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呼吸急促、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瘀血肿大和点状出血为主要表现,最急性的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抽搐死亡。兔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其他季节极少发生。近年来,兔瘟虽然得到广大养兔户的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但仍然时有发  相似文献   

2.
兔瘟(RHD)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瘟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本病于1984年在我国江苏的江阴县首先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其流行广、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给我国养兔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3)
2014年12月上旬,某老兔场爆发兔病毒性出血病,患兔急性发作,6~8h内急性死亡。累计死亡种兔60只、商品兔141只。根据老兔场发病史、发病过程、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病,按照二类动物疫病实施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5,(8)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眉山市东坡区某兔场出现怀孕母兔、青年兔大量死亡,笔者经临床诊断,尸体剖检,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经治疗,7 d后死亡停止,疫病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5.
刘波  李岩 《畜禽业》2007,(11):42-42
<正>兔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于体表而引起,多发于春季,是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2005年4月12日,我县某养兔户600只兔,其中1个兔舍100只兔发生兔疥癣病,死亡28只,求诊后经笔者救治痊愈。1流行情况螨在11~20℃的条件下可存活10~14d,在湿润的空气中,疥螨可存活  相似文献   

6.
黄建亮 《畜禽业》2002,(9):Y004-Y005
选用法国伊普吕母兔12只,分为Ⅰ、Ⅱ组,Ⅰ、Ⅱ组每只母兔哺育仔兔各为7只和8只,观测泌乳特性及其对仔兔生长发育的影响,全期35d。结果表明:Ⅰ、Ⅱ组每只母兔泌乳量各为6202g和6296g(P>0.05),泌乳曲线相似,产后15~18d为泌乳高峰;Ⅰ组泌乳力和每只仔兔吮乳量比Ⅱ组分别高1.9%(P>0.05)和12.6%(P<0.01);仔兔随日龄增长,乳转化均降低,日增重则不断提高,35日龄Ⅰ组仔兔个体重比Ⅱ组高18%(P<0.01),表明伊普吕兔于28~30日龄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7.
李岩 《畜禽业》2007,(12):43-43
<正>我县某镇一养兔专业户于2006年6月饲养百只母兔陆续产仔,7月初发现有仔兔发生腹泻、消瘦,日龄小的发病急,7月18日当天发病死亡16只,此时存栏仔兔492只,发病86只,病兔逐渐增多,求诊当地兽医,按胃肠炎治疗,用复方恩诺沙星初期控制病情死亡减少,2d后,又出现新病例,死亡24只,当地兽医电话求诊,后经笔者到现场采病料送实验室检验后,确诊兔球虫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年产珍珠约200吨左右,其中淡水珍珠占95%以上,我国培育淡水珍珠的主要河蚌品种为三角帆蚌然而,近十年来,由于这种育珠蚌感染了病毒性“蚌瘟”病,并在全国各珍珠主产区广泛流行,导致我国淡水珍珠产业遭到严重的损失,育珍蚌死亡70%左右。一、病毒性“蚌瘟”病在我国流行情况我国首次发现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是1975年在江苏省珍珠主产区的吴县,当年该县仅黄棣乡死亡育珠蚌数达200万只,并迅速在各地蔓延,1979  相似文献   

9.
黄东旭 《畜禽业》2010,(6):34-35
<正>古田县是福建省肉兔主产区之一,每年可出栏90万只优良古田肉兔。饲养的主要品种有塞北兔、福建黄兔和本地兔。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是农村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也带动和促进了我县养兔科学的进步。然而在生产实践中,仔兔死亡比例很高十分突出,是困扰养兔业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0.
<正>兔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原虫病,2007年6月,我镇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513只断奶后至3月龄左右的幼兔陆续发病,半个月内死亡68只,幼兔死亡迅速,有的未见任何前期征兆就突然死亡,但成年兔却基本无事。该专业户先后用恩诺  相似文献   

11.
兔疥螨是由疥螨寄生于皮肤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奇痒、脱毛、发炎、龟裂、结痂等。病兔奇痒难忍,影响采食和呼吸,休息睡眠不佳,逐渐消瘦、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我市某养兔场饲养兔发生一起兔疥螨,因未引起重视,先后发病44只,死亡8只,发病率35.77%、致死率18.18%,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先由嘴、鼻周围及爪部发病,患兔用足搔嘴,用嘴舐足来止痒,并逐步蔓延到全身,患部结痂后,互相粘连变硬,采食困难,食欲减退,迅速消瘦,死亡。注意与兔脱毛癣区别,据镜检确诊。2实验室检查选择健康皮肤和患病皮肤交界处,用刀片先刮去干燥脱…  相似文献   

12.
陆桂兰  黄平 《畜禽业》2002,(11):31-32
兔沙门氏菌病又名兔副伤寒,是兔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2000年3月贺州市某养殖场发生幼兔和怀孕母兔陆续死亡的现象,经诊断为兔沙门氏菌病.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刚 《畜禽业》2004,(7):51-51
兔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县某养兔户虽长期使用氯苯胍作为抗球虫药物,但因兔舍潮湿,饲养管理差,在1~3月龄幼兔中发生爆发性的肠型球虫病,引起大批幼兔死亡,先后发病207只,死亡86只,致死率41郾55%,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3月14日,开发区某兔场所养的800只新西兰肉兔相继发病,3d内发病达330只,发病率为41.25%;死亡143只,死亡率为17.9%,致死率为43.3%。经临床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采用综合防制措施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再无新的病例和死亡发生。1临床症状患兔大多体质强壮,个体较大。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皮肤及可视黏膜发绀,粪便呈绿灰色、较稀。体温升高(39~41℃),呼吸急促。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透明鼻液,被毛粗糙,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5.
黎晓敏  王健 《畜禽业》1998,(8):12-14
在一个工业化养兔场的176只兔的抗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体的血清学普查中,作者发现一株杯状病毒,暂称之为兔杯状病毒(RCV)。RCV的抗原性与RHDV相关却无致病性。已观察到:1)断奶仔兔(31日龄)的血清阳性率为22.7%;2)肥育兔的阳性率迅速增多,即断奶后5─7天为25%;断奶后13─14天为55.6%,断奶后19─20天为87.5%,断奶后32─33天为100%;3)所有种兔血清全部阳性,且有高滴度(1/640─1/1280)兔占10%。种兔和断奶仔兔的抗体种类为IgG。然而在断奶后13─14天,才出现有IgM和IgA。大龄的育肥兔的IgM和IgA减少,IgG暂时性增多。上述结果证实在未出现任何RHD特异症状下发生了血清转化现象。我们用RT─PCR法和威斯顿转印法(WesternBlotting)从断奶6天仔兔的近肠段分离并鉴定了RCV。在分别进行的两次实验中,我们给2月龄的家兔和野兔接种含有RCV的肠提取物,并成功地:1)从感染后3天捕杀的家兔肠中再次分离到RCV;2)从感染后4天观测到血清转化现象;3)证实了兔已获得抗RHCV的抵抗力;4)排除野兔为RCV的易感动物。最后,作者讨论了养兔场RCV自然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鉴定到的这类非致病性病毒对今后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地目前对肉兔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主要有: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葡萄球菌病、球虫病、疥癣病等,综合症有腹泻病、传染性鼻炎.下面对肉兔主要疫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1.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1.1.发病特点 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自1984年在江苏省首次暴发以来,已成为对家兔威胁最大的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病,以冬、春季多发,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过去3月龄以下和未断奶的幼兔一般不发病,目前2月龄内的幼兔发病逐年增多.最急性病例突然出现抽搐、惨叫,随即倒地死亡.有时鼻孔流出带血泡沫或流出鲜血,个别怀孕母兔阴户流血发生流产.急性病例精神萎顿,食欲减少,口渴,体温升高到41℃以上,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17.
杨晓东 《畜禽业》2001,(7):55-56
一般母兔的乳头都是8个,但产仔数的多少却相差悬殊,平均5~6只,高的可达10只以上,少的只有1只或产后全窝死亡.一般每只母兔可哺喂7~8只,优良母兔哺喂的较多.为了提高仔兔的成活率,促进其平均发育,可对仔兔进行调整,把产仔多的寄养给产仔少的母兔带养,具体方法为: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7)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1月龄以下的小鸭发病较少。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多。鸭瘟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蛋鸭的产蛋率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和评价2019年11月捕自海南省儋州市渔场的体质量191~218 g淡鳍兔头鲀Lagocephalus wheeleri、体质量205~233 g黑鳃兔头鲀Lagocephalus inermis和体质量187~227 g的暗鳍兔头鲀Lagocephalus gloveri肌肉的河豚毒素、重金属、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为3种野生河鲀的可食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3种河鲀肌肉中河豚毒素检测均无毒,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暗鳍兔头鲀中水分含量达到79.77%,显著高于淡鳍兔头鲀(77.70%)和黑鳃兔头鲀(77.73%)(P<0.05);淡鳍兔头鲀(20.40%)和黑鳃兔头鲀(20.73%)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暗鳍兔头鲀(18.60%)(P<0.05)。3种河鲀肌肉的∑EAA/∑TAA为39.49%~41.07%,符合FAO/WHO模式在质量较优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河鲀肌肉的粗脂肪(0.20%~0.43%)含量较低,黑鳃兔头鲀和暗鳍兔头鲀肌肉的饱和脂肪酸(0.04%~0.15%)、单不饱和脂肪酸(0.01%~0.10%)和多不饱和脂肪...  相似文献   

20.
2000年5月,我市某兔场饲养的肉用加州兔发生母兔乳房炎、新生仔兔下痢和急性死亡,先后发病37只,死亡18只,致死率48.65%.经综合诊断为兔葡萄球菌病,采取相应防制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诊症状 母兔体温升高,达40℃以上,食欲减少,精神沉郁.乳房呈紫红色或蓝紫色,体积增大,触摸有硬结节,有的局部脓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