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斌  高艳 《畜禽业》2012,(12):95
<正>2011年4月12日,精河县茫丁乡巴音那木牧业村绵羊发生口疮。1病因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性口膜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一口腔黏膜及嘴唇形成红疹、脓疱、溃烂为特征。病原为一种副痘病毒。2临床症状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  相似文献   

2.
羊口疮病是一种由脓疮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传染性强、危害大,严重影响羊群的健康,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养殖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该病的预防和诊疗工作。介绍了羊口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12)
羊口疮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羊群一旦发病,危害巨大。2014年4月12日,洪泽县共和镇草桥村张庄组某养殖户180只羊群中部分羊发病,表现为嘴角有破溃,影响采食。根据典型症状初步诊断为羊口疮,对患病羊用疮疡康、头孢噻呋等药物进行了治疗。结果患病羊很快被临床治愈,其他羊未见新病例出现。根据典型症状、治疗效果,可以基本认为该次羊病是羊口疮。虽然该病流行快,发病数量较多,但采取合理恰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该病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谭光奇 《畜禽业》2023,(3):75-77
羊口疮病由口疮病毒感染所引起,是一种急性、接触性黏膜皮肤病,病羊以感染部位出现丘疹、脓疱、溃疡、血痂等为主要特征,羔羊易感,除了口唇外,乳房、蹄部、外阴等处也是重点感染部位。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发病期间病羊采食量下降,机体衰竭,对羊的危害较大。从合理降低饲养密度、科学消毒等方面详述了该病的预防方法,同时也阐述了病羊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广大养羊户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6)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特征是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以及疣状厚痂、觅食困难、逐渐消瘦,部分病羊继发其他疾病死亡,主要危害羔羊,一旦羊群发生本病,发病率可高达100%,将带来较大的损失。1临床症状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潜伏期为4~  相似文献   

6.
羊口疮病,亦称之为羊传染性脓包,属于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春夏季较为常见,一旦发病传染范围大,不仅对羊的养殖造成影响,人也可能受到感染。鉴于此,务必提高对羊口疮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山羊养殖过程中的"羊口疮病"又称"羊烂嘴病",为影响山羊养殖效益的常见病之一。羊口疮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死亡率低,该病会影响羊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病例也会继发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介绍该病实用高效的预防控制与诊治方案,希望能够指导规模羊场高效防治羊口疮病。  相似文献   

8.
马志国 《畜禽业》2008,(6):89-90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羔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羊的口内外皮肤和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等,最后形成痂块。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我国甘肃、青海和西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称为"口疮"。羔羊最为敏感,并可能死亡。1流行病学在本病疫区,几乎每年都在产羔后期出现该病,可呈流行性发生,也可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2)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及猪、牛、马、羊等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自然情况下以零星散发为主。猪只感染本病后主要引起仔猪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绀,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大批猪只死亡。该病于2006年5月最先在德宏州的芒市和瑞丽市发现,近几年有蔓延的趋势,给德宏的养猪业造成一定的危害。笔者想通过该病发生、流行等方面的探讨,提出防治的对策。1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以患羊口唇等部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6)
羊布氏杆菌病是养羊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主要引发母羊的不孕和流产,公羊生殖系统炎症而失去生殖能力;此病人畜共患,病畜和病原携带羊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传播、黏膜传播和血液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加强引种管理和日常消毒工作是预防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差,发生时最好不做治疗,需要及时将病羊淘汰;与羊群密切接触人员需防止自身感染。  相似文献   

12.
胡占海  任波 《畜禽业》2019,(6):91-92
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分布较为广泛,临床上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因此,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可导致皮下出血性浸润、关节及脏器化脓性病灶,且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养养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就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病症、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汉珠  惠盐宁  王龚 《畜禽业》2003,(11):63-63
羊霉形体肺炎是由羊肺炎霉形体引起羊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诊表现为咳嗽、喘气、渐进性消瘦,严重者衰竭而死亡,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失,笔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该病羊只年龄大小均可发生,但成年羊易感,本地滩羊具有耐受性,引进羊易感,尤其是小尾寒羊,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2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咳喘,流浆性或粘性鼻液,人工诱咳,表现高度敏感,眼结膜充血潮红或淡白,急性期体温可升至40~41℃,剧烈运动,造成呼吸困难,听诊肺部有音,病程2周以上,病羊渐进性消瘦,衰竭…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10):81-82
羊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可引起羊大量死亡,从而对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1,(9)
羊肉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量大,这极大地刺激着羊养殖业的发展。羊养殖中,羊口疮是常见病,该病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如隔离诊治不及时,易于造成全群感染发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户要积极做好羊口疮的治疗与防控工作。基于此,着重对羊口疮的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疥癣病俗称癞,学名疥螨病。它是小尾寒羊常见的一种慢性的寄生虫性皮肤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疥癣病对羊的危害较为严重,如果防治不及时,甚至会造成个别病羊死亡。1病原疥癣病是由螨类侵袭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螨虫身体呈近圆形,体长0.2~0.5mm,口器短,呈半圆形。足短粗,雄虫第一、二、四对足,雌虫第一、二对足有带柄吸盘。寄生于表皮深层的虫道内。2临床症状本病在冬、春两季发病较多、较重,感染初期小尾寒羊嘴唇、口角、鼻边缘及耳根部皮肤上出现小结节,继而发生水泡,后向耳廓外部蔓延,甚至全身。病羊皮肤出现…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0,(4)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的山羊和绵羊都可发病,成年羊的抵抗力大于幼羊。此病是一种常发病和多发病,几乎所有养羊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其特征是口腔黏膜、唇部、面部、腿部和乳房部皮肤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对养羊业危害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介绍一个规模化羊场发生羊口疮病的情况,供养殖者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8.
<正>山羊疥螨病俗称疥癣病或癞子病,主要是由于病羊的直接接触,或者通过被病羊污染的圈舍、用具、草场和带螨的野生动物间接接触而引发感染。此外圈舍的封闭潮湿、环境卫生差等因素,都是本病的诱因。该病主要引起患畜剧痒,影响患畜的正常采食和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9):104-105
羔羊痢疾是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死亡率高,日龄越小发病越严重,成年羊有抵抗作用;该病病原有病毒类和细菌类2种,感染后可对肠黏膜造成损伤,形成痢疾;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肠道急性出血性炎症;预防该病需要加强母羊的管理,治疗可采用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和微生态治疗,治疗越早,损失越小。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5,(8)
<正>鸭病毒性肝炎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不分季节与品种,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季节,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临床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现将一起小型鸭场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