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钼酸铵法测定水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钼酸铵法测定植物CAT活性,具有准确、方便、高效的特点。以内两优6号、秀水09的剑叶为材料,通过与紫外吸收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比较,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①两种方法结果均值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②紫外吸收法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78%和0.58%,钼酸铵法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35%和0.42%  相似文献   

2.
甜荞叶片SOD、POD、CAT活性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矿质营养元素对甜荞品种温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分别采用氮蓝四唑比色法(NBT)、愈创木酚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SOD、POD和CAT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荞麦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荞麦第二分枝现蕾初期,叶面分别喷施大量元素(0.15%硫酸钙+0.20%硫酸镁+0.25%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0.15%硼砂+0.10%氯化锰+0.20%钼酸铵)对SOD、POD、CAT活性的提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灵芝酸紫外吸收及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不同灵芝酸及其对照品光谱差异,并基于不同对照品的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灵芝发酵菌丝及子实体灵芝酸含量。结果显示:灵芝酸A、C、C2、E和赤芝酸A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光谱,形成一个波峰,254 nm附近有最大吸收波长;百里酚显示2 个波峰,246 nm为波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相似,544 nm及552 nm分别有最大吸收;灵芝酸A显色反应弱且无吸收峰,不可作为灵芝酸对照品。以灵芝酸A 和百里酚为对照品,紫外吸收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7 mg/100 mg和1.3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2.1 mg/100 mg和4.0 mg/100 mg;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45 mg/100 mg和0.49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1.55 mg/100 mg和1.71 mg/100 mg。由此可知灵芝酸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以及紫外吸收法基于不同对照品的分析值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对灵芝酸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种有效的红树根部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耐盐植物,为耐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分别采用SDS、TRIZOL、CTAB等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红树RNA提取,经电泳分析、紫外吸收检测、cDNA合成等技术手段检测表明,改进的CTAB法所提取的红树总RNA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5.
胡水秀 《作物杂志》2002,18(6):37-39
研究结果表明 :钼酸铵拌种、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比常规种植 (CK)分别增产21.15%、10.30%和7.6%,前两者比CK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等穴播种和宽幅撒播分别比CK减产8.87%和23.32%,后者减产达极显著水平。钼酸铵拌种、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能提高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获得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RNA和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为原料,分别采用溶菌酶法和液氮研磨法破碎真菌细胞壁提取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核酸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提取DNA时都同时得到了高质量的RNA;PCR检测结果表明DNA完整性比较高,两种方法得到的DNA质量相当;溶菌酶法中得到的RNA质量优于液氮法。利用溶菌酶破壁法提取小麦根腐离蠕孢菌DNA的提取体系可用于RNA的提取,为小麦根腐离蠕孢菌核酸的DNA和RNA的同时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兔排泄物中阿维菌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兔排泄物中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爱普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Bond Elut C18柱净化,用三氟乙酸酐和1-甲基咪唑的乙腈溶液作衍生化试剂,然后加入冰乙酸和三乙胺进行衍生化反应30 min,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该方法检测兔排泄物在2~10 ng/g的添加范围内兔粪的平均回收率73.17%~101.30%,日内变异系数小于11.61%,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1.31%,兔尿的的平均回收率在75.69%~101.84%,日内变异系数小于12.20%,日问变异系数小于10.880%.爱普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在兔粪中的检出限为0.09~0.25ng.g-1,在兔尿中的检测限为0.04~0.28 ng·ml-1.4种药在兔t兔粪便和尿液中的定量限分别是2ng·g-1和2 ng·ml-1.该方法可靠、灵敏.可用于常规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8.
3种标准发芽试验方法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同祯 《中国种业》2014,(12):43-47
以郑单958种子为材料,在种子发芽期间采取补水和干旱2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国内外广泛采用的BP-纸间法、S-沙床法和先锋BP-纸间法3种发芽试验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标准化及幼苗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水分是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国内普遍采用的BP-纸间法和S-沙床法,在补水处理下发芽率为93%和92%,变异系数为2.82%和5.82%;在干旱处理下,发芽率较低,分别为92%和89%,且重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71%和6.43%;先锋BP-纸间法发芽率为96%,重复间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仅为1.00%;3种试验方法在不同处理下,幼苗苗长、根长及鲜重差异均极显著。认为,先锋BP-纸间法操作标准化、管理规范,是一种快捷、准确、值得推广的玉米发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贮藏后山豆根种子酶活性与发芽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氮蓝四唑(NBT)法、愈创木酚-过氧化氢比色法和紫外吸收法,分别测定不同温度贮藏及新采收的山豆根种子的SOD、POD、CAT活性,并测定发芽率,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豆根种子的SOD、POD、CAT酶活性与发芽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SOD、POD、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与山豆根种子生命力的丧失有关,但不是影响山豆根种子生命力最关键的酶类.  相似文献   

10.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酚二磺酸比色法做对比,分析了几种前处理条件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堆肥过程堆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酚二磺酸比色法与经KCl溶液和超声波浸提,活性炭处理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氮测定值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后者消除了有机物的影响,操作简便。改进后的方法回收率为96%~108%,变异系数1.7%~5.5%。  相似文献   

11.
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片段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尤其针对于DNA小片段的回收。本试验对比了两种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方法(煮沸法和水浴法),并用无水乙醇和3 mol/L醋酸钠共沉淀纯化DNA小片段。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回收结果,通过紫外检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水浴法比煮沸法的回收率高。水浴法结合乙醇沉淀法还具有经济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irteen varieties of Brazilian barley selected for malting qualities were analysed by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mplification with 18 random primers generated 221 reproducible bands, of which 206 bands were polymorphic (93%):of this number, 137 fragments (62%) detected diversity among varieties and 56 bands (25.34%) allowed the distinction of varieties or groups of them. Variation was detected in all Brazilian varieties studied. Within-variety similarities estimated by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28 to 0.94, with averages ranging from 0.57 to 0.83, and an overall average of 0.72. Nevertheless, in the cluster analysi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ame variety always fell into the same group and only later joined the other varieties. The average intervarietal similarities estimated by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45 to 0.62, with an overall average of 0.52. Many bands or combinations of bands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ll varieties were detected. Nevertheless, the majority of these bands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diagnostic markers because a great number of them did not occur in man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variety or had low intensity or even because they were not easily identified in the total pattern of bands.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茄子皮天然红色素的工艺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6,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30min。紫茄红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光吸收波长为530nm,在弱酸性、中等温度、避光条件下稳定;紫外线、常见食品添加剂蔗糖和乙酸对该色素都具有增色作用;氧化剂对其影响较小,但还原剂对其有较大影响,并且还会使色素产生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4.
营养液pH变化对刺梨苗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介质pH变化条件下刺梨(Rosa roxburghii)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特性的影响,能为不同pH土壤上刺梨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离子耗竭法,在分别供给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条件下,设置营养液分别为pH 4、5、6、7、8、9的6个处理,测定不同pH营养液培养的刺梨苗对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和刺梨苗的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吸收量,分析营养液pH变化与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和营养液pH变化与刺梨苗植株高度、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刺梨根系对硝态氮、铵态氮及总氮的吸收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营养液的pH变化能够改变刺梨苗根系对NO3-和NH4+的吸收特性。在营养液pH 4~9的范围内和供给硝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的根系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根系与NO3-的亲和力、NO3-流入根系的速率(α)、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的吸收量随营养液pH的增大而明显降低,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供给铵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根系对NH4+的上述指标随营养液pH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刺梨苗对硝态氮的吸收,升高营养液的pH不利于刺梨苗吸收硝态氮。碱性条件有利于刺梨苗对铵态氮的吸收,酸性条件对刺梨苗吸收铵态氮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辅助碱提取法从鱿鱼加工废弃物鱿鱼墨中提取黑色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确定的最优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0.68 mol/L,超声时间58 min,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可达18.2%。将制备得到的鱿鱼墨黑色素以海藻酸钙微球包埋,并应用于防晒霜中,评价其抗紫外线能力,结果表明,添加鱿鱼墨黑色素包埋的海藻酸钙微球的防晒霜吸收紫外线能力强,具备较好的防晒效果。研究结果为未来天然防晒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红高粱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浓度、酸度及提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红高粱壳色素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红高粱和紫黑高梁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分析。正交实验确定的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是加热温度为80℃、浓度为75%pH=2的乙醇溶液、固液比为1﹕100、加热时间为2h。红、紫黑两种高粱壳色素溶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是494nm和499nm,通过对紫外光谱数据的分析,初步确定红高粱色素含有二氢黄酮或二氢黄酮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棉田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实现棉花增铵营养的途径,来改变传统棉田氮肥运筹途径和营养状况,同时考察了由此导致的棉田土壤和棉株功能叶片中氮素变化动态。结果表明:2%DCD的施用促进了棉株对氨基态氮的吸收而抑制棉株对硝态氮的吸收;同时也减少了棉田土壤中残留全氮含量、维持了土壤较高的氨基态氮含量,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节约了氮肥资源。进一步表明棉田中施用增铵营养在生理和生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西橡胶树红根病菌DNA提取有效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适用于橡胶树红根病菌DNA提取的有效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利用CTAB改良法、氯化苄改良法、SDS改良法等3种方法提取橡胶树红根病菌菌丝体DNA,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提取DNA的产量、质量;再选用提取效果最好的方法提取5个时间段(4、6、8、10、12天)的菌丝DNA并进行ITS-PCR检测。CTAB改良法提取的样品DNA纯度最好,产率最高,OD260/OD280为1.82~1.84,浓度可达280 μg/mL;培养4~6天的菌丝提取的DNA质量最高,适合PCR检测需要。CTAB改良法是一种适用于橡胶树红根病菌DNA提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