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宏博 《河南农业》2018,(34):19-19
较好的土壤条件和较高的肥力水平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基础,所以精细耕作,提高整地质量,改善土壤性状,科学施用肥料、培肥地力对于小麦生产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小麦高产耕作与施肥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4-2015年度灵璧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开展2014—2015年度灵璧县"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为构建小麦施肥模式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灵璧县砂姜黑土中等肥力地块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施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耕作、管理等农事操作措施一致的条件下,适当比例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使小麦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中等肥力土壤小麦生产中,氮、磷、钾肥施用量的配比为:N 210~255kg/hm2、P2O593~97.5kg/hm2、K2O 97.5~105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3414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得出冬小麦每100 kg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三种肥料合理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肥力水平越低,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对晋南麦区钾素和钾应用效果的调查与研究表明 :①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 ,晋南麦区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呈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以潮土 >褐土 ;盆地 >丘陵>塬地 >山区 ;同一生态区域内 ,低肥力 >高肥力 >中肥力。②土壤速效钾含量≤ 10 0mg/kg时 ,小麦施用钾有明显的增产效果。③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化肥的基础上 ,每公顷施氧化钾 75~2 2 5kg ,每公斤氧化钾增产小麦 2 .16~ 4 .2 2kg ,增产幅度以高肥力 >中低肥力。④目前 ,晋南麦区钾肥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氧化钾 135~ 180kg ,以全部作基肥且集中条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型肥料在江苏省句容市小麦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特进行了不同新型肥料的田间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肥施用普通肥料,基肥施用新型肥料能进一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有所增加,进而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收。其中,以基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Ⅰ型的小麦产量、产值较好,分别较基肥施用普通肥料的小麦每667 m2增加42.95 kg、103.08元;以基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腐植酸)的小麦纯收入也较好,较基肥施用普通肥料的小麦每667 m2增加89.23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当地小麦生产中氮磷钾肥料的利用效率,为山东滨州沾化区农民小麦生产提供肥料施用的科学依据,实现小麦的持续稳定丰收,我们开展了小麦肥料利用效率试验.同时,为改善麦田生态环境,实现肥料施用零增长和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高肥力水平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效率,科学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滑县特在冬小麦上开展本试验。试验设置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全肥区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水平下,氮肥是冬小麦生产的主导因素,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不施氮肥小麦植株明显长势弱、产量低,不施磷肥、钾肥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在全肥区中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利用率较高,磷肥、钾肥利用率较低。因此在高肥力地块冬小麦生产中,应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减施或不施磷钾肥,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观察新型复合肥料纳米稀土增效肥的的功效,评定其增产节本性能,加速该肥料推广应用,为大面积生产服务,特进行新型复合肥料纳米稀土增效肥的小麦生产应用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在同一块地中不同肥料的施用,观察分析不同肥料对小麦壮苗和增产效果如何,从而为大面积生产选用合适的肥料提供依据。2试验地点本次试验地点选在柳堡镇芦东村七组,此地区地壤肥力中等偏上,田块平整,灌排方便,生产水平较高,交通便利,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淮北平原小麦经济合理施肥的问题,1981-1987年我们进行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氮磷适宜用量及配比试验.试验表明,高肥力土壤,单施氮肥增产较高,单施磷肥效果不大,说明淮北平原高肥力土壤供氮水平低于供磷水平.由于中肥力土壤氮磷养分供应较平衡,因此,氮、磷单施及配合施用增产效果都较好.低肥力土壤单施氮肥增产不明显,单施磷肥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氮磷配施则其交互效应更为显著. 当前淮北平原土壤缺氮仍是普遍问题,多数高肥力土壤磷素积累已相当丰富,施磷肥无效应;中、低肥力土壤,应强调氮磷配合施用.将有限的肥料投放在中、低产土壤上,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在小麦生产中研究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是实现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的主攻方向.关于肥料使用和播期问题,笔者已有论述,本文仅涉及不同基础肥力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的关系,并初步找出不同肥力水平下的适宜密度及范围,以供大田小麦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麦配方施肥试验,综合分析产量、效益、产投比、化肥贡献率、化肥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施肥技术指标,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小麦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商洛小麦主产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平田块,施用N∶P2O5∶K2O为18∶16∶8、15∶9∶6这2个配方肥养分齐全,配比合理,增产增效显著,符合商洛小麦生产需肥实际,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肥力高菌肥对油菜、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合微生物固氮菌肥力高对菜,小麦的施用效果及最佳施用方法,进行了不同肥力土壤,不同施用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肥力高在油菜上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6.6%-8.9%,高肥力土壤的增产效果优于低肥力土壤;在小麦,油菜上的经济效益均高于施尿素,施用方法以拌种最好。  相似文献   

13.
化肥的施用是农业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为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生产的发展,生物菌肥日益受到重视.生物菌肥是含有微生物的制品,可改善土壤性状及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对农作物生长、养分吸收、抗性及品质具有改善作用.特别是针对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盲目、过量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作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累积、品质降低等不利后果,施用生物菌肥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和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及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施用较好的控释肥料能提高小麦产量9.3%-12.6%。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居巢区,免耕控释肥处理与平衡施肥翻耕处理小麦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一看麦田肥力基础定施肥品种。凡麦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播种前施用较足量的有机肥,或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且施足肥料的,春季要少施或不施氮肥,只施用磷、钾肥料。凡土壤肥力较差,播前又因阴雨影响施肥,致使施量不足的麦田应多施一些氮肥,并配施磷、钾肥,充分满足小麦拔节抽穗对肥力的需求。二看麦苗发育阶段定施肥时间。按照黄河流域小麦的生长发育阶段,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施用拔节肥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常熟市陆富新型肥料研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硅钾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于2011年在辛庄镇进行了硅钾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钾肥能调节小麦节间长度,增强小麦抗逆性,该硅钾肥的最佳用量为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在低肥力沙壤土上精确施用氮肥可有效增加小麦产量,提高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有利于提高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使得小麦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保得生物肥、肥力高复合多菌肥都是微生物肥料,含有能提供肥力的有益菌;农人牌液肥是有机无机复合叶面肥,含有N、P、K、腐殖酸和氨基酸.为研究该三种肥料在蘑菇上的施用效果,特设该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中水肥和中低水肥2种肥力的地块上,以施用普通化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对照,研究了底施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对小麦长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的小麦长势良好,秸秆粗壮,抗倒伏;中后期无需追肥也能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省时省工;产量性状得到显著改善,籽粒产量和外观品质明显提高,增收节支合计收益高达2300元/hm2以上。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在小麦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可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出苗后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和一些微量营养元素,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供给本身生长发育和形成籽粒.土壤中可供小麦吸收的养分包括土壤自身的肥力和当季施入的肥料两部分.根据生产实践和淮北地区土壤的肥力水平,种麦当季不施肥,正常情况下,667平方米小麦产量可达200千克.如计划667平方米产400千克,就需要由当季施肥补充生产200千克籽粒所需的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