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非农用地。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所有制度下,国有建设用地数量有限。因此,征用农地并将其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成为现时各地普遍采取的方式。本文针对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现行的各种安置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各种方式,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区域提出了一些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随着上海郊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闵行区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导致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笔者就上海市闵行区对当前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稳步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此过程成中,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在不断上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出现。然而,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事关重大,它不仅涉及到农民自身的利益,更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由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农民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再加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由于征地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不仅没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城市化成果,反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郭杜镇自1995年被农业部批准建立"西安市郭杜工业园"以来,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全部或部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成了失地农民。本文对郭杜镇失地农民问题及政府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理论依据为指导,对杭州市补偿安置失地农民的实践探索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通过货币化征地补偿与参与发展的入股方式相结合,遵循市场的自有交易原则,在资源配置、组合和利益分配中允许合约的自由选择,才能最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市场效率和保障公平分配,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政府对经济活动由不干预向强制干预转变、从强制干预经济活动转向放弃或减少干预、从对经济放弃干预或减少干预向适度干预迈进3个方面阐述了国外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探讨了国外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职能,具体体现在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土地征用的主体、对象、目的及操作程序、核准公告、审批权限、补偿标准等。从以政治型政府调整为经济型政府、直接管理经济调整为间接管理经济、从经济型“全能型”政府调整为服务型“有限型”政府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调整状况;从开拓创新、合理利用土地补偿款和出台政策3个方面探讨了国内政府在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职能体现。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面临的问题,构建了满足失地农民需要的中央、区县、乡镇政府3级职能网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
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
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
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民现有的资本存量和生计模式的转化趋势,分析农民在丧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后现存的资本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金资本.提出要立足于现有条件下,建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培养新型农民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目前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加大农村投入、关注农民群体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湖南省和湖北省10个县(区)的20个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农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现状及表达意愿,进而提出了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重构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今后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重构思路,近期以疏通"村干部"、"听证会/座谈会"这两类利益表达渠道为主,远期以完善"信访机构"、"人大代表"、"新型大众媒体"、"政协委员"这四类利益表达渠道为主。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重构应采取措施。加强村委会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整治听证制度,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完善基层人民代表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新型大众媒体交流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
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因为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而被淘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是满足于农村城镇化需求的模式,它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对农村城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育出高素
质的新时代农民,致力于向推进农村城镇化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就
当前形势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城 相似文献
19.
谈培养新型农民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培养新型农民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民族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思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河南省当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市场主导、创新机制原则,通过加强农业科普宣传、建立技术员联系权制度、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构建农村科技培训信息化服务平台,丰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