭鹌鹑蛋,在孵化过程中蛋白液的pH值变化曲线进入pH6左右的时期是很相近的(图一),并且发现这些pH值变化曲线与它们的胚胎增重百分率曲线之间有着非常有趣的联系,所以对历年的有关实验记录和前人的有关实验报导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以探讨家禽胚胎期增重与孵化期蛋白液pH值变化两线间的相关关系,为制定各种家禽的正确孵化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玛曲县两期(1977年、2008年)MSS、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配准、图像增强等处理,建立解译标志进行人工判读,然后分类得到各时期沙化草地现状图;再将两期沙化草地现状图叠加,提取变化的像元,实现沙化草地变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977—2008年,玛曲县沙化草地面积整体呈扩张之势,31年间沙化草地增加3 959.67 hm2,增幅158.3%,年均增长率为5.1%。1999—2008年间沙化草地面积增加的速率明显低于1977—1999年间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嗜白细胞体是住血孢子虫类的一种,鸡易感染而患白细胞增多症.这在日本1954年就肯定,该病以后每年反复流行,对鸡的生产力带来很大损失.1964年以后制成了具有预防作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从而此病的流行显著减少.但是在1977年,实行“饲料安全法”,预防药的使用受到限制,加之发现鸡白细胞增多症有所增加.因此,强烈要求制定预防法以代替预防药.本原虫感染的媒介是依靠小蚊虫在吸血时把很多的子孢子侵入鸡体,使鸡感染而得  相似文献   

13.
<正>我所从1973年开始,利用新汉夏鸡和固始鸡,通过系统的杂交选育和家系选择,培育成蛋肉兼用型的郑州红鸡。1977年开始在农村示范推广,已在我省六十八个市县和广东、湖北、安徽、山东、山西等省推广81万只,颇受群众欢迎。目前,以场、点、户相结合的郑州红鸡繁育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为今后进一步选育提高和杂交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培育方向和指标 (1)培育方向与培育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历年来,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分布为害及其消长规律尚无报导。1969年以前,仅东三盟(呼、哲、昭)有所记载。自1959年以后,本院曾进行调查,玉米螟在西部地区个别地方大麻上为害严重,而玉米田仅零星分布,几乎不造成危害,生产上从未引起重视。但近年来,玉米螟发生为害有扩大蔓延和日趋加重的趋势。作者为进一步探明玉米螟在内蒙西部区(集、二线西)发生趋势及其规律,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于1980~1981年在杭锦后旗、达拉特旗、土右旗、土左旗、凉城县等地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所获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的野兔究竟为何种类,众说纷纭。霍利斯特(Hollister,1912)和沙梅尔(Shamel,1940)曾报导其为草兔(Lepus capensis Linnaeus,1758);彭鸿绶等(1960)则认为其是华南兔(Lepus sinensis Gray,1832);而邓其祥(1960)又用高原兔(Lepus oiostolus Hodgson,1840)为种名报导了生态观察资料。为此,有必要加以澄清。1977年3—12月,作者重新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四川大学和南充师范学院的全部标本,澄清了这个问题。特报导如下述。  相似文献   

16.
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寄生菌的调查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等昆虫病原真菌上的寄生黑孢壳(Melanos pora parasitica)在世界上早有报导,并分布在很多国家。在我国尚无人报导。本文介绍北京地区见到的该菌的形态、鉴定、分离方法以及野外的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17.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农村散养鸡由于对防疫不重视或疫苗防疫种类不全,极易发生鸡痘疫病。该病在本地区许多农村散养鸡中时有发生。1发病情况近期鸡东地区许多农村散养鸡陆续发病,开始有个别发病,以后病鸡逐渐增多,且每天出现死亡现象。养殖户曾用恩诺沙星、土霉素、红霉素、喉管散等药物治疗,均无疗效。经笔  相似文献   

18.
<正> 鸡枝原体病是由禽败血枝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临床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在应激因子和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下常引起慢性呼吸道综合症。故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简称CRD)。鉴于国内外对该病的病理学方面研究报导资料甚少,有些尚处于空白。我们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年,通过对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鸡剖检与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知下: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淋巴增生性病毒病,呈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原系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的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病毒。IBD最早发生于美国,三十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欧洲等各国都有本病疫情的报导,近几年来国内也相继有本病病毒的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报告。IBD的流行和蔓延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查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鸡后,特别是3—6周龄鸡,主要在淋巴器官——法氏囊的损伤,导致程度不同的体液免疫抑制现象。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降低新城疫疫苗免  相似文献   

20.
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大害虫,能为害多种蔬菜,尤以温室的黄瓜、番茄等受害最重.这种害虫一旦发生则难于清除.我国过去很少有温室粉虱大发生的报道,近年来却不断发生.例如1976、1977两年在北京市连续大发生,从北京的近郊蔓延至远郊.1976年天津市仅一个公社发生,1977年大发生,目前天津市各郊区及所属各县已全部发生.过去我省从未发生过,1978年已在旅大市郊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