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勇 《花木盆景》2003,(7):46-47
根雕艺术发展到现阶段,已从初级的应物象形,逐步上升到心灵感应的高级审美层次,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创作的终极表现目的已从单纯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家自我表现意识跃升到重在表现人类情感体验的层面。在这一过程中,摈弃了公式化、雷同化的“理论”束缚,创新了传统的技法和理念,吸取了其它艺术门类(如雕塑)的表现语言和形式技法,踏上了和其它现代艺术同步而行之路,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钟易 《花木盆景》2003,(12B):18-19
杨作祥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达十六年余,他为人虚心好学,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的影响、教育、传授下,渐有所得,特别是对树石盆景创作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范本,结合创作艺术原理,大胆加以施艺创新,以此来反映其创作的主观意趣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其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以达到“动势飞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盆景艺术水准全面提升。盆景如何创新、如何更具有个性、如何“景色常新”,是值得我们努力去实践探究的。其中运用“组合多变”的形式,让盆中景色多姿多彩,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4.
李聪 《花木盆景》2003,(6):48-4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以中国山水画以例,产生于南朝刘宋之初、宗炳所著的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专著《画山水序》中“圣人含道映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论述,都体现了老庄思想。有后人干脆称画为“道”。历代的艺术家们甚至将“道”看作是高于绘画技巧的一种极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通过造型来表现自然,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何谓艺术,《新华字典》“艺术”条目一解:“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术”条目中解:“技艺”。也就是说,盆景艺术是通过种种技艺进行造型,依自然天趣,创自然情趣,又还其自然天趣(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6.
陆咸顺 《花木盆景》2002,(11):32-33
欣赏插花艺术不仅仅是观赏花、枝、叶其外在表现,而是通过其有形构图不自觉地捕捉和领会到某种更深远的内涵获得的美感享受,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意境”,因此,构图设计与意境具有密切关系;意境除了运用花意、花沿,选择花材、容器、配件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图设计突出主题。只有形神兼具、意境深远的插花作品,才能达到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人画中带有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思想,是由多元素人素养的艺术创作理念,集诗、书、画、金始成一体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人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隐士,又称“逸民”、“遗民”,亦称“野逸”。  相似文献   

8.
邹晓流 《花木盆景》2004,(11):46-47
任何一门艺术相对于其它艺术而言都有其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根的艺术也不例外。根艺创作的重点在于“活化”根材,赋予根材以新的艺术生命,化腐朽为神奇,让枯木再逢春,展示出根艺作品所特有的自然美韵,意韵和神韵。  相似文献   

9.
张运山 《花木盆景》2000,(1A):63-64
盆景艺术贵在含蓄,是因为盆景完美的意境,主要是创作者用含蓄的艺术手法来实现的。含蓄就是盆艺作品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盆艺作品要表达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不是直接了当地表现出来。而是藏在景物之中。也就是用极少量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做到形中有余味,景中有余意。为观赏者想象和再创造提供天地,从而引起观赏者最大的兴趣和欣赏热情。  相似文献   

10.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3,(12B):16-17
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笔作为一名盆景爱好,在与盆景友人的交流、创作实践和对盆景理论的学习当中,获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读李新先生《我看盆景》一文,先生勇于思辩与深挖细掘的求索精神,无疑是值得赞赏的。其对盆景部分理论的质疑,对盆景艺术整体研究,也无疑是个积极的推动。但先生文中有些词色对盆景充满鄙视,甚至“刀扬锋,剑出鞘”,仿佛盆景理论争鸣的性质,已不是是非问题。笔者认为盆景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是人心灵美的产品,同属于自给自足的“人造世界”,同样也贯通着孔子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学问。何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理论批评与比较分析应该慎重,“爱人修己”方是论道之门。因此,对李先生有些观点就无法苟同。  相似文献   

12.
6月28日,“南京首届向日葵文化艺术月”活动在南京二桥公园拉开帷幕。这里盛开的十万株向日葵是二桥公园特地从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引进的,姿态优美,花朵鲜艳,“身高”也特别适合拍照。在“向日葵文化艺术月”活动中,每株向日葵免费供前去游玩的市民认养,挂上认养牌,这株向日葵就是你的了。  相似文献   

13.
缪祥恩 《花木盆景》2000,(1A):84-84
自然界树木形式是千姿百态的,盆景作为再现这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虽存在概括、提炼、取舍等艺术处理手段,但其表现形式总要回到曲与直的线条上来。因此,盆景首先就是线条艺术。所谓“某派”、“某型”.其实就是线条上赋予的形式变化效果.也就是曲与直的变化中产生的视觉感受.“曲”是美的线条,它体现了一种反复.一种变化与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要回答赏石是否是“发现艺术”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弄明白什么是赏石。广义而言,具有一定审美特征并可以用来观赏的石头都可以称为赏石。由于赏石在中国属于断层艺术品种,加之皇家园林及各地名园对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四大石种的推崇,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赏石的艺术发现功能不断萎缩。  相似文献   

15.
黄翔 《花木盆景》2004,(4):16-18
都说“艺术永恒”恒在源远流长,恒在丰富多彩,恒在博大精深,恒在精神不朽。中西欧亚,古往今来,艺术的“金字塔”为全人类各民族所构筑,为各种化交融或分化的积淀,是各种审美理念的共存结晶,她镶嵌着万千种形式,蕴藉着无限的思想。物换星移,岁月沧桑,她寄寓着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山松盆景造型讲究“力度”,“力度”含义有二:一为道行、功力、表现力、深度。二为力量、能量、爆发力。概括说,就是一内一外。内在的表现为道行、功力,是盆景制作的共性,是艺术修养的基本要求。现所述的,是在山松盆景制作上,如何体现出它的力量、能量、爆发力等有关方面“力度”的问题。岭南盆景艺术造型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其重点大多集中在表现山松的“气质”和“力度”上,其手法也围绕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7.
看了李先生《我看盆景》一文,观其直言快语,能从深层次看问题,说真话,如此性情中人,十分难得。其中有些见地发人深省,不可以一看了之。我也以为“高于自然”,仅是指不要照搬,要截取提炼,使之比原有素材能较好地表现自然,表达情感这个层面上来说的。若把“高于自然”引申为可以包容万象奥秘的大自然,就大而无当了。面对大自然“心怀敬畏、常怀惶恐”,“觉得自己渺小、卑微”,我也深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是“生境”、“画境”、“意境”三种不同境界内涵的巧妙结合,是我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人写意派造园艺术手法,是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造园艺术源泉。  相似文献   

19.
刘先令 《花木盆景》2008,(12):54-55
图案石是一种酷似人类绘画艺术的赏石,在某些方面又远远超出人力所为,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和绝妙的构图,令世人惊叹和折服。然而,图案石所展现的天然艺术,并非高深莫测,它既有“阳春白雪”的古雅,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可谓是自然界融通世间“雅”与“俗”的得意之作。体现在水石和山石上面的图案,虽然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但由于其表现形式和手法的不同,而给人的意味和感悟也完全不一。  相似文献   

20.
根艺,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枯根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是一门化腐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以笔的观点,根艺按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型根艺”,一种是“雕刻型根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