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农产品消费需求、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科技的关系等作了探讨,指出生产必须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消费需求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消费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提升,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出境旅游的消费者在消费偏好行为和消费结构方面发生转向。出境旅游消费行为也由最初对“物”的需求转变为对“符号”的消费,炫耀性消费开始指导主体消费。因此,本文通过对居民出境旅游的消费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的炫耀性消费主要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上呈现,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出境旅游资本存量较足及消费的非理性、盲目性,旅游空间的诱发引导以及面子式的炫耀性消费。同时,指出炫耀性消费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借以促进出境旅游居民形成正确良好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内在要求和实践指向,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过程中,倡导茶文化消费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处理好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的茶文化关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展绿色消费,形成新时代的主导性的茶文化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马强 《福建茶叶》2016,(7):50-51
绿色消费相比较传统消费来讲,是一种超越消费者自我层面、站到保护生态环境整体性高度去进行理想消费的一种全新模式,已经对茶叶经营优化产生了巨大挑战。作为茶叶行业来讲,必须要高度重视绿色消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最新表现形态,从真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角度提升茶叶产业的消费能力。绿色消费从本质上讲是对传统消费理念的颠覆和反叛,更加体现出一种绿色环保、更加生态的全新消费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19,(2)
正2月12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201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增长9%,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消费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据了解,2018年,我国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化妆品、家电、通讯器材、特色农产品等商品销售较旺,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升至49.5%,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供应链、电子商务、数字消费等互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国2001~2006年间烟草税收、价格和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中国烟草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上世纪中国出现的两次人口出生高峰当前正处于吸烟高发年龄段,人口高峰所形成的叠加效应是造成当前烟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效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影响中国的卷烟消费需求。另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也是影响中国烟草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采取加强烟草专卖管理和规范烟草生产、销售,也使一些已发生的烟草消费进入统计范围,从而使烟草消费统计数据更接近实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伴随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文化消费问题开始备受关注,并被赋予全新内涵,呈现科技化、全球化、大众化以及主流化特征.然而,我国文化消费领域仍然存在整体质量偏低、结构有待调整等问题.为充分释放国民文化消费潜力,文章试从文化消费质量角度出发,探究禅茶家具这一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路径.在阐述文化消费质量与...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居民茶叶消费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曦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5,35(4):397-403
基于CHNS 2011年的数据,本文利用Double hurdle模型,从参与消费和消费多少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茶叶消费。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中分别有2.61亿和1.67亿的饮茶者,日均饮茶量分别为3.19杯和2.81杯,城乡的茶叶消费普及率分别达到46.5%和33.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茶叶消费收入弹性分别为11.19%和7.9%。城镇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年龄和收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收入和家庭规模影响,城乡居民中男性消费者的饮茶量更多,在茶叶消费量的影响上,年龄、收入、家庭规模和受教育程度对城乡居民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动中国国内茶叶消费的政策建议是考虑政策的适用性、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准确寻找缝隙市场。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6,(12)
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和创新驱动转型,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相对上升,在创造崭新商机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茶业亦然。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尤为重要。新的市场发展空间源于现有消费需求的升级与潜在需求的开发,因此跟踪茶叶消费现状、研判消费发展趋势,并借此促进消费层级与规模的提升,对茶产业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19,(2)
正国办发[2018]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有关地区和部门在消费  相似文献   

11.
对茶文化消费的规律性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消费是一种文化经济现象,其消费往往需要与经济增长水平、消费群体文化水平、地方文化氛围、消费习惯或方式以及社会发展多层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相适应。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引导人们扩大茶文化消费,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活跃茶的消费市场,繁荣茶叶及茶文化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麦消费分析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中国小麦供需均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收集了1980-2013年中国小麦的消费数量、用途与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利用描述统计与单变量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了30年来中国小麦消费的变化趋势.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小麦消费总量35年来稳定增长,但人均小麦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城乡差异性;小麦消费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口粮消费比例减少,饲料与工业消费比例增加;小麦消费用途结构体现出了多元化消费与多选择挤出效应同时并存的态势.为适应人们营养均衡、方便快捷的饮食需要,未来中国小麦食品工业应增加预制食品和方便食品的生产,开发营养强化粉和专用粉,以适应多元化食品对小麦面粉质量的要求,这些改变将进一步推动小麦生产供给的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东省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新特征,主要农产品消费量走势各异,水稻与蔬菜的消费量平稳波动,食用油、肉类、水果和水产品消费总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从消费结构角度看,城乡农产品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稻米、蔬菜城镇人均消费趋稳,农村居民消费开始下降。消费结构的转变导致了广东省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转变,目前广东主要农产品进出口呈逆差状态,大部分小麦等粮食需从外省调入。采用GM(1,1)模型对广东主要农产品消费做出需求预测,发现未来10年的稻谷、蔬菜、食油、肉类、水果和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均呈现平缓增加的趋势,并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茶叶商品消费经历了量的消费、质的消费,到感性消费的转变,茶叶包装也历经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本论文基于茶叶集健康、典雅与时尚于一体的商品属性,分析了当今"感性消费"趋势下茶叶消费者的需求,开创性地提出和探讨了以视觉传播为主,融入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信息元素,巧妙设计富有感官和情感体验的"多感官"茶叶包装的设计理念,以期拓宽茶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思路,助推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了海南省1988~2008年农民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增加信息消费能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促进农村信息消费的发展。但目前农村信息消费水平低,对农民收入影响不是很显著,应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消费激励机制,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茶产品的消费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茶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思维下的销售运营模式逐渐成为茶产品消费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茶产品消费文化的现状,提出了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提高、自媒体销售途径的拓展、互联网思维下消费文化的变革,从而建构茶产品的时尚消费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独特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茶叶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内涵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全国茶叶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0.4%。笔者通过对比调查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茶文化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消费心理学视角下分析小罐茶的营销战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在参照相关专业问卷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收集有效问卷240份,分析消费者进行茶叶消费时的消费意愿与消费心理。结果:小罐茶以品质佳、档次高的形象作为主打营销战略,满足了消费者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消费心理需求。结论: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物质层面的消费已经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至社交需求、对需求的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重视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满足感,小罐茶的高端产品定位迎合了消费者“品牌消费”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高收入群体茶叶认知与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高收入群体的茶叶认知、消费行为、消费障碍以及品牌忠诚度。结果表明:(1)中高收入群体对茶叶整体认知度较高;(2)茶叶消费比例超过6成,品类偏好于历史名优茶;(3)茶衍生品消费意愿较高,调饮茶、茶饮料占有较大消费市场份额;(4)导致部分人群不喝茶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忧饮茶对睡眠有影响,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非常担忧;(5)茶叶消费的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口感、品质和知名度是影响品牌忠诚的3个最主要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中高收入群体的茶叶市场营销建议:一是结合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偏好调整产品结构;二是消除消费障碍或隐忧;三是从口感、品质和知名度3个维度入手提高茶叶消费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20.
罗凯 《中国糖料》2000,(2):56-58
本文建议对指导食糖生产宏观调控理论,即食糖消费水平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及食物结构、消费区域、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及消费文化等的关系加强系统探讨,从而形成五磁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数学模型,以指导当前的糖业生产,尽快改变不景气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