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区现有桑园面积约1万亩,比1976年增加7倍多,蚕茧700余担,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增长25%。特别是近几年来,桑园面积发展较快,1979年到1981年仅三年时间栽桑8600亩,占现有桑园面积的86%,而且出现了亩桑产叶6000余斤的高产记录。但由于新桑园面积迅  相似文献   

2.
2008年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盐城市蚕桑生产进入低谷期,部分地区毁桑现象严重,全市桑园面积因此减少3万亩,减幅10.7%,但仍然是全省稳桑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射阳县2007年桑园面积5.2万亩,到2008年底桑园面积增加到5.5万亩,增幅达到6.2%。在这一轮调整期中,该县的桑园面积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该县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两个重点镇,这一区域的桑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0%以上,5亩以上的规模大户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全国著名的老蚕区,蚕桑生产历史源远流长,蚕茧产区遍及全省陆地,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以1988年为例,将我省的蚕桑生产概貌介绍于后。一、蚕区分布状况 1988年全省有10个市(地)、68个县(市、区)、1625个乡(镇)、14059个村有蚕桑生产;桑园面积123.5万亩,其中成片桑园118.46万亩,零星折算面积5.05万亩,当年可采摘面积116.18万亩;生产蚕茧105636t,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1990年是省政府提出实施“蚕桑工程”的第二年,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桑园面积由1989年的53592亩增加到89839亩,增长67.64%;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350吨增加到2639吨,增长95.5%。蚕种生产与供应是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在1990年中,全省各蚕种场和蚕种供应部门,积极配  相似文献   

5.
密植桑园合理间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珥陵镇总耕地面积48450亩,其中桑田面积8480亩,占耕地面积的17.5%。八十年代以来,大面积推广应用速成密植高产桑园技术,亩产茧量从10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46公斤,总产茧量从1981年的435吨增加到1990年的1238吨,亩产效益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能力,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我们于1987年开始到1988年,对在密植桑园内进行合理间作提高效益立题试验,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6.
三中全会以来,我市蚕桑生产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桑园面积日趋巩固,蚕茧产量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以蚕桑为主的专业场、专业户和承包大户。我市1985年桑园实有面积为18582亩,比84年22472亩,减少3890亩;全年饲养蚕种9505张,比84年11332张,  相似文献   

7.
<正> 一、国内国际的蚕桑发展形势国内近几年来,蚕茧价格不断提高,相对经济效益高于粮食和其他某些经济作物,因此,发展蚕桑生产积极性很高。1990年,全国桑园面积达到1151万亩,其中整片桑园面积为726万亩,比1978年的418万亩增长54%。1990年,全国蚕茧产  相似文献   

8.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桑蚕基地县之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但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急剧蔓延,桑园面积由1985年的16238亩,下降到1988年的8262亩,蚕茧产量由1050吨下降到620吨,1988年亩产茧仅有75公斤。近几年,采取综合防治和快速更新相结合的措施,桑黄化型萎缩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蚕桑生产出现了反降为升的势头。全县桑园面积1991年达到22000亩,产茧1100吨,成龄桑园平均亩产茧增加到15公斤。一、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宁阳县自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桑苗建园,主要品种是湖桑32。八十年代初期,在城南  相似文献   

9.
邓祖峰  龚国  唐宁 《四川蚕业》2010,38(2):6-7,24
乐至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区,幅员面积1425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耕地面积85.5万亩,旱耕地57万亩。蚕桑是乐至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有桑园14万亩,桑树1.5亿株,桑园面积占旱耕地的24.6%。蚕桑基地乡镇桑园面积占旱耕地的60%左右,蚕桑重点村达到80%以上。乐至人多地少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不能无限制地依靠桑树规模扩大来实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发展较快,成了致富的拳头项目。据统计78年,全县桑园面积9837亩,养蚕946张,蚕茧总产51377斤。82年,桑园面积一跃发展到27600亩,比78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成为全省五大蚕桑基地之一。1988年在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是;桑园面积由1984年的917亩扩大到8381亩(包括去冬的新桑3000亩),蚕茧产量由1984年的190担上升到2500担,蚕茧收  相似文献   

12.
里田镇是我县蚕桑生产起步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蚕桑基地。瓦滩村是该镇高产稳产的佼佼者。全村有洲地桑园96亩,其中五龄桑园36亩,十七龄桑园60亩。1986年养蚕260张,产鲜茧185.6担。1987年养蚕270张,产鲜茧202.5担。1988年养蚕315张,产鲜茧256担;平均张种产茧由1986年的71.4斤提高到81斤;平均亩桑产茧由1986年的193.3斤提高到262斤,实现了张种、亩桑产茧同步增长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丝绸部门认真贯彻了省公司经理会议和蚕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使我市的蚕桑生产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 一、今年蚕桑生产情况: 1.广大群众对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很高,桑园面积大幅度增加。今年全市有桑园面积49230亩,比去年33671亩增长46.2%,其中投产桑园40738亩,春播杂交桑种籽2000kg计划今冬明春扩种新桑31000亩,目前,全市已扩种新桑17000亩,种桑养蚕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4.
<正>1994年,徐州市蚕桑生产战胜了长期高温干旱等不利条件,依靠科技,强化管理,着重突出一虫一病防治,取得了“四增、四提高、一翻、二降”的好成绩。 四增:一是桑园面积大幅度增加,比上年增长20%。全市桑园已达54万亩,列全省第三位;二是制种量大量增加,生产蚕种393727张,比上年增加77024张;三是发种量大量增加,全年发种77万张,比上年增长48.6%;四是蚕茧产量大幅度增加,产茧45  相似文献   

15.
<正>如东县蚕桑生产自1988年以来,桑田面积由5.3万亩逐年拓植达8万余亩,蚕茧产量从4150吨增长至7000吨,排行全省10名以内,列入全国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为了摸清全县桑园土壤的肥力状况,进一步发挥如东县蚕桑生产的优势,近年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县桑园土壤肥力状况作了调查测定和研究,查明了桑园土壤的主要类型、养分含量和分布情况,为改良利用全县中、低产桑园、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富安镇37个树中有36个树养蚕,养蚕户1.05万户,占总农户的58%,有新老桑园11985亩。占总耕地的12.8%。1984年跨入全省第一批500吨茧乡镇的行列,1988年产茧1075吨,1989年总产突破1500吨,亩产茧超150公斤,亩桑收入1640元,1990年蚕桑生产再上新水平,全年饲养蚕种55610张,比上年增加9918张,生产蚕茧1665吨,收购164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1%、9.3%。亩产茧159公斤,比上年增5.6%,亩桑收入1739.92元,比上年增加67.92元。  相似文献   

17.
高州县沿鉴江两岸有大量适桑土地。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曾利用这些低洼地、河滩地、山坡地种桑,年产茧100吨左右。1980年之后,采取“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稳步发展”的方针,到1985年全县桑面积达到25462亩,年产茧1500吨左右,创全县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蚕桑生产急剧下降,但年产茧量仍一直保持在500吨以上,且从1088年开始,蚕桑生产又有了回升的势头。据1989年底统计,全县桑面积达8753亩,比最低潮的1987年底4574亩增加91%。1989年投产面积为5707亩,发放蚕种28307张,比1988年25613张增加10.5%,产茧745吨,比1988年640吨增产16.4%,平均单张产茧24.9公斤,是历史最高纪录。高州县蚕桑生产之所以得到恢复发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在贯彻省蚕桑生产“有计划稳步发展”的方针中,以现有桑园面积为基础,立足于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全县投产桑园面积6459亩,至六月二十五日止,养种量7912张、产茧2642.92担,比去年同期投产面积2428亩,养种3790张,产茧1027.75担分别增长166%,208.8%和157.15%。上市种量5911张,平均每张产茧44.71斤,比去年同期上市种量2492张,产茧  相似文献   

19.
我区蚕桑生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切实加强了领导,认真落实了党的政策,积极推广了科学栽桑、养蚕的技术,近几年来蚕桑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全区现有桑园面积2,750亩,比1976年增加175%,1978年养蚕611张,蚕茧产量874担,比1977年增产11%,1979年养蚕833张,总产402担,比1978年增产7%,今年春季战胜  相似文献   

20.
<正> 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前,射阳县桑园面积曾达到7万亩。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桑园面积日趋减少,至1988年初还有38000亩。射阳县为了制止桑园面积锐减的不良倾向,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以切实保证明年桑园面积回升1万亩。一、抓布局调整。在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时,大多数乡镇将原来由集体经营的桑园按户平均分配,分割过于零碎,有些农户因不便管理,索性毁桑种粮棉,致使桑园面积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号召大家要抓好蚕桑生产,但收效甚微。1988年以来射阳县通过调查研究,从抓布局调整入手,决定通过建立基地,走区域化生产的路子。在适宜种桑、且有种桑养蚕积极性的黄沙河以南8个乡镇,重点发展蚕桑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以形成规模经营。而对黄沙河以北的稻区,特别是射阳河沿岸的低洼地区一般不下达拓桑任务,以集中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