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东四号元麦是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杂交选育成,组合为4-2×(矮早三×75-9)F_1。4-2为(东大1号×捷克大麦)×浙114组合中选出的二棱抗黄花叶病大麦中间材料。75-9为加拿大黄金大麦×黑六柱元麦中选出的二棱抗黄花叶病元麦中间材料。81年杂交,83年选到几个优良单株北繁,在黑龙江仍有分离,从中又选择了二十几个单株秋播。84年发现第二号株行最优,从中拿出一半种子北繁,秋播时参加品比,85年亩产605斤,比浙114增产15.8%,表现突出,参加南通市区域试验。86年四点平均亩产648斤,比浙114亩产583.3斤增产64.7斤,折11.09%;比立新一号亩产551.3斤增产96.7斤,折17.53%,在七个  相似文献   

2.
大麦浙农大3号(原名82—03、83—28、84—17、我县为83—28)系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大麦组育成的新品种,杂交组合为76—6477×76—20,1984年冬引入我县,经两年试种,一致认为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好,并己列为我县大麦当家品种,至87年冬种可普及推广。一、产量水平浙农大3号产量水平较高,且稳产。84—85年县区试,6个点平均产量为278.8公斤,居区试首位,比对照品种早熟3号  相似文献   

3.
汕优桂34     
汕优桂34原名汕优3024—1,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釉型感温新组合。它产量高,株型好,抗性较强,米质较好,在华南南部早、晚双季均可种植,早稻在南宁生育期128天,晚稻115天,其他税稻地区可作中、晚稻种植,生育期130天和115天左右。 该组合1983—1984年参加广西杂交早稻区试,名列第一。1983年早稻10个点平均亩产1007.8斤,比汕优2号增产10%,1984年早稻9个点平均亩产1041.3斤,比汕优2号增产5.3%。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试,名列第一位, 14个点平均亩产862.41斤,比汕优2号增产6.26%,其中8个增产点平均增产10.4%。1983年广西浦北县晚稻试…  相似文献   

4.
199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四个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黑农35号 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1978年从黑农16×十胜长叶的杂交后代品系哈76—6296中系统选择而成。 2.产量表现:1986—1988年区试,1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为2312.8kg,比对照品种丰收19号增产7.2%。1989年生试,5点次平均公顷产量为1870.5kg,比对照品种丰收19号增产9.4%。  相似文献   

5.
如东七号原编91-305,是我们从87-47(自育中间材料)×冈2组合中选育成。1987年更繁、1990年田间鉴定白粉病免疫,更繁、1991年稳定。1991~1992年鉴定,3重复平均亩产382.5kg,比如东3号增产7.22%,显著。1992~1993年如东县大麦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02kg,比苏引麦2号增产9.72%,极显著。增幅为6.83%~11.77%。1993~1994年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居6个参试品种(系)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6%,1994~1995年上海市区试亦为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4%,2年平均增产17.5%。1996年上海市审定定名为如东七号,准备代替…  相似文献   

6.
徐优3—2系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1986年用中粳不育系徐80—7A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的宁恢3—2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母本徐80—7A于1992年10月通过专家组现场鉴定,1993年4月同时通过江苏省审定.1产量表现。 1988~1989年复测鉴定和品比试验产量较本地当家品种徐稻2号增产15%~20%,比强优势杂粳组合盐优57增产5%~7%。1990年江苏省杂交粳稻预备试验,平均单产628.7kg/亩,较盐优57(CKl)和盐粳2号(CK2)分别增产8.62%和14·85%。1991~1992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两年平均…  相似文献   

7.
长果种黄麻新品种070—36是我所1970—1976年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叶卵园形是其显著的植物学特征。1977—1978年在13个点试验,最高单产952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6.34%。1978年在湖南南县立新大队基点示范种植21亩,平均单产熟麻350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1.9%。  相似文献   

8.
浙皮2号(原名83—1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一个大麦新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分蘖性强,矮杆抗倒和耐迟播的特点。1984年引入我市试种并参加市大麦品试,1985年进行繁殖,1986—1989年全市累计种植面积2360亩。据1984—1985年度5个试点汇总:浙皮2号平均亩产313.5公斤,比对照浙皮1号增产4.29%,仅次于秀麦1号和浙农大3号,据11个参试材料的第三位;1987年市原种场种植浙皮2号146.8亩,在生育中后期屡遭冷害的不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由来 “宁镇一号”春大豆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和江苏省镇江地区农科所协作育成。1976年从江苏农学院提供1138-2(♀)×比松(♂)组合F_2的部份群体,通过春、秋、冬三季加代繁育和选择,1978年得相对稳定的品系“78-17”。于1979—1980年参加江苏省春大豆新品系多点鉴定,两年平均比对照太兴黑豆增产38.1%。1981—1982年参加江苏省春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比对照太兴黑豆增产34.7%。1982一1984年参加国家南  相似文献   

10.
浙皮2号,原名83—1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78—843×78—932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1986年引入我市试种,1988年9月经湖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适于湖州市三熟制茬口搭配种植。该品种在湖州试种推广以来,表现早熟、高产、稳产。既能缓和三熟地区季节紧张的矛盾,又能达到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11.
六优C堡(六千辛A/C堡),母本不育系为江苏省农科院以( 691×千重浪)×辛尼斯的后代与BT型细胞质回交转育而成的六千辛A,父本恢复系从C57/城堡 1号后代株系中测交所得。该组合于1983年育成。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联合鉴定,合肥点(单晚)折合亩产1001.3斤,比对照“105”增产9.2%,居30个组合的第8位。1984年继续参加南方稻区联合鉴定(单晚组),各点平均亩产1099。5斤,比对照“105”增产6%,居33个组合的第11位。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粳稻单、双晚组区试,平均亩产837.8斤、707.1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1.8%、0.5%。同年在安徽省试种3765亩(其中有双晚27…  相似文献   

12.
1991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四个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馥 《大豆科学》1991,10(2):162-163
一、绥农9号 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以绥农4号×(绥农5号×Amsoy)F_1,选育而成。 2.产量表现:1987~1989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249.0kg,比标准品种合丰25号增产8.05%。1989~1990年生试,平均公顷产量2149.43kg,比标准品种合丰25号增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过千斤的县,1983年18个,1984年增加到43个,1985年达到50个,面积为1000万亩,平均单产达1039.8斤。连云港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200斤;镇江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100斤;宿迁县1985年种植麦茬杂交稻63.24万亩,每亩平均单产1128.2斤,比1984年每亩平均增产90.2斤;丹阳县种植38.89万亩,平均单产1242.5斤,比1984年每亩增产63.5斤。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超千斤的经验:一是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他们认为,杂交水稻能否发展,产量能否提高,关键取决于领导对杂交稻生产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他们首先狠抓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布局,统…  相似文献   

14.
(一) 选育经过 湘春78—141是1975年用六月白为母本,四月白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 (二) 增产效果 1、1979年所内鉴定,亩产381斤,比对照矮脚早增产14.07%。 2、1981年参加省预备区试,11个点平均亩产278.3斤,比对照矮脚早增产10.5%。 3、1982—1983年省区试平均亩产288.47斤,比矮脚早增产8.84%,比湘豆5号增产7.8%。结合方差分析结果,湘春78—141较两个对照品种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15.
淮鲜豆6号为丰产、优质、中熟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698.9公斤/亩,较对照品种通豆6号增产7.3%;平均鲜籽粒产量367.8公斤/亩,较对照品种增产8.5%;抗倒伏,品质好,口感甜糯,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一、生产性能: “119”是我所用红410×湘矮早9号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良种。1982年本所品比试验,亩产794.7斤,比对照种红410亩产789.3斤增产0.68%,地区农校引种0.15亩,亩产943斤,比红410亩增44.1斤,增产4.9%,名列第一。1983年参加地区中熟组区试,据15个点统计平均亩产812.6斤,居中熟组首位,比对照种7944亩产799.04斤亩增13.12斤,增产1.64%;比胜红16亩产786.62斤亩增  相似文献   

17.
苏棉 1 8号经 1 996— 1 997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 ,两年平均皮棉产量为1 52 5 35kg·hm- 2 ,比对照品种泗棉 3号增产 1 1 47% ,名列第 2位。 1 999年参加江苏省抗病棉新品种 (组合 )生产试验 ,平均皮棉产量为 1 361 55kg·hm- 2 ,比对照品种泗棉 3号增产 1 5 38%。经稳定性分析 ,苏棉1 8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川农大 5号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杂交育成的啤饲兼用的高产二棱大麦品种 ,原代号为 1 1 2 1 ,母本为 89- 0 91 5×渝裸 1 0 9,父本为浙农大 3号。其中 89- 0 91 5由上海市农科院黄培忠先生提供 ,渝裸 1 0 9和浙农大3号分别来自重庆市作物所和浙江农业大学。该品种于 2 0 0 2年 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1 区试中的产量 :2 0 0 0年川农大 5号参加四川省院、校大麦育种协作组的区试 ,5点(德阳市、邛崃市、三台县、仁寿县和射洪县 )平均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5340kg ,比对照浙农大 3号增产 1 1 1 % ,居全试验…  相似文献   

19.
长果种黄麻新品种070-36是我所1970-1976年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叶卵园形是其显著的植物学特征。1977—1978年在13个点试验,最高单产952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6.34%。1978年在湖南南县立新大队基点示范种植21亩,平均单产熟麻350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1.9%。现将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鉴定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浙皮2号(83—12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择,于1983年育成。1990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为优良大麦品种。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亩产240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1986、1987年两年省大麦区域试验,折亩产217.2、237.3公斤,比早熟3号分别增产5.6%、5.93%。其中1987年省区试浙北片(包括杭加湖宁绍地区)10个点试验,折亩产282.46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9.87%,达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