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稻田养蟹是1条可以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不少生产者在稻田养蟹中带有盲目性,突出的有以下4点:(l)认为养蟹的稻田环沟越大越好.有的开挖环沟面积达整个稻田面积的40%~50%。其实,稻田养蟹的环沟,应根据养蟹需求结合汗埂用土情况确定,一般环沟面积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这样既可以节约开挖土方支出,也可以少措废粮田,同时也能防止市场变化,效益不高时,再返耕种粮。(2)认为养蟹苗种越多越好。有的1hm2放蟹苗种37500~15000只,以为苗多成活多,安全系数高。实际上,稻田养蟹lhmZ放苗种量应以5期幼蟹18000~22500只,餐种90…  相似文献   

2.
怎样预防农药对鱼的毒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玲玉 《湖南农机》2004,(1):29-29
农药一旦对鱼类造成毒害,其损失是相当严重的,轻者影响鱼儿生长,降低养鱼效益,重者全军覆没。因此,养鱼必须严格预防农药中毒。(1)在配药、拌种、制毒土或毒饵时,应尽量远离鱼池鱼塘,以免高毒药剂的挥发对鱼类造成毒害。(2)在鱼池鱼塘附近喷施农药时,要特别小心谨慎,尤其是喷施粉剂农药时更应注意,因药粉极易被风吹移而直接飘落到鱼池鱼塘对鱼类造成毒害。因此,在鱼池鱼塘附近喷农药要尽量选用弱风天气,并注意在鱼池鱼塘的下风喷施。(3)施药完毕后,施药器械和配药工具,如喷雾器、量杯、搅拌捧等,禁止在鱼池鱼塘内冲洗,应用水桶提水冲洗,冲洗…  相似文献   

3.
农药大多数为有毒物品,如使用或操作不当都易引起人、畜中毒或产生药害。高温季节,在农药的使用和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  相似文献   

4.
市场了望     
河蟹的家庭养殖技术 家庭养蟹是一项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家庭副业。养蟹池占地面积不大,不需花大量财力和时间,业余时间即可进行。 一、建池:开挖土池或建水泥池均可,大小不限,地点应选在靠近水源的向阳高处,水深1.2~1.5米,池四周及进排水口要建防逃设施。若水泥养蟹池中交替层叠瓦片,可造成人工洞穴,瓦片高度50~  相似文献   

5.
我镇推广进行“一塘双季”养蟹育虾新技术,取得亩净利3500~4000元以上,比单一养殖河蟹或青虾亩效益增加30%以上。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现将稻田养殖鱼、虾、蟹、鳝、鳖技术要点介绍,供参考。(1)稻田选择与整理。选择通风透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无毒、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田块作为养殖稻田。面积650~1300m2(约1~2亩)为一单元,最好连片开发。对选择的稻田,在移栽前要进行整田。具体方法:在田中开挖“田”或“日”字形水沟,水沟规格为沟宽1.5-2.5m,深0.8-1.5m,开挖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30%,挖出的泥土用于加固田埂,田埂加高夯实到30-50cm。仅养殖鱼或虾只须在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栅,养蟹、养鳝、养鳖还须在稻田四周增设用塑料薄…  相似文献   

7.
养鱼养蟹水稻田病虫草害的防治,必须选择对鱼蟹安全的农药,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否则对鱼蟹生长发育不利,甚至造成鱼蟹死亡。 一、注意生态防治 在稻飞虱发生较轻,短期内不会对水稻产生危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稻飞虱的假死性,结合上大水,用竹竿晃动稻株,使其落入水中供鱼蟹取食。稻田中如有  相似文献   

8.
剩余农药保管不善,不仅降低来年药效,还易错用、混用,导致人畜中毒事故。剩余农药保管应做到“四忌”。 一忌无标签。农药瓶或袋上的标签,有时因运输或使用时不注意,造成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此时要认真检查,并重新注明药名、含量以及用法用量,分类存放。 二忌敞口存放。乳、水剂农药瓶要盖紧内外益,用塑料布扎好瓶口,再用纸或塑料布将瓶包严。  相似文献   

9.
农药大多数为有毒物品,如使用或操作不当,都易引起人畜中毒或产生药害。笔者认为在农药的使用和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措施:1.配药人要戴胶皮手套,用量具量出规定的剂量,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严禁用手拌药。2.拌药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要量用机具播种,万一用手撒播或点播时必须戴手套。剩余的种子必须消毁,千万不能用来做粮食和饲料。3.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病及其它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喷药或暂停喷药。4.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停喷,不能左右两边…  相似文献   

10.
李明明 《农业机械》2011,(19):88-90
盘锦迦勒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坐落在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基督教徒,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美丽的红海滩边上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安逸。看似在遁世,但他们却对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驾轻就熟,现代化的插秧机械、收获机械、耕整机械在这里一应俱全。种植水稻不撒化肥也不施农药,全部采用有机肥、人工除草,还有稻田养蟹、养鸭,他们绝对称得上是现代农夫。  相似文献   

11.
农药能快速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故被农民广泛使用。但由于一些农民对农药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农药新品种(或新剂型)、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等缺乏了解,从而产生了农药使用的误区。1.盲目用药在农药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用杀虫剂防治植物病害,把杀菌剂用于防治害虫,甚...  相似文献   

12.
由于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弱、通风差,病虫害易发生。化学防治效果显著、收效快、使用方便,在保障棚室蔬菜生产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棚室蔬菜生产中要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点,解决其带来的污染、残留问题。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呢?需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1)对症用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对象。防治时要根据一定的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如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最好用敌百虫,防治黄瓜黑斑病最好用扑海因,防治白粉病最好用粉锈宁或消斑灵,防治霜霉病用甲霜灵和杀毒矾,避蚜雾对瓜蚜、棉蚜之外的蚜虫具有特效。(2)适时用药…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蟹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科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田土壤、水、生物资源,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获得稻、蟹双丰收,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老百姓的餐桌上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蔬菜,可目前有些菜农在种植蔬菜时,滥用农药的现象很严重,在害虫活跃的夏秋季节。个别菜农使用超浓度农药杀虫,甚至将我国禁止使用的甲胺磷、对琉磷、甲拌磷等高毒农药用于蔬菜杀虫,更为严重的是在收获期前几天内用药,致使大量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避免蔬菜残留农药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减除蔬菜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5.
兽药是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的特殊物质。笔者在基层工作中常见到有加大抗菌素的用量,加大疫苗的用量等错误用药或滥用药物的情况,轻则影响畜禽的健康,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用药多、疗效不佳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稻田是适合蛙类生活和生长的天然栖息场所,。稻田养蛙,既可减少水稻病虫害,降低成本又能增加收入,具有投资少,生产管理简单和获利较高等优点。(1)蛙种选择牛蛙、美国青蛙和林蛙体型大,抗病能力强,生长快,是理想的养蛙品种。(2)稻田设施宜在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保水性好、田埂宽而结实的稻田养蛙。放养蛙种前要加高加固田埂,在进排水口和稻田中间挖几个2m2左右、深80cm的保护坑,以便在晒田、暂时缺水和喷施农药时为蛙提供1个庇护场所。防逃设施可分为2部分:1是稻田4周的防逃墙,句用塑料窗纱或塑料薄膜圈围;2是进排水口的…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机》2014,(11):65-65
<正>温室用药要注意以下六点:1及时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及时用药。如蔬菜播种或定植前要对土壤作消毒处理或药剂拌种。要以早防为主,控制蔓延成灾。2对症下药。根据防治对象对症下药,如抗蚜或只能杀蚜虫而不能杀菜青虫。粉锈宁只有杀锈病和白粉病而不能灭霜霉病。3交替用药。不同种类的农药合理轮换或混合使用,不仅能防止病虫抗药性增强,还可兼治病害和虫害,省时省药防效高。  相似文献   

18.
鱼池药害和泛塘虽然都可造成鱼类死亡,但造成鱼类死亡的原因不同:鱼池药害是鱼类受到药物或污水侵害而中毒死亡;泛塘是因为鱼池水体中溶氧量降到不能满足鱼类最低需氧量时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区别鱼池药害与泛塘的主要方法是:  (1)看发生时间 鱼池发生药害,多与农田施药,鱼池施肥和工厂排污有关。因此,在作物生产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发生高峰时较为严重,死鱼现象不分白天、夜晚,随时都可发生。而泛塘死鱼,一般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低气压的闷热天气以及连续阴雨的天气,最容易发生,而且大多出现在半夜到清晨这…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水产部门近年对全省近250万亩鱼塘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池埂完好,成鱼池水深2米以上的一类鱼池面积为57万亩,占成鱼池面积的24%;池埂较好,成鱼池水深在1.5—2米的二类鱼池面积为94.8万亩,占40%;池埂塌坡严重,甚至连通,成鱼池水深在1.5米以下的三类鱼池为86.78万,亩占36%。二、三类鱼池合计181.58万亩,占鱼池总面积的76%。  相似文献   

20.
1.及时查菌补种。小麦出苗后,如有缺苗断垄,在1~2叶期用同一品种催芽播种,墒情不好要浇水播种。 2.防治地下害虫。如因地下害虫的危害造成的缺苗,在补种的同时,要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的辛硫磷或10%乐果对水拌种,也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做成毒饵随种子施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