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造合理的双层拱棚双层拱棚由内外两层大小拱棚组成。外拱棚跨度5.7~6.0米,拱顶高1.8米,长度视地块而定。拱架用长4-5米,粗2—3厘米的竹竿两根,尖端对接扎牢后,弯曲成半圆形拱架,两端插入地下40厘米。拱架间距50~60厘米,各拱架顶部和两侧腰部,分别用同样竹竿或8号铁丝相连以加固棚体。若遇雨雪天气,每隔4米设1立柱。棚体骨架建成后,用幅宽8米的聚乙烯耐老化膜或紫色转光膜覆盖,再用压膜线固定薄膜。也可用GRC架代替竹竿骨架。内棚是两个顶高80厘米,宽1.8之.0米的小拱棚。两小拱棚间留宽40-50厘米的人行道,小拱棚外侧与外棚边缘各留70-80厘米的空,用于放置草苫。  相似文献   

2.
(一)外棚取4-5米长。直径2~3厘米的竹竿两根对接。用布条扎牢。弯成拱圆行骨架。地下插深0.4米,骨架间距0.5-0.6米。棚宽5.6-6米。拱高1.8米,棚长视面积大小而定。骨架顶部和两侧分别用竹竿和铁丝连接加固。遇风雪天气每隔4米设一顶柱。骨架上覆盖聚乙烯长寿膜.用压膜线固定。有条件的可用水泥骨架代替竹竿骨架。  相似文献   

3.
一、拱棚规格 棚宽6-8米,棚中心支柱高1.5米,棚边缘高0.8米,面积333.5平方米左右。建棚应以东西拱向、南北延长为宜。  相似文献   

4.
凯特杏简易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前30~40天,经济效益提高15~20倍。1.简易塑料大棚的构造所建大棚为南北拱圆式大棚,跨度为10米,长度为60米,大棚顶高2.5米,肩高1.5米。采用钢筋水泥柱作为立柱,竹竿做拱架和悬梁。共5行立柱,主柱行间为2.5米。边行立柱间距为1米,中间3行立柱间距为3米。在中间3行立柱上方分别设置一条悬梁,并在每两个立柱之间每隔1米在悬梁上安置一个20厘米吊柱。拱轲每隔1米架在边立柱和吊柱上。大棚膜选用无滴膜,棚膜幅与幅之间相互压茬。在每2个拱架中央用一条压膜线压紧,通风时在棚肩部两幅棚膜压茬处掀…  相似文献   

5.
辣椒双层拱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双层拱棚生产因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而深受广大菜农欢迎。扶沟县从 1 997年开始发展双层拱棚辣椒 ,目前面积已达到 4万亩 ,一般亩收入 90 0 0元以上 ,高者可达 1 30 0 0元。其具体技术是 :1 双层拱棚的建造双层拱棚由内外两层大小拱棚所组成。外拱棚跨度 5.7~ 6m ,拱顶高 1 .8m ,长度视地块而定。建造时 ,用 4~ 5m长、直径 3~ 5cm的两根竹杆尖端对接扎牢后 ,弯曲成半圆形拱架 ,两端插入地下 40cm深即可。拱架间距 50~ 60cm。各拱架顶部和两侧腰部分别用 5道同样大小竹杆相连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若遇雨雪天气可每隔 4~5…  相似文献   

6.
高建新 《河南农业》2014,(13):38-38
<正>一、双层拱棚的规格及结构(一)大棚(外棚)长度50~100m,跨度5.6~5.7m,高1.7~1.8m。拱杆用下端直径4~5cm的2根竹竿对折而成,拱架间距0.5m,3~5道拉杆与拱杆连接,竹竿最好用布条缠住,以防止撑破棚布。为防止大雪压塌大棚,可在大棚内中心线每隔2~3m加1根直径5cm、长度为2m左右的立柱。用厚8dmm、宽8m的长寿无滴膜覆盖,上用压膜线压紧防  相似文献   

7.
建造大棚 半地下塑料大棚宽度为5.5米,长度为10米左右,深度为0.3-0.5米。按挖出的土垛成墙,北墙高1.5米,南墙高1米,东西墙顺坡垛成。上面搭竹竿、塑膜、草苫。南北墙每1.2米长设置1个通气孔(直径为25厘米),东、西墙一面留门,一面留窗,可进气可排气。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6,(11):4-4
小拱棚栽培草莓,植株生长健壮,能提前19~22天成熟,采收期较露地栽培延长13天,总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17%,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建棚小拱棚一般可按2个栽培畦的宽度(约3米宽)设置。将竹片或木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南北两边畦背的外缘,沿畦长方向每隔0.5米插1根,并在中间畦背适当埋设立柱支撑,使棚架中间拱起高度为1米,棚长10~20米为宜,以利于放风、管理。棚为南北走向,棚架上覆盖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二、定植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选有5~6片叶,茎短粗,新根多的匍匐茎苗或新茎苗定植。栽培田应选土质肥沃的土壤,每亩施优质腐熟圈肥700~800…  相似文献   

9.
1竹木结构大棚 1.1立柱。立柱分中柱、侧柱、边柱3种。选直径4~6cm的圆木或方木为柱材。立柱基部可用砖、石或混凝土墩,也可用木柱直接插入土中30~40cm。上端锯成缺刻,缺刻下钻孔,刻留固定棚架用。南北延长的大棚,东西跨度一般是10~12m,两排相距1.5~2.0m,边柱距棚边1m左右,同一排柱间距离为1.0~1.2m,棚长根据大棚面积需要和地形灵活确定,然后埋立柱。根据立柱的承受能力埋南北向立柱4—5道,东西向为一排,每排间隔3~5m,柱下放砖头和石块,以防柱下沉。柱子的高度要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0.
早春,利用大拱棚,进行西瓜与山药间作,可使西瓜与山药的收获上市时间比露地栽培提前45天以上,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拱棚结构 棚宽7米,棚中央拱高2.5米,棚长视地块而定。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08,(12):19-20
1 建好大拱棚,整地施肥 西瓜栽培一般都采用规模高大、结构坚固的拱圆形大棚,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管理方便、有排灌条件的沙壤土地上,建造时多采用南北向,棚长80-100米;宽7-8米,高1.8~2.2米。大棚建好后,整地施肥,在冬前深耕25~30厘米的基础上,定植前10天将土杂肥的一半撒施。翻入土中,  相似文献   

12.
1 设施构造与保温方式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筛选出结构简单、成本低、防风保温、管理方便的拱圆形塑料棚。棚高1 .7~ 2m ,跨度 5m ,长 30~ 1 0 0m ,东西走向。建棚时 ,先在棚一边每隔 1m埋 1条长 7~ 8m ,直径 3~ 4cm的竹竿 ,然后把竹竿弯曲成拱形架 ,用农膜三幅二缝覆盖棚面 ,缝相交 2 0cm ,用压膜线压紧 ,大棚最好于定植前 2 0天建成。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 ,小拱棚里覆地膜 ,小拱棚外面覆盖草苫。据测定 ,这种保温方式在郑州地区 2月份 (最低气温 - 1 5℃左右 )棚内最高气温可达 2 9℃ ,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3.
1.拱棚建设:选择背风向阳、灌排水方便的地块.建南北向拱棚或东西向一面坡棚。棚高1.5—2米.宽度4~8米.长度视面积而定.一般每公顷需移植棚300平方米左右。一般在3月初扣棚增温。  相似文献   

14.
1.林地的选择与拱棚搭建.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生长5~6年以上速生林地,行间以5~10米为宜.在林下行间搭建简易的拱棚,拱棚规格为宽5米,高2米,长50米,建造时先搭床架,做三个床架,两边宽各0.8米,中间宽2米,两床架之间留70厘米走道,规格是距地面高25~30厘米,每20厘米用14号铅丝纵向拉紧.两端用树木固定,选择这样的拱棚,用8米长薄壁铁管,做成拱形,插入地下基座上,每3米一根固定,用12号铅丝连接,上覆8米薄膜,每棚造价3000元左右,可放入菌棒5000个.  相似文献   

15.
<正>1拱棚结构棚宽7米,棚中央拱高2.5米,棚长视地块而定。拱形棚架材料一般使用水泥预制件,也可用两根竹材,下端分别埋土固定,上端向里呈拱形弯曲,接头处用铁丝拧成棚  相似文献   

16.
1建棚 凤尾菇适宜大棚保护地栽培.规模可大可小,一般建造0.5亩,大棚南北向建造,半地下式,地下0.8米,地上部分四周用装满士的蛇皮袋垛墙高1.4米,棚的宽度为外宽6.5米、内宽4.5米,东西两墙上面用竹竿搭好拱架,中间用2.5~2.6米支柱支撑,然后在拱架上覆盖无滴塑料膜即可.夏天棚上要设遮阳网,冬天用草帘保温.  相似文献   

17.
1.小拱棚结构 1.1育苗棚 2月中旬开始扣小拱棚烤地,棚的结构:高2米、宽7米、长8米,南北走向,骨架用竹、木,膜用聚氯乙烯无滴膜. 1.2栽培棚定植秧苗时建栽培小拱棚,拱架用棉槐条(山上的一种小灌木)上铺0.014毫米厚的地膜,拱棚高30厘米、宽40~50厘米.  相似文献   

18.
五膜大棚西瓜间作套种甜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五膜大棚单种西瓜栽培模式所谓五膜大棚是全田铺设地膜,在每个栽培畦上扣一个2米宽小拱棚。2米宽拱棚外面再加扣一个3米宽拱棚,在大棚顶膜内侧与顶膜隔开20厘米吊一层薄膜保温幕,再加上最外面的一层大棚膜,共5层膜。大棚横跨12米,棚内一行中柱,两行腰柱,两行边柱。5行柱子自然隔成4个横向栽培畦,畦中间稍凹,中间栽一行西瓜,即每棚种4行西瓜。  相似文献   

19.
一、苗床管理 1、中苗壮苗模式: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13cm左右,地上部分的茎、叶达到3.3.1-1.8模式.即中茎不超过3mm,第一叶鞘高不超3公分,一叶与2叶的叶耳间距为1公分,  相似文献   

20.
1建大棚 大棚南北长118米,宽48米,总面积6144米^2,单栋面积1536米^2。钢架结构、钢架拱形中心距地面高3.75米。每栋之间用混凝土支柱上放凹型水泥槽相连.与边墙同高,均为1.6米,北墙高3.85米,南墙高0.8米,以上为钢窗风口。墙体厚均为0.6米的空心墙,内填炉渣,每栋定植一个品种,共栽植511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