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草菇生产过程中,当菌丝结蕾并长成幼菇时常会出现萎缩死亡的现象,严重影响草菇的质量、产量和菇农的经济效益。草菇子实体萎缩的原因及补救措施如下:1.菌种问题。选用不健壮、菌丝出现自溶、老化或菌龄长的菌种播种后,长出的子实体极易萎缩,一般无法补救。只有在购置草菇菌种时注意选择菌丝浓密洁白、无杂菌、菌龄在3天以内的健壮菌种。2.管理问题。温差大易造成幼菇萎缩。草菇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温度是28~32℃,此期间若温度突然下降料温低于30℃,引起原生质倒流造成幼菇萎  相似文献   

2.
虎奶菇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经研究发现,虎奶菇菌种宜采用麦粒培养基,接种量以1.6%为宜,菌种菌龄以30d为宜;培养料以棉籽壳为宜(生物学效率42.90%),培养料装量以每袋225g为宜,培养料最佳C/N为25-30:1;而最佳栽培模式为袋栽。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  相似文献   

4.
试验将不同脱落酸浓度(O.1ppm、0.5ppm、1ppm、2ppm)和培养料不同含水量(65%、67%、69%、71%、73%)进行拌料接种、发菌出菇,观察平菇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时增水效果最佳,可使培养料含水量在69%时的菌丝满袋时间与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时的菌丝满袋时间相当。产量方面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培养料含水量69%比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增产35%左右。培养料含水量在71%~E对照培养特含水量、内65%增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5.
双孢菇抓料垄栽及添加辅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菇通常采用培养料平铺栽培、常规发菌管理。本试验旨在探讨发菌过程中抓料、添加辅料,以及改变铺料方式:整床起垄对双孢菇产量和转化率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麦秸65%(长15cm左右),干鸡粪35%,过磷酸钙1%,石膏2%,石灰1%。采用二次发酵。菌种F62。1.2方法开始投料全部平铺,厚20cm左右,投料30kg/m2,待菌丝发料至料层1/2时,对培养料进行五个处理:A.平铺料不动;B,对平铺料进行抓料,一方面松动培养料并拉断一部分菌丝,另一方面使长入菌丝培养料与未长入菌丝培养料进行一定混…  相似文献   

6.
高爱华  宫志远 《食用菌》1994,16(2):23-24
为开发利用农村中丰富的麦秸资源,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麦秸栽培草菇的研究,每百公斤麦秸平均产鲜菇在30kg左右,高者达37kg。现将高产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及菌龄 经引种试验,台湾草菇、V_(35)及GV_(34)三个菌株均为适合麦秸栽培的良种,尤以GV_(34)表现最好,适应性广,出菇快,产量高。由于草菇菌丝生长快,易衰老和自溶,所以栽培时一定要选用菌丝健壮、菌龄较短(略带少量砖红色厚垣孢子)的优质栽培种,掌握菌龄在20天以内,超过20天的老菌种尽量不用。 (二)培养料配方及原料处理 原种及栽培种配方选用棉子壳100kg,麸皮5~10kg,尿素200g,磷肥500g,糖1Kg,石灰2kg,水140kg左右,装瓶或装袋  相似文献   

7.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8.
白玉菇宜在9月至次年3月接种,10—11月出菇,给出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料配方,指明菌种制作、培养料制备、接种、培养的具体方法。重点介绍出菇管理的搔菌、催蕾、育菇技术,对采收、分级和加工也提出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颖 《食用菌》2023,(2):45-46
为探索平菇菌种的快速制种技术,试验以纯棉籽壳为培养基,高压聚丙烯折角袋装料,家用高压锅灭菌后,接入平菇组织培养出首代母种,然后扩繁出生产种(菌种1)、菌种2、菌种3;之后再将三类扩繁种接种出菇包进行出菇试验。试验结果,母种培养基灭菌30 min后接入平菇组织,萌发后菌丝生长浓白,达到灭菌要求;接种菌种1的出菇包发菌最快,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发酵料栽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料栽培感菌率高,生长缓慢的难题,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周期,其它方法栽培平菇,菌丝长满培养料需30天左右,40—45天才能出菇,而发酵料栽培平菇,菌种只需15天左右即可长满培养料,20天左右即可出菇,并且对培养料新鲜程度要求不严格。发酵料栽培平菇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发酵  相似文献   

11.
稻田套种平菇,是一项既能增产粮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的立体栽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适时制好菌种袋 为保证平菇栽培袋适时套放到稻田里,要及早制作培养好苗种袋。平菇的菌种,宜选用高温型、耐高湿、抗性强、发菌快的菌种,一般5月初购回原种,发菌需35~40天。培养料选用新鲜的棉子壳,不加磷肥,经前发酵处理,料含水量为65%,堆闷7天,装袋前拌入0.2%的多菌灵,每袋(规格37×17cm)装干料300~350g,扎紧袋口,高压灭菌3~4小时,菌袋出锅后冷却至30℃,恒温接种,接种量为干料重的5%,排放在阴凉暗处保持温度28℃左右发菌,20~25天菌丝可发好,适时放入稻田。  相似文献   

12.
刘雄明 《食用菌》2021,(3):46-48
目的:为探索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最佳接种菌龄.方法:试验采用9种菌龄液体菌种,以培养948 h木屑菌种为对照.结果:9种菌龄的液体菌种接种栽培袋,菌丝长满袋时间比对照快5~11 d,菌龄114 h、138 h、162h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满袋比对照快11 d;接种菌种菌龄89 h的栽培袋A级菇鲜菇产量最高,为445...  相似文献   

13.
林金泉  雷赛英  龚翔 《食用菌》2003,25(5):32-33
笔者调查了十多个乡镇 6 0座杏鲍菇菇棚 ,大部分菇棚产量不高或增产不增收。现将其低产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 :1 低产原因分析1.1 栽培期不当 有的菇农不根据当地海拔与气候条件及品种特性等 ,都在同一时间生产 ,导致出菇期紊乱 ,出菇量无法控制 ,最终造成许多浪费。1.2 菌种质量差 有的菌种带有杂菌 ,严重的培养料粘、酸、臭 ,以致料变腐败而不长菇 ;有的原种、生产种苗龄严重不足 ,接种后未达生理成熟的菌丝因外界条件变化而萎缩死亡 ;有的因菌龄太长 ,菌种老化生活力下降 ,易受病虫害侵染 ,致使培养料腐烂不长菇 ;有的母种转管培养次…  相似文献   

14.
以“稻草+鹿茸菇菌渣”为主要原料设施化栽培草菇.从草菇的栽培品种、培养料配方、原料选择及预处理、拌料上架、培养料巴氏灭菌、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总结“稻草+菌渣”为主要原料的设施化栽培草菇技术.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本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处理,并对平菇茵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d~5d,出菇提前4d-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的影响趋势方面,4种保水剂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选择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进行拌料处理,是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浙江食用菌》2010,(2):40-40
采取两段出菇法培育平菇,可取得135%的生物转化率,具体做法如下。 1.菌种生产。在接种篷中接种,工作效率可提高3~5倍。篷内用1%来苏儿喷雾消毒后接种。接种时在袋口料面上铺一层菌种,可避免杂菌污染,菌丝生长时间可缩短3~7天。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规法栽培草菇,一般产量较低,生物效率只有17~25%。笔者经过实践,采用以下“五法”,获得了较高的效益。一是选配好培养料。用纯棉籽壳或纯稻草作栽培料难以获得高产。主要原因是纯棉籽壳透气性较差,不利于发菌;纯稻草养分较低,且易失水,影响二茬菇产量。笔者用一层稻草(经过石灰水浸泡处理)一层棉籽壳(或油菜籽壳渣),两层菌种,在林菌树下作畦栽培,先后采菇3次,生物学效率达32.5%。二是覆土。覆土有利保湿和促进菌丝生长,并可支撑子实体发育,减少幼菇枯萎。覆土中的养分亦可为草菇利用,起到部分补肥作用。覆土时间可分两种:一种是在菌丝长满料面时进行,一种是在  相似文献   

18.
鲁林胜 《食用菌》2002,24(4):42-42
袋栽平菇接种后一般需 2 5~ 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 ,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机会就越多 ,生产周期也较长。为了缩短发菌时间 ,减少杂菌污染和加快出菇时间 ,提高经济效益 ,笔者试验成功了一种简易快速发菌法 ,现向菇友们介绍如下 :培养料 (熟料 )装袋后 ,采用两头接种。在料袋的两头先后用尖棒 (直径 2~ 3cm、长约 30 cm)从袋头的中心分别打洞 ,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 ,然后向棒孔中播入适量菌种 ,在袋头的料面也放少量菌种 ,套好颈圈并把袋口拉紧 ,用一层纸和橡皮筋封口 ,再将另一头以同样方法接好种 ,即可发菌。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排袋。气…  相似文献   

19.
水溶强化接种法本方法是将固体菌种加水液化后,再接种栽培。此法较常规接种法有以下优点:(1)水溶菌种与培养料接触紧密,接触面大,所以发菌速度快;(2)菌种用量较小,一般常规接种法需用菌种量占培养料的10%,而此法只需6~7%的菌种;(3)接种简单,速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食用菌工厂化技术的发展,多种食用菌可用液体菌种接种料袋。液体菌种缩短了菌种和出菇袋的生产周期,且具有菌龄一致性好,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针对香菇液体菌种应用存在的问题,如香菇液体菌种发酵周期长,发酵过程较难控制,接种液体菌种料袋易爆发性出菇等,进行梳理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香菇液体菌种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