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高林旭 《北京农业》2007,(15):16-18
高产、高效、优质和低耗,这是一切生产部门追求的目标。通过对不同的栽培方式,如露地(春、夏播)栽培、风障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再生栽培、扦插栽培及无土栽培等方式的探索研究,比较西瓜的产量、投资成本及经济效益,选择出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比较效益较高,简单易操作的栽培方式进行大面积推广。通过实验观察,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3种方式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开展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草包心栽培和当地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稻草包芯栽培在延迟出苗期的情况下,产量均比当地栽培的大幅提高,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稻草包芯栽培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因营养丰富、嫩滑爽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少数在自然条件下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广东则是我国草菇最重要的产区和鲜品消费省份,也是推动草菇栽培技术创新的地区,在国内最先实现室内周年栽培,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草菇栽培经历了旧法栽培到新法栽培,从室外栽培到室内栽培,从季节性栽培到周年栽培,从稻草栽培到废棉渣、中药渣等原材料栽培,从生料栽培到熟料栽培,从大田栽培到简易菇房、工厂化厂房栽培,从畦式栽培到袋料栽培、层架栽培、工厂化栽培等。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材料特点,摸索出各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介绍了草菇特点和产量概况,从草菇栽培用种的繁育、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式、菇房结构建造与加温方式、栽培方法等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我国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对我国草菇产业半个多世纪的栽培技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同时对草菇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相似文献   

5.
草莓的立体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草莓的各种立体栽培模式,包括管道化栽培、立柱式栽培、基质袋栽培等栽培模式,以及营养液在栽培过程中的EC、PH的控制和草莓立体栽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金鑫  何翠  曾旭 《农学学报》2022,12(1):65-69
通过简述魔芋生长环境需求特性,总结魔芋庭院栽培、净作栽培、大田间套作栽培、林下栽培、轮作栽培及保护地栽培等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栽培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应从广泛开展魔芋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与利用,构建魔芋间套作、轮作栽培新模式,提高魔芋种植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扩大魔芋种植范围,创建有机栽培模式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7.
在由水稻土向菜园土转换期内,比较了有机栽培、特别栽培与常规栽培对芹菜、西兰花、萝卜、生菜4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4种蔬菜的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即有机栽培最高,常规栽培最低,特别栽培居中;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蔬菜增产幅度达到57.13%~377.46%,且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有机栽培蔬菜的品质优于常规栽培,其VC、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较低;特别栽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介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之间。  相似文献   

8.
高温白灵菇Pnkw-8味道鲜美,经品比试验及生产性试验证明,该品种可使用温室栽培、阳畦栽培、拱棚栽培、林阴地栽培等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可采用立体墙式栽培、平面覆土栽培等。为提高产量、增强品质,高温季节以采用覆土栽培模式居多。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及高垄深沟栽培,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供肥状况,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且在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产量状况表现为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高垄深沟栽培>常规栽培>稻草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10.
冬种马铃薯6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菜用鲜食和出口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作为试验材料,进行冬种马铃薯的稻草包芯加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加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包芯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黑地膜覆盖栽培和露天常规栽培,共6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包芯加黑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加黑地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出苗速率,还是在植株生长势、抗病性以及产量和商品薯率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栽培方式,与露天常规栽培相比增产明显,分别达到了48.16%和35.50%;而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包芯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增产则较小,分别增产18.77%、11.97%和8.57%。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科学》2014,(4):17-21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与水稻生长的影响,优化吉林省盐碱稻区栽培模式。以吉粳88和吉粳111为供试材料,通过在中低度盐碱稻区设置传统精耙地栽培(对照)、旱平免水耙栽培、三增综合栽培3种不同栽培模式,并测定在3种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根系氧化活力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土壤的改良效果方面,无论在低度盐碱稻区或中度盐碱稻区,与传统精耙地栽培相比较,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三增综合栽培旱平免水耙栽培传统精耙地栽培。在水稻生长方面,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水稻成穗率、根系活力以及实际产量均高于传统精耙地栽培,其中三增综合栽培下,吉粳111和吉粳88产量平均为10 204.8 kg·hm-2和10 662.9 kg·hm-2,比旱平免水耙栽培增加了21.0%和22.2%,比传统精耙栽培增加了30.3%和26.2%。这些结果表明,三增综合栽培模式相对于旱平免水耙栽培和传统精耙地栽培有明显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土壤栽培为对照,有机土(腐熟玉米秸、腐熟牛粪和普通土所配制)膜限根栽培与非限根栽培为处理,研究日光温室中番茄植株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土栽培下的番茄生长势明显优于普通土壤,且有机土栽培的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均高于土壤栽培,最终有机土栽培的番茄产量提高、营养品质改善,且成熟期提早。与限根栽培相比,随番茄栽培的延续,非限根栽培中有机土的营养物含量在前期与限根栽培相当,而中后期却明显低于非限根栽培,其有机质、电导率和全N、P、K的下降速度较高。此外限根栽培的耗水量明显低于非限根栽培和普通土处理,表明非限根栽培的肥水渗漏较高,而限根栽培可使肥水损耗率显著降低。限根栽培与非限根栽培相比番茄的坐果数明显提高,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也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31.3%和8.3%。有机土栽培番茄的营养品质如总糖、番茄红素含量明显增高,而有害物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且限根栽培的又明显优于非限根番茄。因此有机土栽培具有促使番茄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效果,而限根栽培明显优于非限根栽培,且具有更好的节水节肥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桶式栽培、槽式栽培、袋式栽培等3种不同栽培方式,对辣椒生长状况、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桶式栽培下的辣椒地上部生长与袋式栽培和槽式栽培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根系生长势明显优于其他2种栽培方式;同时,桶式栽培显著提高了辣椒的单株产量和果实数,增加辣椒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3种栽培方式对辣椒植株各部分5种主要元素含量的影响中,桶式栽培和槽式栽培在氮含量和钾含量上显著优于袋式栽培。说明采用有机基质桶式栽培有利于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可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04,(1):17
1.省力栽培省力栽培是日本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已研究成功的高设栽培(含营养液立体栽培)、空中采苗、棚式育苗等省力栽培方法已开始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996年长崎县草莓栽培面积305公顷,其中高设栽培面积5.2公顷,省力栽培(营养液栽培)使每公顷劳动时间由25 000小时降至16 000小时:而且改善作业姿势,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栽培方式大多选用大棚栽培,大棚栽培金针菇比较方便,所需条件不是很高,栽培过程中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均易于控制。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探讨大棚栽培金针菇的关键技术,避免错误操作影响产量。从菌株、配方的选择、栽培袋的制作、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金针菇大棚栽培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大棚栽培金针菇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一些栽培要领,为广大金针菇栽培户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不同灵芝菌株的差异,探究其最佳的栽培模式,可为灵芝精深加工源头提高优良的栽培品种和栽培模式。通过不同栽培模式对4个灵芝菌株其子实体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段木栽培中黄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段木栽培中平芝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而平芝三萜含量最高。灵白、平芝和黄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段木栽培皆高于代料栽培,野生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代料栽培明显高于段木栽培。由此可见,不同灵芝菌株适宜于不同的栽培条件和栽培模式,这为选择获得活性成分高的专有灵芝菌株及相应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直播栽培模式对常规晚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设置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强化直播栽培、常规直播栽培(对照)和无氮直播栽培(N 0)4种直播栽培模式,观察不同直播栽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2年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产量平均分别达10.0、9.2 t/hm2,较常规直播栽培分别高出20.5%、10.2%;与常规直播栽培相比,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水稻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型显著增大,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显著增加。因此,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是常规晚粳稻较优的直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玉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使得玉米生产省工节本增效,本文主要列举了单粒播种栽培、宽窄行栽培、大垄双行栽培、“二比空”栽培、一穴双株栽培、免耕无公害栽培、地膜覆盖栽培7种栽培技术,尤其“一穴双株栽培”是当前农业专家研究的玉米生产重要栽培技术,经过田间试验证明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并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栽培条件下水稻根系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酶活性在拔节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低,其MDA含量较高.相反,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活性在灌浆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高,其MDA含量较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后期衰老较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慢.  相似文献   

20.
采用控产(30 t/hm2)栽培方法,对葡萄塑料大棚、避雨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下的主要物候期、果实品质和病害发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藤稔葡萄的生物学表现不同。塑料大棚栽培的果实,其成熟期分别比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提前18、20 d;塑料大棚栽培的果实风味佳,固酸比极显著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栽培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调查多发病害黑痘病和霜霉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塑料大棚栽培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白粉病的2项指标为塑料栽培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间无显著差异。藤稔葡萄在荆州地区栽培的最佳方式是塑料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