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鳖保宁对中华鳖气单胞菌病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常见病害进行细菌学检查,测定了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中华鳖主要病原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观察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结果表明:20例患病鳖中共分离到28株细菌,其中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分别占32.14%和21.43%;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鳖保宁的作用最强;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鳖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养鳖和开展鳖病研究最早的国家。但与鱼病相比进展得非常慢。80年代初据江草、木村、福田等日本学者报道,共发现10种鳖病。其中属细菌性疾病有3种:气单胞杆菌病、皮肤腐烂病和穿孔病。主要病原菌为产气单胞菌,其次是假单胞菌等。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鳖病进行研究,报道过赤斑病、红脖子病、疖病、出血性败血病等。主要病原菌为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有的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笔者等1993年从厦门东浮养鳗场的病鳖中也分离到嗜水产气单胞菌。 由此可见产气单胞菌是鳖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着重探讨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章晓炜 《水利渔业》2001,21(5):46-47
对稚鳖养殖中的白点、疖疮、腐皮、红脖子等疾病进行病原鉴定,证实是气单胞菌所引起。组织病理表明,气单胞菌不但从体表伤口进行感染,而且还会引起肺、肾、心脏、肠等内脏器官的损伤。分析气单胞菌的特征和生存条件,以及对各种药物的敏感试验,患病稚鳖可通过环丙沙星、氯霉素、四环素等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流行于全国各养鳖地区,多发生在早春至初夏。病鳖主要症状为后颈部皮肤带状充血,腹甲部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红斑并逐渐溃烂。可采取避免鳖体外伤、生石灰清池、流行季节用土霉素或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接种该病灭活疫苗等措施预防。对发病个体,及早注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治疗,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体重20万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5.
在1997~2001年对广东、湖南等地70个鳖养殖场进行常见病的调查研究、分离纯化病原后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出11株嗜水气单胞菌、11株豚鼠气单胞菌、6株寡源气单胞菌等,经过毒力试验后.选出较强毒力的11株细菌,用15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鳗鲡气单胞菌病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广和 《水产学报》1998,22(1):85-88
鳗鲡气单胞菌病一新种ANEWSPECIESOFAEROMONASASPATHOGENINEELS王广和王坚(海安县卫生防疫站,江苏省226600)钱晓明朱永祥王建明陆仁海(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江苏省226634)WANGGuangHe,WANGJ...  相似文献   

7.
鳖病清系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防治甲鱼病的中西药结合的在试药物 ,鳖病清Ⅰ号为内服防治药物、鳖病清Ⅲ号为外用泼洒消毒药物。 1999年 2月至 10月在省水产研究所温室进行了鳖病清防治甲鱼病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温控水泥试验池 温室 4m× 5m、5m× 9m ,池深 1 2米水泥池若干。池底铺 12cm细沙 ,水温采用水下热水管调控 ,气温用水暖气片加热。整个试验期水温保持在 2 7 0~ 30 0℃ ,气温 2 2 0~ 30℃。1 2 试验池养殖方法 饲料用海马牌甲鱼料 ,不掺喂其它食物 ,分上午 7…  相似文献   

8.
赵淑梅 《淡水渔业》2000,30(1):37-39
鳖病由环境、病原、鳖体相互作用引起。因此 ,要采取改善生态环境 ,生物防治、药物消毒、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现将各项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 改善生态环境水是鳖的生存环境 ,水质的稳定符合鳖“喜静怕惊”的生态习性。因此应从环境稳定 ,建立生态平衡着手 ,尽可能少换水 ,以避免换水时鳖相互撕咬 ,为细菌等致病因子打开门。过去 ,鳖一旦发病 ,手忙脚乱 ,天天换水 ,结果无济于事 ,仍有大量死亡。经过多年摸索才取得“少换水”这样的经验 ,目前已有许多养鳖者知道这一方法 ,应用效果显著 ,成活率高达 95 %以上。少换水 ,还要采取相…  相似文献   

9.
群臻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2):34-35
据广西水产研究所施军先生的报道。50g左右的幼鳖易患腐皮病,具体症状:病鳖四肢、颈部、裙边的皮肤糜烂脱落,患部组织坏死并产生溃疡。研究结果认为。该病主要由气单胞菌引起,死亡率不高,约为10%左右。但由该病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的死亡率则很高。如何防治,施军先生总结经验认为:降低水体透明度,防止鳖互相厮咬;  相似文献   

10.
金晟 《科学养鱼》2001,(5):46-46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 20%~ 30%,最高可达 60%。  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使用劣质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引发该病。  鳖红脖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  1.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  2.解剖…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养鳖、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原来腐生性的产气单胞菌转变为病原体,形成“烂甲病”。提出科学投饵,分级饲养,定期消毒,改良水质,晒甲等预防措施,病鳖在100ppm四环素或土霉素水体饲养,同时投喂呋喃唑酮药饵,剂量为每千克鳖0.2-0.5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陆宏达 《水产学报》1996,20(3):223-234
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病鳖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反应迟钝;颈部充血,腹甲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口、鼻孔中流出血水;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病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大量细菌侵入肺、肾、脾、血液、心脏和肌肉等器官组织,造成出血以及全身性组织损害,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呈现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病变区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病鳖由于血细胞广泛受损、心脏病变、肺组织严重坏死,影响气体交换,最终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肝、肾和脾等器官组织坏死,失去应有的功能,更加速病鳖的死亡进程。疾病的病理变化表明本病为败血症。鳖病的治疗方法:重病鳖体表病灶处涂抹鱼泰8号药,后腿肌肉注射治鳖灵2号药以及轻病鳖口服治鳖灵1号药,并改善水环境等措施后,治愈率在90%以上。此外,提出了9条综合性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3.
鳖_穿孔病_病原菌及其免疫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宁 《水产学报》1998,22(3):234-239
从鳖穿孔病灶分离得到了CH-108菌株,经理化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环丙沙星对其有一定抑菌作用。回接感染均产生穿孔和粗脖子疾病。用CH-108菌株制成菌苗进行免疫拉种,可产生有效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鳖腐皮病是温室集约化养殖后期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温室养殖后期,由于个体增大,密度达到饱和,水质极易恶化,鳖相互撕咬,造成细菌感染,四肢、颈部、尾部、背甲边缘等处皮肤发生糜烂、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此病在温室养殖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严重时有20—30%的鳖受到感染,造成养殖后期死亡率偏高。荥阳市楚楼水库甲鱼场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鳖腐皮病的经验,取得比较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向江 《内陆水产》1997,22(9):9-10
在试管内测定了18种抗中草药对来自患白点病的中华鳖稚鳖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五倍子,大黄,黄芩,乌梅和连翘等5种中草药具有对嗜水气单胞菌较强的抗菌能力,其MIC均在50μl/ml以下;  相似文献   

19.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TrionyxsinensisAeromonashydrophilasepticemias)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不分性别和个体大小皆可感染,分布面亦广,国内外养鳖场均有发生。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3,(8):64-64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侵袭性鳖病及其它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即由细菌、霉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鳖病通称为传染性鳖病;由寄生虫为病原体引起的各种鳖病通称为侵袭性鳖病;除上述两类由病原体引起的鳖病外,还有许多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其他因素引起的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