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籼粳“桥梁”育种杂种后代的高结实率特性可以稳定地遗传,早代选择有效,从而有可能解决籼粳杂交因早代结实率太低而使优良植株落选的问题。通过亲本、F1各性状以及各性状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籼粳“桥梁”育种后代其它农艺性状的选择可以用常规的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方法,其中也存在着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但个别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可能。由于亲子相关密切,选用杂交方案时应考虑亲本的表现、育种的目标以及所要选育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8个青海云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并通过多性状选择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材性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早材管胞长度与早材双壁厚度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树脂道比量、生长轮宽度和晚材径向管胞腔径的变异系数较大(21.0%~34.2%),管胞比量和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小(0.50%和3.9%)。基本密度与管胞形态(晚材胞壁率、早材双壁厚度和晚材径向管胞腔径等)及组织比量(除树脂道比量)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22个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重复力在0.5以上。早材管胞长度与其它材性性状间的正负相关关系基本上和晚材管胞长度与其它性状的正负相关关系一致;基本密度与早材弦向管胞直径、管胞数量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生长轮宽度、晚材宽度、早材弦向管胞腔径、早材径向管胞直径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早材胞壁率与晚材胞壁率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晚材率与早、晚材管胞长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管胞比量与木射线比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生长性状与材性性状联合选择的方法筛选出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3号、11号和17号)。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大豆育种工作中,提高脂肪或蛋白质含量已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但这一性状难以用直观方法测定。目前条件下,在选择时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关于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其他性状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曾有报道,认为与百粒重、种皮颜色等性状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致可以做为育种选择的参考,但这些研究所用的样本数量欠少。本研究以辽宁省保存的品种资源为试材,对百粒重、生育日数、植株高度等数量性状及种皮颜色、脐色、荚熟包、粒形、叶形等质量性状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测定,试图研究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这些能直观测定的性状之间的连锁程度,为选育脂肪或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提供依  相似文献   

5.
玉米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多,但因各地气候条件、试验试材、试材数量和试验方法等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结果也有差异。本文采用3年的试验结果(1980~1982)共计241份材料,对各性状之间及其同籽粒产量(小区产量折合亩产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同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供玉米育种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2018年京津唐水稻区试组试验、中早粳晚熟组试验和优质稻区试组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SPSS 22.0软件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及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京津唐区试组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优质稻区试组产量与全生育期、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中早粳晚熟组的水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相对较高。水稻育种中,提高产量应选择植株偏低,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的种质资源和品种。  相似文献   

7.
红籽瓜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9份红籽瓜自交系为试材,对其植物学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植物学性状间的相关最密切,其次是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品质性状与植物学性状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瓜种子重、单瓜种子数,其次是千粒重、单瓜重、主蔓长、叶片数。以多个性状为目标的选择育种过程中,通过控制主蔓长和叶片数,从而提高单瓜种子重、单瓜重、种仁重和出仁率。  相似文献   

8.
1991年笔者在“辽宁农业科学”第1期发表的“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论述了有关基础试材的选择及自交系的选育方法、目标等方面的问题。时隔5年,感到有些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拓宽育种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推进育种事业的发展,本着从实际出发,总...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分含量、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可以在早代进行表型混合选择;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其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大,以晚世代选择为好。各品质性状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在同一组合中同时提高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非常困难,选育专用型品种的育种策略是品质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萝卜肉质根膨大过程中主要农艺学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皮色、肉质色萝卜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肉质根膨大过程中的主要农艺学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萝卜生长过程中,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同步进行,地上部的生长状况,影响肉质根的膨大,进而影响产量;育种过程中,选择根重/叶重比值大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小麦品种性状演变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山东省建国以来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为试材,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理性状、抗病性、生育期等不同角度,对30多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估计了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等重要遗传参数。用GM(1,1)模型对90年代主要性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灰色预测,对今后小麦性状改良潜力、育种的主攻目标、理想株型育种、高光效生理育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加工番茄丰产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23个加工番茄品种(系)为试材,将28个性状根据生物学意义归纳为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进行基因型值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株结果数,而单株结果数与均果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加工番茄的丰产育种中,应选择结果数较多、果重适中的材料;可滴定酸与V-C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可滴定酸的选择可间接地对V-C进行选择;在相关性上起作用的性状主要有开花期、每果序果数、单株果数、均果重、果实横径、V-C和茄红素等,为了选育丰产、优质的加工番茄新品种,应重视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省圆葱采种历史短,平均采种量不高。目前,除品种、气候、栽培条件影响采种量外,种球越冬贮藏温度对采种量的影响也很大。为此,1982年秋到1983年夏我们进行了种球越冬贮藏温度对圆葱采种量的影响的研究。一、试材和方法供试品种为熊岳圆葱,种球直径为7厘米。田间验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为1.6平方米,每小区栽植10棵。种球于1982年11月30日前在常温下进行贮  相似文献   

14.
山杜英种源苗期性状和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首次对15个山杜英种源的苗期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采种母树的木材材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木材基本密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与遗传因素的制约有关。并初步筛选出龙南、全南、信丰、遂川等几个表现较好的种源,为今后山杜英的进一步育种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叶富含甜菊甙,是有发展前途的甜料作物。为了提高甜菊生产能力,国内外普遍重视甜菊育种工作。几年来,我们对甜菊一些主要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性进了研究。一、试材与方法试材采用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引进的甜菊品种。试材在田间常规栽培,于现蕾始花期取样调查。调查株除病残株外,随机连片选取。单株生产力,以单株干叶产量表示.即单株无病成熟绿叶的干重。  相似文献   

16.
依据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以及国家区试等试验结果,对定西40号遗传背景、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以及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定西40号选育采用的亲本遗传基础丰富、早代选择抗病性、较高世代选择农艺性状和品质的选育方法有效。定西40号丰产性好,国家区试折合产量2 805.6 kg/hm2,较对照增产11.48%;抗旱性3级;对条中32、条中31、条中30、水-14等混合优势小种表现免疫;含粗蛋白(干基)15%以上、湿面筋(干基)33%以上;稳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我国西北旱作春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早世代稳定品种和材料与生产上的优良品种和育种中的优秀材料杂交,在早世代(F2、F3)选择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一致的株系或品系,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新材料。并对早世代稳定品种遗传机制、育种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认为水稻早世代稳定作为一种育种手段,必须和其他育种方法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大豆改良种质的评价、创新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大豆改良种质研究工作与育种工作同步,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连续被列为“七五”至“九五”国家攻关课题。种质研究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其工作内容包括种质的评价、改良创新和利用三个方面。经过长期的改良创新和反复筛选,迄今共编目和保存150个改良种质。1 改良种质的评价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省区(预)试结合,对综合性状好的种质进行多点鉴定;与育种工作结合,利用早代测产,以发现高配合力亲本;与分析化验专业结合,对现有种质进行高蛋白及双高(高蛋白、高油)筛选;与植保专业结合,对种质进行抗食心虫虫区及接虫和切片鉴定。本项研究实行了…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模、回交改良时期及决选世代等方面的种间杂交选育新技术。直接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育成“吉林小粒1号”新品种,1990年通过吉林省的品种审定并出口创汇。利用种间杂交新技术创造出主茎有效节数25个以上、单株荚数150个以上以及蛋白质含量50%左右的直立型育种中间材料;育成一批大粒高产优良新品系,现已进入省区试或省预试。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15个基本适宜青岛地区栽培条件的优良早、中熟桃品种为试材,以青岛当地选育的晚熟桃品种寒露蜜为对照,在相同环境和管理条件下,对所有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和生长结果习性进行了系统调查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市场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