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促进我市春季大白菜生产.实现大白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2002年我市引进了河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培育的国审品种——豫新5号春白菜进行试种,2003年进行了大面积丰产栽培示范,取得了成功。示范点设在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东八里庄.丰产面积10亩(1亩=1/15公顷),平均毛菜产量8209公斤/亩,净菜产量5128公斤/亩,每亩平均效益4102.4元(安阳市2003年6月份大白菜市场零售价0.8元/公斤)。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类型和品种繁多,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是秋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大白菜为高产蔬菜,因此能以低廉的价格大量供应。其营养丰富。柔嫩适口,品质佳,耐贮存,是秋季生产、冬季上市最主要的蔬菜种类.食用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有“菜中之王”的美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品质和无公害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生产无公害大白菜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1975~2010年山东省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的大白菜生产状况及其品种更替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975~2010年山东省沿海地区大白菜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经历了先降低后缓慢增加再快速增加的3个发展阶段,年际间变化幅度大且整体表现出增加趋势;大白菜小产量(总产量103t)栽培品种虽然占总产量的比例小,但品种数量多,对丰富我国大白菜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大白菜大产量(产量≥104t)栽培品种数量较少,但是占总产量比例大,对于推动山东省大白菜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 大白菜是一季生产半年供应的蔬菜,在蔬菜生产供应中占有重要位置。前几年由于主栽品种长期使用青杂中丰、山东4号等单一品种,播期沿用传统的“立秋”前后播种的习惯,施肥不合理,软腐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大白菜产量一直低而不稳,特别是遇到气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1985~1988年在本所实验场地进行,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针对影响大白菜产量的播期、密度、氮、磷、钾肥5项主要可控因素进行了定量性的综合研究.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解析了播期、密度、氮,磷,钾肥主要因子间相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筛选出了大白菜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并经生产验证,每套方案的大田产量与模拟产量相符.经1989~1991年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高产、优质、低投入、高产出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大白菜具有价格低廉、品质柔嫩、口感酥脆、营养丰富、吃法多样、耐贮存、好运输的优点,深受人们的欢迎。近几年来,随着陇南地区大白菜春播面积逐年增加,但生产上还存在先期抽薹、包球不紧等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影响春播大白菜生产的产量和效益。为此,我们于2007~2009年在成县试验基地开展了春播大白菜栽培试验,总结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优良一代杂种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能增强抗病性.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杂一代种子进行大白菜生产.  相似文献   

8.
1995,1996年选择7个大白菜品种进行夏结球大白菜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金负我夏,健春,春大将3个品种在产量,结球紧实度及抗逆性均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夏结球白菜品种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 栽培早熟大白菜,对提早秋菜上市、增加花色品种和解决秋淡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增加了农户种大白菜的收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省大白菜早熟栽培面积迅速增加,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延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致使产量产值较低。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协作,开展了大白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前几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大白菜早熟栽培技术规程,供参考。1.选择适宜品种选早熟性好,生长期55—60天,耐热、抗病、高产的品种。据试验,目前以“早熟五号”(浙江省农科院园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近几年反季节栽培生产发展迅速,给农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夏季栽培难度较大,常会出现大白菜结球不实或不结球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商品质量,针对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1.
秋早熟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白菜是北方冬春淡季的主食菜,大白菜生产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市场供应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栽培早熟大白菜,对提早秋菜上市、增加花色品种和解决秋淡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增加了农户种大白菜的收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河南省早熟大白菜栽培面积迅速增加,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早熟、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延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致使产量产值较低.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协作,开展了早熟大白菜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在前几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大白菜秋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2.
夏秋大白菜在6~10月份上市.能缓和夏秋叶菜类蔬菜短缺.增加“秋淡”期间的蔬菜供应,且此期货少价高,经济效益好。但由于夏秋季高温干旱对大白菜生产极为不利.产量也不稳定。近几年,我地成功地采用“大白菜育苗钵育苗方式”进行快速栽培,达到了稳产、速产、丰产、高效的目的。在6~11月份5个月里.可5种5收.总收入亩超过15000元,最多达3万元,是普通栽培方式的2~3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由于大白菜具有产量高,耐贮性强,品质风味优良,所以在秋、冬、春季蔬菜生产及供应中具有重要地位。丽水市农科所种子种苗研究中心针对本市农业生产特点,在2003—2004年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引进“中白系列”大白菜新品种12份。经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中白66”大白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力强,品质好等优点,适宜在丽水市平原和低海拔地区作秋季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 大白菜是济宁市主要秋菜之一,常年种植10万亩以上。由于大白菜病害较重,产量低而不稳。1989年开始,我们连续三年进行了大白菜优良新品种的高产开发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三年累计开发81000亩,平均亩产10970公斤,比开发前的1988年亩增7070公斤,比开发区外的平均亩增4708公斤。总  相似文献   

15.
夏大白菜在6~10月上市,能缓和夏秋季叶类菜短缺,增加"秋淡"期蔬菜供应.但由于福州地区夏秋季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高温、干旱、多台风暴雨,不利大白菜生长、结球,且病虫害严重,对大白菜生产极为不利、产量不稳定.现将近几年福州地区通过引种和提高栽培技术取得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挖心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5-9216
[目的]探索袖珍白菜和超大白菜生产的新方法。[方法]对莲座前期、莲座中期、莲座后期、结球前期的大白菜分别进行挖心处理,研究挖心对其生长发育、结球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挖心的时间越早,越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及结球和得到较高的单株产量。无论在什么时期进行挖心处理都会对大白菜根、茎、叶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莲座前期挖心会出现侧芽易位,使产量降低20%;莲座中期挖心会产生袖珍型单株多球大白菜;莲座后期挖心会使得大白菜严重畸形并失去应用价值;结球前期挖心则会形成增产36%的超大型白菜。[结论]在不同时期挖心处理会使得大白菜出现侧芽易位、多球、严重畸形、超大增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圆白菜和大白菜一样产量高、耐储藏,是四季的佳蔬。德国人认为,圆白菜才是菜中之王,它能治百病。西方人用圆白菜的“偏方”,就像中国人用萝卜治病一样常见。圆白菜来自欧洲地中海地区,也叫洋白菜或卷心菜,学名是“结球甘蓝”。它是最为重要的蔬菜之一。圆白菜和大白菜一样产量高、耐储藏,是四季的佳蔬。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夏秋季高温干旱、多台风暴雨,对大白菜生产极为不利,产量也不稳定。几年来,我地成功采用“大白菜育苗钵育苗方式”进行快速栽培,在6~11月5个月期间,五种五收,5茬总收入亩均超15000元,最多达3万元,是普通方式栽培的2~3倍。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无公害春大白菜生产就是在合理选择生产基地和加强植物检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春季专用品种本身的优良特点,通过改进栽培方式、加强菜田管理,科学用水用肥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大白菜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与化肥污染,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大白菜产品。现将我县保护地无公害春大白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璟琨 《河北农业》2009,(10):28-29
大白菜黑斑病又称黑霉病,是近两年秋播大白菜上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尤其在2007年、2008年危害较重,一般田减产5~12%以上,严重田减产35%以上。染病菜株叶味变苦,品质变劣,已成为大白菜生产上继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后的第四大病害,也是影响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