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贫富差距大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状,为了缩小农村地区与地区、村民和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解决农村之间的贫困问题,从而达到共同富裕,国家出台了精准扶贫政策。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分析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导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施精准扶贫应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然而,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也呈现了不同程 度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就需要对精准扶贫工作 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精准农业发展历程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GPS在精准施肥、灌溉、喷药除病虫害和机械耕作中的应用,概述了GPS在精准农业应用上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扶贫脱贫进入到攻坚阶段,农村偏远地区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阵地,决定着我国能否在2020年步入小康社会。精准培训作为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对占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实施精准培训,促进精准扶贫脱贫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根据这些地区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往往较低的情况,本文分析了实施精准培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具体的部署。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十三五"建议为引领,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补齐"短板",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6.
7.
精准扶贫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个环节,是当前精准扶贫任务实施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精准扶贫识别中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影响了精准扶贫识别的准确性和精准扶贫的成效。在分析精准扶贫识别中逆向选择现象成因的基础上,借助信息不对称理论寻求解决精准扶贫识别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相对粗放式扶贫来说是对我国几十年扶贫工作在方法上的一种升华和递进,但是精准扶贫在方法的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不足。本文在探究精准扶贫的内涵、发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H村为例,分析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有助于促进我国精准扶贫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对于贫困问题都十分头疼,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开展扶贫工作非常重视。但扶贫并不能仅仅依靠一项政策或者单一工程就可以彻底解决,它是一项集具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且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精准扶贫的优势就在于其可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因此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对于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非常有益,对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扶贫在新的形势下需要重建、需要改良、需要与各个地方的发展现状相结合。近年来武定县县委、政府致力于产业扶贫并制定了三年行动规划,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现有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还有系列难题待解,根据实际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对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性、战略性、针对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贫困一直是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面临的共同难题,扶贫开发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问题的重大转变[1]。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贫困依然是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为了解决依然严峻的贫困问题,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这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挑战。针对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问题、基层配套组织建设问题、实绩考核机制完善问题,本文提出了打造阳光村务,让基层民主助力精准扶贫、培育新型农民,让贫困人口实现自主脱贫、优化活动阵地,让脱贫成效增进党群关系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扶贫开发模式由于技术落后难以应对复杂的精准扶贫信息比对分析,使得数据失真难以做到精准扶贫所要求的精准。精准扶贫政策与大数据平台相辅相成,对提高精准扶贫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对精准扶贫现状和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大数据平台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技术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资助工作是教育扶贫的核心内容,而精准资助是当前最有效的资助方式。论文首先将"互联网+"时代背景与资助、育人结合,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难点。其次,提出可整合并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平台,实现贫困生信息数据流动与互通,从而达到资助工作的精准识别、精准分类和精准帮扶的要求。然后,重点分析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教学学习等三个主要方面的新特点。最后,针对新时代的这些特点分别提出创新理念,实现精准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安庆市面临着其地理位置、自然灾害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困难。安庆市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精准扶贫道路。  相似文献   

15.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30-131
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颇丰,曾为全球减贫工作贡献过半。然而在精准扶贫视阈下,农村坚持开发式的区域扶贫工作缺乏针对性,容易产生错保、漏保等扶贫对象识别失范与异化问题。从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入手,探讨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在此时代背景下的意义与困境,并提出对我国识别机制的优化与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农业科学》2019,(7):156-160
精准农业是一种兼顾农业产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产方式。本文主要论述了精准农业中精准施药、精准施肥和精准灌溉的环境效益,分析了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精准农业技术的限制因素,并给出加强其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高校精准资助指明了方向,精准扶贫视角出发,分别从精准认定,精准分配,精准帮扶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出"资助育人"新格局,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依据地方高校特点,从价值引领,方法改进,精准施策,全员联动四个理念入手,着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爱国奉献良好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解决“三农”问题去提高扶贫质量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根本。科学适宜的质量标准和价值判断对各级各类扶贫工作都具有导向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与作用。精准扶贫质量评价不能简单照搬贫困户和贫困村退出标准。标准解决的是客观规定性的问题,评价解决的是主观感受性和价值判断的问题。本文在对“质量标准”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案例,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从扶贫人的理念与实践、被扶贫主体能动性培育、扶贫资源、社会需求等视角,回应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些扶贫质量的现实问题。得出主要结论,有扶贫脱贫质量标准的三个决定要素是:劳动力和成果产出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满足扶贫主体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背景不利人群的发展性条件,促进个人潜力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