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广东地区,采用留干40cm定位全年收获枝桑的收获形式,其收获工效是传统的冬根刈收获形式的2.2培,连续3年平均年产桑量1/15公顷达3000kg以上,高于冬根刈收获法。收获物对春、夏期五龄蚕的饲养结果也优于冬根刈收获法。  相似文献   

2.
桑树冬留长枝防病高产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州市近年来桑树花叶病危害严重,市科技局项目组在示范基地进行冬季桑树高位剪伐(冬留长枝)和根刈剪代对桑树花叶病抑制效果及产叶量对比试验,以探究“桑树冬留长枝防病高产技术”应用于宜州市的桑园是否能有效抑制来年桑花叶病的发生和有效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本试验表明:在示范桑园内,高位剪伐比根刈剪伐的桑树单株叶片花叶病的发病率降低52个百分点,同期亩产量提高45.3%。单张最大叶宽增2cm,冬季桑园采取高位剪伐的方法,既可有效抑制花叶病发生,又可改善桑叶质量,提高春季的亩产叶量。  相似文献   

3.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桑树栽培形式多为无干密植。冬期对桑树的剪枝处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从枝条的基部剪伐称冬根刈,另一种把当年的枝条剪去稍端一部分,保留一定的高度称留大树尾或冬低中刈。第二年根据养蚕计划而有不同的收获形式,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根据过去对老蚕区的调查,桑树收获的劳动力占桑园劳力的50%左右。要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改革桑树收获法是其中一大潜力。本试验通过改变以往传统的收获法,对冬期不同留枝高度与翌年不同时期新梢生长的关系的研究作为基础,摸索冬期最适的留枝高度及全年实行省力收获的可行性。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区的设置试验区设于本系桑园,品种为抗青10号。1988年种植,规格为0.83×0.2 m,1990年冬刈,91年全年收获叶片,保留顶  相似文献   

4.
桑树整枝型式和剪采收获方法是桑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与桑的产量、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从我县生产情况的实际出发,并通过试验,调查,以自己的认识水平,谈谈对冬中刈整枝型式和主采枝桑收获方法的体会。我县桑树整枝型式以冬中刈和冬根刈为主。冬中刈整枝型式,在每年冬至前5~10天剪留桑树主枝40厘米左右,如连续冬中刈,则剪留当年新枝2~3个芽;冬根刈整枝型式,于上述同一时间,将桑树枝贴近地面剪  相似文献   

5.
全年条桑收获留干 0 4~ 0 .6m ,一留多年 ,且全年收获条桑。经过小区近 10年的试验及几年的农村示范表明 ,该收获法的收获工效比收获叶片提高 2倍以上 ,小区 9年平均产量比传统的冬根刈收获法增长 9 7个百分点 ,条桑饲养大蚕成绩明显比片叶饲养好。留干几年后根刈 ,桑树的再生长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桑园省力化管理对桑叶产量及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省力化的桑园管理方法对供试的8个参试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劳动工效。结果采用省力化收获法—全年条桑收获法和省力化施肥法—全年两回施肥法有粤桑1号、粤桑10号产量比全年叶桑收获法提高2.9%和7.1%,有69×伦 109、60×851两种收获法产量相仿,塘10×伦109、桑抗7号、抗青10号则全年条桑收获法的产量比全年叶桑收获法的低,在三种收获法中以上三造采叶下三选收条桑产量最低;工效方面,全年条桑收获法比全年叶桑收获法节省用工83.5%,比上三造采叶下三造收条桑节省用工63.4%,全年两回施肥法比造桑造肥法节省用工32.9%。  相似文献   

7.
桑树不同冬伐方式对次年上半年产叶量和产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进行低刈(即冬留长枝,剪留下半年新枝30-50cm)和根刈(即剪留地面10~15cm)两种冬伐处理形式,调查不同冬伐形式对桑树第2年上半年桑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桑叶产量和养蚕量有较大的影响。“桂桑优62”低刈平均每1/15ha养蚕数量...  相似文献   

8.
适宜于省力化栽培的桑树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全年条桑收获法和全年两回施肥法 ,对 8个供试桑树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粤桑 1号、粤桑 10号、桂杂优 12号和 6 9×伦 10 9的产量比对照种塘 10×伦 10 9增加 5 6 7%~ 12 0 3 %。证明这 4个品种 (组合 )适于桑树省力化栽培与收获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年条桑收获法和全年两回施肥法 ,对 8个供试桑树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粤桑 1号、粤桑 10号、桂杂优 12号和 6 9×伦 10 9的产量比对照种塘 10×伦 10 9增加 5 6 7%~ 12 0 3 %。证明这 4个品种 (组合 )适于桑树省力化栽培与收获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市桑树的剪定型式,多采用“冬根刈”。这种方法,于翌年春发芽迟,生长慢。上半年采叶片,产量低,叶质差。为改变这种单一的剪定型式,以适应枝桑省力养蚕的需要,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同时借鉴吸取外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各蚕区的生产实际情况,改革了上三造采叶片,下三造采枝桑传统的“冬根刈”单一的剪枝收获型式。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不同的剪枝收获型式,多长横枝桑,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增加亩桑养种量,大力推广枝桑省力养蚕,以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不同桑品种、剪伐形式等因素对家蚕产卵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品种对蚕的产卵数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对造卵叶质最优的桑品种为四倍体品种"桂9373"和"挂93554",其养蚕的产卵数比沙2×伦109增产14.9%和13.9%,5龄第4天前的叶质对产卵数的影响较大;冬留长枝的冬伐形式所生长的春叶能显著增加产卵数;桑园不同夏伐方式对秋叶叶质也有较大影响.提高桑叶舌糖量有利于蚕的发育和增加产卵量.认为,蚕种场的桑园,应种植含糖量较高的桑品种,桑园要保持通风透光,冬伐采用冬留长枝的方式,夏伐也不宜过低.  相似文献   

12.
一、不同剪枝型式与上三造桑叶产量的关系两年的大田观察和小区试验调查:伦40良种桑采用冬留大树尾对头造桑叶产量有着明显的增产效果,春期雨水偏多的一九七六年亩产桑比冬根刈增产83%;春旱严重的一九七七年亩产桑亦比冬根刈增产30. 2%。二造无论在多雨环境还是干旱环境均表现出  相似文献   

13.
桑树不同栽培和冬伐形式对花叶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栽植形式和两种不同冬伐形式对三个桑树品种进行处理,比较不同栽植形式和冬伐形式对桑树花叶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对花叶病抗性有差异,抗花叶病由强到弱依次分别为:桂002、桂072和桂001。常规种植比宽窄行种植能降低桑树花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刈比根刈的剪伐形式能显著降低花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栽植在青枯病病圃和无青枯病地上的三个抗青枯病品种:桑抗6号、桑树抗7号、抗青10号和一个青枯病敏感品种:塘10×伦109为材料。以丙酮抽提其根、茎混合干物,用圆滤纸片法测定其丙酮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的抗菌活性,研究抗病品种和非抗病品种的抗菌物质间的诱导差异。结果发现:健株的丙酮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无抗菌活性,病株的丙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有抗菌活性,且因品种不同其抗菌活性存在差异,其顺序为抗青10>桑抗7号>桑抗6号>塘10×伦109,表明:罹病桑树由于青枯病菌感染而诱导产生某些抗菌物质。薄板层析(TLC)分析表明:桑树品种不同,其抗菌物质的谱带有差异。用无土栽培悬浮菌液接种法测定四个桑品种抗青枯病的能力与其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青枯病病菌的抗菌活性大小完全一致,说明桑树抗青枯病的能力与其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有正相关倾向。  相似文献   

15.
桑树带叶秋栽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冬春栽桑,将桑树栽植时期提前到10月中旬~11月中旬.新栽桑当年即可长出新根.并通过科学培桑管理,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就形成丰产群体结构.株有效条平均达5.1根,条长2.03 m,秋季可收获桑叶1213 kg/667 m2,比冬春栽桑园分别增产41%和65%,达到成年桑园的产叶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桑树带叶秋栽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冬春栽桑树,将桑树栽植时期提前到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新栽桑当年即可长出新根,并通过科学培桑管理,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就形成丰产群体结构,株有效枝条平均达5.1根,条长2.03m,秋季可收获桑叶1213公斤/亩,比冬春栽桑园分别增产41%和65%,达到成年桑园的产叶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广东桑树冬期的整枝历来沿用根刈(即地平面剪伐)的方式进行,以适应广东自然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减少台风和病虫为害。直至七十年代初期,随着广东春期饲养二化性蚕种的普及,冬期整枝形式则从单一的冬根刈,发展成为有大树尾(或高刈)、中刈和低刈等多种形式的留枝,这对提高广东春期桑叶产量和叶质,多养二化性蚕种有着积极的作用。各地在推广这些新的留枝形式的过程中,对产叶量均有详细的调查和  相似文献   

18.
以桂桑优12号为对照,对3个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进行了3年的抗青枯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桑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都有一定的抗桑青枯病的能力。在象州县的桑青枯病疫区,抗青283的产叶量高于其它品种,平均每667m^2桑园生产桑叶2429.0kg,比对照品种桂桑优12号增产桑叶23.34%,且采用埋条繁殖方式种植时的抗病力最强,抗青283的平均抗病率达95.30%。  相似文献   

19.
蚕茧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商品,它受经济效益支配着。为使蚕桑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健康地发展,须从其内涵中优化经营管理,实行适度规模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生产形式,努力提高桑地、蚕房、蚕具和劳动力等的生产率,务求达到高产、优质、省力、省成本、高效益的目的。我市从八十年中期开始,实行桑树整枝型式由原来单一的冬根刈改进为冬根刈与冬中刈各留50%;采桑形式由原来上三造采叶片,下三造采枝桑改为头造采叶片,2—6造采枝桑或全年采枝桑,对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以及节省劳动力,增加经济效益起到明显的效果。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逐步转换的新形势下,种桑养蚕者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之间的适应性,分别对用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即根刈,平地面剪伐)3种剪伐方式的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和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开展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和桂蚕2号的饲养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6个指标在参试组合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等几个组合表现较优;供试家蚕品种中桂蚕2号总体表现优于其他2个家蚕品种,供试桑树品种中没有哪种桑树品种和桑树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除死笼率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