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密云水库流域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为密云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年6—7月,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捡法对北京密云水库流域的5个生境[杏林(Ⅰ)、紫穗槐林(Ⅱ)、柳树林(Ⅲ)、桑树林(Ⅳ)和沙棘林(Ⅴ)]进行土壤动物调查研究。结果:共捕获土壤动物3 087头,隶属2门4纲15目,其中优势类群有4类,即中气门亚目、等节跳科、球角跳科和双翅目;常见类群有4类,即隐气门亚目、长角跳科、同翅目、鞘翅目幼虫,两者共占总捕获量的94.5%。在空间分布上,除生境Ⅴ外,其他生境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表聚性。在5个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Ⅰ=Ⅲ﹥Ⅴ﹥Ⅳ﹥Ⅱ;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Ⅰ﹥Ⅲ﹥Ⅴ﹥Ⅱ﹥Ⅳ;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Ⅴ﹥Ⅳ﹥Ⅰ﹥Ⅲ﹥Ⅱ;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Ⅲ和Ⅳ之间为极相似,其他生境两两之间为中等相似。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对暖温带地区山西农业大学庭院四种绿地类型进行了土壤弹尾纲动物的调查,用干漏斗法(Tullgren)提取鉴定到属,应用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绿地类型的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获得弹尾虫个体1724只,分属3目4科8属,其中,Entomo-bryidae(长跳科)为优势科包括3属,而Hypogastruridae(球角跳科)个体数却占绝对优势。不同绿地类型对弹尾纲的种群组成有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H′特征为:样地Ⅰ>样地Ⅱ>样地Ⅲ>样地Ⅳ,I号和Ⅱ号样地弹尾纲群落分布均匀且优势类群明显,其多样性指数高,群落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荒地植茶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及科学评价其生态效益,以四川省名山县生态茶园为例,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并以相邻人工林地为对照,研究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获取土壤动物11 720只,隶属于5门15纲32目36类;蜱螨目、线虫纲和弹尾目为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共有的优势类群;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密度-类群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均小于人工林,而群落个体数和优势度大于人工林;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波动大于人工林;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群落多样性及均匀性在土层中分布均呈现一定的表聚性;茶园土壤动物群落仅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层次间的显著差异,而人工林群落的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层次间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茶园土壤有机质、自然含水量、速效氮和全氮与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相关关系,而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和速效磷与群落特征无显著偏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
为填补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的空白,为该地区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捡法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4种代表性生境[刺槐-杨树混交林(Ⅰ)、人工油松林(Ⅱ)、栎类-油松混交林(Ⅲ)和橿子栎灌丛(Ⅳ)]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动物1 287只,隶属于4门11纲20目25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30.38%)、甲螨亚目(30.15%)和中气门亚目(14.69%),常见类群为双翅目幼虫(4.43%)、膜翅目(4.04%)、虫齿目(3.65%)、双尾目(1.48%)、小蚓类(1.71%)和线虫类(4.20%),其余为稀有类群。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特征起决定性作用。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垂直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的表聚性。4种生境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排序依次均为ⅡⅣⅠⅢ,Simpson优势度指数依次为ⅠⅢⅣⅡ;Ja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Ⅱ和Ⅲ之间为中等不相似,其他生境两两之间为中等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选取撂荒、耕作10年、50年与100年的吉林黑土、新疆灰漠土和撂荒、耕作20年与100年江西红壤及其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撂荒、CK、N、NP、NK、NPK、MNPK和1.5MNPK处理,研究长期耕作、定位施肥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结果】共采集农田土壤动物26571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163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939只,隶属4门5纲26目。弹尾目、膜翅目、蜱螨目为农田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显示,长期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仅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均匀性差异显著(x均匀性(2)=6.045,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以及群落多样性差异性(x个体数(2)=17.26,x类群数(2)=14.03,x多样性(2)=15.61,P0.001)。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动物类群一般在撂荒处理中数量最多、耕作早期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最少;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撂荒、有机肥配施处理中最高。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影响不均衡,其中对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对均匀性影响最小。研究时段,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典型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P0.01),其中土壤全氮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和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而土壤有机质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和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大。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因素对由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变化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与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有关。农田主要类群因素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主要养分变化。  相似文献   

6.
2013年7—10月,对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15 808只,隶属于3门,7纲,20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和鞘翅目2类,稀有类群为寡毛类、缨翅目、等翅目、石蛃目、鳞翅目、革翅目6类;优势度方面,海拔最高的样地最大,海拔最低的样地最小;各样地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方法】于2014年5-10月,对位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习农场青稞田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对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动物536头,隶属3门9纲19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动物门线虫纲咀刺目Enoplida、节肢动物门蜱螨亚纲真螨目Acariformes和弹尾纲弹尾目棘跳科Onychiuridae,分别占土壤动物总数的12.87%,26.31%,17.54%;常见类群为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正蚓目Araneeida,蛛形纲蜘蛛目Araneae和甲螨目Oribatida,原尾目富芫科Fujientomidae,昆虫纲Insecta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双翅目Diptera、啮虫目Corrodentia、鞘翅目Coleoptera,占总数的36.94%;稀有类群为节肢动物门双尾目康虫八科Campodeidae、蜈蚣目Scolopendromorpha,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等翅目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缨翅目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直翅目蝗科Acrididae,占总数的6.34%;上述3类构成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土壤动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动态变化明显,7月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高,10月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最低,丰富度指数最高为8月,主要地下害虫为鞘翅目昆虫。【结论】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由优势类群、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组成;7月个体总数和优势类群个体总数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变化及其多样性指数的表现。【方法】于2021年6-9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4 500,4 600,4 700,4 800,4 900,5 000,5 100,5 200 m区域的草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Srensen和Cody。【结果】从研究区域共采集土壤动物2 061只,隶属5纲20目97科(群)。同一海拔区域在科级水平未出现优势类群,说明在科级水平上各海拔区域土壤动物的分布较为均匀;从目级水平看,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弹尾目、双翅目、前气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数的11.80%,24.07%,11.70%,19.55%和14.70%;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蜘蛛目、甲螨亚目和石蜈蚣目,分别占总数的1.60%,1.75%,8.83%和1.75%,其余目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海拔4 700,5 000和5 200 m区域较高,海拔4 500 m区域较低;Shannon wiener指数以海拔5 0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和5 200 m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000和5 200 m区域;群落丰富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 m区域;相似性指数Srensen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总体较低,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较高;Cody指数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相对较高,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逐渐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与其个体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藏北高寒草地,海拔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影响,放牧强度及不同季节的降水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蜘蛛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法、生物多样性分析法研究云南省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刺栲—华南石栎—红木荷群落(Ⅰ)、思茅松—小果栲—红木荷群落(Ⅱ)、披针叶楠—粗穗石栎—刺栲群落(Ⅲ)、西南桦—红木荷—飞机草群落(Ⅳ)和人工植被(Ⅴ)的蜘蛛群落多样性。共采集蜘蛛标本2 018头,隶属于24科77属152种。5个样地蜘蛛群落中III的物种多样性最大,Ⅰ、Ⅳ和Ⅴ多样性水平接近且居中,Ⅱ最小;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279-0.425,任意2个样地蜘蛛群落为中等不相似水平。Ⅱ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急需保护;Ⅲ的多样性水平最高,具有优先保护价值。灌草层蜘蛛亚群落最能代表整个蜘蛛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其物种丰富度S值与植物多样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区与对照区土壤动物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比较皆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共获得土壤动物4 740头,4纲15目32个类群,通过分析皆伐与未皆伐林分土壤动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蜱螨目、弹尾纲为皆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共占物种总数的88.36%,且皆伐区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度指数有所提高,而优势集中度指数C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甘肃敦煌西湖多枝柽柳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多枝柽柳的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选择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分别调查了35个20m×20m的样方,采集了经纬度、海拔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及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等聚集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枝柽柳群落中共记录植物20种,分属12科19属,其中,灌木层8种,分属5科8属,草本层12种,分属7科11属;该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丛组:Ⅰ多枝柽柳-芦苇群丛组;Ⅱ多枝柽柳+苏枸杞群丛组;Ⅲ多枝柽柳+盐节木群丛组;Ⅳ多枝柽柳沙包群丛组。多枝柽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375,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330,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487。从群丛组间比较来看,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相同的分布规律,依次为ⅢⅡⅠⅣ;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ⅢⅣⅡⅠ。从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来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20(α0.01)。种群格局分析表明,多枝柽柳和共建种芦苇的种群空间分布都呈显著的聚集分布,且芦苇对空间的侵占和填充能力要强于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12.
基于SSR技术分析玉米PX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SR标记方法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课题组组建的PX群体在5个世代、5个地点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PX群体不同世代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性位点比例为Ⅳ>Ⅱ>Ⅴ>Ⅲ>Ⅰ;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条带百分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表现为Ⅱ>Ⅳ>Ⅴ>Ⅲ>Ⅰ。PX群体5个世代聚类分析可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Ⅰ和Ⅲ世代,第2类包括Ⅱ、Ⅳ和Ⅴ世代。5个地点选择的材料可划分为杨凌和宝鸡、安康和汉中、延安3类。说明选择材料生态条件的相似性决定了群体遗传特征一致性,多元化的生态环境选择是扩大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调查保护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Ⅰ)、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Ⅱ)、白桦-蒙椴Tilia mongolica混交林(Ⅲ)、白桦-蒙古栎-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黑桦B. platyphylla混交林(Ⅳ)、山杨 -蒙古栎-黑桦混交林(Ⅴ)5种阔叶林中大型真菌资源分布状况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为日后保护区大型真菌保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随机踏查和样地法采集大型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大型真菌种群分布、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及大型真菌与植物的关系。  结果  保护区大型真菌共有213种,隶属于2门4纲19目54科119属;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香蘑属Lepista等共8属;植被类型Ⅳ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5种植被类型中为最高;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乔木层、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大型真菌各项指数影响较大;植被总盖度、草本盖度、郁闭度及海拔对大型真菌优势属显著相关;类型Ⅱ与类型Ⅳ之间大型真菌相似性最高,为0.27,类型Ⅲ与类型Ⅳ之间和类型Ⅰ与类型Ⅱ之间的相似性最低,均为0.14;从种聚类上来看,在距离系数25处,分为两大类,在距离系数为14处,可分为3个小聚群。  结论  植物在多样性、相似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内大型真菌分布,且植物类型越相似,大型真菌组成越相似。图2表7参28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印度芥菜对潮褐土Cd、Pb、Zn富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外源Cd、Pb、Zn的模拟试验,研究了7个品种的印度芥菜对潮褐土中Cd、Pb、Zn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壤Cd、Pb、Zn复合污染条件下,7个品种地上部对Cd的富集量平均值在2.73~51.23 mg/kg之间,地下部对Cd的富集量平均值为在7.32~101.33 mg/kg之间,地上地下部Cd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生境地表蚂蚁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Ⅰ)、牛筋条-黄荆林(Ⅱ)、余甘子-明油子灌木林(Ⅲ)、新银合欢+桉树混交林(Ⅳ)、桉树林(Ⅴ)、新银合欢林(Ⅵ)、多树种混交林(Ⅶ)、印楝林(Ⅷ)、云南松林(Ⅸ)等9种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群落的多样性。采集标本29 730头,隶属于5亚科20属46种。各试验地地表蚂蚁群落个体数量46-12 091,物种丰富度4-29,优势度水平0.191-0.77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97-2.250,均匀度指数0.181-0.791,Jaccard相似性系数0.033-0.697。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排序为Ⅰ>Ⅲ>Ⅷ>Ⅶ>Ⅸ>Ⅴ>Ⅱ>Ⅳ>Ⅵ。通过聚类分析,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可分为干热性群落、喜热性群落、偏湿性群落及湿性群落。自然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均以臭蚁亚科占优势。人工植被中的云南松林大头蚁占优势,生态恢复状况良好;其余人工植被的恢复状况尚无法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杭州城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浙江省杭州市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城市公园绿地植物丰富,共记录绿化植物44科79属120种,地被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最大,其次分别是乔木层、小乔木及灌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a)以乔木层的最大。与自然群落相比,乔木层较丰富,草本层种类偏少,灌木层缺少更新苗。群落类型主要分3种:类型Ⅰ为乔木-草本(小乔木及灌木-草本),类型Ⅱ为乔木-地被灌木-草本(乔木-小乔木及灌木-草本),类型Ⅲ为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灌木-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a)均为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Simpson多样性指数(D)类型Ⅲ〉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更接近自然群落,类型Ⅰ较差。表3参20  相似文献   

17.
以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木蓼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样方物种组成、沙木蓼生长特征、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木蓼群落物种稀少,组成简单,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占主导地位,表现出明显的荒漠草原植被特征。沙木蓼群落以旱生灌木层为优势层片,多年生草本层数量次之,1年生草本数量最少,群落稳定性主要由灌木层和多年生草本层决定。群落所处生境决定了群落重要值、生长量指标以及多样性指数。生境类型Ⅲ中沙木蓼生长量最大,表明该生境是适宜沙木蓼生长的生境类型,而生境Ⅱ中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为最高,群落优势度较低,表明该生境是适宜群落中大部分植物生长的生境类型。生境类型Ⅰ和生境类型Ⅲ相似,在群落特征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4种不同经营模式下(荒废野生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传统经营的山核桃林,参照有机化管理的山核桃林)昆虫群落结构的差异,对山核桃林经营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采用马氏网、灯诱和样方调查收集昆虫标本,利用Excel 2013,SPSS 19.0软件对昆虫多样性特征参数、群落稳定性、主分量、群落相似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共获得标本22 283号,共计9目84科163种,在物种数上优势类群均为鞘翅目Cole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个体数量上优势类群均为同翅目Homoptera和直翅目Orthoptera。从特征性指数看,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昆虫多样性指数为3.64,均匀度指数为0.74,表现都为最好;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昆虫多样性指数为3.12,均匀度指数为0.61,表现次之;马氏网法收集到的昆虫群落中,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林(P < 0.05),荒废野生和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林(P < 0.05),传统经营的山核桃林的昆虫优势度指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林(P < 0.05)。从群落结构稳定性上看,参照有机化管理的山核桃林的天敌与害虫种数比值(Sn/Sp)为0.39,表现最好,说明昆虫群落内部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及相互制约能力较高;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的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比值(St/Si)为0.04,表现最好,说明昆虫种间数量的相互制约能力较强。主分量分析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昆虫群落变化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相似性分析发现,在度量值为5时,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和参照有机化管理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群落结构接近,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和传统经营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生态结构最稳定,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次之。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无法荒废山核桃林,因此,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经营模式更适合农户,也是未来山核桃林经营模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方差(v)/均值(m)方法研究乌尔旗汉分布的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采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乌尔旗汉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样地Ⅰ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有少量白桦和山杨,样地Ⅱ和样地Ⅲ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有少量白桦;林分密度差异较大:样地Ⅰ(1 740株/hm2)>样地Ⅲ(1 080株/hm2)>样地Ⅱ(910株/hm2).样地Ⅰ和样地Ⅲ的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样地Ⅱ表现为随机分布.样地物种数为:样地Ⅰ (23种)>样地Ⅲ(21种)>样地Ⅱ(19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垂直结构上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除样地Ⅰ与样地Ⅲ的pielou指数(JsW)和样地Ⅲ的Alatalo指数(Ea)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外,其余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