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如何切实做到依法征地、合理补偿、妥善安置,不仅关系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建设用地,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大局。建议构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应该包括: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2.
构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如何切实做到依法征地、合理补偿、妥善安置,不仅关系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建设用地,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大局.建议构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应该包括: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国有土地的大量征用和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等问题。如何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解决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根本,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应当制定妥善的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途径,努力拓展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措施,提供法律援助,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已成为关系整个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障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依靠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近日,记者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调查采访了部分地、市、县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他们认为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析首府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延东 《现代农业》2010,(12):100-101
随着呼和浩特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失地农民在就业及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论证重视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耕地被征用而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及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工作实践创新是解决当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县、区)城郊范围内大量耕地被征用,致使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这些人失去了土地,最基本的生产生活也受到限制,政府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有关政策、措施也不具体。失地农民已成为困扰城郊乡镇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更成为城郊乡镇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和热点。为真实了解全市失地农民现状、探索解决办法,近期我们对全市7个县(区)的失地农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在急剧膨胀,给我国城乡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造成农民失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征地补偿理论和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二是在征地过程中,政府,集体,农民三者之间利益的分配不公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完善征地补偿办法,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7,(5)
<正>当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失地农民由于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往往在再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未能完全实现职业的转变,从而给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很多征地地区政府处理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1.失地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存  相似文献   

11.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microcomputer, videotex/teletext systems, the videocassette recorder, and satellite receiving dishes have been available to farmers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s eth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impact that differential patterns of adoption and use of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had on inequalities among farmers from 1982 to 1989.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strong adoption and use bias toward larger scale farmers who already have well-developed skills for handling information. This bias is especially strong for microcomputer and videotex/teletext systems, and it isincreasing over time. Although the same farmers are not adopting all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s, there is a strong tendency toward the already information-rich making the most use of the innovations they adopt.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that would help minimize some of these information inequalities.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农村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英 《北京农业》2011,(9):245-246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取得的成效最明显。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农村和农民问题又再一次成为改革开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The adoption of Precision Farming (PF) in Germany has been studied by several mail surveys, telephone interviews and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farmers, advisors, teacher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F industry. The intention was to monitor how PF techniques have entered the German market over the years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The farmer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PF technology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barriers towards it. Those farmers who had not yet used PF technologies were asked for the reason and on which condition they would probably start with PF. Although the number of PF users slightly increased between 2001 and 2006, the results of all the survey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till various barriers regarding PF. Those farmers who had already used some PF technologies struggled with many problems at the beginning, but after overcoming these problems, they were generally conte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F technologies.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the interviewed farmers hesitated to introduce PF techniques mainly because of the high costs of the technology. Most of the interviewed teachers a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stated that PF was not yet a subject in courses. The interviews with the advisors show that most of them do not offer any advisory service in the field of PF. 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dustry confirm the statements of the other surveys.  相似文献   

14.
李美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163-3165,3173
从环境、竞争和产业3个方面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势,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环境、创业竞争能力、产业竞争能力等方面占据优势,在现代生态农业、新型工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发展过程中,返乡农民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宝贵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现代化前提条件是人的现代化,我国的全面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部分农民已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但就中国广大农民而言,其很多方面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笔者提出从加强农民培训力度、拓宽社区教育领域、构建乡风文明体系、强化社会干预力度、培养农民的自我反思意识五个方面来塑造现代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对青年农民工“问题化”倾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而他们的“农民身份”认同却不如第一代那么明确,有的甚至没有“农民”身份意识。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渴望和城里人一样生活。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却使青年农民工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青年农民工问题。分析青年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文章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在对甘肃农村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强调甘肃省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以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带动农村第二产业,以城镇化推动农村第三产业,从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甘肃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韦克游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1986-1991
【目的】分析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约束问题,旨在提高该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可得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重点访谈法,对广西石漠化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信贷可得性问题,提出构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平台的对策。【结果】资金约束和经营风险已成为当前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该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量日益增加,贷款需求规模普遍较大,信贷融资是其最希望的融资来源,但资金可获得性较低,特别是信贷可获得性较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把内部融资作为最主要融资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正面临资金约束。【建议】通过完善财政配套投入政策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与征信系统等措施,可提高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可得性,缓解该区域融资约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长制、均田制和府兵制是隋唐国强大的密码,但是这一体系之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国家一定要有着充分的土地去支配,否则就会导致建立在其上的国家税收制度的失效。中唐以来,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及大量浮逃户的出现,建立在土地公有制上的租庸调也随之失灵,李唐王朝只有日益缩小的税基。故中唐以来,"两税法"逐渐代替"租庸调"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农业税收制度,但两税法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只能"救时之弊"。两税法的实施至多在税收项目和征收手续上有所简化,但是对剥削量而言并没有减少,所以也并未减轻农民负担,更没有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问题,最终导致李唐王朝的税收彻底瓦解。  相似文献   

20.
程伟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114-11116
以河南Z村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村落终结的视角出发,从村落社会交往、村落权利的重构两个方面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社交中心普遍出现外移现象,已经超出农村"熟人社会"的范围,促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他们主动参与村落权利的建构过程,表现出更多的政治热情和对现代民主观念的践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和传统农民的分化,也是实现农民自身终结与村落终结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