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扶西村座落在临安市於潜城镇以南3kg处,东面紧靠桐干线公路和天目溪流,南面与下扶西村相邻,西面群山林立和里古村相接,北面与南山标交界.全村区域面积1.79 km2.有8个村民小组,199户人家,总人口611人,劳动力415个,其中从事三产的劳动力有120人.2000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998元,被列为临安市应扶持脱贫、致富的对象村.  相似文献   

2.
我大队有十三个生产队,其中有八个生产队的水田属低水值地区,全队有253户,1267人,劳力528个水田面积700亩,由于水位低,早造年年受浸失收,晚造受旱,靠机械抗旱灌溉,有些生产队晚造的抽水费用,平均每亩20多元,78年以前,粮食生产有所提高,但高而不稳,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分配,造成社员对国家贡献小,生活水平低,人平均收入只有70多元,每年还要拖国家的后腿。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了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县委经过调查研究,总结点上经验,根据我县坡地、山地、河滩地多,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决定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把蚕桑生产列为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来抓,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种桑由七九年的六百亩,八一年发展到5500亩,蚕茧  相似文献   

4.
太平区是全县蚕桑基地之一,有桑园面积二千五百○八亩,分布全区的十五个乡,种桑养蚕达一千六百九十二户,八六年订种13750.5张,比八五年同期11478.5张增2272张,收购鲜蚕茧5267担,总茧款达1069454元,平均亩产值426.42元,单张值77.78元。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蚕茧、丝绸在我国有近五千多年发展兴旺的悠久历史。蚕丝不仅有纤维皇后的称誉,而目有保护皮肤健体的作用,又获得保健纤维的美称。过去历史上和现在都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骨干产品。蚕茧、丝绸在国际国内市场继续走俏,价格总是稳中有升,常处于兴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 大坝公社3个大队、25个生产队,536户,2649人,1011个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5450亩,其中水田88亩。1979年被县上列为蚕桑基地公社之一。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大坝公社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央农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了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蚕桑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81年,人均培育良桑苗188株,人均桑树达到192株,户均养蚕1.28张,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现金收入有了增加,社员存款人均十五元,比80年增加50%,  相似文献   

7.
8.
<正> 盐边县健康乡西牛村早谷组,地处县城东2公里的大山区,全组共有耕地面积347.9亩,其中田247.9亩,地100亩,463人,农户128户,人平耕地仅有0.75亩。土质肥沃,但常年干旱,除生产粮食外,副业收入主要是蚕桑。该组在1982年前,只零星栽了些桑树,由  相似文献   

9.
<正> 长寿县云集镇石堡村农户袁天奇充分挖掘土地潜力,积极育苗栽桑、养蚕,精心管理,短短几年时间成为长寿县闻名的最大养蚕专业户。1994年养蚕37张,生产蚕茧1418公斤,收入1万1千多元,全家人平蚕茧收入近2千元。 袁天奇富裕了。可是,他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们。他家所处的四角头社,45户农民在他的帮助指导下,该社有41户调整产业结构,栽密桑园20多亩,94年养春蚕一季就收入2万多元,该社蚕农户平增收487.8元。该社94年仅养蚕一项就可增收5万余元。科学养蚕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四角头社的一大经济支柱。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金斌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大足县连续获18个畜牧丰收年。1995年全县肉类总产量比1994年上升3.6%,禽蛋总产量比1994年上升5.3%;1995年畜牧业总产值比1994年上升2.9%,占农业产值的35.7%,...  相似文献   

11.
去年是我县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第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蚕桑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有十五个公社,场,桑地面积达四千六百亩,投产面积二千五百亩,共发种5099张,总产值295459元,产茧1618担,比八○年增长了1.22倍。实现了五个蚕桑收入  相似文献   

12.
我社位于平远县南部的一个半山区公社,全社有十九个大队,一百八十五个生产队,26583人,有耕地面积17378亩、其中水田面积14474亩、旱地面积2900亩,丘凌山坡地五千多亩自然条件优越,水渠四面环山,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 天云乡是井研县发展蚕桑生产的基地。10年来一直保持全县第一的领先地位。1989年养蚕4320张,产茧2597担,人平养蚕0.6张,产茧18公斤。该乡蚕茧优质高产的主要经验就是“依靠科学技术”促进了蚕桑高速度发展。该乡地处龙泉山脉尾段深丘褶皱地带,坡陡土瘠,有8个村、55个组,1775户,7116人,人平耕地1.4亩。1972年人  相似文献   

14.
张建华 《蚕学通讯》2006,26(4):52-53
“大田种桑养蚕富了咱们村”。这是经常听见威坪镇青春村蚕农提起的一句话。走进青春村,最醒目的是一块“浙江省生态高效蚕桑示范园区”的牌子,路边大片的良田变成桑园,同时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房像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听村两委干部说,1992年这里还种着水稻,只有山坡地里有桑园  相似文献   

15.
罗红柏  黄奎  刘刚 《四川蚕业》2009,37(3):5-7,26
<正>蚕桑是蓬安的传统优势产业,县委、县政府将蚕桑产业列入了蓬安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四大"特色农业之一。蚕桑产业是一个能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  相似文献   

16.
六月中、下旬,我们深入宣汉县西北、君塘乡十三个村144个社进行蚕桑生产规划,了解到农民对发展蚕桑有四盼: 一盼稳定收购价格,保证销路畅通希望产品销售得出去,并严格执行保护价,不压级压价,不短斤少两,保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二盼技术到户在养蚕过程中,希望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指导,杜绝病害毒害,  相似文献   

17.
<正> 砖窑山是个靠近黄河畔的小村子。全村90户,360人。330亩桑园,其中130亩梯田埂桑投产受益。近十年,靠发展蚕桑生产翻了身,走出了一条治穷致富的好路子。一、兴桑养蚕带来的变化以前这个村只抓粮食生产,忽视多种经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集体经济薄  相似文献   

18.
19.
20.
王伦亚 《蚕学通讯》2006,26(3):52-53
开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宜桑宜蚕,并且我县有很好的养蚕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曾为开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年发种最高达7.76万张,农民茧款收入高达1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