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状况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由“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知行统一”的科研方式、“因材施教”的培养形式构成的三维“立体化”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机过程及应用”是研究生开展后续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相关工作的理论基础,该课程是学员由基础课程转入专业课程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通过创新性教学提高研究生专业基础课“随机过程及应用”的授课效果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论文从“课程特点与面临的问题”、“现有教学方法的反思” 和“改进举措” 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着眼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炼内容,优化课程授课方式”和“教研结合,全面提升教学成效”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是具有适应性和主观认知的个体,面对不同的课程考核环境,将产生相应的适应性行为。当研究生接收到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内容分离、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考核标准缺失或低效执行等刺激信号后,会产生课程学习无用认知、课程学习不能提升综合能力认知、积极学习无用认知等认知偏差,经过主观博弈后,采取消极应对、投机应对课程考核等行为策略。应构建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考核公平性为前提”的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利用有效刺激信号,促使研究生调整主观认知和主观博弈策略,形成正确的、有助于自身综合能力提升的主观博弈模型,助推研究生产生积极课程学习行为。同时,还需从提升研究生对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信息的接收度、提高任课教师课程考核执行力、吸纳研究生参与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确保新的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能高效构建并施行。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难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多因素影响并制约研究生择业就业。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诸多“既成事实”及由此引致的心理,是当前影响研究生择业就业的关键因素,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导师从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5.
一、台湾省农科研究生 教育的初创时期 台湾省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1947年全省只有农学、医学、自然科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台湾大学农学院建立农业化学研究所、农业生物学研究所,1949年农业生物研究所改称植物病虫害研究所,1955年又设增农艺研究所。台湾的研究生教育是在大学的研究院或研究所进行的,一般是系所结合,由研究所负责培养研究生。对研究生所设课程及考试办法,仍沿袭1937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着重知识学习,轻知识创新;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学历(学位),轻能力;重学识,轻全面发展的“四重”、“四轻”问题,影响了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解决“四重”、“四轻”问题必须实现研究教育的“四个转变”,即由注重学习知识到注重创新知识的转变,由注重智力因素到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转变,由注重学历(学位)到注重能力的转变,由注重学识到注重全面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由河南大学承办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植物生物学)将于2010年4月16~20日在河南开封河南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8.
李琳 《百姓》2007,(7):26-28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日益成为一种“学位教育”,计划拿一个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自己的起点,但将来并不打算从事高教或科研的报考者越来越多。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第二次高考,且竞争激烈程度远大于高考。  相似文献   

9.
选拔优秀生源,造就一批富有献身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是研究生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主题。建立研究生选拔管理机制,是我校近年来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一、拓宽生源渠道,争取优秀生源长期以来,我校招收研究生的主要对象是农业院校毕业生,随着研究生招...  相似文献   

10.
导师由系主任聘请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讲师以上的教师或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担任。任期四年(或五年)。目前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每个学生班1~2名导师;二是每班导师和班主任各1名;三是由导师、班主任组成全系导师小组,共同研究导师的工作。许多导师认为,担任导师工作,虽然是件复杂而艰苦的任务,但可以进一步打通师生之间的“墙”,更好地接触学生,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导师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病理实验课病理制片技术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理制片技术是病理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也是研究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大部分研究生从事课题研究应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认为研究生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应不同于本科生,因为他(她)们要亲自操作病理制片技术,完成硕士论文,而且部分研究生已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有的甚至已做过临床、教学或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较高的感性认识和悟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参与式”的教学训练法,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实验从组织的取材开始,  相似文献   

12.
"考研热"的透析与思考--兼论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研热”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考研热”是社会对知识与人才日益尊重的一种折射,也是青年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的一种反应。然而,考研动机的功利化、考研过程的应试化以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研究生质量面临“滑坡”,急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科技》2013,(10):60-60
由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园艺学院教授潘东明培育的柚子优良新品种——“红绵蜜柚”和“三红蜜柚”全面进入成熟期,每公斤售价最高可达20元。  相似文献   

14.
女研究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德粉 《现代农业》2008,(10):104-105
伴随着研究生扩招,特别是性别歧视、年龄门槛、专业“冷门”等瓶颈让不少研究生在竞聘过程中遭遇“滑铁卢”,这对于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研究生来说,将更是雪上加霜。本文通过对女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分析,以期指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查,辅以比较研究,提出了把“人的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提议建立自下而上或共同参与的课程管理模式,使“课程管理”逐步过渡到“课程领导”。提出了农科课程体系科学构建的原则和优化的策略,探索了农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等农业教育》2010,(8):F0002-F0002,F0003,F0004
2010年7月24日至25日,由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协作组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陕西杨凌举行。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65名代表参加了学术论坛,其中在校研究生代表51名。大会收到研究生学术论文86篇。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是一个创新的理论体系,体现出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在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不断加强研究生的理论学习,提高研究生的理论创新水平;其次,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道德情操;再次,要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高研究生整体队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普遍现实问题,以“组合增效”模式构建研究生入学选拔标准、以“借入式”扩展性培养扩大培养团队力量,提高“应用型”专业研究生知识面和实践技巧,补充毕业后“跟踪培养”,解决研究生自主创新、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及再教育方面等影响研究生质量的问题根源,对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培养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探讨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其方法和途径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强化研究生的“两协”培养制度,强化导师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长远来看,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供持续改进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动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研究生实践育人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亟待深入探索如何提升研究生社会实践精准育人,以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方法】通过总结近年来研究生社会实践落地乡村情况,既进一步明晰乡村振兴视域下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价值指向,又深入探究高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育人问题并提供对策参考。【结果】研究生社会实践走进乡村,重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推人才培养教育和实现知行合一发展,发展中存在实施人员上“走马观花”、项目内容上“老调重弹”、组织管理上“平均分配”等问题,根源在于实践育人泛化。【结论】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乡村振兴视域下研究生社会实践强调精准原则,因校而动地打造精品化社会实践项目、因时而进地推进多样化社会实践形式、因人而异地组建特色化社会实践团队,切实提升精准育人质量、增强立德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